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535|回复: 4
收起左侧

[历史] 人为什么活活饿死 古代权贵死亡的离奇案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0 09: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人为什么会被活活饿死?答案无非只有两个:出于自愿或者被动。宋朝以前,中国还没有诞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吃人道德,因此为了害怕失节而把自己活活饿死的傻子可说微乎其微。《史记》中记载的三例活活饿死的个案非但都与失节无关,有两例反而是相面术的正面教材。  第一例放到最后再说,先说第二例。0 q% z  I) j; X' F$ \" B* `3 g) v
  周亚夫还在担任河内守的基层官员时,有一个叫许负的老婆婆是一位相面大师,偶然遇到周亚夫,一看他的面相就说:“三年后您将封侯,八年后您将成为将相,国家大事都得听您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过九年您就该饿死了。”多年以后的事实证明:真理总是令人沮丧。周亚夫一听许负老婆婆的话就笑了起来,说:“我父亲周勃虽然早就被封为绛侯,不过他死后我哥哥已经继承了侯位,按照法律,如果我哥哥死了,他的儿子继任为侯,哪里轮得到我周亚夫呢?再则说了,假如有一天我真的如您所言出将入相,大富大贵,又怎么会活活饿死呢?我不明白,请您指点。”许负回答得更玄:“您嘴上有一条横着的纹理入口,这就是活活饿死的面相。”换成是我,肯定要给这老不死的一个大耳括子,这样相面未免也太没有技术含量了吧。  P8 Y1 @" d; I4 S
  不过许负的话很灵验,三年后,周亚夫的哥哥、绛侯周胜犯了罪,被褫夺了侯位。免了就免了吧,汉文帝居然突发奇想,要周家再推荐一个候选人继承侯位。周亚夫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被封为条侯,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6 M; {) {# l5 J. v0 }, K7 ~7 y
  平平安安地做了几年条侯,这一年匈奴侵入边境,汉文帝在都城长安周围布下重兵,防患于未然。拜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拜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拜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汉文帝前去犒劳三支驻军。刘礼和徐厉一看最高国家元首亲自来送米送面,激动之余,大敞军营,从将军到下属全程陪同视察。最后一站到周亚夫的细柳军营。只见把守营门的士兵披坚执锐,刀出鞘弓满弦,虎视眈眈,时刻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汉文帝的先头慰问团先到,一看这架式,大声喝令:“快开门!领导马上就到!”军门都尉回答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号令,不听皇帝的诏令。”" {/ ?2 ^% }9 u; G: N" N
  过了一会儿汉文帝也到了,营门照旧不开,皇帝只好坐在御辇上等周亚夫上班。越等越不耐烦,派使节拿着汉文帝的名片去告诉将军:“请允许我进来劳军。”周亚夫一壶茶喝完,这才慢腾腾地传令开门迎接,开的还是偏门。守卫偏门的士兵警告皇家慰问团成员:“将军有令,军营中不准纵马驰骋,不准鸣笛。”汉文帝只好令大队人马勒着马缰绳,缓缓行进,也不敢高声喧哗。好不容易到了周亚夫的办公室,周亚夫手持冷兵器,作了一个揖说:“穿着甲胄的将士不行跪拜礼,请以军礼参见。”汉文帝本来笑嘻嘻的,双手搭在裆间,正准备依惯例致慰问辞,一看周亚夫如此架式,肃然动容,立刻站起身来,俯在车前的横木上向官兵致意。又对周亚夫说:“皇帝敬劳将军。”事先准备好的长篇讲话到最后压缩成了六个字。' B9 w/ T1 [, a4 p" U
