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448|回复: 2
收起左侧

[转帖] 哭泣的江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3 12: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南岳阳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导读]洞庭湖江豚连续死亡原因已部分查明,一头江豚据推测可能被螺旋桨击中致死,另一头死因暂时无法确定。建设保护区防止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必要的,但岳阳已经申报了12年的江豚保护区仍迟迟未获批。


    洞庭湖江豚密集死亡调查:民间与官方保护“急缓”错位凸显保护之困


    岳阳申请江豚保护区12年没批


   

    4月18日,湖南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何大明(右)和江克明(左)在洞庭湖上巡逻,身后是一艘采砂船。协会的11名志愿者每天巡逻三次,每次三到四人参与。早报记者 王炬亮 实习生 杨深来 图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昨天发布消息称,洞庭湖水域发生江豚连续死亡原因已部分查明,一头江豚据推测可能被螺旋桨击中致死,另一头死因暂时无法确定。此外,经核实死亡江豚数量为6头(4月9日至15日),而之前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发布的3月以来的死亡数字为12头。


    “在岳阳二十多年,没有看到(江豚)这么密集的死亡。”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说,洞庭湖2008年有200多头江豚,今年只剩下了80多头。


    在渔民眼中,江豚有灵性,好似洞庭湖的“湖神”。一旦江豚在水中来回跳跃,就意味着当天湖上会有大风,渔民据此安排自己的打鱼活动,“大脑和人的一样(发达)”,岳阳市鹿角镇渔民罗一平这样说。


    这一次江豚连续死亡事件,让人惋惜的同时,也再次让人们关注洞庭湖的生态问题。中科院水生所一位专家称,因东洞庭湖与长江接合口附近航运、采砂频繁,阻断了江豚游走的通道,使得洞庭湖江豚成为了孤立的种群,这意味着江豚走向灭绝越来越快,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灭绝的豚类。


    据悉,湖南下一步将选择生态状况良好、适宜江豚生存的洞庭湖特定区域,探索江豚迁地保护措施。但现实问题是,岳阳已经申报了12年的江豚保护区仍迟迟未获批。


    民间之急


    三个多月负债100多万


    湖南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曾说,如果江豚没保护下来就自沉洞庭湖,与江豚共灭亡,“人类已对不起白鳍豚,不能再对不起江豚了。”早在2007年,白鳍豚就被宣布已经功能性灭绝。此次江豚密集死亡事件发生后,徐亚平更加悲壮,“(与江豚)十年共存亡,现在都等不到十年了。”


    徐亚平关注到江豚的锐减,是在去年8月。供职于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办公室的韦宝玉辗转联系到他,并告诉了他江豚锐减的情况。


    徐亚平开始进行实地调查,最后写成一篇稿件发在《湖南日报》上。这篇名为《洞庭江豚,你在哪里?》的文章,讲述了他与渔民何大明一起在洞庭湖中寻找江豚未果,却看到种种威胁江豚生存的状况,如围网、“迷魂阵”、壕坝、电打鱼及大肆捕捞食物链底层生物螺蛳的现象。


    比起徐亚平,洞庭湖渔民何大明更早开始关注江豚。何大明祖祖辈辈都是洞庭湖上的渔民,看着渔业资源越来越少,想成立一个协会进行保护,但并不顺利。即便如此,他仍然于去年4月起自发组织渔民在湖上进行巡逻,“我们没有执法权,只能对非法捕捞者进行劝导,或者打电话给渔政(部门)、媒体。”


    为免别人指责,何大明等巡逻渔民还卖掉他们的渔具及部分渔船,只剩下三艘渔船供巡逻之用。而巡逻的费用,则是由这些渔民自掏腰包。何大明说,去年巡逻就花费了5万元。


    而徐亚平在实地探访多次后,向环保、渔政等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因觉得官方行动很迟缓,他便于今年1月8日成立了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协会的三大目标是:尽快让江豚升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助推政府尽快建立东洞庭湖江豚保护区、探索实施江豚迁地岳阳南湖保护。


    该协会提供给早报记者的一份材料称,从成立至今,尽管没有获得社会一分钱资助,但已完成投资达104万多元(负债)。“都是自己出钱,政府没有拨款,也没从企业收到一分钱。”协会志愿者徐典波告诉早报记者,并反复强调,这100多万元还是徐亚平依靠自己的人脉,人家“买面子”给的折扣价,且债主也没有过急地催债。


    徐亚平说自己是农村出身,保护江豚事情上有老家的习惯,“先借钱、借砖、借瓦、借木头,先把房子建起来再说。”


