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3766|回复: 21
收起左侧

[讨论] 学以致用,创意奖申请专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7 07: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无论是产品、设计、想法、、、、、、4 ~4 ~  w  w+ f  X/ d; q6 O9 H
无论专业、范畴、、、、、、/ l( k6 [0 ?# d
只要有创意或第一次提出、、、、、、. W6 w' s) R/ o; R6 ?3 k& z
灌水除外
8 M$ _/ N0 a& K0 H" j都有加分奖励!
1 ]5 i9 u. L0 D本贴允许跟贴评论,但过后会定期清理+ u2 d: N  V5 r, B9 L

- u$ _! S5 W8 Q" v, k6 ^
6 J% m& x& B. f1 J8 r7 P9 B1 J但请注意:只要在此一发布,将来的知识产权就由发贴者和三维网共有了,慎之。
" q( d2 d. g% c2 R1 B0 H2 n; E
- f. A: V! S7 C# W! R' a. o[ 本帖最后由 yqwfk 于 2006-10-7 07:20 编辑 ]
发表于 2006-10-7 07: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我見到別的論壇有模擬股市,不知可不可以實施,建議開通.3 H# m, `( E; J4 a/ |$ G; H
(也不知此貼發在這里對不對,不對請樓主貼掉)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0 收起 理由
yqwfk + 10 创意第一响应奖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10-7 11: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来看看我的:
- r8 t) W! }; u1 o" }! W, j& X  我想开发一种反引力装置,什么万有引力、磁场力、电场力等进行自动屏蔽。这样人类不光是在地球上,就是在整个宇宙中甚至在宇宙外(如果存在的话)都是自由的了。
$ Z% p" y0 [) S2 w- f1 w# _  几种途径
. E2 E9 t' q( X/ w  K& T8 j  1、寻找或制造一种能够屏蔽万有引力的物质,因为屏蔽磁场力、电场力的物质已经有了;: m5 ]3 h3 F& f$ {
  2、寻找一种能够自动抵御各种引力的能量的控制方法;
& x: w2 K, y- b% ?  3、寻找直接控制引力的产生或消失的方法. \; w: ]" _, K! R0 B" j
  我认为,第一种途径实现的可能性相对来说更大。( \8 {9 h* S* {3 o3 ]$ S
  申请前期理论准备预算100万三维币
  r& p$ a5 Y( f3 R, U这可能是异想天开,也可能是人类实现发展飞跃的第一步!
发表于 2006-10-7 12: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原帖由 yqwfk 于 2006-10-7 11:32 发表
  q9 U4 |" O& b1 R/ ?来看看我的:- S2 D6 `  T2 V* g
  我想开发一种反引力装置,什么万有引力、磁场力、电场力等进行自动屏蔽。这样人类不光是在地球上,就是在整个宇宙中甚至在宇宙外(如果存在的话)都是自由的了。+ v1 p+ f+ Z1 Z5 m& |7 c. W  L
  几种途径. ~- ^0 m- C  ~/ _! i
  1、寻找或 ...
, c. |' _( j; L- r- Z4 t4 F  w
. {8 B& K, v7 x4 G" J
鉴定:科幻,呵呵!支持版主的活动,也许人类的飞跃就从此开始。如果可以屏蔽引力,黑洞将对人类失去威胁。宇宙中还没有能逃过黑洞的物质。% T6 L* N7 \8 b4 ^: T" ]+ c3 A
个人意见:寻找或制造一种能够屏蔽万有引力的物质如大海捞针,不是绝对不可能,是太科幻了,能克服万有引力的我只知道"速度“;建议想办法用磁场力和电场力或其他什么方法克服万有引力,但是地球磁场目前好像并没有很多的应用先例。总之,我认为,我们应该想办法用某种能量克服引力,而不是将其屏蔽掉。8 `1 M6 _. P4 B3 F4 t1 k8 l
楼下排队讨论,希望我们能开发一批克服引力的飞车,论坛会员一人一辆。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0 收起 理由
yqwfk + 10 创意参与奖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0-8 15: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支持楼主大哥的决定,只是操作起来需要大家的帮忙!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0 收起 理由
yqwfk + 10 创意后援奖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0-9 11: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也谈我的想法

