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984|回复: 0
收起左侧

2009:“希望”与“失望”较量之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 16: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新春伊始便打开了2009年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这将是一场政府干预所创造的“希望”与市场萎靡所导致的“失望”进行你死我活的较量和争先恐后赛跑的一年,而且一定惊心动魄。因为无论是G20还是达沃斯,都再次释放了金融危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大这一明确信号。如果政府无所作为,那么,市场在这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下,将会不断创造出“失望”的历史纪录,而在此基础上导致的大众信心崩溃又会把衰弱的经济带向更加糟糕的结果。
  这场金融创新滥用所导致的危机在世界经济失衡的今天,已经大大削弱了市场“看不见的手”所产生的资源有效配置的威力和自我摆脱危机的能力。而政府救市的方式、救市的力度、救市的时机以及救市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这场危机的收敛速度、经济整体的复苏程度以及全球发展的和谐程度。所以,我们看到各国政府的救市政策此起彼伏,而且从帮助市场解压的货币政策转变为政府直接推动消费和投资的财政政策,救市政策一波高过一波。
  至少在不断出现的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面前,人们依然对政府不懈的救市行为充满了“希望”。因为今天的救市计划更为“具体”,对老百姓带来的实惠更为“直接”。比如,中国政府的产业振兴计划和具体的财政支出方案,让大家看到了“资本运作”的方向,让危机中丧失信心的人群重新燃起了就业的希望,让人们感到制约自己消费的生活压力在减轻,让企业的产能过剩的消化和结构调整的成本有了很大的改进。美国政府也在通过重整美国核心竞争力的大幅度财政开支计划来激活自己的就业市场和工业生产,英国政府为了能让本国经济尽快摆脱目前所陷入的历史上最糟糕的低谷,正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产业链很长的汽车行业的复苏……
  尽管各国政府的积极干预很必要,但我们还是要注意“大政府”干预政策所存在的局限性,要科学地接受市场可能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首先,在全球范围内难免会形成贸易和金融保护主义格局。因为政府动用的是自己国家纳税人的钱,希望这些钱能立刻带来本国的就业、生产和消费复苏的效果,有时就会采取一些保护主义的配套措施,以期待财政的救市效果更为明显。甚至,这种保护主义的做法可能满足于自己的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自身的利益需要。最有可能出现的保护主义做法就是有些政府会斤斤计较,表面上要求国际收支平衡,实际上是过分要求“利益均等”,而不顾双方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政府在欧元疲软的时候,加大在欧洲市场的技术和高附加价值的产品采购行为也是回应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负责任的积极态度。事实上,世界经济失衡环境下所发生的金融危机,只能通过更有效的经济和金融合作才能尽早和有效地加以摆脱。
  其次,支撑政府财政政策实施的融资手段也会影响救市效果。如果政府财政政策的扩大都是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加以实现,那么,今后通胀的压力会抑制市场的活力,而无法起到通过政府干预来恢复市场的价格信号,从而激活市场自身配置资源活力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银行系统来消化政府的开支很容易造成本国银行系统由于资源过多地被占用而丧失了其配置资源的比较优势和能动性,这对经济的尽早恢复也是不利的。所以,今天在危机的时刻,政府的支出不应对民间经济产生挤出效应,不能出现国进民退的市场结构,要多在融资渠道上进行一些“创新”,比如,让高收入阶层或群体多持有一些国债以代替高税收的做法,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第三,政府的财政政策不能只起到对市场的输血作用,而更关键的是要产生市场的造血功能。否则,就业扩大和工业生产提高的效果将是有限且不可持续的,用得不好,反而会加大问题企业的道德风险,削弱市场整体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的救市政策虽然在当前必不可少,但应该是暂时的,而且,主要是为了达到修复市场活力的目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