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楼主: tnjunqun
收起左侧

[求助] 极富挑战的巨大难题 紧急求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4: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新的思路

现在如图所示,为没有热处理的产品,材料因没有淬火,所以组织没有脆性,在压力机重压下,出现了椭圆形的变形.(如图)) ]: I9 Q/ |# [; f
7 h, V0 _# y" T/ y( U
现在的思路是:, z: T' x* V! r
1 将原产品整体硬度降低到HRC50以下,恢复材料的部分韧性,以增强产品基本的承载力.使之超过1.MPA以上,以达客户的要求.
4 A3 J/ R; ^6 ]4 Y2 采用高频淬火的方式,对沟道表面进行重新的淬火处理,使轴承沟道的硬度达到产品要求的HRC60-63.以满足轴承承载与耐磨的要求.: ?7 y& o+ N5 M) t" z. z& P
8 `7 B  b% k+ h7 I
思路的原理是:
6 m8 \1 i4 G+ w# B# P7 }, }" w1 从硬度的角度分析,轴承淬火要求的硬度HRC60-63,主要是指沟道的硬度,以增强轴承的耐磨性,,及使用寿命等. 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 i; x$ b9 _6 ~2 针对我的内圈产品,它类似一个法兰轴承,其大头处实则可以视之为一个法兰结构,我从技术角度分析,其对硬度的要求应不是太高.  因为热处理时,不可能采用局部处理的方式,所以人们只有整体淬火处理了,让整体硬度全部达到HRC60-63.附带的结果是全部产品的硬度都是HRC60-63; O. v  l" t7 F+ R5 {7 `
3 现在我的方法是,在保证轴承沟道硬度值的基础之上,降低其他部位的硬度值,以恢复材料的部分韧性,对轴承产品本身的使用上,从技术角度上而言,应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不知大家是如何认为的.请大家发表个人意见.( j9 h; s, r+ K& Z# k! d# H
4 表面高频淬火的方法,是一个一个产品淬火,其成本高,效率低,也是在无可耐何的情况下而为之,但是,总比产品全部报废要好,而且关键的是若方法可行,还能加大交货力度,不妨是一个良策,请了解的朋友,发表点意见!
+ P  u1 a( k$ s' @8 O
  F2 B3 x3 w/ ^% _7 y问题:% v; `& \0 i, M, B3 J* J
客户对这个问题的认同与理解?才是最关键的要点.. g: C3 O4 X0 C9 T$ x7 V1 z' U3 x
" u3 S" W2 R+ D/ k5 i) u
愿上帝能保佑了!!  阿门
; o# E7 u+ \; {/ E! F/ J0 @# K2 K* H/ k! j. y1 ^
[ 本帖最后由 tnjunqun 于 2007-12-25 15:10 编辑 ]

没热处理的产品,在压力机下,压成了椭圆,也没有破!

没热处理的产品,在压力机下,压成了椭圆,也没有破!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4 收起 理由
williswon + 4 不错的思路。可以抛开之前的热处理方法思维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2-25 15: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我做过一个9Cr2Mo的调质钢轴套,要求表面硬度达到51~55HRC,表面硬度深100丝,调质硬度为36~38HRC。采用中频回火的工艺。为了使表面硬度达到要求,采用了表面渗碳的方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williswon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5: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原帖由 奥氏体不锈钢 于 2007-12-25 15:12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U( r4 z, A# e/ p. D/ s. U! z
我做过一个9Cr2Mo的调质钢轴套,要求表面硬度达到51~55HRC,表面硬度深100丝,调质硬度为36~38HRC。采用中频回火的工艺。为了使表面硬度达到要求,采用了表面渗碳的方法。
  |  C3 {& V! x; G3 W
! r$ Y$ Q! @) q8 ]  u
谢谢,我想要做的与你的方法有类似之处.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8: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新的进展::lol:   Z1 j. B  m/ d5 S# s, Y. }
将硬度降至HRC48左右后,经压力检测,已超过了3吨以上.0 F- R* u1 b; K- O
在3吨压力下测试,根本就不存在破碎的情况!
; x" A' B! l5 ]" }说明了我的思路是正确的,方法还是可行的.. D3 d, S$ {# Y9 f! E/ U- ]
苍天不负有心人,从技术上而言,应可以将这个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了!! :lol: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williswon + 5 结果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19: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原帖由 cumin 于 2007-12-24 16:37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P- @, p4 s9 g# [. \恢复原来工艺,因为干过所以轻车熟路.只要有的赚,赶紧做出来先把空堵上.至于现在手头的货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2 v$ S3 T; T' ?5 Y) N/ \
不要一折腾两折腾,花了不少冤枉钱.
8 A, E8 d! H4 |3 A3 g5 L! z( f) B

