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3-2 08: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具体说到“质检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三者之间的协调,有如下看法:
8 A2 i4 w0 B _, j" @- h( c3 R9 ]+ C' M# ^
1)企业性质分类;看一家企业主要是研发型的、还是生产制造型的,尤其是中国这个区分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中国企业之失,如果把高校也看做企业的话,你就知道为什么高校越来越强调产学研结合,因为中国的高校缺这个、同理,企业也缺这个);但分类是必要的,显然研发型的企业技术部门最重要,生产型的企业生产部门最重要,质检、技术都必须围绕生产转、为生产服务;8 k6 _: B" {, P4 ]0 m! F
2 n' t b" h' P7 ]; A( f2)从以上表述中没有找到质检部门的位置,在中国,质检的地位恰恰是最尴尬的,研发型企业(如高校、科研机构等)甚至可以没有质检部门,生产型企业的质检部门往往是配相的(有的甚至是因为体系的要求才临时拼凑的),技术部门、生产部门都认为质检是最大的麻烦、什么也不懂瞎指挥,很多企业并没有规定质检部的具体权限(或者权限模糊),只临时充当质量事故的救火员、或替罪羊;但大家都知道在工业发达国家质检部门在企业的作用相当于记者、可以称为无冕之王,是质量先期策划、保证体系运作最关键的部门,幸运的是,中国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质检部门的重要性,国家开始有“质量工程师”资格认证,企业开始高薪培养自己的质量工程师;
% ]2 \- z5 u% q, a. ~4 P% s( D+ h6 c7 u# s3 [1 L3 F
3)对于研发型企业,技术部的作用当然是核心,问题是提升生产部门在研发中的地位;对于生产型企业,刚好有相反的情况(虽然大家开始意识到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所以两者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是:产学研结合,都做的不够,都是扯虎皮拉大旗,缺乏做到实处的具体操作制度(说得难听一点,其实很多国家级的基金项目大量存在坑蒙拐骗的现象,这也是制度缺陷使然),这也是政府科技部门需要伤脑筋大量投入的地方,如何制定一套有效的游戏规则真正实现研发部门与生产企业的联合(如果解决掉目前联合过程中只挂牌、不干事的窘境?),研发部门不要那么贬低生产,生产也不要视研发高高在上,什么时候大家能够通力合作,才能打造真正一流的制造业,否则始终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 W5 y( P9 b9 c$ d9 y8 q' I1 e0 @& g, P' _2 a
一点看法,请大家指正。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