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510|回复: 0
收起左侧

[原创] 上海汽车模具之路怎么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8 14: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国第一代汽车模具老前辈、全国著名的模具专家任湛谋先生对上海汽车模具的发展一直给予高度的关注,经常收集、了解、分析上海汽车模具的情况,并给予我们得益匪浅的建议。最近我们又收到任老师一封长信,在信中他回顾了中国汽车模具发展的历程,以此为鉴,明确地提出上海汽车模具发展方向,指出上海汽车模具目前状况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和如何开展工作,特别对战略联盟和预警机制等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热情的关心、精辟的分析、历史的总结、周到的策划、合理的建议、殷切的希望,充分反映出我国老一辈专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今天,我们借会刊发表此文,望模具界的同仁们认真地读一读、仔细地想一想,上海汽车模具发展之路怎么走?!我们要不辜负老一辈模具专家对我们的期望,就一定要做到眼中有方向、心中有策略、手中有实力,才能立于不衰之地。
4 a. w4 m3 V8 }4 x
7 t, a; S, r( d7 Z8 D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诸位:
' n% N/ ^% Z' d
( G/ z3 v' R# ]    首先请原谅我用铅笔写信,这是很不礼貌的。我习惯用铅笔写稿纸,积习难改。老了,坏习惯先请原谅。再声明一下,由于家事原因,去年浙大毕业60周年同学聚会,今年国际模展我都没能来上海与诸位见面。以后也恐怕不容易回上海看看。但思绪所寄,想说的话较多。用纸笔代喉舌,说不清楚的,可以讨论;说得不对的,请批评指正,都可立此存照。: l9 C& b8 x5 C; n1 f( V4 R2 a" B
7 G' Y6 j0 _" r8 Y9 F8 T% O
    读2006年7月号《上海模具工业》“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召开三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及“关于发展汽车模具需注意的建议”两文而发遐想。信笔舒怀、不饰文字也请谅解。/ r% t; H3 _5 n
2 |3 z' Z$ |  [; ?; E% `
     上海是人文汇萃的大城市。前信曾询问一些发展汽车模具的基础情况,但未涉及包括人才在内的软件。从协会刊物两文看来,可能问题还出在人才作用没有发挥上。上海周围从黄岩、余姚发展塑料模具兴旺起来后,现在江铃牵头又在合肥搞1000亩地, 26家企业组合预备投资29亿,年税利2.5亿的大型汽车模具工业园。上海市有意发展汽车模具,首先着眼应是组织上海本地汽车模具企业合成一股劲,共同发展、多方共赢的事。不应是在上海像当年一汽、成飞那样再来一个上海模具中心。一汽、成飞两个模具中心从立项答辩、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当时必需走的全过程,我单枪匹马打头站都取得了成功。我可以放肆的说,再搞一个新的上海汽车模具中心不现实。理由:1、上海地皮太贵。寸金之地,荻原受限;延锋当年不搬出市区也不会有今天。2、时机不同。一汽、成飞是在当时全国没有一家“像样的汽车模具厂”而迫切需要汽车模具的时期。3、形势不同。朱镕基在上海时,他曾看到要遏制模具进口,需鼓励自产模具取代进口,给了一个政策:取代进口模具的制造厂给予取代进口模具70%模具价格的“外汇额度”,使用国产模具单位30%。现在这种奖励政策是没有任何意义了(恐怕连什么叫外汇额度都不知道了)4、那时的人才易求,质量高而多。当时成飞没有人懂汽车模具,派了十几个人到一汽实习,我们没有休息日无偿地全心全意地传授经验,两三个月之后他们都能在设计、工艺各个岗位上工作了,现在能有那样的学生那样的教师吗?不仅素质上没有,技术上也比当时复杂多了。5、目前在汽车模具行业不可能在“技术上迎头赶上”(这是当年我面对我国第一机械工业部七位部长,关于一汽模具中心立项答辩时,回答段君毅部长询问的一槌定音的回答)6、汽车模具中心资金投入大,回收期长,很少有远见灼识的投资人愿意向这个方向投资。(不用解释了)7、……8、不能建“上海汽车模具中心”如何发展“上海汽车模具”?
