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新能源概念-红火背后的危机多晶硅这种东西,相信很多人都陌生,然而,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多晶硅却成了股市上呼风唤雨的一个神话,像国内涉及多晶硅生产的上市公司南玻A、天威保变、川投能源、乐山电力等等,只要沾了多晶硅的边,几乎个个都乌鸦变凤凰,出现过股价连翻上涨的行情。多晶硅真的是一个利润丰厚的金矿吗?在这个产业背后,究竟又潜伏着多少秘密?我们的记者对国内目前产能最大的多晶硅企业进行了调查。 ) V4 m1 W ^( i0 Q/ H6 Q4 X# W, R5 c
记者来到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负责1000吨生产项目的总工程师严大洲。
2 v% L; J1 h1 S |3 \/ Z8 Mhttp://bbs.solarzoom.com/images/attachicons/image.gif 100218_1207693113187.jpg (70.13 KB)) T! G6 g s4 e1 }: D( J4 Q$ s" E
2008-4-9 16:56
# D4 X# V- i7 Q/ Z1 r% X$ u* v) V) z
% P1 i1 h' I* Q" K' `9 |; J
& w& I( S c/ p9 ~' f& a9 y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总 工程师严大洲:“多晶硅还原出来的尾气,我们是采用干法回收系统,这也是多晶硅核心技术之一,是我们自我们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之一,用干法回收系统,把这个尾气里面的四氯化硅、三氯氢硅、氯化氢和氢气,一个一个组份分开,然后返回我们系统使用,这个尾气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回收的。” / a/ t7 P" G; c) z5 h
! D6 }- S' u7 o+ F' ~
在工厂的一条明沟中,记者见到了像雪一样的泡沫,这就是工厂最后排出的废物。
5 j% ~( \4 i) D- [ 9 e3 `8 H$ G9 S( U6 R$ e! h- p9 v
严大洲:“看着是非常雪白的,但是它是一种高纯的二氧化硅,实际上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大家都很熟悉,海滨砂的成份就是二氧化硅,那么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石灰石的一些渣,就是没有烧透的这个石灰石跟它混合在 一起中和完了以后,作为一个中性渣,最后用来填坑,用来铺路都可以,没有什么污染的。” 0 I( G/ s8 {# `2 e$ i1 t7 M
那么中硅公司每年近万吨的四氯化硅如何处理呢?严大洲告诉记者,2007年,他们20%的四氯化硅都回收处理,剩下的80%销售给了下游需要四氯化硅原料的化工厂,正在实施的工程要全部转化为三氯氢硅和气相二氧化硅,几乎无外派废弃物。记者在销售部,见到了四氯化硅的销售合同。 9 e, `. D0 C6 u9 q! Q
中硅公司销售部经理孙美群:“2007年累计销售四氯化硅是六千多吨。”
/ h% H) e6 W. `7 U: 记者:“六千多吨,现在这个销售情况怎么样,是都能销都能卖出去吗?” 8 \; ^0 G% L4 p- }: F. S
孙美群:“对,都可以,都可以销售出去。” 8 h- P& E F3 d1 g ]8 c2 V. y
虽然中硅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闭环改良西门子技术,解决了1000吨以下多晶硅生产的环保问题,但作为中国多晶硅最权威的科学家之一,中科院院士王占国教授,还是对国内大量上马的多晶硅项目所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感到担忧,因为这些项目现有的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副产物的回收问题。  
# y8 k+ C0 \* D6 |- U! }2 X$ ~) p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占国:“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多晶硅生产企业都采用闭环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这种技术基本上可满足环保要求;但采用技术比较落后的非闭环的所谓改良西门子法的厂家生产多晶硅,不仅能耗高,而且必将(或多或少)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多晶硅产业受市场热捧却也危机四伏 ' O5 a% `, _2 `, F; [
~/ N+ _' s' a; O! e, t5 b) M
| (多晶硅项目的无序上马,实际上是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
洛阳中硅公司和当地的环保部门告诉记者,洛阳中硅确实对多晶硅生产中产生的剧毒尾气和副产品进行了回收;但另一方面专家又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技术还不具备根治污染的能力。然而,国内投资多晶硅正在成为一股热潮,各方利益都希望从多晶硅上面淘出一座金山。 9 p5 B2 {8 R' ?