! [. U' t# f# m7 l: W+ \非常正确!恢复原工艺,我们已是这们在做了.
; x% ]  t; p. y) {; s+ f9 `4 g是的,原工艺是轻车熟路.但这个空档太大了,一下真的是没有办法可以堵上啰!" K3 Z4 A9 i& v: `
卖废品,能少亏就少亏点? 那可不是卖废品,是在黄金大甩卖哟,几百万的产品就当垃圾了!
) R5 t: n" p8 k3 T. y9 u
$ w( l+ G2 s) L  H8 e该折腾时,总还是要折腾的! 只要有心,天不负人嘛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20: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请朋友们对我的思路,方法等!  发表你们宝贵的意见!7 o! Q8 L- J! N& X
以供我参考!
发表于 2007-12-25 22: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我现在就做出口设备的验收工作, 以这样的产品白送应急还勉强, 当做成品, 难!!!
发表于 2007-12-26 07: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不主张回用,降硬度+表面淬火对寿命影响明显,是对外商的糊弄,易引起赔偿官司,小心了。
发表于 2007-12-26 08: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原帖由 tnjunqun 于 2007-12-25 20:45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q5 p, o. h% U. H2 K( q. Q9 y" Z请朋友们对我的思路,方法等!  发表你们宝贵的意见!& ?( [; q0 D  a+ S' Q/ C! Q
以供我参考!
1 v/ z! \6 [2 H
如果产品在检查中确实发现存在如楼主所讲的微裂纹时,这应该是属于一种缺陷.对于改变热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其耐压性能,但是由于裂纹的存在还会对其它的性能产生影响,如疲劳性能等.毕竟裂纹处是一个应力集中点,即使单次承受力较大,但是若在一种交变应力作用下,它能承受多久也就是疲劳寿命,我想这一点也是需要再试验的.
发表于 2007-12-26 08: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原帖由 tnjunqun 于 2007-12-25 18:52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b* i  K& `% N: `  |) H: S2 C
新的进展::lol: 4 d: k; h) r; X; t$ |% }$ P3 G
将硬度降至HRC48左右后,经压力检测,已超过了3吨以上.
& O! o1 S1 _3 _9 b+ {在3吨压力下测试,根本就不存在破碎的情况!
& ^* p5 n; ]7 Z9 r% J说明了我的思路是正确的,方法还是可行的.
5 A) t+ R; K4 Q: Z% ~9 v( B苍天不负有心人,从技术上而言,应可以将这个问题进 ...

5 M. f5 B1 p& s( l0 ], L2 V  L朋友,首先恭喜你,难题解决。
8 G  U8 n; L' Z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的,我不是从事机加工的,不知道说的对不对。硬度和承载力是达到了,但近表面和内部缺陷是否消弭了(按照金属热处理一般规律,内部存在缺陷,是无法消弭的,热处理只能调质,改善金相组织,得到最好的机械性能和最合理的屈强比),建议最好再做一下MT或UT,检测一下。如果有并且是纵向发纹或裂纹的话,那将是致命的,随着部件的承载运转,经过时效的疲劳,破坏是剧烈的。不知对不对,仅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08: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原帖由 j.chen404 于 2007-12-26 07:55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 P$ u0 d. s1 r. A0 J; O; O不主张回用,降硬度+表面淬火对寿命影响明显,是对外商的糊弄,易引起赔偿官司,小心了。

( `7 Y: a/ l: P  H9 z& ^
0 |7 ], H0 k4 x( j' t1 E主要是看使用要求而定,从我了解的情况而言,该轴承是使用在汽车的车门上.极低的转速,不是用于核心关键部位,所以才有这种考虑,我们所做的并不是糊弄的工作与事情,而是有所技术思考的.若是使用在关键转动部件,我们也不会再做任何尝试了.
5 z# b) _. F) B1 d( d2 q* Z当然具体的使用要求与环境,还需要作进一步的了解,以便有目的性地开展工作.这需要与外商进行大量的沟通与探讨了.要从使用环境与条件进行综合性能上的分析与评判,是否合适.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09: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原帖由 williswon 于 2007-12-26 08:44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 _( m' i; B/ C

1 H5 {) ^$ P3 i* q如果产品在检查中确实发现存在如楼主所讲的微裂纹时,这应该是属于一种缺陷.对于改变热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其耐压性能,但是由于裂纹的存在还会对其它的性能产生影响,如疲劳性能等.毕竟裂纹处是一个应力集中点,即使单次 ...