2006年10月1日, 一辆超载超速公交大客车闯过重庆沙坪坝石门大桥护栏,坠入桥下30米的地面,造成30人死亡,20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2 U9 ~% A4 I& D6 a; A
2 D* E2 F/ P+ @6 W  {9 ~; A2 q
事故对重庆人的影响太大了,场面惨不忍睹…………0 i# C! y/ M  M2 [- ?9 ?! v, _' _3 I
% Q* S0 e& j, I% ^- K9 K2 C
看到一张张网友拍的照片,我除了为逝去的人哀悼,我想到:8 _9 L, r1 u8 N5 x0 C' K

: U) j8 w8 I1 K汽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保护乘车人的生命,人们相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但不知道有没有这样一种保护措施。
7 ^+ b0 {, l5 Z6 i
2 o. h8 c1 s; o0 o对汽车的座椅进行改装,形状如笼子,外部用超高强度的结构钢材,内部柔软的耐火材料填充,并安装气囊,然后用现有的工艺做成舒适的椅子。当汽车遇到车祸,发生形变时,座椅发生较小的形变(汽车发生形变已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量),保护椅子上的人的身体不受挤压,我发现很多车祸至死的人都是由于被挤压至死。当汽车事故发生在水中时,怎么办,我还没想好。7 X, r) U7 {' e

7 W# l2 E" e0 J! C" n9 F) b$ x想法很简单,但是是很容易实现的,虽然外形可能不美观,造价比较贵,但是保护人们的生命。
& k: Z1 A4 L3 n+ t

% H$ ]# w* P5 P1 e7 e+ E这一类的装置有:飞机座椅、高楼降落伞、飞船船仓、轿车安全气囊、防自杀囚笼等,可供参考。

5 Y0 O9 R; ?5 v; K( ~1 O[ 本帖最后由 yqwfk 于 2006-10-9 16:3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0 收起 理由
yqwfk + 20 创意十等奖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0-9 23: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可不可以成立一个仲裁机构譬如说三维法院,假如有会员对斑竹或管理人员的处理有不同意见,可以到三维法院进行辩护,当然要成立相关人员进行初审,确实有问题的,就有仲裁按相关规定判决.对与败诉的进行扣积分处罚,胜诉的可以得到相关赔偿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10 收起 理由
yqwfk + 10 创意十一等奖,兄弟你要革管理员的命吗?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07: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见下图:太阳风下的地球磁场示意图
: U3 ^6 |) V$ Q/ Y   以前,科学家只是从理论上推测,在太阳风暴、核反应中,“应该存在”一个非常重要而奇特的“点”——磁零点。而最近,我国天文学家通过卫星观测数据,真实地“捕捉”到了宇宙中的磁零点。 磁零点是什么?它就像地球上的台风眼——别看台风呼啸横扫数百公里,小小的台风眼里却风平浪静。我国天文学家发现,来自太阳的电磁风暴同样也有台风眼——尽管“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磁场时,甚至可以引起无线通讯中断,但在台风眼之中,却有个磁场为零的地方。 多年来,为寻找磁零点,欧洲宇航局启动了“星簇”计划,连续发射了四颗卫星,中国也实施了“双星”计划。日前,卫星在离地球约12.6万公里的太空中,观测到一次“太阳风暴”侵袭下的地球磁场。根据观测数据,国家天文台肖池阶副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王晓钢教授、北京大学濮祖荫教授等为主的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了自然界中存在的磁零点。当期杂志配发评论,认为这是磁重联研究领域中“极其重要的”进展。 在神奇的磁零点上,发生着太空中十分常见的物理过程——磁重联。在太阳风暴的“劲吹”下,“背风”处的地球磁场从原先的圆球形,被“吹”得好像飘扬的长发。长发般的磁力线在太阳风的“逼迫”下,不断逼近磁零点。 当两条磁极方向相反的磁力线与磁零点无限接近的那一瞬间,两条磁力线开始“重新联结”:同时从中断开,并连接成两条新的磁力线——一条带着太阳风暴的等离子体飞向浩淼的太空,另一条则如同拉满的橡皮筋,缩向地球,它所携带的高能粒子“撞”进地球南北两极的大气层,形成美丽的极光。 据国家天文台汪景琇研究员介绍,以前人们只是在理论上推测磁零点的存在,但这次他们利用该台赵辉博士发展的微分拓扑学方法,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分析,发现了磁重联的中心区域存在磁零点,并计算出磁零点周围的磁力线存在螺旋结构。由于磁重联存在于太阳耀斑、磁约束核聚变等重要物理过程中,是能量转换和加速带电粒子的基本机制之一,因此,这一发现有助于彻底解决磁重联理论中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
现公布一篇即将发表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的我国新发现,以支持我在三楼关于反引力装置的创意,希望大家也能帮我找到更多的理论依据,我将用那申请来的100万三维币为大家支付报酬
3 Z! a' v# G6 Q/ \
[ 本帖最后由 yqwfk 于 2006-10-10 08:02 编辑 ]
1.jpg
发表于 2006-10-10 09: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磁路与磁场

