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0.引言( T" B- s( ?7 s& Q
保证和提高检验工作质量是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首要任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工作质量好坏,是对检验机构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一个检验机构能否很好地承担政府部门赋予的特种设备法定检验责任,能否为受检单位提供良好服务的重要指标。检验工作质量好坏也是检查一个检验机构质量体系是否合理建立和有效运转的重要标志。所以,在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核准、飞行检查、例行的监督检查等活动中,如何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检验工作质量对这些活动本身十分重要,同时,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也尤为重要。
% F* [% G t8 T; s5 t$ {3 e$ e1.建立特种设备检验工作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
; p$ P1 |; C- d% O6 t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工作是其业务组织、业务受理与安排、检验的技术准备和资源配备、检验的实施过程、检验报告的出具发放存档等全过程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与服务活动的总和。检验工作的过程复杂,涉及的因素多,各个检验机构的规模以及现有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要评价不同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工作质量的好坏,就需要建立一个检验工作质量标准。一是作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检验工作质量的指南,同时也是有关核准、飞行检查、例行的监督检查等活动对检验工作质量评价的依据。建议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工作质量标准》,并据此建立评价方法,必要时作为技术规范进行颁布,强制执行,以全面提高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工作质量,保证特种设备安全。
& [' [( g2 @1 [# A/ f# n建立特种设备检验工作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
6 _. `: _# D' l* B1.1 综合考虑有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对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活动的规定要求。5 b1 x( s6 ^$ ~$ p/ f
1.2 综合考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涉及的对检验机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的要求。
* T8 F: j, @9 p7 h# j7 P% E1.3 体现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赋予的责任和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要求。
, b1 a5 e) D5 l! m. |2.建立特种设备检验工作质量标准的要点
7 o/ \0 P9 d( O4 u+ _6 u2.1业务组织( [1 ^$ W5 O" d1 n1 {: W
(1)是否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赋予的法定检验责任,对责任区域范围内的特种设备发放催检通知,对超期未检的特种设备及时上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 x9 I V; N! I. V9 J$ A
(2)法定检验业务是否超出核准或授权范围;
- a6 \5 i* \# e1 H1 m* e(3)法定检验业务以外的检验是否签定委托检验协议、合同。8 ~; K, n& m1 |. }* E) P$ D0 O
2.2业务受理与安排
, a+ k( G4 {' Q. n(1)业务的受理与安排是否体现方便企业的原则,业务的安排是否在规定的时限内;! y; y+ O* y, A9 A ^+ q" m1 b A
(2)法定检验有无格式化的检验申请单,企业是否可以方便地获得申请单;
; G& d2 P6 d2 ?0 f: t(3)有无业务受理与安排的凭证,凭证上是否告知企业有关检验准备要求及其他注意事项。& Q6 Q$ _( j- _& @& V: {
2.3 检验的技术准备
( q+ [, D8 _" Q" N- g(1)是否编制了相应的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或“检验实施细则”;: ?, u8 g, C( @% {
(作业指导书是否符合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是否及时修订,是否可方便地获得有效版本。)
: {3 C# Y3 c2 V- A1 K. R(2)对检验难度大的检验项目,是否编制了检验方案,检验方案是否经过严格的技术审批手续产生;
, l) ?2 S; [: P i t(3)原始记录是否格式化,并在“作业指导书”中予以规定;$ A% }$ b# W+ D
(4)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的内容是否具有对应关系,原始记录的内容不应少于报告的内容;4 ^- L0 Y. D* F" J( u5 ~' x
(5)检验报告是否格式化,并满足相应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 E9 l! P- p+ `6 o
(6)报告的检验项目内容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检验报告与原始记录的内容是否具有对应关系。/ L' y2 z( }$ o7 v6 ~6 `7 I
