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756|回复: 4
收起左侧

[书籍转载]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5 15: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稠 油 出砂 冷 采 技 术 5 Y6 ^; J: t8 g" a- a9 d( K4 `* f
    程绍志                  胡常忠                 刘新福                 编著 + e, A. z) \! W5 o
   石          油           工          业           出          版          社
) F6 J- p8 C  B, q1998. 8 5 }, @) V4 c8 H7 d2 G# z' i5 y
: s) w: f2 r' c7 z6 K/ `/ i1 Y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5: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内    容   提    要 0 c: U9 S+ V9 B* a# k3 K
    本书全 面系 统地阐述 了稠 油出砂冷采 技术 的开采 机理 、适用 范围、开发 程序和 开采 特征
6 v7 n( W( b; [% I  D7 J以及 钻井 、完井 、采油 、集输 、废 物处理 和矿 场监测 技术 ; 对水 平井 出砂冷 采和 出砂冷 采后
" d. X/ C7 [* a) A6 [提高 采收率 方式 进行 了深入探 讨 ; 并 结 合 河 南油 田稠 油 出砂 冷 采 可 行性 试 验 和 矿 场 试 验 成 & i4 W7 ~7 K' b" j7 s
果,  阐述 了 中国稠油油 藏应用 该技 术 的可 行性 及实施 对策 。 + G/ a2 X+ ^3 z) ~- l3 a# @' J
    本书可 供从 事稠油 开采 的科研 人员、工程 技术人 员和 矿场管 理人员及石 油院校 有关 专业 & a8 b5 f7 K* J
师生 参考使 用 。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程绍志-石油工业出版社.pdf

827.57 KB, 下载次数: 2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5: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前       言 % [4 q6 d! o, {# s" H1 a
    我国有丰富的稠油资源, 稠油年生产 能力达 1300 万吨 以上, 稠油产量 占全 国原油总产
+ f) p; E( Q% k8 B量的 10 % , 是世界上四大稠油生产 国之一。
  M# z5 C+ P! ~    目前, 我国稠油油藏主要采取注蒸汽开采方式, 普遍面临着油层出砂、汽窜和采油成本 ( G# U7 t4 Y6 `) {* P( S
高的严峻挑战。即使如此, 仍有相当数量的稠油资源 由于油层厚度薄, 纯总厚度 比低或原油
! |* Q! N1 }6 H0 p2 N$ a/ Q粘度太高, 达不到注蒸汽 开采筛选标准, 而无法投入开发, 致使 已探 明的稠 油储量难 以有 0 [0 d' g" z8 C+ `. d. F6 G
效、充分地利用, 有限的后备资源难 以实现有效的开发接替, 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稠油开发的 # W  K  x* o& z4 ~) R
持续、稳定发展。
* r: n3 f- Z3 r/ w7 Q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的兴起, 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矛盾 。该技术在加拿大的应用 已有 1 ]9 w% a5 d6 H4 M" Q* E2 }7 w1 ]
十多年的历史, 特别是近几年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属于一次采油范畴, 它   R  B- B: K5 ^4 f6 C; n+ W# z
不需要 向油层中注入蒸汽, 而是通过诱导油层出砂和泡沫油的形成, 大幅度地提高油层孔隙 1 V  z4 x9 U# X1 S2 h
度和渗透率, 极大地增加稠油流动能力来开采稠油油藏 。由于该技术对油层厚度和纯总厚度 , U# W: U; g9 r) E
比、原油粘度 以及油层压力没有明显的限制, 只要油层胶结疏松容易出砂, 地层原油中含有 6 C& v$ h$ g8 G6 Z0 B8 P# x/ L3 ~% i# Y1 {
一定的溶解气量, 就可 以进行出砂冷采, 因此, 对不同类 型稠 油油藏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 p' @* D: j4 L% y1 I9 g
是开采稠油 (特别是低品位稠油) 的有效方法。国外矿场经验表 明, 稠油出砂冷采 日产油量 3 d# p# g( {; i( Q8 W; H
           3 : X- x" }! {# H3 ]& s: i
可达 10~40 m/ d, 是常规开采 (稠油) 方法的数十倍, 也大大高于注蒸汽开采产量, 且每