暂时没什么创意,发一本《磁路与磁场》,希望对楼主的创意起理论支持。
) ~" F- e- E9 u" E3 p; X
5 a: C; a: C3 h. ^1 e没有封面,不好意思。0 B, [3 V" {/ L9 Z5 ]& j0 G
* V; D; S: w$ K; J) E$ u
[ 本帖最后由 huangtsgx 于 2006-10-10 09:20 编辑 ]

1

1

2

2

3

3

磁路与磁场.part1.rar

1.91 MB, 下载次数: 6

1

磁路与磁场.part2.rar

970.21 KB, 下载次数: 6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22: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再为我在三楼的创意增加点难度
' R$ _0 F( ^  X* ^1 D. l
黑洞捕食机理( P; a/ C6 u7 e" s
/ p3 S- j; c5 Z6 z
  宇宙中的神秘天体——黑洞往往都在贪婪地吞噬着周围的物质,“捕食”的黑洞拥有一个面积很大的捕食器官,不断从外界吞噬物质,这个捕食器官就是盘绕在它周围的吸积盘。 " r6 L9 F$ _1 p8 U
  吸积盘就像盘绕成一团的蛇一样,最外缘的部分是“蛇嘴”,周围的恒星一旦被“蛇嘴”咬上,就别想摆脱掉。 恒星体内的物质就会源源不断流向黑洞吸积盘,像被吸血一样,“血液”不断被吸入“蛇嘴”,进而被黑洞吞噬。从模样上看,就好像一个气球(恒星)的气球嘴被一个圆盘边缘粘住了,气球内的气体(恒星物质)通过气球嘴在不断流向圆盘。 组成吸积盘的物质却是正在被吞噬的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被吸到黑洞周围,会因为被黑洞绑架而马上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地随着漩涡不断向黑洞的大嘴旋进,在沦为黑洞的美餐前,发出“惨叫声”,以X射线的形式传了出来,还有一些被剥离得遍体鳞伤却还幸运一点的离子逃离出来……这就是黑洞吸积盘里发生的惨象。   为什么黑洞会拥有一个螺旋式旋进的可怕的吸积盘呢?根据以往科学家的观点,这是黑洞的强引力场造成的。 科学家告诉我们:黑洞的质量一般较大,但体积又极其小,这就使得黑洞周围的引力场极其强大。例如,我们银河系的一个黑洞,质量是太阳的7倍,而其体积,据科学家认为很可能只有针尖那么大。于是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黑洞周围的时空极度弯曲,一旦进入其警戒线之内(对于上述黑洞,警戒线范围是方圆10千米的范围),连没有静止质量的光子都会被吸入黑洞,无法再脱离警戒线逃离出来。因此,黑洞警戒线内部的世界在我们看来就是黑的,像一个幽暗的无底洞,黑洞之名由此而来。要想逃离黑洞的警戒线(视界),除非你有超光速的本领。   上述警戒范围是对于拥有光速的光子来说的,而对于速度较低的物质,黑洞的警戒范围肯定会向外扩张,也许方圆多少万千米的范围都是黑洞的领地,普通物质一踏入“禁区”,就会被黑洞强大的引力吸引,陷入黑洞的吸积盘,而吸积盘里的物质也正在黑洞引力下,不断向黑洞盘旋靠近。可怕的吸积盘漩涡就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形成了。   可是科学家却发现,黑洞引力的理论存在着重大的缺陷。 一个转动的物体,若施加与物体线速度方向平行的力,这个力就会产生促进或阻碍物体转动的效果,这种效果可以用转矩表示。若想让物体停止转动,必须施加阻碍转动的转矩,例如,汽车在刹车时,为了让车轮不转动,顺时针转动的轮子,必须通过刹车板对轮子施加一个逆时针的转矩,轮子才会停下来。若没有任何摩擦,轮子会永远转下去。这就像让一个向前开的汽车停下来,必须施加一个向后的阻力一样。