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楼主: lkygm
收起左侧

[讨论结束] 如果有一天你当总经理该如何处理这三个部门:质检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 08: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具体说到“质检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三者之间的协调,有如下看法:
8 A2 i4 w0 B  _, j" @- h( c3 R9 ]+ C' M# ^
1)企业性质分类;看一家企业主要是研发型的、还是生产制造型的,尤其是中国这个区分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中国企业之失,如果把高校也看做企业的话,你就知道为什么高校越来越强调产学研结合,因为中国的高校缺这个、同理,企业也缺这个);但分类是必要的,显然研发型的企业技术部门最重要,生产型的企业生产部门最重要,质检、技术都必须围绕生产转、为生产服务;8 k6 _: B" {, P4 ]0 m! F

2 n' t  b" h' P7 ]; A( f2)从以上表述中没有找到质检部门的位置,在中国,质检的地位恰恰是最尴尬的,研发型企业(如高校、科研机构等)甚至可以没有质检部门,生产型企业的质检部门往往是配相的(有的甚至是因为体系的要求才临时拼凑的),技术部门、生产部门都认为质检是最大的麻烦、什么也不懂瞎指挥,很多企业并没有规定质检部的具体权限(或者权限模糊),只临时充当质量事故的救火员、或替罪羊;但大家都知道在工业发达国家质检部门在企业的作用相当于记者、可以称为无冕之王,是质量先期策划、保证体系运作最关键的部门,幸运的是,中国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质检部门的重要性,国家开始有“质量工程师”资格认证,企业开始高薪培养自己的质量工程师;
% ]2 \- z5 u% q, a. ~4 P% s( D+ h6 c7 u# s3 [1 L3 F
3)对于研发型企业,技术部的作用当然是核心,问题是提升生产部门在研发中的地位;对于生产型企业,刚好有相反的情况(虽然大家开始意识到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所以两者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是:产学研结合,都做的不够,都是扯虎皮拉大旗,缺乏做到实处的具体操作制度(说得难听一点,其实很多国家级的基金项目大量存在坑蒙拐骗的现象,这也是制度缺陷使然),这也是政府科技部门需要伤脑筋大量投入的地方,如何制定一套有效的游戏规则真正实现研发部门与生产企业的联合(如果解决掉目前联合过程中只挂牌、不干事的窘境?),研发部门不要那么贬低生产,生产也不要视研发高高在上,什么时候大家能够通力合作,才能打造真正一流的制造业,否则始终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 W5 y( P9 b9 c$ d9 y8 q' I1 e0 @& g, P' _2 a
一点看法,请大家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YHHL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3-2 09: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一个精干的管理者代表还有一个强力支持管代工作的总经理。
7 r8 _/ P+ q- R+ t) R4 s生产与品质是战术部门,技术是战略部门,它们之间的矛盾是目前的目标与长期发展战略之间矛盾,如果不进行自主创新,让技术部门陷入为生产过程提供技术服务的困扰中而不能进行技术创新,还不如让这个部门与生产合并,6 p1 @9 [0 P; U5 x# z- q* M+ F2 A' N
另外,大家也不要以为这三个部门之间是天然的相互掣肘的关系,其实有时候销售部门为了抢订单,答应客户一些企业做不到或者是很难做到的事情,才造成了楼主所说的那些混乱情况。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YHHL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3-3 13: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应该首先分清各部门的主要职责,然后在强调部门间的相互协作。
发表于 2010-3-6 15: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技术部和品质部合成一个部门。以便能够全面解决生产上发生的问题。+ L; o; S4 p2 W3 Z! E
生产部成立专人负责问题点的追踪以及提出改善要求。对上述部门效率能力监督。并上报总经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YHHL + 1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3-7 12: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各部门的职责肯定要分清的,为了减少扯皮,定期的沟通是必要的,另外与三个部门领导是否是以企业的目标为导向,抛弃本位主义很重要
发表于 2010-3-7 15: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最主要从源头抓起,首先技术设计部门要实行会审制。质量部门要根据图纸和实际情况进行预先的质量交底。生产部门要严格控制关键工序!其余的小事现场解决。
发表于 2010-3-24 08: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还是觉得领导力尤为重要
3 q, A$ V3 {& \# {: P有一句话叫做
4 k1 K+ x7 j  x8 \  }5 r跟狼吃肉,跟狗啃屎' i8 A' y4 j" |0 o
领导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和果决,各个部门总会踢踢皮球的
发表于 2010-3-24 08: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质量为主导,生产为目标,技术做支持
发表于 2010-3-24 11: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质量是一个企业的根本,如果保证不了质量,其他的都是空谈,到头来还是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各部门应该协力合作,团结奉献,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生产上再按照流程走,这是我的看法,谢谢!
