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673|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中国制造2025》 通向工业强国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9 10: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制造2025》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是实现第二个10年、第三个10年的开篇之作,事关破解当下行业发展困境,事关释放未来行业发展潜力。, Z' ]2 f; e9 T4 m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此拉开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日前《中国制造2025》总体方案已经由国务院正式发布,成为中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建设制造强国的重点战略。3 T5 Y$ K  [! Q% [7 a0 O0 y
  《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
/ K5 `  v2 Y, V0 f9 J  首先,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当前,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提升全球经济竞争力的突破点,抢占制造业战略高地已成为发达国家新型战略最集中的火力点,这将影响、决定和改变未来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格局和走向。
  d* s& e& a, G) n  其中,德国的工业4.0战略,成为引燃工业模式大战的导火索,成为引领世界工业发展的新航标。为了加紧布局、重振雄威,不少发达国家已先行一步,纷纷踏上“再工业化”的时代战车,将先进制造业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如美国启动“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旨在加快抢占制造业制高点;日本通过《制造基础白皮书》,将制造业政策作为产业政策核心;德国2013年发布了《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助力提升德国在占领工业革命先机中的竞争力。此外,还有英国制造2050,新工业法国、印度制造战略等等。! s/ S4 O! E: a% d7 j! [
  其次,民族复兴大业呼唤工业振兴。工业振兴,是民族强盛的动力源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37%~45%之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40%以上,工业一直担当着国民经济主导和社会经济主轴的历史重任,已经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中坚力量。工业发展兴衰事关国家发展能否行稳致远,事关中华民族振兴梦想能否早日实现。
5 R/ R5 C; x0 {1 g0 _$ C& q8 p  《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强国战略首次提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自此,中国工业经济起航腾飞的号角正式吹响。按照这一战略规划,到2045年,中国将迈入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一方阵,中国将在建国10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建成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这必将在中国工业发展的史册上留下值得书写的一笔。工业梦、强国梦、复兴梦,梦梦想通、一脉相承,相信工业制造强国与中华民族复兴在21世纪中期的相遇一定是精彩纷呈。
: s. w- u- |& G  最后,工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工业由多年的高速运行转向趋于常态的中低速。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际经济复苏疲弱态势延续的双向夹击下,隐藏在多年高速增长工业背后的问题和矛盾集中凸现。工业发展依靠要素低成本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迅速实现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长期以来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技术、基础工艺研发投入偏低造成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问题;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传统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十分突出;智能制造、增材制造、云制造等新兴业态增长不足;消费品低端市场严重饱和与高端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L& s8 i/ }! w& C. P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任务
% t8 V/ O& C! y3 z  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我国已经拥有国际前沿的一批工程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如中国的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天河一号、高铁成网、海洋钻机等,并且一批企业拥有全球知名度,如华为、阿里、联想、小米、海尔、TCL等。目前,中国有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有全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有仅次于美国的互联网产业,中国是有能力、有实力在工业革命的风雨浪潮中激流勇进、积极有为。
( m5 G; ~+ q2 u' k4 Q) o  首先,规划具有中国特质的制造业国家战略。植根于中国大地的《中国制造2025》必定具备中国基因、中国特质。《中国制造2025》是工业发展一般规律与中国工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国际、国内工业发展大势审时度势做出的战略选择。这一战略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在发展路线上,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发展方式上,突出制造业创新和提质增效为核心导向;在发展路径上,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主攻智能制造战略高地;在发展任务上,立足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在发展动力上,提出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在发展目标上,力求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 T$ J6 ^8 M* k7 `" D  其次,分三步走推进工业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堪称中国工业4.0,相比于工业4.0的首创国家德国,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德国工业4.0是工业序时发展的阶段,而中国则是在工业2.0、3.0、4.0并行推进的过程中,在工业基数大、工业基础弱的背景下,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在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可想而知完成这一任务要比德国实现工业4.0的难度系数大得多、实际情况复杂得多。由此,我们的工业4.0之路,要按“三步走”推进:第一步,2025年,使中国制造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中等水平;第三步,2045年,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中国制造2025》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是实现第二个10年、第三个10年的开篇之作,事关破解当下行业发展困境,事关释放未来行业发展潜力。
0 J4 B- k' L0 U5 p8 u4 l  所谓十年磨一剑,我们非常期待制造业在第一个10年破茧而出。《中国制造2025》用9大任务、10大重点领域和5项重大工程给出了诠释。9项任务涉及制造业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精准切入制造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的9大问题;10大重点领域突出先进制造和高端装备,精心遴选出对建设制造强国最为紧要的发展重点;5项重大工程立足攻克长期制约重点领域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精确击中我国多年来制造业积重难返的七寸之上。; r" f/ n& \! }" r
1、中国制造2025给工业机器人带来蓬勃发展
9 F3 W% h5 O, D$ E, w4 \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为多个行业带来新一轮市场投资。其中,涉及智能制造的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成套装备、智能终端产品前景更好。虽然《中国制造2025》目前仍是个纲领性文件,但它决定了未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规划中,涉及的行业也非常全面,因此多个行业存在投资机会。+ I  w/ b3 c! I% P( i) `
  业内人士认为,在规划中提到的需要重点突破的行业中,都会有持续数年的投资机会。如在集成电路方面,国产芯片的进口替代会更快推进。在上述规划中,提出了需要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钢铁装备、海工装备、高铁、新能源汽车、农业机械、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 g4 I( d; P3 w" T8 J7 Z
