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595|回复: 2
收起左侧

[文学] 林语堂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0 17: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西大同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生活的艺术
% w" G& V" T4 v# T& VCHM英文版

shenghuodeyishu.rar

354.1 KB, 下载次数: 11

发表于 2009-8-13 19: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得好好学习一下英语了,看不懂
发表于 2009-8-15 15: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1912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英文,1916年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于清华大学英文系任教。1919年赴哈佛大学文学系留学,并于1921年获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语言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与廖翠凤女士结婚。! R; c; q9 L# A5 r
8 v+ ~* f/ r- v' m
192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同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到武汉任中华民国外交部秘书。随后的几年当中,他创办多本文学刊物,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对之后的文学界影响深远。1924年5月将英文的"humor"译为“幽默”,有人说这是中文“幽默”一词首次出现,其实并非如此,这只是首次把英文中的humor对译为中文中的“幽默”。
5 s3 D# X+ n5 U! T8 i  R  e: F0 g5 }) C
1930年代林语堂所编著开明英文读本,与张其昀所编初高中地理和戴运轨所编著初高中物理教科书鼎足而立,成为全国各校通用之教材。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撰写《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1939年)、《风声鹤唳》(1941年)等作品。《吾国与吾民》介绍和译述中国的传统思想、哲学和文化艺术,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作出了叙述,为当代欧美人士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著作,有许多著作都被再翻译成其他语言,作品风行各国。《生活的艺术》更是所有著作中,译本最多,销路最广的作品。1944年到重庆讲学。
" D6 K1 j' w9 h, {( X. S- X8 ]: M# E" [1 @- f6 c9 T
1947年林语堂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后到巴黎写小说《唐人街家庭》。1948年返回美国从事写作。1954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受聘担任首任校长,但后来由于经费等问题,与南洋大学董事会意见不合,在大学开学前离职[3]。
# K' `; \3 p9 f% g
3 @( t9 m6 d/ E有鉴于那个时代的中文检字技术不够发达,学术界普遍不满意康熙字典之部首检字法,乃倾家荡产全心研究中文检字法则,历经“汉字索引制”、“汉字号码索引法”、“国音新韵检字”、“末笔检字法”、“上下形检字法”等,终在1947年,发明了“明快中文打字机”,1952年获美国专利;“上下形检字法”后来也用于《当代林语堂汉英词典》,并曾授权给神通电脑公司作为其中文电脑之输入法,神通称其为“简易输入法”。
9 A; V! W& ]1 _; G
( f6 M% h7 e% w) ~, c) H1966年定居台湾,论古说今的杂文,后来收集在《无所不谈》一集、二集(1967)中。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他于1972年和1973年被国际笔会推荐为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0 e$ k5 k# @, i6 S
2 @0 D! Z8 C. J% J2 W2 i0 Q  \
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同年四月移灵台北,葬于台北阳明山仰德大道林语堂故居后园中。
  ^; o7 a) L9 n; N0 E3 l7 X/ L" U, r- C' x- C4 m
林语堂有三位女儿,分别为林相如、林太乙及林如斯。1989年林太乙记父亲之一生,出版了《林语堂传》。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