    官方之缓


    保护区申请12年未获批


    岳阳民间保护江豚力量在积极行动,但相关部门却被质疑不够积极且行动迟缓,最被人诟病的是江豚保护区迟迟未能建立。


    今年2月14日,徐亚平在《湖南日报》发表文章《湖南岳阳市建了7年的“江豚保护区”还在纸上》。文章称,早在2001年,国家农业部就制订了《长江豚类保护行动计划》。目前,长江中下游已有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建立了6个江豚自然保护区。2005年,农业部拨专款350万元给岳阳,筹建“岳阳东洞庭湖长江江豚市级自然保护区”。


    但被岳阳市畜牧水产局沾沾自喜、津津乐道了整整7年的所谓市级“岳阳东洞庭湖江豚自然保护区”,只是停留在纸上,因为一无保护区域图,二无招牌,三无界碑,四无标志,五无标本。不过4月18、19日,早报记者在岳阳市进行采访时,发现北门渡口渔港码头和岳阳县鹿角镇鹿角码头分别有一块“岳阳东洞庭湖江豚自然保护区”的界碑。另据渔民介绍,在城陵矶还有一块界碑。渔民称,界碑是今年2月才竖立起来。而界碑上也写着 “二零一二年二月立”。


    据渔民介绍,在建立界碑的同时,在鹿角码头还建立了“岳阳东洞庭湖江豚自然保护区鹿角观测站”,市渔政管理局提供了担架、消毒酒精、药棉等,供给渔民及志愿者救助江豚,但并没有安排专人负责,也没有配备专门的场地和船只。


    早报记者透过“岳阳东洞庭湖江豚自然保护区鹿角观测站”房间的玻璃看到,屋内墙上挂着一个红色大包,房间内部则放置着床铺、锅碗瓢盆及各种杂物。据渔民罗一平介绍,红色大包里是担架,而这个房间是码头人员自用,只不过把救助江豚的东西放在里面而已。


    “岳阳东洞庭湖江豚自然保护区”为何一直未建成?岳阳市渔政管理站书记卢益卫告诉早报记者,岳阳市在1996年就曾下文建设保护区,但市一级的保护区建设必须得到省里审批通过。岳阳市相关部门从2000年开始申报,但因为国务院规定成立保护区,不能与其他保护区区域重叠,而整个洞庭湖已经是国家湿地保护区,因此湖南省一直没有批准,“目前项目还在争取,在报批过程中。”


    岳阳市为建立“岳阳东洞庭湖江豚自然保护区”多次跑到北京争取农业部支持,最终农业部拨款350万元筹建经费。对于尚未审批下来就竖立各种界碑是否合适,卢益卫说,这说明岳阳市渔政部门意识超前,“国家拨了一点钱,就把这些搞起来。”卢益卫表示,农业部拨款先后用于办公楼和观测站建设,以及车辆及快艇的购置等。


    卢益卫还领着记者去看了北门渡口渔港码头的“岳阳东洞庭湖江豚自然保护区东风湖观测站”。这个观测站早在2006年就建成,比起鹿角的观测站来说更专业,有自己专门的场地。早报记者在房间里看到,一个柜子里放着一些消毒药品及药棉,墙角堆着几副担架,但房间里落灰很多,看来很久没人进来过。


    岳阳市湖滨大道旁的一栋办公楼挂着“岳阳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和“岳阳市渔政管理站”两块牌子。卢益卫说,因为保护区未批下来,所以没有机构、编制和经费,保护区和渔政管理站现在算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卢益卫承认,虽然保护区没批下来,但一直在做江豚保护工作,包括治理污染、打击非法捕捞,及时救助搁浅、受伤的江豚,同时还向广大渔民宣讲江豚的重要性,只是保护人员和渔政人员是同一批人马。


    保护之困


    迁地保护成唯一选择


    虽然步调不一致,但谈到威胁江豚生存的原因,民间协会、官方及中科院水生所专家却达成了一致。


    一是航运及采砂船只的影响。螺旋桨产生的噪音会影响到江豚的声呐系统,使江豚失去方向感,极易被绞入螺旋桨。据卢益卫估计,洞庭湖上的固定采砂船有60-80只,航运船只有六七百只。


    二是非法捕捞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影响江豚的食物链,间接影响江豚;另一方面,一些恶劣的捕鱼方式还会直接伤害江豚,如渔民捕鱼时候建的矮围,可能导致进入的江豚被困死。


