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国核能资源保障研究
$ ~1 K4 S9 c/ p+ x, l【摘要】本文简要回顾国内铀资源勘探和开发历程,分析了国内铀资源状况及潜力,并阐述了我国利用国外铀资源的有利条件和趋势,明确回答了铀资源不是我国核电发展的瓶颈。针对造成目前我国核电发展过程中铀资源相对不足的原因,提出了保障我国铀资源供应在于深化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入竞争机制,实施铀资源海外开发的全球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进行战略铀资源储备。
8 K) N' f0 W6 B7 L- b E b【关键词】核电,铀资源,国内外,竞争机制,保障0 C$ W9 z! \0 ^
; f7 ]+ }# h- o: {' F, b: u* I6 j 我国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重点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逐步实现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自主化。加强核燃料资源勘查、开采、加工工艺改造以及核电关键技术开发和核电人才培养。
8 Q7 Z$ b. @1 z: z" E6 |% |3 n/ v! A) U$ D* Z& @: R# n7 c6 g
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2006年8月发布了我国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发展规划主题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强化基础、自主创新”的发展方针,实行“转型升级”战略,以核电发展为龙头,以核燃料循环产业为支撑,强化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力,以适应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4 R8 o( u& J1 C3 e
1 Z9 |4 p0 u# S 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核燃料循环产业为支撑。指出要提高核燃料循环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核电发展需要。其中强调的内容包括:加大铀资源勘探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保证天然铀供应等。
7 b7 n2 z! C! L {& r. n8 M: J. ]
1 r3 c( U) u! j' `4 [: W$ V 1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 v5 a" K# m. }$ n) c X
9 Z) H! m8 F/ O4 |. n$ H% [7 G4 e 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已有50年的历程,核电的研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于80年代,90年代初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我国已建成5座核电站、9台核电机组,并出口1台机组。2006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为870万kW,年发电量为543亿kWh,同期全国电力装机6.2亿kW,发电量27899亿kwh,核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的1.4%,发电量占全国总电量的1.95%,较低的比例表明核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仍属于从属地位。
& Y0 \) \- L4 B3 Q# W. y
2 b2 X$ G0 S& B3 M 为满足我国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确定了“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国务院通过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明确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由目前的870万kW争取提高到2020年的4000万kW,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未来十几年内,我国每年要开工建设3台以上核电机组,核燃料循环各环节生产能力到2020年也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4—6倍。
! K, w; y/ e: r/ ~) l# E/ F: B' H0 L) P
因此,我国核电将面临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与此相适应,伴随着核电的大发展,铀资源保障问题显现出来,铀矿资源勘查及研究工作获得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6 B1 n+ s* Y, @& {% Q* E e; w& S3 T Z! E) l( r
2 国外铀资源
5 Q- \ |$ L: x. p0 W4 ]( L& I/ ~2 r
2.1 国际上的核能资源发展现状及趋势预测