  一出营门,大臣们才敢喘口气,脸上都露出受了惊吓的神色。汉文帝感叹道:“哎呀,这才是真正不可侵犯的将军啊!和他一比,霸上和棘门的军队不过都是儿戏罢了!”周亚夫这一番做派给汉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连多少天都在回味这次惊心之旅。一个多月后,匈奴撤兵,汉朝的三支警卫部队也收回,汉文帝立刻拜周亚夫为中尉,负责巡行京师。驾崩前,汉文帝对太子说:“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周亚夫可以委以领兵重任。”汉景帝即位后,拜周亚夫为车骑将军。宠遇日隆,看起来周亚夫离那个活活饿死的预言越来越远了
发表于 2009-4-10 13: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为什么会被活活饿死?答案还是木有!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6: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后,汉景帝委任周亚夫以中尉的官衔行使太尉(总司令)的职权。这一年刚好是许负预言的周亚夫封侯后的第八年,周亚夫果然出将入相。叛军渡过淮水,从东向西进攻,周亚夫制定了牺牲叛军必经之路上的梁国,派轻兵断绝叛军粮道的战略战术。这一来梁国可惨了,频频向朝廷救急,汉景帝屡屡命令周亚夫赴援梁国,周亚夫都置之不理,坚壁深沟,坚决不出战,却派轻兵挺进泗水入淮的河口,截断粮道,致使吴楚之兵弹尽粮绝,只好撤退。周亚夫尽出精兵,乘胜追击,大胜叛军。为首的吴王濞逃亡途中被杀,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吴楚七国之乱就宣告平定。
3 W1 A- i5 f/ d! j! L, W% O& t3 G, B# h) V& ^3 r9 g3 `* A
  做了丞相,位极人臣之后,周亚夫离那个活活饿死的预言越来越近了。不过,在此时的周亚夫心中,一定视那个预言的结局为一句玩笑话。常言道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权高位重的周亚夫开始频频和汉景帝擦抢走火。在废太子的事情上周亚夫第一次和汉景帝发生了冲突,汉景帝渐渐疏远了周亚夫。在窦太后请求给皇后的哥哥王信封侯的事情上,周亚夫又一次持反对态度,拿汉高祖刘邦的政治遗嘱“两个不得”—“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堵住了窦太后和汉景帝的嘴。在汉景帝想封匈奴降汉的五个人为侯,以鼓励后来的反叛者的事情上,周亚夫再次反对道:“这些人背叛前主投降,陛下您却将他们封侯,以后难道还有脸谴责别的臣子不守节操吗?”这一次汉景帝没有听周亚夫的话。再加上对周亚夫怀恨在心的梁王在窦太后面前不时给他垫砖,周亚夫眼瞅着情势对自己不利,于是称病免相。
" X5 w5 k" {. y& W3 M, |; b# ~) Y6 ?2 S
  汉景帝甚至开始侮辱周亚夫。有一次汉景帝在宫中设宴,请周亚夫吃饭,周亚夫面前的饭桌上只放着一大块肉,没有切,也没有筷子。这是存心难为周亚夫,要出他的丑。周亚夫心中愤愤不平,扭头叫侍者拿筷子来。汉景帝笑着对周亚夫说:“难道这些还不够用吗?”周亚夫取下帽子俯首谢罪。汉景帝起身上厕所,周亚夫趁机快步逃席。目送着周亚夫的背影,汉景帝意味深长地说:“这个动不动就生气的人怎么能做少主的大臣呢!”
/ ?3 Q& u+ M) x% q1 \# T: P# `
/ e/ [2 o) T# {# i3 D8 S! U3 o7 j5 ?, s  在出将入相的第九年上,也就是许负所预言的即将活活饿死的那一年,周亚夫年老体衰,儿子开始为父亲准备后事,在皇家专卖店为父亲买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盾牌。周亚夫是一员武将,死后用这些东西殉葬,本来无可厚非,可他儿子为了让父亲死得风光,千不该万不该买的竟然是天子所用的东西!这一来逾越了朝廷礼制,偏偏他儿子贪小便宜,又拖欠搬运工的工钱。搬运工数次讨薪未果,一怒之下上告了朝廷,周亚夫被捕入狱。官吏审讯他,周亚夫时空倒错,把汉朝当成了美国,援引“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放弃这项权利,你所说的话将成为呈堂证供”的“米兰达条款”,果真闭口不言。汉景帝本来还想饶恕周亚夫,一看这老头如此顽固,动了肝火,说:“俺再也不用你了!”将周亚夫作为刑事犯交给廷尉处理。廷尉责问说:“你贵为君侯,难道还想谋反吗?”这项指责过于严重,周亚夫这回不敢再沉默,反问道:“我买的全是殉葬用的器具,怎么能说是想谋反呢?”那廷尉来了一句黑色幽默:“君侯您纵然不在地上造反,也必定会在地下造反!”听到这句政治结论,周亚夫瞠目结舌,哑口无言,五天没有吃饭,结果呕血饿死了。