直线运动的物体有惯性,转动的物体也有转动惯性,以角动量表示。如果不对转动的物体施加转矩,那么物体转动的角动量就保持恒定。物体会循着自己的轨道很稳定地围绕中心转动。 物体在一定轨道上绕中心旋转,如果引力恰好等于离心力,物体就会很稳定地旋转,并不会向中心下落。我们发射的人造卫星,只要卫星的旋转角动量不变,卫星会很稳定地绕地球旋转,甚至时间太长久了,经历风吹日晒的卫星破碎了,其碎屑也会持之以恒地在太空继续旋 转下去。我们若想回收卫星,必须让卫星的旋转角动量降低,卫星才会逐渐向地球靠近。   问题来了。黑洞吸积盘里的物质和吸积盘外的恒星都在绕黑洞旋转,如果只受到黑洞的引力作用,那么这些物质的角动量应该是不变的。一秒钟之前和一秒钟之后物质的转动是一样的,吸积盘里的物质不应该向黑洞方向下落,吸积盘外的恒星也不应该被黑洞恣意吸取“血液”。尽管黑洞的引力强大,也奈何不了其警戒线之外的物质。而在黑洞警戒线之外的物质若不向黑洞方向下落,又怎么会无缘无故落进警戒线之内呢?这样,黑洞周围的吸积盘应该可以与黑洞相安无事。也就是说超过一定的距离,物质就会像绕地球旋转一样,绕着黑洞安稳地转动,不该向中心靠拢。   除非,有一种作用起到了一种转矩的作用,降低了物质的角动量,物质旋转速度慢了,才有可能向黑洞方向下落。 对此,往往科学家都会想到摩擦力,物质转动过程中的相互摩擦会提供阻碍转动的转矩,会改变物质的角动量。可是这种物质盘内部的摩擦力会很大吗?木星和土星环等物质盘内部的摩擦力就很小。可见,引力和摩擦力都不足以导致黑洞吸积盘里的气体那么快地堕入黑洞。 到底是什么导致吸积盘内物质的角动量丢失那么快呢?   是磁场帮助黑洞消化食物,30多年前,科学家就注意到了吸积盘物质角动量的快速丢失,科学家也曾经把怀疑的眼光投向了磁场作用,只是没有找到磁场盗取角动量的证据。 最近,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观测我们银河系的GRO J1655双星系统,发现了黑洞中的磁场作用的证据。这个双星系统包括一个7倍于太阳质量的黑洞和一个2倍于太阳质量的恒星,其中的黑洞正在通过吸积盘贪婪地吞噬着恒星体内的物质。通过卫星上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观测,黑洞吸积盘中心正在以漏斗状向外不断散发出大量的X射线和大量的带电粒子,看起来就像从黑洞中心正吹出狂风,形状如同明亮的火焰。   这种X射线光谱显示,数百万度的气体盘旋在黑洞周围,一些热气被狂风吹走,而大量的热气正在向黑洞旋进,这与计算机模拟的磁场和物质的相互摩擦产生的磁场风很一致。科学家通过光谱分析认为,黑洞中存在磁场,在黑洞磁场作用下,吸积盘里的气体剧烈地相互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高温导致气体电离,并释放出X射线,各种带电粒子又在磁场作用下被狂风吹了出来。高温和高强度的风意味着黑洞具有高强度的磁场,若没有磁场的作用,单纯的摩擦热和射线不会形成这么强烈的风。   正是这阵强烈的风偷走了周围物质的角动量,再加上摩擦产生的阻碍转矩,吸积盘里的物质角动量大大减小,这相当于物质丧失了能够与黑洞引力相抗衡的力量,不可能在原来的轨道安稳地旋转,它们在黑洞引力下身不由己,只能乖乖地被黑洞吞食。 可见,磁场磨擦是黑洞快速吞噬物质的关键,是产生灿烂炫目的X射线光谱的根源。据测定,GRO J1655黑洞所释放出来的X射线如此明亮,简直与整个银河系其他所有方式释放的X射线亮度差不多。科学家猜测,宇宙中有四分之一的X射线辐射是物质向黑洞下落的过程中放射出来的,包括那些宇宙中最亮的天体——强大的脉冲星。原来,可怕的黑洞主要是靠无形而强有力的磁场来捕食的,它和引力场一唱一和,可使食物乖乖送上门来。 科学家也终于认识到,黑洞虽然是宇宙中最黑暗的天体,它却给世界贡献了大量的光明——X射线辐射。
X-RAY能够克服黑洞引力从黑洞中逃逸出来