/ s. {- U! m# M' C4 s4 W* j1 ^# f/ A
    总形势上看汽车模具企业面临几大挑战。几大挑战也是几大机遇。其一,今年上半年龙永图与何光源关于我国汽车工业是“以自主创新为主 “还是”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厂”为主之争。是机遇的标志。我站在何光远这边。还是我那句老话:“搞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底盘、各大总成都可以世界采购,唯有车身要有自己品牌,自主创新,车身首当其冲”。发展车身,模具不可少。长江三角洲、钱塘江三角洲汽车厂林立。汽车模具需要必将有上升趋势。此一机遇必须抓住,早做准备。其二、汽车模具工业向汽车车身设计上游发展。实体主模型等三主为据,制造模具时代将永远一去不复返。数学模型由于其便于更改,故车身设计中工艺性不佳的覆盖件从经济效益出发必须更改,而且可以更改。计算机技术不仅从技术上,管理上改进了模具企业,而且上溯到参与车身设计。模具设计与虚拟加工同步,国外模具厂没有预分析能力的基本上是接不到活的。这对上海模具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是挑战,同时促使汽车模具企业引进开发软件是机遇。其三自上世纪90年代,国内汽车模具制造业开始从按工艺流程单进行单工序模具设计到目前先设计D/L图按每个零件设计各工序模具。设计工作也已完全计算机化。年老的设计师不熟悉计算机的可以顺理成章的只传授一些经验,而不必与年青人争座位。在人事处理上对汽车模具行业来说可以没有太多麻烦。这也是发展的有利条件。其四,美国钢铁协会组织世界13家钢铁公司研发ULSAB(超轻钢汽车车身)以来,全世界各大钢铁厂纷纷成立汽车用钢板及模具研究室,宝钢也不例外。新型汽车高强度而且工艺性良好的汽车用钢板不断推出,激光拼焊定制板也能国内供应。对模具设计、制造适应新钢号板料是挑战,而在上海就近就能找到联合作战的宝钢,这一强有力的同盟军应该说是得天独厚了。说到得天独厚,上海可以说是拔尽头筹,不应该搞不成气候。时至今日还停在“各自为政,犹如一盘散沙”(语出会刊今年第七期P3左列倒第17行)岂不令人扼腕叹息!怎么办?<关于发展汽车模具需注意的建议>是否有避实就虚之嫌?(恕我直言狂语)我个人“鄙见”是:对全市协会范围内外的模具企业进行一次周密详细的普查。汽车模具范围太宽,冲、锻、铸、塑、胶无所不包。但习惯上只是以车身内外覆盖件模具为重点,称为汽车模具,俗定约成,全世界都是这样认为的,只好随俗了。要调查的重点是设计制造汽车车身覆盖件的能力,包括软硬件能力。( F) ?! b2 ^. H2 J" z
" H, ]5 f+ Z+ v! R; Q
软件:人力资源$ I' T  f& Q0 A, v+ ^" C# Q8 q

2 L6 G& T8 I" _) P    1、设计人员:真实的经验水平高低,如是否有过据覆盖件数模造型分析,设计D/L图及各类冲压模具的经验?有无在设计过程中预见可能产生皱褶、破裂、回弹拉延不足等缺陷,有多少人能用计算机进行覆盖件模具设计(CAD的 D是Design而不是 Drawing),设计水平何如?……等等等等。! s; s6 d7 L, H0 ]7 T; ]0 o
( I9 A# Q& Z. n1 p( P6 c
    2、模具调整工:覆盖件非规则曲面拉延、翻边模调整有多少年经验?
# s8 _1 ?9 I* v. {/ v7 ~2 J
8 V: S1 i1 U* |% r) ?    3、管理人员:从事汽车车身模具人员的文化水平如何?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比例?效益分配如何?管理人员的质量、生产周期、节律
& R! I  J8 U8 O7 o' ^8 o& e
- Z6 ?% i! u/ Y; O观念如何?
