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5-21 22: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离合器出现打滑、发抖、分离困难、踏板力过大和踏板不回位等都有可能导致摩擦片早期磨损0 `! q, B3 s* w* r/ X# J
下面分别介绍了原因和调整方法
7 d. F2 Y( O8 N [3 I" h1离合器打滑6 l7 G9 R9 _& F2 K! g7 a0 O
# ~9 M0 m- m3 }7 L8 J9 U! N
许多因素都会引起离合器打滑,油污是较常出现的原因。如果离合器壳的底部有油灼烧痕迹,则肯定已有油浸入离合器内部。后主油封或变速器I轴油封泄漏是较易发生的,而发动机后部通过气门室盖或进气歧管密封垫泄漏的油有时也能流到离合器里。不管原因何在,在装新离合器之前,必须寻找和确定进油的原因。离合器打滑只是“症状”或现象,不是问题的根源。若仅更换离合器,故障很快还会重复出现。
% w* }) A% r1 D6 O7 J/ m9 X- a t1 W) z5 K: U, H
(1)现象:叉车起步困难,松开离合器踏板后,动力不能完全传递。尤其当上坡加大节气门开度时,发动机转速虽已提高,但车速提不高,甚至有所降低。长时间打滑,会使分离杆磨损,摩擦片磨光或烧焦,发出黑烟和焦味,甚至使从动盘变形,分离轴承烧死。
$ b; P9 s8 x1 `6 ~' C) s) u6 x6 I" I- ]( j+ }
(2)原因:离合器压盘弹簧弱或折断、离合器摩擦片磨薄、硬化、铆钉外露和油污;离合器操纵杆系活动受限;离合器踏板无自由行程;以及分离杆调整过高等。如果发现操纵杆系太紧,经重新调整仍打滑,则打滑的原因可能出现在离合器片上。
4 r0 W! l q* c* m: I9 k! K# v& S
5 k# m3 b. ~; r- H* \5 e/ U(3)诊断与排除:拉紧手刹,踩下离合器踏板,启动发动机,挂档后松开离合器踏板,徐徐加大油门,若车身不动,但发动机不熄火,说明打滑。首先检查离合器踏板有无自由行程。按规范进行调校;再检查分离轴承套筒有无卡滞现象和离合器固定螺钉是否松动等,若均完好,再检查从动摩擦片是否磨损过薄,表面有无油污、硬化以及铆钉外露等。经上述检查、紧固和调校仍然无效,应分解离合器,检查压板弹簧的弹力。1 L# Z5 a5 @. f, `0 w5 U
) N$ ]9 q6 S7 i0 v
2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 m) ?% h7 O1 z6 K+ R: l3 j- T/ z! F( q6 I0 g+ m; y
(1)现象:当发动机在怠速运转,踏下离合器踏板时,挂档感到困难,变速器齿轮有撞击声,勉强挂档后不松离合器踏饭,叉车就可以行驶或发动机熄火。/ u' U( U9 w5 }
! U [, g/ H2 }+ k
(2)原因: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过大;分离杆位置太低或内端不在同一平面上;摩擦片严重开裂或从动盘变形;分离杆调整螺母松动或滑动销脱出等。
5 ~4 _" o% _# d- ^9 J; ^. U
* S) C5 d3 ^8 a0 F4 h(3)诊断与排除:如果踩下踏板,离合器不分离,且感觉有正常的弹力,其原因很可能是:操纵杆系调整得不正确、操纵杆系松动、离合器摩擦片毂和输入轴之间发卡、离合器盘弯曲或扭曲变形(安装时将输入轴滑入离合器毂之后,没有正确地对中)、离合器片装反(这种现象自始自终都可能发生)或输入轴前轴承发卡。除此之外,压盘上的分离爪折断,在踩下踏板时也可能妨碍离合器完全分离。拆下离合器底盖,挂空档,将离合器蹚板踩到底,用起子撬转从动盘,若拨转费力,为离合器分离不开。先检查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是否符合规定,按技术规范调校拉杆,以及分离轴承与分离杠杆间隙。若无效,则应检查摩擦片是否开裂破损,从动盘是否变形,必要时按标准要求进行修复。5 {, }# `' ~( \5 h
4 Q6 P2 X6 n. {( O, [8 T( F8 ?8 [
如果车辆存放时间较长,特别是在潮湿度较高地区,生锈和腐蚀有时也可以使离合器摩擦衬片“锈结”到飞轮上。锈结的离合器一般用下述方法就可以松脱,即在踏板踏下的同时送行变速器挂挡和起动发动机。同时,要确保车前无人和物,因为如果离合不脱开,车辆会突然向前开动。推动车辆行驶,也能使离合器分开,但有时候若锈蚀严重推行时会损坏离合器。如需修理时,修理人员必须探明离合器盘的毛病后再进行更换。如果上述方法已使飞轮受损,则要重新修正它的表面。
/ f8 k' K) y" H6 r8 y; |! K. s9 o. c% {" k% D9 V" q6 ~
3离合器“发抖”9 g$ K: ~6 N2 j# w* C
( L3 c# z# P% k" I+ o3 b6 E" F(1)现象:叉车在起步或大负荷工作中,离合器有抖动情况。
( x4 F; y' a$ m