; J$ @/ i2 |' l/ p' q1 Z6 y  p- D6 }6 ?2 f* u! ]
  许负可能是出于与人为善的好意,在她的预言中没有提到呕血这一细节。
3 ]2 q- L1 c3 H' j, h7 m- p4 v/ D; N: {. Z
  活活饿死的第三例是汉文帝的面首邓通。邓通能成为汉文帝最宠爱的面首,得益于汉文帝的一个梦。有天晚上汉文帝做梦,梦见自己想上天就是上不去,有一个黄头郎从后面推了一把才上去。仓促之中回头一看,只见这个黄头郎上衣的横腰中,衣带在后面打了个结。醒来后汉文帝去宫中的渐台游玩,想起了梦中的情景,于是暗中观察,看划船的黄头郎中间有没有像梦中那样打扮的。结果一眼就看见了邓通,果然像梦中一样的穿戴!汉文帝觉得这是天意,从此后邓通一步登天。
) r' R# e! e' T* }8 ]2 ?; y& P
; v& F" }5 {8 h# ~' ~+ Q0 X9 |  邓通没有任何本事,就是运气好。汉文帝闲来无事,找了一个相面大师给邓通相面,大师只说了四个字:“当贫饿死。”汉文帝一听哈哈大笑,说:“能让邓通富贵的人就是我这个皇帝啊,怎么能饿死呢?”赶走了相面大师之后,汉文帝决心与命运作对,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仅封邓通为上大夫,赏赐给邓通上亿金钱,短短时间内就装备出一个亿万富翁,而且甚至送给邓通一座蜀郡的铜山,发给他特许铸币的营业执照。邓通的造币机日夜不停地开动起来,“邓氏钱”流通全国,邓通遂成了富豪排行榜上的首富。
1 h" m! [, F( c  a( M饮水不忘挖井人,邓通也对汉文帝知恩图报。有一次汉文帝生了一个巨大的毒疮,邓通常常为汉文帝吮吸脓血。汉文帝感动之余,也兴起了一丝世态炎凉之感,问邓通:“谁是天下最爱我的人?”邓通回答说:“当然是太子最爱您了。”第二天太子进宫问安,汉文帝想起邓通的回答,就让太子为自己吮吸脓血。太子不敢不照做,但是显出一副恶心为难的样子。回去后太子听说了邓通为父皇吮吸脓血的故事,不觉惭愧起来,惭愧过后就开始怨恨邓通,心说不是你小子这么恶心,父皇哪里想得到让我替他吮吸呢?这一换算,等于是邓通得罪了太子。! F: B# @$ n+ j2 S4 ]3 X' l( y. {$ ^
, z. W  J, r7 U
  汉文帝驾崩后,汉景帝继位,开始找茬儿报复邓通的吮脓之仇。先免了邓通的官职,赶回家居住,然后有人告发邓通涉嫌走私铜钱,遂将邓通下狱,查实后抄了邓通的家产,发现这个国家的首富居然还欠着上亿的债务。邓通无家可归,四处流窜,在亲戚朋友家寄食为生。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很可怜邓通,经常赏赐给他钱财,无奈邓通被监视居住,一受公主的赏赐,官吏就悉数没收,身上连一根簪子都藏不住。公主没办法,就只赏赐给他衣食,维持温饱而已。最后邓通被活活饿死,死后身上一枚铜板都没有。
/ Z" D. R; q3 O$ C' m( R
8 u& B; \  [0 U/ v) \) X" d  汉景帝似乎很高兴看到别人活活饿死,前面活活饿死了周亚夫,接着活活饿死了邓通,而且饿死的不是当官的就是有钱的,真是一位有个性的皇帝。
% n" U; i* e" J; w  u) }$ g; `% R/ L: J' D6 c$ \
  周亚夫和邓通活活饿死的命运早就被预测学预测出来了,因此不过是重复了预测学的结果而已,还有两个人被活活饿死,却没有任何先兆。这两个人就是著名的伯夷和叔齐。
/ V$ U' d" N4 v; k+ ~+ l8 ?" C% E
  伯夷和叔齐活活饿死之前,他们最崇拜的前辈是许由。在三皇五帝时代,尧听说许由是贤人,就想把天下让给他。许由听到这一风声,赶忙隐遁到颍水之阳的箕山。箕山在今天的河南登封,紧邻着天下之中的中岳嵩山,因为许由死后葬在这里,箕山又称许由山。尧也很固执,一看许由逃跑了,又放出风声,召许由做九州长。许由这次干脆连听都不愿听,跑到颍水之滨洗耳朵去了。许由洗耳朵的时候,刚好巢父牵着牛犊来饮水,就问许由为何洗耳朵,是不是公路没有修好,灰尘太大。许由回答说:“尧要召我做九州长,我痛恨听到这件事,但是已经听到了,我的耳朵被污染了,所以要把两只耳朵都洗一洗。”谁知巢父讽刺许由说:“你如果住在高岸深谷之中,与人不相往来,谁能见到你?你本性就浮游,想用这种方法沽名钓誉而已,别污了我的牛犊的口。”说完牵着牛犊去上游饮水去了,留下许由一个人发呆。史书上没有记载许由是怎么死的,不过显然不是活活饿死的,因为许由这么大一个人物,如果真的活活饿死了,那史书上还不得大书特书,再立一个什么牌坊?