龙国柱是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随着2005年12月,他的母公司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4亿美元之后,巨大的财富效应让中国太阳能概念迅速升温,其后两年内阿特斯、赛维LDK、天威英利等10余家企业也先后登陆海外资本市场,而中国的各类中小型光伏企业更是遍地开花,龙国柱越来越感受到原材料多晶硅的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整个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 z2 l: M6 L) J" J! ^1 W
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国柱:“目前制约光伏产业快速的发展就是一个多晶硅的稀缺,很多国内这些太阳能电子厂家的生产设备,他们实际上处于闲置的状态。”
9 N4 k- ~7 F; D+ M& j9 i; `多晶硅,作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工业原料,预计中国未来几年的总需求约为2万吨,然而中国2006年的总产量才只有287吨。如此紧缺的产品遭到了下游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哄抢,价格从原来的20美元/公斤飙升到了300美元/公斤。
8 G2 O& Z7 S- L0 @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望海龙:“多晶硅价格自2005年到现在就一路的飙升,到现在仍然在涨,即是这么高的价位的话,仍然是有价无市,有市无货,我国多晶硅市场是这么个状况。”
记者:“就说你们的产品,像我们看到,你现在已经生产出来之后,很快就有人来订购了是吗?” 5 g+ B- ~! d k ^. H: o
望海龙:“是的,我们这个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经过破碎、处理包装完了,马上就要出厂,这个是存不住的,我们的客户都是把钱打到我们的帐上在这儿排队,有些可能要等很长的时间才能拿到货。”
( w; j6 [! Y U- K 记者:“就现在这样非常非常紧张。” 9 f; p* r7 k, d7 p. S9 v! W
望海龙:“非常非常紧张。” 4 u4 b# s& [3 h' A
多晶硅的财富神话开始在全国各地蔓延,各地纷纷宣称要上马多晶硅项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袁桐对全国多晶硅项目做了统计。
- h# r* E* w9 \2 [# i 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袁桐:“中国目前准备或者宣称要上多晶硅项目的大概有30多家,而已经在建的项目有13家左右。”
7 q S# E) S, K$ z 与此同时,多晶硅产业也成为了不少地方政府十分热衷的项目,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将多晶硅建设列为了“一号工程”。在目前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官员把拉动快速拉动GDP的希望寄托在了多晶硅身上。
% J3 R% A8 o9 [; ]: C1 {) x4 Z! A
河南省偃师市委书记原文涛:“从目前多晶硅的价格来看,它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确实很大,因为一吨多晶硅就卖到两百万以上,所以说一千吨的规模那就有将近20个亿的销售数额,那当然对当地GDP的发展,对工业的发展和GDP的增长会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 |% M; Z- k' r0 a/ h1 Q
于是,一个个多晶硅建设的洪亮口号在中国响起:南玻集团5000吨多晶硅项目、通威集团10000吨项目、天威英利5000吨项目、爱信硅科技10000吨项目、亚洲硅业6000吨多晶硅、江苏阳光4500吨项目……这些规划的项目产能已经远远超出全球的需求,看到这些数字,洛阳中硅公司总工程师严大洲感到不可思议。 记者:“你是怎么看待上万吨的项目?”
# N7 P/ P* j3 { 严大洲:“上万吨的企业应该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应该说不超过一家,除了汉姆洛克这一家,需要再确认一下,其他没有几家能超过一万吨的,如果说一次做到一万吨,这个我觉得难度是非常大的,我们从100吨到300吨到700吨,这个过程我们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
6 d4 Z. P8 o' u, u# a8 ~, t+ B4 I 在中科院院士王占国教授看来,这些多晶硅项目的无序上马,实际上是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王院士告诉记者,欧美先进的改良西门子工艺已经比较成功地解决了多晶硅生产的能耗和环保问题,然而目前这个技术对中国严格封锁。就我所知,目前中国多晶硅生产除了中硅等公司在自主研发外,还有利用俄罗斯的多晶硅提纯技术结合引进欧美的设备的厂家;但这些技术与国际先进的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尚未彻底解决高能耗和环保问题。
/ K" R, j4 s' B7 g( E3 T( N
记者:“中国有改良西门子吗?”
1 F' U: `% Z9 W- v$ f* Z9 j 王占国:“中国(除中硅外)现在没有掌握改良的西门子技术,即闭环生产工艺技术,至少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这种技术。” 记者:“现在这种多晶硅技术,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 d( o/ T8 ?7 e% L) M3 P 王占国:“如果不采取这种先进的闭环生产方式和优化的工艺路线,那么除造成环境污染外,能耗高,成本高,难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3 ?" G, q0 \ M& R 然而就是这样并不成熟的多晶硅企业现在却成了许多上市公司眼中的“唐僧肉”,多家上市公司染指多晶硅项目,并凭借新能源概念受到市场热捧,然而,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袁桐却对这些企业深表忧虑。
& v" z2 f) i2 i% }
袁桐:“有些上市公司它为了募集资金或者融资,它把这个项目作为一个融资的项目在做的也有。”
$ R8 Z6 H. A. n1 k# y+ J* M 多晶硅无序上马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祸根?
2 ?& n3 R6 n# b' y6 ` q 制造太阳能电池还离不开多晶硅这种基础原材料,换句话也就是说,抓住了多晶硅这个产业,也就能掐住整个太阳能电池产业的脖子,正因为这样,国际上对多晶硅生产实行了技术封锁、市场垄断,到目前为止,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多晶硅生产国,没有一家企业宣布在中国建厂,更谈不上转让技术,国内上马的众多多晶硅项目,实际上大多数都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并成为了一些上市公司融资炒作的工具,技术储备不足,加上盲目的资本驱动,给这个产业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祸根。 9 w; o& P9 }7 ]* h3 ~" v5 w
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国柱一直盼着中国的多晶硅产量能早日上来,这样他们公司的进货成本就会少了很多,但他也为现在上马的多晶硅同行捏着一把汗,因为一旦供求平衡了,价格下落了,不少企业将会死路一条。
1 a k N# t; q1 _4 j 龙国柱:“现在我们国内很多的多晶硅厂家,他的成本能做到多少?像据我们所了解,国际市场上的一些多晶硅的,人家的销售价格比我们国内多晶硅厂家的生产成本还要低,如果说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一旦达到多晶硅跟市场平衡的时候,这种竞争可能就会非常强烈。”
+ F% }# e8 A1 I; |: Z
目前,洛阳中硅的2000吨生产线正在建设,今年底即可建成投产。而我国也有十几家企业已经开工建设多晶硅的生产线,如果都按计划建设完成,到2010年将有可能超过6万吨,与此同时,国外多晶硅生产企业也在纷纷扩产、新建,预计到2010年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0万吨,是目前的3倍以上。在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同国外同行相比,没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势必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 / C0 o1 x8 \& }. {8 x4 k9 h( I
) A1 M) W4 v, R! P' E7 L4 C V[ 本帖最后由 新洁电子 于 2008-4-10 09:0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