    卢益卫还表示,洞庭湖水体面积缩小了,这就导致江豚的生存环境会被压缩。此外,一些企业排出的污染水体,以及灭螺药、芦苇杀虫药等流入洞庭湖中,都会严重威胁江豚的生存。


    卢益卫直言,保护江豚需要多部门联动才能解决,不是仅渔政部门一家就能够解决。


    4月17日,岳阳市长盛荣华就近期江豚死亡事件召开紧急会议,他在会上强调了江豚保护的复杂性,称这需要法律授权、行政许可,要有经费技术力量等支持,非法捕捞、采砂的治理“有相当大的难度”,且有些问题积重难返,如企业排污虽经省政府 大力治理仍“有所反弹”。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克雄坦言,虽然就地保护没法放弃,但难度很大,迁地保护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而且湖北石首天鹅洲已经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成功样本。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昨天在发布江豚死亡原因的同时称,下一步将组织开展江豚保护科学研究,选择生态状况良好、适宜江豚生存的洞庭湖特定区域,实施江豚迁地保护工程。


    卢益卫向早报记者介绍,岳阳从去年就开始了将江豚迁到岳阳市南湖的动作。南湖是一条狭长的水域,西端只有一个很小的口子与洞庭湖相连。在南湖里,航运、采砂等情况比较轻微,而鱼类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出租车司机告诉早报记者,南湖里的鱼都不允许用饲料喂养。但迁地保护难度同样不小,卢益卫说,江豚有野性,在一个环境下生活惯了,突然搬离,让其适应新环境,需要创造各种条件。


    卢益卫说,岳阳市政府已经向中科院水生所豚类研究专家王丁发出邀请函,请他来调研江豚迁地南湖的可行性。而岳阳市政府还表示将尽快研究落实有关专门江豚保护机构。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21: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岳阳
本帖最后由 TKG-09 于 2012-4-23 21:57 编辑