. a* ?  q" k, Y$ n% L  ]8 ^/ U$ t. J+ K5 ~2 z
    4、计算机软件:使用何种软件?有无二次开发能力?能接受何种数模,有无各种常用数模解码能力?是否已建立标准件、紧固件数据库?数控机床集中管理还是集中编程分散使用?有无预分析软件及预分析能力?计算机是否参与生产管理等等。+ \! m) H! W% S3 N: `0 U8 M

# A! h6 d0 T! d0 E- p    硬件:主要生产设备、研配设备、调试压床名称、规格、所用数控系统、台数、厂房面积、轨顶高、天车式样台数、主副吊钩吨位等。
! g8 L6 W% h7 p. f/ y3 o  v+ i7 e3 r9 R# S7 [4 E
     拟订详细周到的调查表格并且发给谁填,怎样使填表单位不夸张、不回避反映真实情况。表格回收后如何抽查核实如何汇总、如何分析、估算本市真实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的生产能力、生产的规模,能否按质如期的交付模具?等等。再根据分析结果设置“预警系统”。我理解预警系统应是“设计一份来自国内外整车车身内外覆盖件的询价单,客户提供是整车数模,交到协会或某企业。协会能找到一家企业根据整车数模车三天到七天时间内提出模具、焊接夹具、检验夹具的较有竞争力的报价”。与此同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能够拟出一张模具、焊夹、检类的生产进度表及所有工装(模具、焊夹、检夹),按各个覆盖件分到那个企业设计、制造比较合适,质量及生产周期是否能保证客户要求。
5 ]( C8 W/ c3 J, c5 A, R6 r% M- s7 C& `  b/ V) E1 L% Y( ^
    对此,我想有些工作协会已经组织做过了,如:世界各国汽车车身覆盖件工装按工时及按吨的价格和国内的价格,设计费用占整体报价的比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其他工装的验收标准细则及试冲件材料供应,试冲件交付数量及验收方法等等。没有这些事先做好的准备工作,虽有预警机制,犹如防空系统敌机入境只能发警报而无御敌之术,岂不形同虚设?
1 N9 A$ K6 z, `& R+ z9 I, r3 u3 I4 a  |' L' G/ f3 O: n6 H2 D
    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首重协调,三种工装孰先孰后固然有序,即单个覆盖件所需多个工序的模具,也不能按冲压工序次序先后来制造模具,这是汽车覆盖件模具企业人所共知的常识。以整车多个内外覆盖件而言,如果分散多家企业承制,也必须按企业力量强弱、水平高低、各零件预计工期长短、难易程度适当分配。多企业合作生产覆盖件模具需要密切配合,还必有领头企业统筹、安排。互不服气、各自为政必招致全盘覆没、灭顶之灾。这绝不是我危言耸听,有前车之鉴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某汽车公司负责人不按上述规律办事,为争取短周期,将整个货车驾驶的工装图纸交付给几十家无组织的企业承制。六个月内创当时速度记录,完成两千多吨所谓模具工装是一堆废铁。现在绝不会有那样糊涂的模具用户了,恐怕各自为政、相互倾轧的承制商还会有的。欲成大业的上海汽车模具企业,能够较深入地了解汽车覆盖件模具的生产组织性质,了解覆盖件零件相互配合关系,更深入了解各模具之间丝丝入扣,差不得毫厘的形状、质量、时间的全面配合关系。我想他们之间就会相互商量,如何兼容互赢了。战略联盟在商业上首先要建在合理利益分配基础上。战术组合黄岩有经验,日本荻原、宫津、富士三家的发展史,及至如今仍存在的大厂牵头,小厂配合经验仍可借鉴。与上汽合资的sekely可以充当上海汽车车身覆盖件的领头企业,由sekely领头大概都会服气了吧!还有一点,如数模解读,设计工作统一集中,互补短长,生产过程中某一企业发生自家不能解决的难题,领头企业就应从战略高度组织支援,甚至不惜重金寻找外援,几付模具亏本也要全面完成合同定单。这也不足为奇。
$ R  u0 N! j9 i; n
: N! p7 c7 s; y2 ^    要稳扎稳进也不妨组织个别有力量、技术先进的企业先从承包个别难度比较高的模具如车门内外板试试,开头少利乃至无利求得经验之后,再扩大到整车。如要再稳或承包几个难度更小些的零件,组织力量试试。) u: T0 V. k' T2 Z* e9 \) ~

# m$ y9 ]1 ~1 {6 E/ z" [     有很多一汽、二汽的模具新老优秀人才来自上海,现在又回到上海工作。这些老人大都是原来只会扒图板,但有经验。有些年轻的,虽不是上海人,却能使用计算机设计、数模造型或熟练编程,现都跳槽到上海或其附近。这些人宜于借他们的力量培训人才,这些有工厂中实践经验,比直接学院式的人才有用。) s0 d, w* r& i' P% m6 s( b
0 m3 T# d9 f- X
     蓝领的覆盖件模具调整工是最难得的人才。优秀的调整工其工价目前是高于白领的。这些老师傅工龄越长越难得。物色到这类人才,应尽量让他们在工作现场带徒弟,这些人才因常常年龄比较大,旧意识较强,保守不愿教徒,只有真正虚心肯学的徒弟才能学到点真本事。老师傅要找徒弟也难挑。覆盖件模具调整工是发展汽车覆盖件必不可少的很重要的工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