2.4 检验的资源配备- x; Z0 a8 ]+ k. j1 y) G, o
(1)与检验相关的仪器设备工具是否配备齐全; 6 J: p: n. w9 T- n$ a4 z/ P* c i/ e
(2)检验仪器设备是否有检定标识、完好状态标识;
4 B5 c( P% Q# d1 ^2 g; a(3)检验仪器设备是否按规定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有无检定或校准记录;2 O9 T0 ]& \" |- n) Y; |
(4)检验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 y& M% f8 u8 C) c7 d+ ]5 Q(5)检验人员的配备是否和检验工作量相适应。
$ x- }: x- d( w1 d0 B9 n+ K2.5 检验的实施过程, {: W8 V# q* a" ~9 k$ `
(1)检验员是否穿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检验操作有无违反“检验安全操作规程”的现象;
; P3 @3 x, M- D' g# s(2)检验员是否按“作业指导书”或“检验方案”中规定的检验程序进行检验;; ~9 |! }# U' w9 R7 p
(3)检验操作是否熟练;
2 b+ ^- i3 r4 R: O ~(4)检验方法是否正确,检验项目是否齐全。: \% q7 Y# I9 O2 A9 w
2.6 检验发现的技术问题处理
6 D, w' ~% ~* [1 K(1)检验中发现的问题,是否按规定出具检验意见书(整改通知单);6 | q/ A1 T1 }9 k' n1 X
(2)监检中发现的问题,是否按规定出具监检工作联络单、监检意见通知书;
6 K( O4 w% Q. }(3)对所提问题的整改情况是否按规定进行确认;# R; i/ J) i2 x+ k' U" I
(4)重大安全隐患是否按规定及时报告监察机构;
. | q" G1 p0 M! }. r; a(5)重大问题是否形成检验案例并按规定上报;
/ l$ k3 r) y) M/ J- {(6)检验意见书、检验案例等文件格式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编号;
" D7 x8 H, x9 M$ ^' C9 s(7)检验意见书、检验案例等文件用语是否规范,表达是否准确、清晰;5 Q& }, N0 [ ^+ w3 C
(8)检验意见书、检验案例等文件是否按规定程序出具,并由有关人员签发;
0 t! c: H. y& A) Y$ |- b, Q(9)检验意见书等文件是否有接收人员签字。 g9 k, g4 X& h' f+ w
2.7" ~/ n L( ^+ r- G) F
是否在检验现场填写原始记录,并检查以下几点:5 A* s+ B) S2 V0 Y
(1)原始记录是否用钢笔或签字笔规范填写,字迹是否清晰,更正是否规范;8 T8 E3 }7 H, W8 n3 M
(2)原始记录的检验项目填写有无缺项;
1 T2 _, n3 w& V(3)原始记录中数值修约、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规定;3 s% a% b/ Y9 t0 ^% n5 v6 a
(4)原始记录中有数据测试要求的项目,是否填写数值;
+ H4 W' J, V3 {* K6 S) l( W( [+ `- t(5)原始记录对设备的管理信息采集是否齐全;% K& }' q' f- f3 l- P- W
(6)原始记录有无编号,并和检验报告有对应关系;
" b# ] x' L1 f- K4 S9 f0 `(7)原始记录是否有检验人员签字;
+ R0 T/ T+ Y0 D2 q* E(8)原始记录中是否记录本次检验所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的名称、内部编号。6 h' U7 n Y4 n9 y0 P) g! B2 n* _
2.8 检验报告的出具- X: W9 M, o( W
(1)检验报告是否完整,由计算机打印或以正确的书写工具填写;* L) i/ _* ~5 Q( ~. L2 ~2 z
(2)检验报告是否有唯一性编号,并与原始记录的编号有对应关系;) L$ L) g* e, y2 R1 p' Y A
(3)检验报告项目的结果填写与原始记录是否一致;
3 T% L- R9 ]# o7 T+ S2 Y' l: [(4)检验结论用语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 x% R- P/ m1 J4 d2 ?7 o(5)检验结论是否正确、合理,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判定条件;
c8 B; B8 e$ [0 A( r. c(6)检验检测报告是否有检验人员签字,签字是否统一;: k, y: M$ m$ H! Z- T) P O
(7)检验检测报告是否由检验责任师审核,审核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有效检验资质;) h1 B0 @' V3 e# [4 N( N4 q
(8)检验检测报告是否由规定人员批准签署,批准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有效资格;# @0 S: ]/ T; o6 i+ i/ w3 i0 A- l
(9)检验检测报告、监检证书出具时间是否符合法规或监察部门的指令规定;" E }* n$ R' _0 K1 r5 a
(10)检验报告中检验检测日期、报告签发日期是否完整;
; c- O( ?6 u' S(11)检验检测报告是否按加盖专用章。+ `0 L5 u; _/ V/ }
2.9 检验报告的发放与存档# f7 N8 O0 p y3 e% ~8 v
(1)报告的发放是否及时;
' B# v P$ n- a/ d& w% j1 F. H1 E(2)报告的发放是否有签收记录;
1 `0 ^1 l3 v5 b(3)报告的归档是否完整、及时并有交接手续;1 P" a8 N4 J0 H( v5 S/ Q n$ o
(4)报告存档后是否便于查阅。$ r6 w5 M/ ~. M9 y/ V T, H
2.10 检验工作质量考核
9 O4 D( J! {$ ?3 v2 \2 b(1)有无检验检测工作质量考核的规定;+ A; h( [% i) W0 F
(2)检验检测工作质量考核有无记录;
* K; q; l! h+ E' N( c(3)对质量考核发现的问题是否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有无见证资料;
2 S" W* X+ z8 I( S1 [- X) X6 b0 I0 G(4)对质量考核发现的问题,是否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