) l* Y  H% K0 Z+ O  s[ 本帖最后由 yqwfk 于 2006-10-10 23:02 编辑 ]
发表于 2006-10-11 11: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F.Y.I

价值大的很,这样一种物质可能被找到、或可能被制造出来,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文中说的办法也只是一些初步探索,任何消耗大量能量的这类装置,都只能是一个不实用的过渡
& L' I, S% T1 K0 M                   BY------yqwfk
本文来自网上,但是个人觉得很有参考价值。2 E* A+ C4 H( Z6 p
按照文中所述,yqwfk想寻找一种“物质”屏蔽引力场似乎不可能了。
* r, F: T- m! B0 a
6 z( p6 E  q4 d! m+ z5 U5 ^  d7 h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引力波的主要性质有: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携带能量和与波源有关的信息;是横波,在远源处为平面波;最低次为四极辐射;辐射强度极弱;物质对引力波吸收效率极低,引力波穿透性极强,地球对引力波几乎是透明的;其偏振特性为两个独立的偏振态等。引力波是波动形式和有限速度传播的引力场。
) n- E; L/ }  @' L: Q& j) X4 D
4 n3 E* f) T: n爱因斯坦虽然在1916年曾预言加速的质量可能有引力波存在,但他提出的引力波与坐标的选取有关,在某一个参考系看来,引力波可能有能量,而换一个参考系可能就没有。因此在提出引力波存在的初期,包括爱因斯坦本人在内的大多数人对引力波都持怀疑态度。1956年,皮拉尼提出一个与坐标系选取无关的引力波定义;1957年,邦迪进而从理论上证明与坐标系选取无关的平面引力波的存在。1959年,邦迪、皮拉尼和罗宾森更进一步证明,静止物体在引力波脉冲作用下会产生运动,于是间接地证明引力波携带能量,并可被探测到。由于引力辐射极其微弱,目前还不能在实验室里发射可供探测的引力波,而大质量天体的激烈运动,比如双星体系公转、中子星自转、超新星爆发,理论预言的黑洞的形成、碰撞和捕获物质等过程,都能辐射较强的引力波。
- V5 }8 A/ N; o6 N3 m' I
7 i: ^* b( i  ~0 c' \- r  Q7 B多年来,各国科学家都在致力于探测引力波,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韦伯首创用一根铝棒作为天线进行探测,并声称探测到了不能排除是引力波的信号,但其他科学家都没有得到这一结果,韦伯的结论没有得到公认。现在对引力波的研究方兴未艾,反引力或称反重力研究又提上了日程,这项研究可能获得的成果或许将彻底实现人类实现恒星际航行的梦想,科学家值得为这项研究投入毕生的精力和才华。中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已经做了有价值的实验和研究。
, u5 a. F  ]" N3 [' R2 I" f0 {1 l1 P3 w6 [
自从英国科幻小说作者威尔斯描述了“反重力”(能够屏蔽重力影响,使宇宙飞船飞向月球)后,反重力已经成为人类一个多世纪的梦想。如果反重力是确实存在的,它必将改变整个世界。汽车、火车、轮船,所有你能想到的交通系统,都能通过从引力场中获取的能量驱动。这一会改变世界科学界和航空航天界禁忌的反重力研究,目前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有消息说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正在探索一些新概念,这些新概念可能在将来某一天彻底改变一个世纪来的推进技术。 0 g, H# m$ i' z3 S2 D/ G

6 S8 n" D; P; e9 C波音公司进行的反重力研究概括起来就是该公司一个名为“先进空间推进技术重力研究(Grasp)”的项目。《简氏防务周刊》获得的一份有关文件阐述了波音公司认为该项目获得成功的重大意义。文件中写道:“如果反重力是确实存在的,它必将改变整个航空航天事业。”这种评价可能还不够。如果反重力是确实存在的,它必将改变整个世界。汽车、火车、轮船,所有你能想到的交通系统,都能通过“无推进剂推进”———一种从重力场中获取能量的模式来驱动。 ( A8 Z8 [+ ~8 i) `" z; n  Z

