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056|回复: 15
收起左侧

[求助] 一个问题,传热方面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7 08: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直径是50mm,长度1米的电工纯铝杆,放在500度的保温炉中,需用多长时间,使铝杆芯部温度能达到500度
" D1 x- ^+ {$ u+ D5 f6 ~给我个算法,谢谢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08: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不懂,你的公式跟温度有关么?
发表于 2007-12-7 12: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楼主的问题中还缺几个参数。$ R- C) x7 j$ X3 ?# c1 Z4 ~6 `7 P; p
随便找一本《传热学》的教材,参考传导传热章,(1)按“集总参数法”的例题“照猫画虎”;(2)如果Bi达不到要求,则只能用“诺模图”求解,也是按例题“照猫画虎”。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BV + 3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2-7 19: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传热的资料

传热学是研究不同温度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传热不仅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而且广泛存在于工程技术领域。例如,提高锅炉的蒸汽产量,防止燃气轮机燃烧室过热、减小内燃机气缸和曲轴的热应力、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控制热加工时零件的变形等,都是典型的传热问题。空冷换热器
* h  r" j4 d; t3 h
- H' R1 Y% K" v: F( J. B& b7 E& @传热学作为学科形成于19世纪。在热对流方面,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701年在估算烧红铁棒的温度时,提出了被后人称为牛顿冷却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不过它并没有揭示出对流换热的机理。 6 o8 G+ o0 W1 w; U# a
8 X9 f4 o8 O3 v8 R$ Q" E9 m, N
对流换热的真正发展是19世纪末叶以后的事情。1904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特的边界层理论和1915年努塞尔的因次分析,为从理论和实验上正确理解和定量研究对流换热奠定了基础。1929年,施密特指出了传质与传热的类同之处。 * p- u- Z4 e( i; j, t

- ~5 R: ~/ x, F: Q在热传导方面,法国物理学家毕奥于1804年得出的平壁导热实验结果是导热定律的最早表述。稍后,法国的傅里叶运用数理方法,更准确地把它表述为后来称为傅里叶定律的微分形式。 ! i% m0 Q2 j, f
8 X5 d7 j" ?3 L
热辐射方面的理论比较复杂。1860年,基尔霍夫通过人造空腔模拟绝对黑体,论证了在相同温度下以黑体的辐射率(黑度)为最大,并指出物体的辐射率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吸收率相等,被后人称为基尔霍夫定律。
! l; I. i: _, {0 J6 x& r' [. y+ A4 G+ \' J8 Q# x
1878年,斯忒藩由实验发现辐射率与绝对温度四次方成正比的事实,1884年又为玻耳兹曼在理论上所证明,称为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俗称四次方定律。 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空腔黑体辐射时,得出了普朗克热辐射定律。这个定律不仅描述了黑体辐射与温度、频率的关系,还论证了维恩提出的黑体能量分布的位移定律。 ; }5 Q: g7 I, d

3 ]# e% Y2 z) N- g7 d( R传热的基本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
. E* p, I, @  k2 b4 W9 z
. U4 h! i2 R* f$ q+ D, |热传导是指在不涉及物质转移的情况下,热量从物体中温度较高的部位传递给相邻的温度较低的部位,或从高温物体传递给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过程,简称导热。 3 G) f6 o$ k# Y( ]