' A, h5 L; e/ s
8 x+ v. U6 D5 H# Q  伯夷和叔齐则是辽西小国孤竹君的长子和三子。他们的父亲想立叔齐为君,父亲死后,叔齐不愿继位,要让给伯夷。伯夷也不愿继位,逃走了。叔齐步伯夷的后尘也逃走了。国人只好立二子继位。读史至此,我常常疑惑:孤竹君为什么不立长子和二子,而是绕过他俩,直接立三子呢?难道里面有什么阴谋诡计不成?可惜书上没有记载,让我们错过了另一个也许更精彩的故事。
3 Q9 {" h" q2 B& t2 M1 O) g, x" m; q- q" @) j( Y, S
  书归正传。伯夷和叔齐听说周文王开了一家养老院,条件还不错,最重要的是敬老,不会打着养老的名义虐待老人,就投奔他而去。谁知到了周的都城岐下(周原,今陕西扶风),就听说养老院院长周文王刚刚去世,周武王继位,把父亲的死归结为首都设在朝歌(今河南淇县)的殷纣王的政治迫害。周武王把父亲的木制灵位供在战车上,正准备东进,讨伐殷纣王。伯夷和叔齐上前一把勒住周武王的马缰绳劝谏说:“父亲死了不葬,却发动战争,能说是孝吗?以臣弑君,能说是仁吗?”那时接近国家领导人很容易,不过士兵也可能是没有想到这两个老头儿会干出这种事,就要上前动手,周武王的谋臣姜太公赶紧拦住,称许伯夷和叔齐是义人,派兵丁搀扶着他们办手续住进了养老院。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16: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周武王一战成功,杀了殷纣王和那个千娇百媚的美人儿妲己,登上了皇位。伯夷和叔齐心想,你这是不孝不仁得来的天下,我们怎么能继续住在你这种人担任院长的养老院里呢?那多耻辱啊!于是二人逃出了养老院,跑到了首阳山中,隐居起来。不过饭还是要吃的,二人这可做了难:小米也是属于周朝的呀,我们也不能吃!那吃什么?于是采薇而食。3 N1 c$ S# O1 s8 X
4 l. C# I: g. d, c* z% i
  薇是一种野菜,采薇而食的日子并不好过,鲁迅先生曾在《故事新编·采薇》这篇小说中给伯夷和叔齐列了一个薇菜的食谱:薇汤,薇羹,薇酱,清燉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叶……看着菜谱很丰盛,其实品种只有一个,那就是薇。
9 c6 T4 G3 z( W- ^5 y8 Y1 z2 B1 T) U2 F' v) ]
  野菜也有吃完的时候,况且二人还曾经碰到过一个爱管闲事的妇人,质问他们:“你们不吃周粟,难道薇菜不是周朝的草木吗?”这一问二人傻了眼。这是一句天问,无法回答。怎么办?二人只好活活饿死。. E; S: u# R4 Q& _6 Z! e- w
( p6 a6 H$ G' w  K; q" c
  临死前二人还原创了一支歌,模仿流浪歌手的派头,饿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联袂二重唱:; i% j. }0 ?5 r* p0 T2 c
. {6 ^8 t, `+ \
  上那西山呀采它的薇菜,
3 k* C4 B' \8 }# _$ L- B4 N+ Z" F, p3 r" j' m9 I  M
  强盗来代强盗呀不知道这的不对。6 I( `' k9 C7 @$ D

5 m  t" m5 {  L  神农虞夏一下子过去了,我又哪里去呢?
+ \2 ?. p" J4 M9 k
* X, j  R& E9 B) B6 k3 |% j  唉唉死罢,命里注定的晦气!
( h$ [6 j, S: }4 }5 d3 P, {3 x3 p! Z. T' O8 s1 g7 o1 K! E
  (鲁迅译文); t+ s3 \1 f% a

+ [. F$ I: x* |" r* D5 L' e) O) \% U  孔子曾经评价伯夷和叔齐的品行说:“伯夷、叔齐不记旧仇,怨恨自然就少了。”可是孔子的下一句评语却有些一厢情愿:“伯夷和叔齐求的就是仁,得到的也是仁,当然没有什么可怨恨的了。”可是伯夷和叔齐临死前自己作词、自己作曲、自己演唱的这支流行歌曲,明明是一首怨歌,尤其是末尾那句“唉唉死罢,命里注定的晦气!”,怨恨的意思清清楚楚,所以司马迁才会问道:“从这句歌词看,他们到底是怨恨还是不怨恨呢?”当然,这也是一句天问。
& ]* o5 x# p6 r# W  g) W( g+ K6 R" X
7 O8 J" m/ i9 Y. H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
# j9 n- e% G+ O3 e
6 H0 q7 d+ u9 w  不管怎么说,伯夷和叔齐也是前国家领导人的高干子弟,否则也不可能被周文王的养老院收留,因此,他们俩活活饿死,和本文标题并无冲突。) y6 a) F; Q4 m) q  c1 L( t
$ Y& T) M% q, ^. B% w
  看了这三个活生生的案例,列位看官,你明白人为什么会被活活饿死了吗?# J3 f0 e6 M: S3 Q, X6 r5 B; ^. E  n

8 Z) V! X; L! i* }1 Y( r) P) B8 n! `  文章摘自《趣读史记》
发表于 2009-4-12 09: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阳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