8 @4 c$ R  v+ X4 L4 W7 Z1 I尽管,反重力是人们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是传统科学长期认为,反重力是不可能的。1992年4月,已故的英国索尔福德大学教授、当时担任英国航天防御系统战略项目负责人的布赖恩·扬在伦敦机械工程师学会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解释了为什么进行反重力研究与航空航天业乃至世界都有关。“Grasp”简报说明了波音公司为什么必须雇佣俄罗斯材料专家叶夫根尼·波德克列特诺夫的原因。波德克列特诺夫声称发明了可以屏蔽重力影响的装置。
+ n/ m, d% H; O  a) `5 }
9 \: }2 M9 m: m1992年,任职于芬兰坦佩雷技术大学的波德克列特诺夫向一家英国物理学杂志提交了一篇论文,他描述了被置于高速旋转的超导体(极低温度时失去电阻)上面的一个物体如何失去将近2%的重量。这篇论文泄漏给了一家报纸。一来因为它涉及禁忌的“反重力”概念,二来因为它在主流物理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波德克列特诺夫被学校开除了。但这位俄罗斯人的研究吸引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注意,该局早已同亨茨维尔亚拉巴马大学的一位研究员有联系,这位研究员宣称她能制造出一种类重力场,能够利用高速旋转超导体排斥或吸引物体。
+ }2 i$ ]% `5 B  Q. e/ y% ?
' ^& {6 j5 n# d$ V3 l2 y2 e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位于亚拉巴马州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马歇尔航天中心在重复波德克列特诺夫的实验时失败了。但是,该中心承认,不知道这位俄罗斯人制作超导盘的独特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盲目地进行研究。 % d: `: [$ T5 v8 n# L
9 t8 R8 R1 a9 c; a6 r5 W
几年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向俄亥俄州哥伦布超导元件公司支付60万美元,制造波德克列特诺夫曾使用过的装置,并且聘请了这位俄罗斯人做顾问。这项实验虽然被延期了,但该项实验的负责人罗恩·科措尔自信实验可以完成。现任职于莫斯科化学研究中心的波德克列特诺夫,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思想。他同意大利科学家乔瓦尼·莫达内塞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冲量重力发生器”的研究工作,它能对所有物体产生一种斥力。该设备使用一个强放电源“发射器”和一个超导“发射器”,制造出了一种“重力冲量”。波德克列特诺夫说:“时间很短,沿着放电的线路以极快的速度(实际上是瞬时)进行传播,经过许多不同物体,没有任何显著的能量损失。”他说,实验结果是对光束击中的任何物体都产生了推力作用,大小同物体质量成正比。波德克列特诺夫在调整一个激光瞄准装置时说,他的实验装置已经显示有能力击倒1公里外的物体,他声称,这一装置用同样的能量可以击倒200公里外的物体。正是波德克列特诺夫的“冲量重力发生器”的研究工作引起了波音公司的注意。在那份“Grasp”简报中,波音公司描述了该装置发出的光束如何不受任何电磁屏蔽影响,可以穿透任何物体而达到目标。- |4 d9 O- x; L' |6 [' s