, R" v/ F, M( F4 j% q$ p7 A8 S7 i7 j/ X$ |( U/ `- H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1AEA—NEA)估计,全球铀资源量1620万t,如按现在消费能力可供250年,此外世界还具有丰富的非常规铀资源,如磷酸盐(2200万t)和海水中铀资源(超过40亿t)。
V1 C6 E( S7 a8 d% H7 x( J8 Z% \0 c8 K# D2 t9 N, S
据2005年红皮书数据,截至2005年1月1日,世界全部已查明铀资源(包括可靠资源和推断资源),回收成本低于130美元/kg铀级别的铀资源大约474.3万t,其中可靠资源329.7万t、推断资源144.6万t;回收成本低于80美元/kg铀级别的铀资源大约380.4万t,其中可靠资源264.3万t、推断资源116.1万t;回收成本低于40美元/kg铀级别的铀资源约274.6万t,其中可靠资源194.7万t、推断资源79.9万t。
$ O+ J& w$ L- T# A2 @1 i" k. U( |+ n$ L$ \1 K
此外,还有大量待查明资源(包括预测资源和推测资源),回收成本低于130美元/kg铀级别的预测资源总量估计大约为250万t铀、其中包括回收成本低于80美元/kg铀级别的预测资源约170万t铀;推测资源的数据并不完全,但全球统计有回收成本低于130美元/kg铀级别的推测资源总量约为460万t铀,另还有没有估算生产成本的附加推测资源约300万t铀。* ^) W3 [, Y8 H& ?* o0 Z
' M8 R- i" @+ Q- g- l3 }+ x
尽管世界铀资源丰富,但全世界铀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几个富铀的国家。铀资源量较多的国家有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美国、南非、纳米比亚、尼日尔、俄罗斯和巴西,铀资源量均在10万t以上,合计占世界铀资源量的86.6%。6 c' d, {3 x# {7 P* \
, h9 x5 ?" o; K
2004年全世界共生产40263t铀,铀产量分布不均衡,加拿大(29%)和澳大利亚(22%)的产量占世界铀产量的51%。
( I5 k' [0 A, ?3 n4 l3 ]/ u* Z- r9 U* \$ E/ _
截至2004年底,全世界共有440座商用反应堆在运行,其发电装机为369GW(净),需要67320t铀。到2025年预计世界核发电装机最低值为441GW,高值为529GW,相应地,铀需求量介于79960和99090t铀之间。
- p- z+ p$ P7 B! X, ^5 } `8 m; {( g s* u8 y! Y" R- h
2004年底,世界铀产量只能满足于全球反应堆需求量的60%,其他的来自于铀供应的第二渠道,剩余部分由包括剩余的商业库存、由高浓铀武器弹头转化的低浓铀、贫铀尾料的再浓缩及废燃料再处理等第二次铀源补充。
# k0 \, k# r5 [" `" J7 w( Z' h, o6 B8 d4 ^% N9 ?# c
据2005年红皮书披露,根据目前的计划,对回收成本低于80美元/kg铀的已查明资源的铀的生产能力(包括现有、在建、计划和预期一次铀的生产能力),其生产的铀资源能够满足到2020年世界的需求。. T: o- U0 o9 U. e, p; E, j. O
& t2 k4 l8 j8 G* F; H5 u
2.2 国外贫铀国家利用国际铀资源的背景、现状、有利条件及今后趋势分析$ G# g; s8 L+ ^- \, i/ h; S6 n+ ]
$ k6 T; T @; N d+ Z
截至2005年1月1日,全世界共有30个国家的440座商用反应堆在运行,其中很多反应堆在贫铀国家。2004年,只有加拿大和南非生产的铀足够满足国内的需求,其他国家的核电发展都必须使用二次铀或进口铀。
6 {; m7 D2 `4 c/ q5 f! d8 k$ m r; K0 b8 Z
由表可知,世界上大部分贫铀国家,所需的铀资源均不可能完全从本国获得,需要从富铀国家进口才能满足国内的核电发展要求。. U4 q" h& f, ~
+ d1 ]% \: t, ~% N( Y 例如,日本国内铀资源必须依赖国外的铀供应,为确保稳定的铀资源供给,日本通过与海外的铀供应商签定长期购买合同、直接参与海外的铀矿开采和其他方式得到多种供应源,同时,日本国内储备了大量的天然铀资源。日本在国外的铀勘查活动始于1966年,勘查工作主要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尼日尔)。
6 U" U% C) T$ v8 P3 O3 V
* y$ t) I5 w1 w; a. i 法国也是铀的净进口国,法国的采矿从员参与国外铀的勘查和开发工作。法国COGEMA公司是世界核工业的巨头,一直致力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尼日尔和中亚寻找可采铀资源,COGEMA公司也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其子公司涉足铀勘查和开发工作。法国铀勘查公司都是私人公司,法国政府通过母公司持有股份。9 Y# X; ?6 T0 @" U7 M
; R @3 c4 u. C: q G8 a
韩国没有铀资源,国内没有铀的生产能力。2004年韩国核电发电能力占其总发电能力的30%,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0%。所需的铀资源依赖进口,韩国通过多样化的方针并信赖长期的供货合同而获得铀资源的供给,同时韩国保有天然铀的战略储备,可以维持超过1年全国反应堆所需的资源量。1 W$ z0 ~/ C) Z4 z2 H8 y4 N5 ^; l
+ ]6 d0 e: U6 X: I- D2 `
相比较其对铀资源的需求量,德国属贫铀国家,拥有已查明的资源7000t铀,德国已不再开采铀资源,只对以前矿山的净化作业中回收部分铀。1997年前,德国几个采矿公司在国外(主要在加拿大)进行勘查,之后德国所需的铀资源基本上向国外购买。; ^3 P/ B" a! y% D+ c