0 i, O4 w- R/ O6 u5 a桶原油开采成本一般低于 4. 5 美元, 采收率可达 8 % ~15 % 。河南油 田也开展了稠油出砂冷
; @. u5 C5 K" ]3 o: x. E采矿场试验, 并取得了良好的开采效果。可 以预计,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将在我国具有广阔的
- J0 x) I, {1 F- a: @应用前景。 , O* I5 V) R7 t  J. j
    在第七届重油及沥青砂 国际会议即将在中国召开之际, 我们编撰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
! [- h3 W0 L! z/ u0 c; k作为献给大会的一份礼物, 以期对我国稠油开发及石油工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 # s! Q# Q% V9 w
    本书 由程绍志、胡常忠、刘新福执笔撰著, 编委会成 员有  (以姓 氏笔画为序): 王全、 + y0 M9 T  I# L
王珏、王远 明、白理明、冯为民、刘新福、江勇、杨凤波、宋振宇、张爱卿、范从武、胡常
* |5 i# b$ Z/ Z$ L4 K忠、黄盛崇、程绍志、程绪船、樊中海、罗洪。在本书编撰过程中, 参加文献调研的有宋鹏 6 O$ m) |* P$ d' b; f' [% Y6 N7 W. Y
瑞、李彦平、马超、高孝 田、邬侠、吴官生、贺静等同志, 国内外有关研究机构和专家为我
3 G  {6 g$ ]/ |$ T" T. Q, T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技术资料和研究成果, 在此谨致谢意。
0 [0 A. m& N( s* s! X+ S    本书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九五”科技工程重点项 目的科研成果。由于稠油出砂冷 1 f- {. t; ]# _0 K- g
采技术起步较晚, 许多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完善中, 加之编著者水平有限, 时间仓促, 书 # x, z/ o" e' r+ n; Y# w! C5 i
中不妥之处, 敬请读者指正。 9 u1 {( `; y- B( d% B
1.png
2.png
3.png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5: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目       录
3 Q5 |4 m; _/ F' q' B, q第一章     绪论…………………………………………………………………………………… (1) ; E. u( Y5 ]# J8 x
  第一节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的由来及应用现状…………………………………………… (1) " k* E, z/ D- I; ]
  第二节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发展趋势……………………………………………………… (2)
0 q2 ~/ X2 R: D# a6 K  y& z第二章     开采机理……………………………………………………………………………… (3) 1 Z& V) c& K6 L9 H
  第一节     理论研究现状……………………………………………………………………… (3) 9 ?0 W7 {2 r+ }- r3 p7 f) I
  第二节     出砂冷采机理……………………………………………………………………… (3) * i6 z5 g: O! @4 |4 T
  第三节     预测模型 ………………………………………………………………………… (20) 2 S% F5 |- d( |0 r2 T
第三章     适用范围及开发程序 ……………………………………………………………… (40) ) s0 S9 w" k5 F# s1 C
  第一节     应用油藏范围 …………………………………………………………………… (40) 3 z5 h# v) S: K4 e; r+ j
  第二节     适用的油藏范围分析 …………………………………………………………… (41) ; M7 e+ H  F# j4 e+ B4 t( y$ N
  第三节     适用开发阶段 …………………………………………………………………… (43) 8 O8 G6 t4 b: ?  @( g3 F. k
  第四节     开发程序 ………………………………………………………………………… (44) / q4 B( U0 H& R; h: x. d5 @  s
第四章     基本开采特征 ……………………………………………………………………… (45) 0 J% c$ }3 n3 i9 ?  v3 H( F- [
  第一节     引言 ……………………………………………………………………………… (45) ' K; \# L/ G9 S
  第二节     产砂特征 ………………………………………………………………………… (46) ; W! _) P/ p) O2 J/ l6 r
  第三节     产油量与采收率 ………………………………………………………………… (48) 6 Z; Y0 D# D' V' L) ?