  H. h4 i' m1 L0 U
[ 本帖最后由 yqwfk 于 2006-10-12 07:5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0 收起 理由
yqwfk + 30 创意理论先行奖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0-14 18: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我觉得“永动机”还要研究。永动机早已被判了死刑,但不消耗或少消耗地球上人们耗力开发出的能源,但这个装置还能为人类干活,这正是人们对永动机的当初动机。
/ U8 {7 N7 |; A% R9 }' K! f8 c例如:现在的空调,消耗1KW的电能,却能实实在在得到2~3KW的热能(制冷或制热),这在能量守恒原则是解释不通的,但人类确实得到了实惠,如果没有空调,用电热管,1KW最多就得1KW。% [3 o. p$ t6 b! B. @! X: f( x
所以,这个意义上得永动机(其实正是人们最初的想法)还是要研究。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0 收起 理由
yqwfk + 20 创意十等奖,请继续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0-14 22: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连云港
是不是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远了点!
, S" _+ S; J8 C: q9 r  V还是发本书送给大家吧!智能机器人传感技术  PDF格式 17.3M 8个part3 w( l! U+ s- G

$ J  b" N5 d% k6 w8 h8 Z+ C[ 本帖最后由 whz39527 于 2006-10-15 08:37 编辑 ]
1.jpg
2.jpg

智能机器人传感技术.part01.rar

1.91 MB, 下载次数: 5

智能机器人传感技术.part02.rar

1.91 MB, 下载次数: 6

智能机器人传感技术.part03.rar

1.91 MB, 下载次数: 5

智能机器人传感技术.part04.rar

1.91 MB, 下载次数: 5

智能机器人传感技术.part05.rar

1.91 MB, 下载次数: 5

智能机器人传感技术.part06.rar

1.91 MB, 下载次数: 5

智能机器人传感技术.part07.rar

1.91 MB, 下载次数: 5

智能机器人传感技术.part08.rar

1.59 MB, 下载次数: 5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0 收起 理由
yqwfk + 20 创意反动奖,哪一个发明在未实现前不是被 .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6-10-20 10: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回复 #3 yqwfk 的帖子