. I, X+ [ E$ D' A. R U' ~ 观看国际上一些贫铀国家利用国外的铀资源发展自己的核能,最主要是通过市场经济活动而获得,而且这仍将是国际贫铀国家获得国外铀资源的最重要形式。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能源矿产勘查属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虽然铀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资源,但是所有的铀矿业活动是公开的。只要守法、纳税,并能进行环境保护,就能进入铀勘查行业,各国也鼓励各种性质的资本进入。因此,可以说,正常的市场经济活动是贫铀国家利用国际铀资源的首要条件。此外,贫铀国家往往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本国企业“走出去”,以获取资源为主要目标。再次,贫铀国家的企业资本投入有各种层次,参与铀资源勘查的层次不一,参与的股份不一,私有资本比较活跃,往往是由小到大参与国际铀资源的竞争。7 R$ u9 O9 o# y! g5 }
. N6 _# N# r9 U' c' _
目前,国际上的铀资源90%的生产量控制在COG—EMA、Comeco和哈萨克斯坦原子能公司等8大公司手中,今后世界铀市场上如果没有发生大的变动,将仍维持如此格局) m% X7 C. b# b% Y) M3 f% y
# E+ F4 g4 m) b8 v, i$ I
' k) B& }, C6 U2 k2 c$ G1 M3 怎样保障我国的铀资源供应2 R# V. t/ }. b
, T( x/ \) ~% P9 V2 ~& J% [* ? 3.1 在国内实行多元化铀资源勘探开发模式
. U( O9 A8 e1 x8 {) q5 s5 x7 H1 P- `2 h. `6 E% f: N
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一直由国家整体规划、严格管制、分布实施的。在我国核工业发展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产生了巨大作用,然而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集中表现于铀矿资源勘探和开发方面。资源勘探和开发需要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模式,而国内铀矿资源勘探和开发部门目前均是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科研能力较强,但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制度的竞争要求。基本上勘探和开发的资金均由国家投入,这实际上是垄断了国家铀矿勘探和开发的财力资源。一方面,资源勘探和开发为高风险投入,资金投入巨大,不能及时收回成本的大量的资金投入会给国家财力造成困难,而且完全由国家财力支持还会造成铀资源勘探和开发部门的大锅饭现象;另一方面,如果投入的资金不足,将不可能给勘探和开发带来充分的效益,同时,还会造成铀资源勘探和开发部门的人才流失,给国家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源的浪费。+ z& A0 [4 {8 D/ ^) d3 X# h
- {' c8 j" ~" \. z' P8 g: o; h2 s 借鉴我国金矿勘探和开发的经验,我国的铀资源勘探和开发应该放开准入。首先允许国内的有实力有一定资质的资源勘探和开发部门、企业(如石油企业、地矿部门、冶金部门、中核集团之外的其他核电公司等)进入铀矿资源勘探和开发领域。其次加大行业内的竞争,人员的流动和资本的投入,在有利时期鼓励私人资本的投入,国家仅对生产出的铀资源按市场价进行统一收购。因此,建立铀资源多元化勘探开发模式势在必行。
3 E' E% m& u" h
6 c4 t: ?1 l+ D$ } 笔者认为,铀资源勘探开发多元化模式要求:(1)勘探开发队伍多元化,用以保障勘探开发的人力资源丰富,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2)勘探投资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勘探资金来源渠道广阔,充分利用国内各行业、私人的资金;(3)勘探开发项目多元化,保障进入勘探开发的公司和私人能够灵活通过项目管理,收回自己的投资并获利;(4)勘探行业级别多元化,如分A、B、C级,类似于企业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甲乙级等,但行业资质及安全核准由国家核安全部门统一按一定规格发放和定期考察;(5)国家按铀资源市场价统一收购,并监督负责铀资源勘探开发方面的安全及环境保护。) n; |- ]" h8 q; D# z
( R3 `& p, a4 ~/ f2 S; {0 s% h 3.2 更加积极有序地实施海外铀资源勘探开发和贸易战略
/ K4 Q! V: G7 \( g3 j4 P/ n
# N. c* Q& Y" K T d 我国目前海外铀资源勘探和开发的战略还没有完全实施,目前利用国际铀资源还处于初步阶段。$ A ~7 x" E. p1 `/ {
1 ]& ~& u7 D5 E# A! Y+ u" d7 R6 P
笔者认为,在企业层面,第一,我国应该先鼓励各种不同的渠道的资金进入海外铀资源勘查、开发和贸易活动,有的小企业必将在国际大公司下参与铀资源的勘查和贸易活动,让国际大公司分担一定的经营风险,等经营模式成熟,这些小企业可以共同组建大的股份制企业,并在国际市场有发言权。第二,目前就可以组建国家参与控股的大型海外铀资源勘查、开发及贸易企业,以获得铀资源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不计成本地快速参与到国际铀资源的勘查开发及贸易活动。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海外铀资源的勘查企业应该以上两种模式并举,私人资本与国有资本并举。+ `( f! P/ i" ~
M2 x6 ` m" T 此外,我国铀资源潜力虽然丰富,但目前可开采的铀资源有限,所以在国际铀资源获得方面,可以实施全球战略。 |' M% |9 B- I i