/ f# Y9 S$ N; D# Q$ x) p9 M热对流是指不同温度的流体各部分由相对运动引起的热量交换。工程上广泛遇到的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其接触的固体壁面之间的换热过程,它是热传导和热对流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换热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对流的运动情况。
+ E) @' A( n) W, x4 E$ R9 C; `' F5 i; S, d
热辐射是指物体因自身具有温度而辐射出能量的现象。它是波长在0.1~100微米之间的电磁辐射,因此与其他传热方式不同,热量可以在没有中间介质的真空中直接传递。太阳就是以辐射方式向地球传递巨大能量的。每一物体都具有与其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比例的热辐射能力,也能吸收周围环境对它的辐射热。辐射和吸收所综合导致的热量转移称为辐射换热。
6 h6 i% c# A. z) W5 o( D- m" `, q8 O* ?* d0 a" {  w( }" g" ^
实际传热过程一般都不是单一的传热方式,如火焰对炉壁的传热,就是辐射、对流和传导的综合,而不同的传热方式则遵循不同的传热规律。为了分析方便,人们在传热研究中把三种传热方式分解开来,然后再加以综合。 % U8 g. C" r. z# v7 n2 T
* _8 W& M$ |7 t$ K1 u% `
20世纪以前,传热学是作为物理热学的一部分而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以后,传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学科获得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与热力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电磁学和机械工程学等一些学科相互渗透,形成多相传热、非牛顿流体传热、燃烧传热、等离子体传热和数值计算传热等许多重要分支。 2 q- Q3 K0 b! b) t, T8 X
# \' y$ v; y+ ~6 h- C; [
现在,机械工程仍不断地向传热学提出大量新的课题。如浇铸和冷冻技术中的相变导热,切削加工中的接触热阻和喷射冷却,等离子工艺中带电粒子的传热特性,核工程中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动力和化工机械中超临界区换热,小温差换热,两相流换热,复杂几何形状物体的换热,湍流换热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 收起 理由
zhchh + 1 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11: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谁帮我推出来吧,不要弄理论了,看晕了
发表于 2007-12-8 11: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设铝棒的初始温度为20℃。  G+ m: c0 X  [" G8 r
先算出铝棒从t1=20℃升至t2=500℃所需热量Q:Q= c m (t 2 - t1 )  式中:c--比热容,查得c=902J / (kg K)=0.902kJ/(kg K)。 m--铝棒质量,根据尺寸算得 m=5.3kg, Q=0.902×5.3×(500-20)=2294.7kJ* J7 o8 L' E& l* h" r2 h# ~
根据导热方程:Q=λ ST(t2 - t1)  式中:λ--铝的导热率,查得 λ =238W / ( m K) = 0.238kW/( m K)=0.238kJ/(msK);S--导热厚度,铝棒从圆柱面向中心线导热,S=R=25mm=0.025m;T--加热时间,s 。
$ d4 ~* w: K0 Q2 wQ=0.238×0.25×T×(500-20)=2.856T  kJ /s
+ d% h4 G6 k4 B& O6 X/ y  y2.856T kJ/s=2294.7 kJ    T=2294.7/2.856=281 s=4.7min' n4 f/ R9 E4 {5 e$ R9 A3 E
即铝棒加热至500℃需4.7分钟。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BV + 6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12: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谢谢7楼的
% J( z5 L# g+ d0 b, K% Q1 \我想问一下4 N5 X9 l/ a3 K1 Y
S=R=25mm=0.025m# _! m- q' N; B6 {& j
是什么意思?怎么推的?s不是截面积么
发表于 2007-12-8 14: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回复 8# 的帖子

在7楼已说了,S是导热厚度,在你这里是热从圆柱表面向中心线方向传,到中心线就汇合了,所以这个厚度就等于铝棒半径R,R=25mm=0.025m,为了运算单位统一,把毫米换算成米。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BV + 2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2-8 16: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搂住可以查查看纯铝的导热系数。然后通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BV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2-9 08: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原帖由 gaoyns 于 2007-12-8 14:52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f' `8 {4 D% x$ X
在7楼已说了,S是导热厚度,在你这里是热从圆柱表面向中心线方向传,到中心线就汇合了,所以这个厚度就等于铝棒半径R,R=25mm=0.025m,为了运算单位统一,把毫米换算成米。
我查了些资料
7 v: I9 o+ B: M说s是在金属内部导热方向上的截面积,在这咋成导热厚度了
. N/ @# a4 u; f5 c& j$ X; G/ T而且,是从圆周面向中间导热,这跟单纯的一面向另一面导热是一样算的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BV + 3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0 09: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T=2294.7/2.856=281 s=4.7min
) F: z6 W& K+ O8 ^% j) ^算错了吧,还是又减什么了
发表于 2007-12-10 10: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回复 12# 的帖子

谢谢提醒!由于快下班时较匆忙,算错了,应该是:T=2294.7/2.856=803.5 s=13.4min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BV + 2 认真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2-10 10: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
提出一个原则问题!
) j1 B8 D  {6 W  u# c你知道纯铝的固融点吗?
% u( C' e% y; S2 o一般我们认为固融点在摄氏490度。
9 a, s7 ]2 F4 R8 w/ `500度铝杆是个什么样子?
发表于 2007-12-10 10: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回复 11# 的帖子

那天由于时间紧,简化了一些步骤,根据导热方程:Q=λ AT(t2 - t1)  式中A--导热面积,m^2。A=LR,长度L=1m,A=R,在这里导热面积只与厚度S有关,所以式中就只写了S,这里是个特例,若长度L不等于1m,就不能这样写了。就得用导热面积A。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BV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2-10 11: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回复 14# 的帖子

这里只考了传热的问题,这是楼主所需要的。至于铝杆在这个温度下成什么样子,是楼主那里考虑的问题。
发表于 2007-12-22 22: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传热学传热学啊,自己看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