  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受益
, }0 H$ {/ z) i! F% G, C  电子行业作为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基石之一,终将“大浪淘尽始见金”。而《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绿色制造概念,对优秀的环保钢铁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利好。规划中提出了将编制专项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大任务和重大布局,加快智能化、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有分析认为,智能制造的春天即将来临。, z- W- y( C2 s1 F$ Q( t9 ~
  中信建投的一份研报认为,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主线。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制造技术是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效率的关键;而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适用于中国制造业的所有行业,未来将贯穿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整个过程。
/ E) s/ ^1 h' ]4 I! R" b  据中信建投的分析,发展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必然趋势,在此趋势下的投资机会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智能控制装置,即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发展趋向于数字化、智能化;二是智能制造机器,即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智能化成套装备;三是智能终端产品,即能够融入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智能型产品。服务型制造是中国制造从卖产品到兼卖增值服务的转变,即服务型制造=产品+增值服务;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下,看好工业服务的市场发展。
3 m6 Q4 M9 u( X  2、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
  y5 P1 d) |' U2 {) e( q& w  t  在《中国制造2025》中,被列为十大战略支柱产业之一的机器人,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型转型的市场需求推动下,正成为淘金“中国制造”的“风口”。; I: i- E) g4 G
  27日,山东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韩国企业IROTECH签约,双方将合作推进山东智能工厂的建设和普及。
/ e& J1 s8 `, g6 ?7 w5 D  “模拟仿真技术建立起来的数字化车间会更提高效率和效益,更省人工,为山东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厂家提供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解决方案。”作为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制造的企业,迈赫机器人自动化公司(下称“迈赫”)代表联盟与韩方签约。迈赫董事长王绪平说,IROTECH是韩国数字化制造综合软件开发领军企业,其开发的三维模拟仿真软件,可与德国、日本同类技术相媲美,双方合作将有利于提升山东智能制造水平。
! S% L) [; R+ k/ Y  据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李贻斌教授介绍,虽然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且资本热捧机器人产业,但缺乏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仍是制约中国机器人发展的桎梏,“困扰‘中国制造’的第一问题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站在制造业高端的机器人产业必须在关键技术和部件上有重大突破。”& ~' `& U; F5 k5 m" s. @( g) X; L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过去几年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40%。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则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2012到2022年十年间的增长率,保守估计为年均23%至36%之间,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而从去年开始,中国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 A+ z; N( o- T9 K8 _  与市场需求激增相应,资本进入机器人产业的速度同样惊人。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至少有36个城市的40多个产业园区重点布局机器人产业。一名业内人士则向导报记者透露,仅今年1至4月,国内与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就比去年增加了380多家。
0 q% x4 }0 v( Z  评论:两化深度融合是由大变强的主线* ?* ?7 J/ V3 h, X
  2014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在GDP中占比已超过了20%,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其中云计算增长速度达到65%,大数据增长速度已近150%。在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的状态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需求结构不断进化,更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所以,《中国制造2025》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首,自有其中深意。
# h8 c/ f6 C  C- b1 p: R  对于制造业而言,由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海量的生产数据能够实时地采集、监控和感知,信息获取的途径更加便捷,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更为紧密,数据的快速处理能力也得到显着提高。实际上,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 S  |3 j9 n# @5 {8 t
  比如,特斯拉采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重新定义汽车,比如青岛红领通过互联网引入用户参与研发、设计以及全球的物料配送和销售等。可以说,在工业制造领域,继蒸汽机、电力、IT技术之后,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从而实现高效、个性化的规模制造,正在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特色。1 D( z( J: |5 s6 |: `$ l! v1 t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影响正在从价值传递环节向价值创造环节渗透,并正在深度改造传统制造产业。以电子商务为代表,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价值传递,实现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这种去中间化的形式,重构了商业链条。我国拥有庞大的传统制造业基础,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产业生态体系。一直以来,在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出我国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与新技术有效融合,那么传统制造业同样大有可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
1 P) r5 l( o: F7 E  因此,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使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成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的“主线”。2 B9 O3 G( m. d% n+ X" G( O
  但同时,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不能把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片面理解为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改造,或者仅理解成是智能工厂、无人车间等等。通过自动化改造,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关键在于,通过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至价值链条的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从运营管理到售后服务等多方面,推动企业向价值链的高端转型升级,在传统制造业中培育新的业态和模式。 8 Z" X9 _; O$ L$ t( C, F8 _( K

: o) W/ ~- W  ]& @
' @# P, l3 ^0 t# D1 i! R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