我也想过呢!可是想想现在人类想脱离地球引力是多么困难啊!!!还没有什么能够反地球引力的呢!
发表于 2006-10-20 10: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我的想法就是将电能通过空调转化成热能后,再将此热能转换成电能!因为空调能让1KW的电能变成2~3KW的热能!要是再将这2~3KW的热能转换成1.5KW的电能那也是很合算的!
发表于 2006-10-20 10: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我还想做一个太阳能的三轮车!顶棚和侧面都用太阳能电池板制作,这样所得到的电量应该足够一部车使用的!!
发表于 2006-10-20 10: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原帖由 gnosgnahz 于 2006-10-20 10:19 发表/ P. H; P' A/ }0 S. N# Y
我的想法就是将电能通过空调转化成热能后,再将此热能转换成电能!因为空调能让1KW的电能变成2~3KW的热能!要是再将这2~3KW的热能转换成1.5KW的电能那也是很合算的!

1 K$ y2 ~1 g4 c5 s( J) J
4 ]* r0 g! k3 Z' u
- d  {1 Q( {: X8 m
* ^/ p- C- @: M* z; P呵呵,对于“空调能让1KW的电能变成2~3KW的热能” 我不懂。但是这样下去,“再将这2~3KW的热能转换成1.5KW的电能”,能量的转化过程中不但没有损失能量,反而增加了,这不是违背了“能量守恒”的原理吗?
发表于 2006-10-20 10: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回复 #17 huangtsgx 的帖子

呵呵~~~~~~这个想法我也是看了楼上的临时想到的!那样的话人类能源就不会危机了!!!
发表于 2006-10-20 10: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原帖由 gnosgnahz 于 2006-10-20 10:21 发表
! u8 _0 J. u2 B$ e4 u我还想做一个太阳能的三轮车!顶棚和侧面都用太阳能电池板制作,这样所得到的电量应该足够一部车使用的!!

: x0 W. f% c3 Z: @! \: Z9 J5 I3 i) t7 ?3 W

" L- R( q8 W& S7 g1 z( j' A# N8 y老兄,你可以先把这个做个大概模型,然后放到论坛上来大家讨论,群策群力,从无到有,聚集三维网力量,开发出莫须有的产品,说不定某一天,这个产品就有了市场…………: {, o  @/ j. V& {4 g
+ y3 i4 C8 [9 y  ^& M
不过普通三轮车才多少钱一辆,加上太阳能电池板、特殊的电动机…………有多贵啊,估计也可以买辆的小轿车了吧,至少可以买辆摩托车。
发表于 2007-6-1 12: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但价格贵已划算啊,它能节省燃油费及环保,没空气污染,可算算一辆小轿车一年要多少燃油费,一辆摩托车一年又要多少燃油费,一辆小轿车或一辆摩托车的使用寿命乘以燃油费是多少钱,把这笔钱加在辆小轿车或辆摩托车上,这辆小轿车或辆摩托车又是多少钱啊.可进行对比算一算,那样划算.这还没有算空气污染费.
发表于 2007-6-22 00: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克拉玛依
我希望在这里可以公平的举行一次竞猜知识竞赛,让我们面对面的进行一次交流.
发表于 2007-7-5 08: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大庆
好创意: 永动机是这么造出来的
- [. I- |! ?; T7 v, X7 O0 t方案一、利用每一滴水  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用氢气和氧气去发电  
& C. a0 M+ I) L            你要是能保证完全的话  就是永动机了
6 [% H' v! W0 J6 Q* M方案二、 把电动机后面接一组发电端子  发电端子在接到电动机上
0 a: r4 u8 d9 \* k3 ?& ]              只要一启动   互相连着  这样应该可以永动了  3 U; l* ?% J' q4 m, U6 d

4 y8 G; h7 R, x, [2 x5 R. l :lol: :lol: :lol: :lol: :lol: :lol: :lol: :lol: :lol: :lol: :lo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