4 F- C1 @$ j4 W(2)原因:分离杆内端不在同一平面上;离合器压板弹簧力不均或个别弹簧折断;摩擦件破损,铆钉松动、硬化等。# h* @4 g9 @) `7 s# r- C1 Y
1 @; X0 c; ^7 @" U0 W(3)诊断与排除:首先拆下飞轮壳下盖,检查分离内端与分离轴承的间隙是否一致,摩擦片是否破损。若上述情况良好,应分解离合器,检查主、从动盘是否翘曲,摩擦片是否硬化、油污,压板弹簧工作是否失效,按规范修复。另外叉车使用不正确也会造成离合器振抖;如变换低速时不及时,应及早变速;装载过重,应按规定装载,防止超载等。 . n) X- ~0 `1 L/ Q2 I3 B7 n
4离合器发响及噪声
- N. n' }# u- ~. u6 J: r
/ H& w$ r- v/ h* L/ S! d) p叉车在使用中,离合器常发出不正常的噪声。
2 C2 \$ m$ }- H
1 u1 ^) [/ \2 U. D(1)原因:分离轴承缺油或烧损;离合器摩擦片破损;离合器片花键槽与变速器输入轴花键齿磨损松旷;分离杆支架销磨损松旷;离合器分离轴承和分离杆没有间隙或间隙过小等。2 ^1 E% P+ O3 L# p: d
. ]$ j/ H) H: V9 I" B6 c' V(2)诊断与排除:当踏下踏板少许,使分离轴承与分离杆接触,如发出均匀的“沙沙”声,即为分离轴承缺油或损坏,可加注润滑油后再试,如仍不能消除响声,多为轴承损坏。在分离和接合时均发出响声,且兼有振抖现象,一般为离合器摩擦片损坏;踏下离合器踏板时有一种“嘎啦”声说明离合器片花键槽与变速器输入轴花键齿磨损松旷,应予修复或更换。
2 t3 e. x* O% I0 J4 `( L! D" u% L: X, q* w- T8 `
对于离合器噪声,可根据听到噪声的时间(接合时、分离时、或是一直有)进行判断。如果离合器一直有噪声或接合时有,则应检查离合器操纵杆系,看它是否能充分自由移动。一个较好的经验与方法是留出约25mm的间隙,否则会由于分离轴承与离合器分离爪摩擦而产生噪声。回位弹簧力弱或折断、操纵杆系受限或发卡等,都妨碍分离轴承回位。 Y. M' i0 s) c, V- {
! x$ l* r" _) c, Q% p
如果变速器挂空档,噪声仍存在,那多半是变速器中的输入轴轴承的问题,输入轴前轴承松动也可能产生相似的声音。损坏的分离轴承可以在整个踏板行程范围引起噪声。当踏板全踏下时,会听到很大的噪声。如果在离合器分离时无噪声出现,噪声可能和变速器有关,因为当离合器分离时输入轴停止旋转,变速器的轴、齿轮和轴承也停止旋转。另一方面,如果离合器分离后开始出现噪声,由于仅在发动机和飞轮旋转而变速器输入轴不转时,输入轴前轴承才工作,所以很可能和输入轴前轴承有关。当踏板完全抬起时,听到尖叫声,而且当踏板稍许踏下(约12mm时),这种声间又消失。产生这种噪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分离轴承预紧负荷不当引起的。预紧负荷可使压盘分离爪沿分离轴承端面滑动。这个问题也可能由于下述原因之一引起:操纵杆系受限、助力缸弹簧失效、在环绕输入轴的分离轴承的支撑上缺少润滑脂、离合器分离叉上润滑脂不足。* z! A# l* [5 J+ e
1 O) `$ H5 v9 q3 J: I7 f: m
随着离合器接合而产生的噪声,可能也是由于离合器压盘的弹簧松驰或折断、离合器或输入轴毂的花键磨损、变速器与发动机间不对中等原因引起的。在离合器分离时,不对中也可能引起分离轴承擦磨离合器分离爪。当踏下踏板时,分离叉松动或曲轴端过分跳动也可能引起噪声。/ Q' g. a! g$ C0 W& Y: Z
; r2 k0 c& k, B% l: m$ ]5踏板力过大和踏板不回位。. ?- a5 a7 G; x2 H
7 e% f( k+ L9 O5 `6 [( [9 }1 j$ A(1)踏板力过大:操纵杆系发卡造成踏板力过大,在装有液压操纵系统的车上,液压油孔或管路中的灰尘及其它障碍物均能增加踏板力。使用了不配套的操纵杆叉或分离叉。分离叉较短、不适用于个别离合器壳的分离叉,或者错装了杆叉操给杆系。这种情况也有可能影响踏板行程及引起噪声和分离上的问题。0 f+ M5 f3 Z" } ]5 O. l. V: j
C: y/ I4 u3 a+ O* p(2)踏板不回位:如果踩下离合器踏板时,有一点阻力或根本没有阻力,而且离合器不脱开,很有可能是操纵杆系出了毛病,在装有液压操纵系统的叉车上,应检验液压油的液面及两个油缸是否有泄漏。分离叉的折断或分离叉滑离其旋转中心,也可引起同样问题。如踩踏板的阻力正常,离合器也分离,而踏板不能回位,应检验操纵杆系是否发卡。检查的方法是从分离叉处断开操纵杆端,且使踏板动作。如果操纵杆系完好,则是离合器压盘出了毛病,必须更换离合器。如果这种情况仅仅在发动机离速换挡时才发生,则上述问题是由于离合弹簧行程过大而引起的。+ z: o5 S; ?8 _, N+ X3 G" P3 s
+ e- R1 M E. C/ Z% { r[ 本帖最后由 freon0025 于 2009-5-21 22:1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