发表于 2010-3-24 11: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总经理千万不能偏向任何一边,实事求是是最好的选择。
发表于 2010-3-26 09: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三个部门分管业务不同,但是共同的目标都是相同的: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
3 ]" F0 |9 c8 w单单对于产品而言,而此三个部门对满足顾客要求肩负不同的责任:  u! g  p# p, R& ?
质检部,负责按照顾客的要求判断产品是否满足要求,是否按期完成,成本是否合理,即,质量、成本、交付期;1 \% X  j4 N' h
生产部,按照公司计划的要求,以及技术、质量等部门的内部要求,生产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是执行部门;
6 ~8 p- ~; j$ z$ u, y8 a. c技术部,设计、跟踪、评价产品的实时性,是否能够满足顾客与公司的各项要求;- \- m6 P6 P- C' _5 ?
如果发生质量、生产等问题,不能单单一个部门来动作,必须大家一起来动作,以质量部门为牵头部门(因为只有质量部门能发现客户可能的潜在不满意)组成多能化问题解决团队,按照优化的过程来进行攻关,并将问题的解决过程全面跟踪、评价、标准化;最后,按照奖罚制度对责任部门以及贡献部门进行奖罚运作;
发表于 2010-3-26 15: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一切以客户为导向!!!!
发表于 2010-3-26 18: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质量是生命,生产是食物,技术是厨师。- W0 V$ I4 O; \' ^1 I4 O
一个好的厨师可以使食物成为美味佳肴,生命才可以灿烂。生产技术是因,质量是果。不要颠倒和混淆。
, D+ D2 \1 x& |6 N# d4 H% F8 D4 A; l好的产品是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 |4 z5 R0 k$ K9 H
# k* y% S5 b# Z1 a所以当前质量控制的手段,关键是工序控制,而不是最终检验。% Q1 x- r$ F6 c. K
部门分工,以技术为指导,以生产为基石,质量控制穿插其中。
发表于 2010-3-27 16: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宁夏中卫
主要还是一个工作职责问题,生产部是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质检部是因为生产者会制造麻烦而存在的,技术部是为了生产的效率产品的质量和能够实现而提供技术手段。三者关系很密切一个套一个。只要都能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不要只想推卸责任,出问题要先从自身找原因。只想把好事都往自己部门揽那谁也做不好
发表于 2010-3-30 06: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最重要的组织的团队建设是否有效,用人是否合理?
发表于 2010-4-4 12: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关键是建立完善的制度,强化执行力
发表于 2010-4-4 20: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宣城
,质量\技术难做.看领导怎么处理.要质量或产量
发表于 2010-4-8 10: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马来西亚
不须事必躬亲,但要常把握几个要点。0 t. O% }  V/ B& F' m
5 R9 a: \8 Y+ T1 ~; Y- Z# O" ^
1) 产品质量状况
# S1 s* v- u1 Z# {& W! h2) 生产状况 / 原料进出量# W( g! p- r' P( a! {
3) 图纸批准
发表于 2010-4-9 08: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这本个部门应互相制约,不可让其同流合污,一团合气.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