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413|回复: 0
收起左侧

[仿生技术] 新书披露美间谍工具研发秘史(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1 10: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泰安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北京时间6月11日消息,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在007系列电影里,特工詹姆斯·邦德是几乎无所不能的英雄。然而,他的无所不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Q博士”,也就是英国军情六处专为他研制各类奇思异想装备的技术人员。据一本新书披露,美国中情局内部有一群“Q博士”——技术服务办公室的开发人员。* i: F  q  N1 j1 |# G7 u
( {; g+ C1 |$ ^
  现实版007高科技装备* @7 V3 f8 v3 u7 s6 c; Y# b
0 ]3 ~1 F2 z- y
  能装入钢笔或手表的微型照相机,伪装快艇,入水即化的纸,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发明听上去就像是《金手指》或《糊涂侦探》中的故事情节,但上述007式小装置确实是美国中情局执行秘密行动和间谍任务的特工所使用的工具。, r. O3 K6 v5 I3 V3 Y* d( B1 O
8 F) Z- D7 A) F/ f( X
  中情局技术服务办公室前负责人罗伯特·华莱士(Robert Wallace)在《中情局间谍技术之秘史》一书中,披露了中情局技术进步以及情报界和间谍技术开发办公室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本书是由华莱士同凯斯·米尔顿(Keith Melton)合著。
1 v) e5 G) a- O+ y1 T" j% V* j- B# G7 l2 d& a6 |7 p* A+ x
  华莱士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技术服务办公室是由一帮男女技术人员组成,他们的职责是为特工和办公室开发各种间谍装置,以用于秘密行动中。所以说,如果你需要秘密写入装置,或是窃听装置,或是特殊通讯装置,或是特制武器和身份证明,无论是什么东西,办公室都能造出来。”
4 c, b5 D1 A* W+ f& ~) @) w+ X- {" y* M% ^& W
  工具箱可装入直肠栓剂
2 ?& n0 b0 H- A/ X. t
0 ]: x5 o5 P- @  自技术服务办公室20世纪50年代创立以来,中情局所有伪装设备、录音窃听装置和其它间谍小装置都是由该办公室开发出来的,甚至一种能装入直肠栓剂的工具箱,也出自中情局“Q博士”之手。华莱士说:“特工有什么样的需要,我们就会提出什么样的设计发明。”技术官员的服务对象是在海外从事情报搜集工作的中情局特工。: |7 d' p* W5 H& W5 O& Z/ W
' ^+ ?2 M# b7 J" m" u
  华莱士说:“结果,他们不仅要熟知技术装置的具体要求,还要深谙使用这些装置的具体环境。如果你配备了间谍装置,在某一天晚上使用,它们的配置同你在白天使用时肯定不同。如果你在10度的环境下披挂伪装装置,那么这种材料可能同其在温度更高的情况下会稍有不同。另外,特工们不仅能用到伪装装置,快艇也一样,经过一番伪装,它变成了一艘破破烂烂的小船。”
6 }; H) Q; {# r+ @) Y' ?
9 S; q1 `& x0 G3 c  华莱士解释说:“当时(越南战争期间)的设计理念是,如何悄无声息地靠近某些港口目标?首先,我们要造出快艇的船体,接着给船体作伪装,将它们打扮得像越南人的快艇一样。同时,即使被发现后遭到敌人疯狂追击,我们的快艇也能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溜走。它是极为有效的机械装置。”
! i0 x. ^: J+ n
* u5 r, r. _1 b% d7 \: V  环境并非中情局技术服务办公室面临的唯一挑战。华莱士说:“所有这些装置都用于特别行动。它们不是商品,不会批量生产。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之一是,必须说服厂家制造这些东西。”. }/ k6 \0 s5 J6 H, C7 N4 ~

2 S" q6 J3 e( n' S# x$ u  未被歌颂的“幕后英雄”* E* x- I8 N! K) Y
1 `  \( N) ?  k& v
  华莱士说,在中情局的所有间谍装置中,一个从未被歌颂过的“幕后英雄”是电池。他说:“无论是什么电子装置,一旦电池能量耗尽,行动也就随之结束。”但大公司只愿批量生产电池,所以,中情局只能自己动手开发电池。“这是我们面临的经济现实之一。”
1 f+ V' G& q! N- o, _7 U3 a9 W; ?. F; p  b
  利用电池能量的常见工具是挖空的砖头。尽管它算不上什么高科技产品,但外观看似普通不会引起注意的砖头能让中情局一直监视和窃听敌人的动向,直至电池能量耗尽。华莱士说:“我们可以造出这样的一批砖,用它们来砌墙。使用这种电池动力,它们能长期被用来搜集声音情报。这使得整个情报搜集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 O* I/ J' i! B; l2 d( z
6 C* Z6 i# j& _' }  另一项监视革命则是微型胶片照相机的开发。T100照相机(它甚至有一个詹姆士·邦德式的名称)如此之小,以至于能装入钢笔和手表中,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后,被视作情报界的科学创举。华莱士说:“那时还没有施乐复印机等这样的高科技装置。我们不禁自问,‘我们能否造出这样一种照相机,它足够小,我们可以在拍完照后将其放直在隐秘的地方,同时又不能让密切监视特工活动的安全人员察觉到?’”
! c$ L, _5 I: {4 R; z* @/ y* ]( I* I( R- o8 w. B8 z. o0 ?$ h+ C- ~
  比如,中情局特工在某个驻外大使馆发现绝密文件后,可以用照像机将文件拍下来,将胶卷送回到联络人手中,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看上去就像是在记笔记。特工能在长度不到15厘米的一张胶卷中拍下50张至100张照片。华莱士说:“我将其视为让我们赢得冷战的照相机。”
3 P" Z6 Y  w$ I& }1 \( m& O4 m; R6 [0 D! f4 V
  第一种短信发送装置
. w/ z6 M. G6 j5 _$ ]/ Z% d/ Z# I/ M1 R+ m
  在华莱士看来,间谍或特工们遭遇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无法同其“情报官”(case ops)或联络人实现通讯联系,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技术装置稍显笨重的年代。为克服这一障碍,中情局技术官员研发出堪称世界上第一种高科技通讯系统:BUSTER。借助于BUSTER系统,特工可在一个相当于几个烟盒大小的袖珍键盘上,敲下传递给联络人的情报信息。+ a# U  y; [% Q" M  X( D( F
9 @% ?$ f1 r4 l" M
  华莱士说:“一旦你处于接收装置的0.25英里的范围内,你就可以敲击按钮,将情报发给接收装置。之前诸如此类的技术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BUSTER系统今天已不再用于情报搜集,很多这样的小装置最终都被扔进间谍装置的“坟墓”:中情局博物馆。' y( r% `) H. f' m. g% z/ _
( C" ?! E+ z8 }/ B" H$ m! y
  当然,并非每一件中情局秘密装置都在《间谍装置》一书中被提及。华莱士已把这本书的书稿交给中情局审查,以确保不会泄露国家机密。华莱士说:“美国情报界的敌人将会以浓厚的兴趣研究这本书。”

间谍工具-窃听猫

间谍工具-窃听猫

间谍工具-逃脱工具包

间谍工具-逃脱工具包

间谍工具-微型飞行器

间谍工具-微型飞行器

间谍工具-照相铅笔T100

间谍工具-照相铅笔T100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