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何拯救你过度疲劳的身体久卧伤气
Q) T% j/ E) i“久卧伤气”是指人长时间卧床,老躺着不动,会导致精神昏沉、萎靡不振,引起气的散乱,得不到凝聚,久之则气散,无力化神,则人的精神更是萎靡不振,神疲乏力,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说“久卧伤气”。
3 t8 s5 T" a' L3 v+ M( D2 D/ J久视伤血/ g5 @, o9 T, [( l! J
+ n: w/ ~* T% _1 o$ y* d& r# `
“久视伤血”是指长时间使用眼睛的人容易近视或某种眼病。中医认为“ 形诸外必本于内”,所以眼睛的损害并不单纯是眼睛有病。如果老年人习惯于长时间的全神贯注看书读报,而且又不配合适当的休息与活动,或没有得到睡眠等因素的调节,久而久之,则会出现面白无华或自觉头晕目眩,两眼干涩,视物不清等血虚症。
7 y( L8 k/ w' c. q) i5 P4 q u" Q0 s久立伤骨
; ]9 F% b+ M3 ~# B
! p z2 _6 t6 w, J4 B“久 立伤骨”是指人如果老站着不动,骨骼就会因长时间支撑身体而劳损。一般来说,适当站立有利于增大骨骼密度,增强骨骼硬度。如果人体没有一定的站立活动,骨骼得不到支撑力量的剌激,反而会导致骨质疏松。但长时间站立会导致支撑骨骼的肌肉疲劳,引起骨或骨关节的发育畸形和活动障碍,所以说“久坐伤骨”。
( T0 M2 j* x# I8 A. r# _8 x5 z久坐伤肉
5 S+ H5 U8 }2 U( A" a; O9 o7 S8 W- i* M0 S
“久 坐伤肉”是指人长时间坐着不动,会损伤人体的颈、腰等部位的肌肉组织,引起局部疲劳。由于人体呈坐姿时,颈、腰等部位的肌肉要保持一定的张力,以维持身体平衡,如果久坐的话,肌肉长时间保持紧张,则颈、腰等局部肌肉必然疲劳。再者,人体呈坐姿时,被身体压迫的肌肉以及位于心脏下的肢体,由于体位的关系,其 肌肉组织的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会影响肌肉等组织的代谢活动,长此以往,肌肉的功能便会出现退化,并且可能会出现肌肉组织的萎缩现象,所以说“久坐伤 肉”。
, U0 n: y6 D5 R) ~久行伤筋% o& t4 F, j, A* Z! _
7 t; ?! y8 i; L- m7 P+ h) `. v“久行伤筋”是指人长时间行走,会使筋肉受到损害。因为人的行走主要有赖于筋肉对骨骼的拉动,如长时间行走,必然使下肢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筋膜等软组织因疲劳而受伤或劳损,这也就是为什么人走路多了会酸痛、疲劳的原因,所以说“久行伤筋”。6 |1 ? c3 J/ {7 W$ `% ^4 }
不论中医的五劳,还是常说的过度疲劳,它们绝非“不足为虑”的“疥癣之疾”,乃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应该引起办公族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置于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等)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予以预防。下面就是预防医学专家告诉你应该采取的对策:. S' f8 R2 l: n* J3 R+ E7 c
按生物钟作息0 J; ~( ^ l" J/ M9 J5 o2 v" h2 U9 y0 m
, W% P# d, }9 D5 o0 h所谓生物钟,是指人体内各个器官所固有的生理节律。一个人应该按照自身的生理节律来安排作息,绝对不能违反、干扰这种节律。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觉,三餐不定时,则你将整天昏昏沉沉,疲惫不堪。! l; o2 N; b; z
强化三餐营养6 b$ \1 T6 v' Q" m7 C0 {
) _- M7 W6 D! R
我 们在安排一日三餐时,一要品种多样,二要各品种之间的比例均衡,偏废不得。当然,也不排除在保持“平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对营养物 质作出某些调整,以便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至于具体食品,营养学家建议你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要忘记鸡肉、豆类、菠菜、鱼类、草莓、香蕉、燕麦片、海带、脱脂酸奶等几种,因为它们富含能量,能帮助你避免过劳伤害,保证机体这台发动机高效率运转。' p5 x& k9 O K
学会主动休息
% u ^1 `2 W/ n5 v5 b% h$ Z1 {7 R( o/ A) L; Y
人体持续工作愈久或强度愈大,疲劳的程度就愈重,消除疲劳的时间也就愈长,这正是“累了才休息”的传统休息方式效果较差的原因所在。主动休息则不同,不仅可保护身体少受或不受疲劳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V1 ]6 G' _4 u/ D& o: y
其一,重要活动之前抓紧时间先休息一会儿。如参加考试、竞赛、表演、主持重要会议、长途旅行等之前,应先休息一段时间。; j9 R6 r4 }: l$ W; _: K; M
其二,保证每天8小时睡眠,星期天应进行一次“整休”,轻松、愉快地玩玩,为下一周紧张、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础。
