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3796|回复: 8
收起左侧

[讨论] 内齿插齿M值调整,其底径如何变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9 16: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内齿轮插齿过程中,如果M值增大0.2mm,底径如何变化,具体的数值是多少?
  x; d: a5 {- I3 N4 d/ o" e. Q9 |' ]齿轮参数:
; E, q* `8 e3 m9 {8 Q模数:4、齿数:69、压力角:20、螺旋角:0, W1 ]  O. o( H$ f) y' g& A: B
现在我们有两种观点:; ~% R' ?' r9 B8 F8 O% `
1.底径与M值变化为1:1;0 h, b# h2 x* n; X" H
2.大于1:1
' b* {' C  D* y0 ~: F# b! j+ A3.小于1:1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3 好问题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7-19 20: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我认为:
" q. d+ H$ [4 Z7 O# Y1 如果是偶数齿,那么,变化为1:1。因为:M值的两测量点所构成的直线,与底径两测量点所构成的直线,相重合。
; p4 _8 p" W2 T2 如果是奇数齿,上述两测量线不重合。M值要乘以cos(90/z),因cos(90/z)总是小于1的,所以:底径的变化要小于M值的变化。具体数值应该是:(底径变化量)/(M值变化量)=cos(90/z)。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5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7-19 23: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先看看奇数齿
" I% J- H- ]% c$ L模数:4、齿数:69、压力角:20、变位系数:0 、螺旋角  :0 9 g+ ?  ?, J$ }& F
量棒:6.72- e+ Y1 v  X5 N0 n. F$ f
M:266.737766008196 mm
3 _; B) Y* {$ Q' t! U. l! h3 W齿根圆直径:286 mm% N; p" d5 W4 g
+ ?3 _% M( b8 X3 \+ t
模数:4、齿数:69、压力角:20、变位系数:0.0233、螺旋角  :0
; ^7 P! @+ _/ w( a% t量棒:6.729 {% W1 G% B/ X6 ~
M:266.937717971576 mm
9 E! L% L/ P$ i+ Y2 |% h齿根圆直径:286.1864  mm
4 z+ t# m4 q/ N# S1 u看来m值变大20丝,根圆直径变大0.1864 mm
8 f2 p7 }4 H: W2 V
" |/ U7 a( f0 F6 {6 f! X再看看偶数齿,我选用68齿小于69齿. O0 p4 r9 k# R! x
模数:4、齿数:68、压力角:20、变位系数:0 、螺旋角  :0
: f' }; {5 z  G" k量棒:6.72* T7 l' C) D; t( Z
M:262.807226178511 mm% K# P  S" A  Z! N7 c, x- l
齿根圆直径:282 mm" S; U5 f* @1 i6 K& b6 _- d
模数:4、齿数:68、压力角:20、变位系数:0.02327、螺旋角  :0 , D; ~" U5 ]+ h
量棒:6.727 F+ x) E7 b7 T) g
M:263.00720735709 mm
: k2 h: _( v0 M; \! W齿根圆直径:282.18616 mm
7 j4 ^* m4 [+ A, t" K+ u看来m值变大20丝,根圆直径变大0.18616 mm(由于68齿小于69齿,因此根圆变化也要小一点)
  d0 ]0 {( h' H" E4 ~
! b, Z2 S  I1 T2 v. v! I* p% j& Q, B2 P
* E9 U5 U$ l6 S! z- f
再看看齿数少的,奇数齿  F! S0 T- Y: M# T5 n) ^
模数:4、齿数:21、压力角:20、变位系数:0 、螺旋角  :0 . J$ N6 A6 B8 N. R9 l
量棒:6.72
7 {+ J; Z# ~+ E# H7 Q" l* dM:74.26729316456867 G% b; Q" U' d9 r
齿根圆直径:94
" |) O/ a( X: D5 g% M. D1 d: [模数:4、齿数:21、压力角:20、变位系数:0.0176、螺旋角  :0
) N, K# R7 M9 ]) C量棒:6.72: q1 R1 T' _& K; l" s
M:74.4672397658304
7 I/ M! X' x1 H8 q& S5 y5 J) z* l; m齿根圆直径:94.1408
  u5 j3 N" t' g+ H' y! F5 g看来m值变大20丝,根圆直径变大0.1408 mm
8 q5 W; k$ Z: C5 w- u2 f/ @再看看偶数齿,我选用22齿大于21齿
$ k$ C1 ~7 N6 u  c模数:4、齿数:22、压力角:20、变位系数:0 、螺旋角  :0
" t- k  p& ]) T% o/ X量棒:6.72% M+ m" [! i3 E5 Q6 ], X
M:78.5242108063354
, M' ]! f" Q3 j2 h齿根圆直径:98' w, q/ ]# r- n0 b4 m
模数:4、齿数:22、压力角:20、变位系数:0.0181、螺旋角  :0
8 i" G; e' t& J5 E) o* W! e9 X3 d量棒:6.72, D0 ]3 a  q( g; [: Z- x' o2 Q2 j
M:78.724465901009) r: @( |' [& J2 @, B
齿根圆直径:98.1448,根圆直径变大0.1448 mm(由于22齿大于21齿,因此根圆变化也要大一点)% L8 J% ^/ c2 s7 s& c
, Z# Z& M: I- s7 ]
% y* ~& P9 ^0 s* {, ?
由此推断与是不是奇数齿无关,底径与M值变化为小于1:1!当齿数越多时!底径与M值变化越接近1:1!" N/ |+ f% f2 j/ [" Q& b
1,其实我们也应想在实际加工中,m值进刀量约等于(理论m值-实测m值)/2!在齿数少的工件,往往有经验的老师傅会少进一点!3 l3 ?4 h- F* l( q% X; R6 o: ]4 k
2,而根据渐开线齿轮加工过程中齿廓曲线的形成原理,由于底径变大了(相当于正变位齿轮),齿顶也相应变尖,齿根变肥,所以齿廓曲线也跟着变化了,量棒的相对位置也发生了变化.由此我们看到量棒的相对位置变化不但受径向进给的影响,还要受齿轮齿廓曲线的影响.
1 t& g: P  v7 E3,从m值公式入手,也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0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10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7-20 12: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3楼的解说非常正确! 量棒的相对位置也发生了变化) @' j$ Y* f, w+ H. z$ r
我前面没有考虑到这一点。3 d, X3 P3 ~8 J1 Z. {5 I- t* R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6: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感谢各位的解释,我还有个疑问,如果插齿没有展成,而是成形插齿,有差别吗?我觉得与插齿机床及原理有关系,不知道对不?
发表于 2007-7-29 21: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如果插齿没有展成,而是成形插齿,有差别吗?
8 b: H9 _: `, \- B# Y其实利用插床就能实现成形插齿!与插齿机床及原理没有关系!抛开插床插齿精度不说,底径与M值变化应该还是小于1:1!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3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7-31 09: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非常有意义的讨论0 z, ?6 e) f. ?" ]' ~- t) D4 i
收益匪浅啊
% I& e( h0 F, [感谢斑竹
, t; `% W" o  y& w0 G特别感谢三楼的
发表于 2007-8-17 17: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回复 #3 lalawo72 的帖子

很认同你的观点,感觉你在齿轮加工方面也比较熟悉,希望你有时间的时候帮我分析下滚齿过程中出现滚偏的原因,我已经求助,希望你帮我分析下第三条原因是否正确,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7-9-1 11: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谢谢3#,我实测的结果和你计算的结果基本相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