  第四节     原油流动特征 …………………………………………………………………… (51)
) u! _& a6 S2 z  A  第五节     蚯蚓洞延伸状况 ………………………………………………………………… (52)
2 A& ?) w1 Q& T  第六节     外来水的影响 …………………………………………………………………… (53)
( y; b" t& \5 b) |" \  第七节     油层压力的影响 ………………………………………………………………… (55) 0 i" W+ K3 l; K/ ?+ [( p6 J
  第八节     构造部位的影响 ………………………………………………………………… (55)
  Q9 X0 Z" R/ t3 A% \) L  J9 f) i4 D/ v  第九节     油层出砂对地表的影响 ………………………………………………………… (56)
" ]1 m* p3 X. c6 X. z第五章     钻井完井技术 ……………………………………………………………………… (57)
* `( ?' o2 b) q# g6 V  第一节     钻井技术 ………………………………………………………………………… (57)   Z  P. E( y# g
  第二节     完井技术 ………………………………………………………………………… (57)
1 _% w  p  _( ~, [/ _2 o6 r第六章     采油工艺技术 ……………………………………………………………………… (60)
* G6 I! Y. R1 M5 ~; H  第一节     地面驱动设备 …………………………………………………………………… (60) 7 v. q9 m* C0 y6 p+ W& v
  第二节     抽油泵及下入深度 ……………………………………………………………… (62)
6 u* e- t. R$ @; u; Q# c  第三节     井下管 (杆) 柱 ………………………………………………………………… (69) / o! L' H: B5 z% y0 y5 j
  第四节     井筒降粘技术 …………………………………………………………………… (72) 0 ]( F5 v( d- n
第七章     地面集输及废物处理 ……………………………………………………………… (77) 9 G3 O, A8 u$ [9 m' c
  第一节     地面集输及井 口管网优化设计 ………………………………………………… (77) 6 R  F$ ^8 r9 R0 R
  第二节     产出液脱砂与储罐清砂 ………………………………………………………… (78) 1 `9 J5 B, _' u  {; }- D- z, a6 a0 ?
  第三节     脱出砂等废物的处理 …………………………………………………………… (79)
0 u! T7 g' ]4 z! E; H. G第八章     矿场监测 …………………………………………………………………………… (86) / i' |3 F, e5 R; ?0 P) Z
  第一节     油层亏空程度及部位的监测 …………………………………………………… (86)
7 ^* y* h% Q$ x& b3 y+ Z8 A  第二节     蚯蚓洞延伸方 向和长度的监测 ………………………………………………… (87)
& E* a# c. ~7 Z4 h& \1 W0 \  第三节     地面高程变化的监测 …………………………………………………………… (88)
) M( t5 M$ o9 B# H/ d) ^1 P第九章     水平井出砂冷采 …………………………………………………………………… (90) 0 F, R/ L2 y, k6 O) H! U
  第一节     概述 ……………………………………………………………………………… (90)
7 N7 ^" t/ `" z7 u8 v  第二节     高含气稠油油藏水平井冷采 …………………………………………………… (92) - J1 [* H) |+ {" ~) e3 e
  第三节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出砂冷采 ………………………………………………… (95) 3 z( S5 F5 M) H, h
  第四节     高密度天然沥青水平井冷采 …………………………………………………… (98) 8 o: P; w6 b' c* l, r
第十章     出砂冷采后提高采收率 …………………………………………………………… (99)
0 n& X, @/ y. ?$ W% C% A  第一节     提高采收率观点综述 …………………………………………………………… (99)
" I3 x4 A" ^& C  O" ?6 A2 A  第二节    s! N3 ?3 c; z% [" k2 t- E
7.png
6.png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5: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程绍志-石油工业出版社.pdf( A- [- S8 p& U# P: R
4.png
5.pn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