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楼主: opoop2010
收起左侧

[已答复] 大家帮忙看下这个支架的强度怎么校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7 13: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本帖最后由 wfwling12 于 2013-6-7 14:35 编辑
# |  I/ _8 Q9 V, C0 _( }1 b  x- N# {# A3 C* d
这个零件明显不是细长杆,所以需要计算切应力。5 r, M- \# [% X2 @. t" p1 A$ i
A,D点将弯矩转化为距中性轴最远点的最大拉σA应力和最大压应力σ D,σA=σD。
+ {/ e8 B- A5 d  x" X; w: _此处最大切应力为零,所以A.D点最大应力由弯矩决定。
& l4 F( }8 ]- L4 V  tB,C点根据剪应力公式计算出该截面处的最大剪应力。
+ m! ]! A' }5 r5 Y- @' u$ h, a7 ~在根据弯矩公式计算处两点的拉应力σC 和压应力σB,σB =σC
, O. t' ~: j) E. F(可以发现在A,D点正应力最大,B,C点切应力最大)
1 s. Q$ }# y4 f在根据叠加原理,将2个应力叠加,为B,C点总应力。' F" u' y6 y! J( \! P
最后取最大值。
) h% D6 r! b9 d(将惯性半径设为未知数,积分求解,应该可以准确求出最大合成应力点)
, Z6 ^6 n* b* ?3 _8 U; u8 S$ z1 M! w
; e& [% \; `4 R/ n7 [
1.jpg
弯曲切应力.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驿马狂奔 + 5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7-4 21: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把三维模型倒进ANSYA之WORKBENCH里,加上负载及边界条件,算一下也行,是吧各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洪哥 + 3 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7-5 09: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本帖最后由 a114977445 于 2013-7-5 11:23 编辑
* m0 F% f9 g. s
wfwling12 发表于 2013-6-7 13: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 e2 D4 p! V( H/ B8 ?% \! I这个零件明显不是细长杆,所以需要计算切应力。
  R" L; w9 A+ O% H8 PA,D点将弯矩转化为距中性轴最远点的最大拉σA应力和最大压 ...

. }( Z$ N* T! J- P1 Q有几点不同意见。
0 @9 |( O6 R" M+ U9 l+ O& ]据我所知,对于螺栓连接的时候最大压应力和最大拉应力是不等的,拉应力会远大于压应力。具体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分界点取决于结构的形状和布置。也就是说对于螺栓连接的部位而言中性轴会偏离材料型心偏向压应力受力的方向。间接的造成拉应力最大点离中性轴的位置变大,所以最大应力点出现在拉应力最大点
5 Z, h1 [8 \4 @7 n. LB.C确实是切应力最大点,这个没有疑问,所以最大应力点只可能发生在C.D 2点
* G# z, p/ z' [; U  B: v  X. |但是2者合成有问题,根据第三强度理论2者合成不是简单的相加。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洪哥 + 5 感谢帮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7-18 08: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a114977445 发表于 2013-7-5 0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4 A* G6 p1 }  t! w4 i8 V- O7 a' y
有几点不同意见。  p* F, `2 O( g
据我所知,对于螺栓连接的时候最大压应力和最大拉应力是不等的,拉应力会远大于压应力 ...
, m3 s9 c% e; F! G* W# X
个人理解,第三强度理论 适用于扭弯合成的情况。4 G3 {* c% a# I3 j
121.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洪哥 + 5 感谢帮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7-18 09: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wfwling12 发表于 2013-7-18 08: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 x( t" _9 k$ M( M/ c% D7 a个人理解,第三强度理论 适用于扭弯合成的情况。
4 u) }% J' O) j# J
只要不是脆性材料都适用
( d& D+ N$ {! k% M; c3 |# D, ]第一第二强度理论是断裂失效,第三第四强度理论是屈服失效0 Y6 M7 E7 |5 W9 o4 N4 e  u7 S
第四强度理论比第三强度理论更适用于切应力比正应力大的场合
9 }$ ~2 u, r6 K; _: R! C% B# ~* Q如果是圆形截面弯曲时只需要考虑正应力是没问题的,非圆形截面就不一定了,以H钢为例,大概有10%左右的情况是H刚的翼板和中心板的结合处应力最大。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正应力最大点的应力最大可以当做单向应力状态来处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4 收起 理由
洪哥 + 4 感谢帮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7-18 10: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a114977445 发表于 2013-7-18 09: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D, Y/ E& i- p7 k, R# M
只要不是脆性材料都适用
# J' X) q4 b: H第一第二强度理论是断裂失效,第三第四强度理论是屈服失效
7 ~8 ]  y$ l# C. G' x第四强度理论比第三 ...
+ Y- C. @" T; ]7 ~" f
不好意识,更正下。" }/ k  B2 F- ^. g
A。D点应力有弯曲应力决定。2 t  J* {; p$ [. z& @( T
B,C点应力由弯曲应力和剪切应力合成来决定。可以用第四强度理论来合成。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洪哥 + 3 更正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