- {1 d6 _. A* u, W; z/ j' m1 ]其三,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进餐和睡眠以外,还应明确规定一天之内的休息次数、时间与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随意改变或取消。
( D8 F- D( P; v' B3 s& g: d最后,重视并认真做好工间休息,充分利用这段短短的时间到室外活动,或做深呼吸,或欣赏音乐,使身心得以放松。" i9 L) @9 r8 c: T
定期进行体检
5 V: g% x; D! y2 s0 n5 ^) D8 m% c4 Y/ a0 u B6 d0 K/ L6 d
无论青年还是中老年人,也不论体力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包括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及有关心脏的其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发现疾病,不论轻重,都要及时认真治疗。
4 s3 F( ~3 J4 E% G M* |+ e善于劳逸结合6 x; J' p; E; G8 Z; U+ ^6 m
% V) T' k# O& j) L5 s
人人都要学会调节生活,短期旅游、游览名胜;爬山远眺、开阔视野;呼吸新鲜空气,增加精神活力;忙里偷闲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都是解除疲劳,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劳症的精神良药。
$ Y+ b0 u+ x4 v) S$ B G( h坚持合理运动
+ s4 V/ N! J& i4 x5 X2 l
, G% @& g+ j7 U+ a, N8 i/ T现 代人的工作往往有静而不动的特点,而最易使人疲惫的莫过于长期不活动。运动医学专家认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经常运动,以增加体能储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钟,或一星期进行3~4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分钟,都是必要的。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感到运动后更为疲劳,这正说明你的 机体需要调整,坚持一段时间后便会慢慢适应,体能会逐渐增加,抵抗疲劳的能力会得到强化。经常运动的人,肌肉的萎缩和力量的减退可推迟10~20年,血压 可保持稳定的正常水平。运动还能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出,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长期坚持健身跑和徒手体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工作能力会大大加强。
5 Y; l, h; W; S0 q8 O* ?保持心情舒畅
7 K# p; y- F, a: {# f! i; R0 E8 [# M5 o; h) g A) O6 Y
不仅是体力不济会导致过劳,心理性过劳---失望、焦虑、恐惧、神情沮丧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现代心理学研究: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烦闷、懊悔、愤恨、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 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乐天派。' ~: u2 s5 N0 s" Z
中医在应对“五劳”方面也有独特的方法:+ r1 Z. N. x, `( g
首先,一切要适可而止。如有中医主张变“五劳所伤”为“五劳所养”,即“适视养血,适卧养气,适坐养肉,适行养筋,适立养骨”。就是说,无论身或心,都要使其有所“劳”,但必须控制住度,适劳有益健康,过劳则损伤身心。
' f7 G/ D+ |2 N# f" ^其次要注意劳逸结合。古语有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紧张,“弛”是松弛,二者适当配合,便不易产生疲劳。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不欲其劳,不欲其逸”。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 Y. S( l5 @6 Y. ?& {" v% s最后,一定要重视睡眠。古人说:“眠食二者,为养生这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充足的睡眠既可以预防疲劳,也能够消除疲劳,从而对养生产生积极影响。
7 g7 u, n# p. K3 G" j) v只有充分的认识到过度疲劳的危害,合理的运动休息,注意养生,才能有效应对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也将如同纸老虎,不足惧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