# ?: b2 h7 ^3 p9 r: n
从中国对国际市场上铀的可能获得性考虑,将国外的富铀国家分为几类:一类是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英、美同盟或潜在同盟国家;二类是非洲尼日尔、加蓬等法国前殖民地国家;三类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蒙古等,这类国家通常为中国近邻,中国在这类国家有着较强的地缘国际关系优势。 K) o- A3 Z/ w) n" U, v9 O
, L- F9 w+ |( m5 \( {
由于存在地缘国际关系优劣,对于我国在非洲进行铀资源勘探和开发,投资回报虽较大,但由于非洲的基础设施障碍,我国付出的投资成本也将很大,不利于我国小规模的企业进入,但适合于我国大型企业的进入;对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和俄罗斯等,这些国家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又与我国近邻,中近期内政治风险不大,将是我国小企业及新组建的大型企业的主战场。# W2 e4 r" k' }9 W$ u. @2 }8 F
6 M: a; ], t0 n3 O 因此,更好的方式,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地缘国际关系优势,更多地在邻近富铀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等地进行铀资源的勘探、开发和贸易,而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直接进行购买铀资源、进行铀资源贸易,在非洲勘探开发及贸易并举,并且主要以国家组建的大型海外铀资源勘查企业为主导。
! S" X) r; r: ?; P# G1 E5 x1 g
9 X. }$ \/ o. J" C( y0 G$ J4 政策建议
9 U8 n, K7 m8 z( b( J. [ X2 p4 ?' F+ H+ ]% V$ o
4.1 打破体制垄断,引入竞争机制5 n) }! }" q6 U$ D- Q4 ~
3 |9 f2 |0 [% q! o- P
为保障我国核电发展对铀资源的需求,我们必须坚持深化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打破垄断机制,引入竞争方式。打破垄断机制而引入竞争,有利于充分挖掘我国国内的铀资源潜力,落实国内铀资源的保障量。/ g @' R: Q- e- l' |! g5 L
' B, ~' V% |4 j. O9 e (1)资源勘探和开发领域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单靠国家的投入会造成上述“大锅饭现象”及“浪费人力资源现象”的两难困境,因此单靠国家的投入不能有效解决市场经济下的一切问题。国家应放开铀资源勘探和开发行业的市场准入,鼓励更多的私人资本及其他国有企业的富余资本进入这一领域。
& B0 _. @2 A5 f- X* D8 I. C& _# |$ P" z0 U1 c- N8 L
(2)政府应更多地强调市场监管和社会调节功能,做到时时处处可以对铀资源勘探和开发企业进行监管,保障铀资源勘探和开发的有序进行,保障铀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的安全,并对铀资源进行统一收购。4 r. p$ V5 M- _* [( w
% L/ D; ~& I7 K8 [" a' [9 a9 M (3)对于当前的铀资源勘探和开发企业,应该进行观念转变:从小行业的垄断者向大行业的竞争者转变,小行业如铀资源勘探和开发行业,大行业如整个资源勘探和开发行业。这种转变是必然的,原因在于人才在流动,资本在流动,因此,对于铀资源勘探和开发企业来说,提高企业竞争力、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关键。
@# |: i$ |) _8 X. l% _" ?1 n- u+ @! f0 ]& ]& @. m1 _
4.2 加强海外勘探开发和贸易,实施铀资源全球战略
6 K. h% }4 H4 ]1 Q+ K- [' m2 g4 ^* P- I v
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地缘国际关系优劣,在我国加强海外铀资源勘探和开发、贸易时,实施铀资源的全球战略。
, G+ L- e; b4 ` g9 ]1 J0 c0 {2 A, K' |) N D
4.3 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8 P9 [. [- h0 I, W
3 ]* M/ P* e0 l3 X7 T4 I& c( `) r C 铀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决定了必须保持一个有效的铀矿资源勘探和开发的国家队伍,同时,鼓励更多的国内有实力有资质的资源勘探和开发企业进入,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
: d5 q% A! i9 n
; I. L. ]) W( ?; l! y+ z- v4 Q 另外,使得从其他铀资源丰富的国家购买铀成为可能。
( D" c5 Y4 Y: s7 V; }/ X& C I7 n( d$ a& A/ p1 z
4.4 进行铀资源战略储备1 g7 w4 R2 H; Q$ m0 g* Z
/ Q4 K1 W# t' ^9 ~( n 为保障我国核电发展,建议要积极地推进铀资源战略储备工作.! q |1 v7 u1 P- L" t
1 Z6 Y1 q$ s7 h
( G, z5 z# i a
作者:肖新建 高世宪 来源:《中国能源》2007年第12期 / o, e! V+ M7 D6 w; Y7 |
0 ~4 ~8 e. g4 ^0 Y+ w& |
[ 本帖最后由 清风明月008 于 2008-1-29 20:13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