3 X: T3 B5 r# a1 `6 |1 `$ h' r, D3 S+ W  l# S4 x: r' `- E* j; m
非常感谢你的提醒,这个微裂纹的存在,的确是一个致命的因素,我现在真正的思路是这样的:" l/ p1 _/ V) g: E, |* c% X% I
. j$ M# k8 V- K" F2 T, J
1 总体上综合处理: 热处理方法+机加工
' G) w  t/ r3 I
- J, D$ `3 c9 K2 _  [+ b$ z, p2 因为经过前期大量的试验后,以明确,问题的根本在于产品内孔表层约0.1MM内的表层微裂纹与折叠,从而导致的应力集中.所以产品在淬火硬度达到HRC62-63左右时,显现出极大的脆性,承载力极大幅度的降低,有的承载仅400-500公斤力.7 S! Z) q8 P& j- M, G
+ Y2 h6 \" S# p0 O  ^
3 对所有问题产品,只要经过机加工(磨孔,或镗孔)去除表面层0.2MM后,承载力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已准确地判断出问题是在内孔的表面层上,后在电镜下观看表层,发现冷拉后的表层的确存在较多的细裂纹与折叠.
' w3 }/ c; Z/ @1 W! y7 X' x
$ Z; r' t) ~, |6 @* P4 ^  z4 所以现在对产品要做的第一步是小量去除表面层,也就是先将还有加工余量的产品选出,进行一道孔的加工,加工到产品要求的最大尺寸上限,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消除产品表面缺陷层.
7 I5 {5 M. d9 [2 k9 f: J# K7 e8 K3 S4 S* R; q
5 对经过机加工处理后的产品,降低整体硬度,以部分恢复组织性能,达到承载力的要求.
6 U' b" m- G2 r) M+ {% Y
* o4 w: S* s( M& e& A9 U6 在做完以上两步的基础之上,再对沟道部分进行高频淬火,以提高轴承滚道的硬度,达到轴承产品要求的基本性能.
8 o/ k5 l6 v1 f8 R$ m* D+ g. U: t# s' w' J0 n0 s
以上才是我们处理的整个思路,请朋友们对此发表你们的意见!!
/ l% k% _7 V  T
# E# V/ {3 Y( `4 O8 w$ q2 x$ z我们要做的,的确是应急所为.现在产品的确太急了,根本无法加工出来,交货太困难,同时.空运费用也是无法承受之痛!!3.5元/套的空运费.产品才1元多,这种日子足以让人郁闷.
发表于 2007-12-29 22: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我是搞表面淬火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沟道进行高频淬火,会出现更多更深的裂纹
发表于 2007-12-30 11: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问一个与主题不太有关的问题。6 g* S* Q' B% u2 Y' B/ `
LZ在扩冲内孔时为何不加热,即中温成型?如果采用中温成型,岂不就没有了上述的麻烦。
 楼主| 发表于 2008-1-7 08: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回复 1# 的帖子

因为材料不合格而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现在要向材料厂要个说法,请教大家该如何操作较好!' `4 y) G) D  @3 Y
5 ^5 [1 G$ {  q- u: x
问题已十分明显,是材料本身的缺陷所致.
- c4 x5 |1 p9 c) d' A
/ B* q: `% f* y/ X) g3 D[ 本帖最后由 tnjunqun 于 2008-1-7 09:12 编辑 ]
发表于 2008-1-7 11: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先将剩下的原材料封存,按照合同上的规定,对化学成分、规格、原始内裂纹等进行检测(必要时需要请有资质的单位),然后再找材料生产厂交涉。
发表于 2008-1-7 15: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如果与原材料厂家订技术合同时有表面状态的限定,索赔就比较顺利了。要是提前没说清楚,对方会不认账的。
发表于 2008-1-10 10: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德阳

回复 38# 的帖子

“5 对经过机加工处理后的产品,降低整体硬度,以部分恢复组织性能,达到承载力的要求.; V- y+ p2 c# Y  e
6 在做完以上两步的基础之上,再对沟道部分进行高频淬火,以提高轴承滚道的硬度,达到轴承产品要求的基本性能.”. t# \$ ]% ], E( u
据楼主所介绍的使用工况,采用以上方法应该可行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