1.跟海豚一样,江豚也有着一副天生笑脸。笑容背后,似乎藏着难以言说的哀伤。
2.4月13日16时许,湖南省岳阳市渔政站工作人员正在给死亡江豚进行体征勘察。

过去40多天,徐亚平最忙碌的事是给江豚收尸、送葬。
3月3日起,湖南洞庭湖先后发现11头江豚群体死亡事件。春天,正值这些成年江豚“生儿育女期”,它们为何大规模死亡?
岳阳多位志愿者邀请湖北和湖南两省专家,赶往岳阳洞庭湖调查江豚死亡之谜。专家对部分死亡江豚尸体解剖,除两头江豚有明显外伤致死外,其余9头内脏都出现病变。
是遭遇湖水污染,还是发生大规模传染病?专家仍未下定论。不过,他们担忧:江豚在最适合它们生存的家园——洞庭湖,正加速走向灭绝。
洞庭湖一天现3头死亡江豚
4月14日,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湖南日报社记者徐亚平,得到三个有关江豚死亡的坏消息。
从当日下午2时起,从接到第一头江豚死讯,他就开始奔波在洞庭湖上。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
14时,岳阳市太平嘴附近发现1头死亡江豚。
16时,在岳阳市北门渡口以北又发现1头死亡江豚。
18时45分,有村民报告说在太平嘴附近再次发现1头死亡江豚,赶往现场发现已经死亡多时,尸体开始腐烂。
21时许,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谢拥军等,在解剖一头雌性江豚时,发现肚里还有一头已死亡的成形江豚宝宝。
对洞庭湖江豚家族来说,这一天是它们的灾难日,洞庭湖发生了有史以来最惨痛的江豚群体死亡事件。
灾难仍在继续,4月15日上午,徐亚平又接到渔民报告,岳阳县鹿角镇雁子洲水域又发现1头死亡江豚。
昨晚接受都市快报记者采访时,徐亚平说,最痛心的是那头死亡雌性江豚肚里的宝宝,已有55厘米长,专家估计应该有9个月大。本来,再过2个月,它就可以来到这个世界,跟妈妈一起嬉水……
42天死亡11头雌性江豚居多
徐亚平说的江豚,又叫江猪,体形似鱼,长1.2-1.7米,全身灰黑色,头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长期关注洞庭湖江豚保护的徐亚平证实,从3月3日到4月15日,洞庭湖水域共有11头江豚死亡。
徐亚平说,3月3日,江豚保护志愿者何大明接到鹿角老港芦苇场杨岳希渔民报告,称岳阳市煤炭湾发现被船桨打死的两头成年江豚,雌性江豚肚里还有1头未出生的小江豚。
4月12日,志愿者罗一平也接到居民报告,又发现2头江豚死亡。
4月15日这天,发现死亡江豚后,徐亚平和多个江豚保护志愿者来到洞庭渔都码头,将发现的死亡江豚抬上岸。他们对这些死亡江豚进行数据统计测量,雌性江豚身长1.63米,胸围长1.1米,是今年3月以来发现死亡江豚中最大的一头。
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何大明说,经过志愿者对这11头死亡江豚测量,发现死亡江豚身长大都在1.3米到1.63米之间,雌性居多。
专家解剖江豚寻找死因
在白鳍豚灭绝后,作为它的同类,江豚也面临灭绝的境遇。
昨日,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克雄接受都市快报记者采访时说,长江江豚以每年15%的速度锐减,比国宝大熊猫更珍贵。经多年研究,截至2011年年底,洞庭湖作为长江江豚主要栖息地,仅存100头左右的江豚。他说,知道这次洞庭湖大规模江豚死亡事件后,“很吃惊”。
徐亚平说,春天是江豚的繁育产仔季节,往年洞庭湖也发生过江豚死亡现象,但这样大规模的死亡事件,“还是首次,有些诡异”。
这些江豚为何死亡?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希望弄清真相。
岳阳江豚保护协会邀请岳阳市高级兽医师谢拥军等科研团队,解剖了两头死亡江豚。结果显示,这两头江豚的内脏器官出现病变。
徐亚平证实,11头死亡江豚中,除了2头身体或头部有明显外伤外,其他9头江豚的内脏器官都有明显病变。
为了证实解剖结果,江豚保护志愿者又从湖北武汉和湖南长沙邀请江豚保护专家,对死亡江豚再次进行病例检查。4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的两位专家从武汉赶到湖南岳阳,将2头冷冻的死亡江豚尸体运回武汉,希望通过解剖寻找到江豚死亡的原因。
祸首:湖水污染?疾病?
江豚的尸体,除了部分用于检查寻找死因外,由于担心污染,岳阳市渔政处和志愿者对它们进行消毒掩埋处理。
洞庭湖渔民李仁红怀疑江豚死亡原因与当地水污染有关。他说,这几年洞庭湖湖水水质越来越差,水污染事件多次发生,有时还造成鱼类死亡。
岳阳县渔政站站长李天怀证实,春天是洞庭湖的血吸虫高发期,有关部门对洞庭湖湖边喷洒农药灭螺。他提出一种猜测:是不是灭螺的农药随着雨水冲入湖中,造成污染导致江豚死亡?
另一个工作人员卢益卫也证实,3月27日和28日,洞庭湖血防部门举行了灭螺行动,有关部门在湖边泼洒了很多农药。
参加死亡江豚尸体解剖的谢拥军说,根据解剖情况看,这些死亡江豚有可能死于传染性消化道疾病,也有可能死于湖水污染引起的群体中毒。
昨晚,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克雄说,只有等两具江豚尸体运抵武汉,解剖后才能确定它们的真正死因。
渔民李明富感慨说,“从小在洞庭湖上驾船,以前经常看到江豚跳出湖面,现在几乎看不到了。”他感到很心痛。
专家担忧江豚正加速灭绝
针对洞庭湖发生的江豚群体死亡,15日下午,湖南省岳阳市畜牧水产局召开渔政局部门紧急会议。
会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成立了临时专班,希望迅速查明江豚异常死亡原因,并制定江豚保护措施。
不过,对于政府有关江豚的保护措施,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并不乐观。一个志愿者在网上呼吁社会对江豚进行关注和保护,他说,洞庭湖江豚灭绝速度明显加快,江豚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最危急关头!
王克雄也认同岳阳市江豚协会志愿者的看法,这个研究江豚的专家最大的担忧,就是洞庭湖的江豚呈现加快灭绝的态势。
他说,从这些死亡的江豚看,这些江豚年龄大约在4到6岁,按照人的年龄,这个年龄相当于人的20到30岁,是青壮年,也是繁育后代的黄金期。这次大规模的江豚死亡事件,定会对生活在洞庭湖的江豚家族带来致命打击,甚至可能造成这一带水域江豚灭绝。
他说,目前江豚的生存面临着来自人类的巨大威胁——电捕鱼、迷魂阵、雷管炸、海网拖等毁灭性捕捞,造成鱼类枯竭,从而让江豚食物严重匮乏;这些惨绝“鱼”寰的工具必定造成江豚受伤和死亡。长江干流和洞庭湖水质的逐渐恶化、无序采沙活动极大威胁着江豚的生存。
他希望这次江豚群体死亡事件,能引起国家或当地政府对保护江豚的重视,别让江豚重演同类白鳍豚灭绝的悲剧。
感谢湖南日报记者徐亚平对本文的帮助
1.jpg
2.jpg
发表于 2012-4-25 11: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信阳
心疼,无奈
人类犯下太多罪。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