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178|回复: 7
收起左侧

[分享] 未来十年就业缺口最大最好就业的5大专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23: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面对近十年因“只认名校,不问专业”而产生了大量“毕业即失业”现象产生问题后,家长和考生的择校心态都慢慢趋于理性。比起以前考生“重学力轻能力、只要证书不管”的现象,现在的考生更关心的是专业技能和就业前景两方面。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人,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人。此项数据显示,专业技术人才在未来几年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中,就业缺口最大的,即未来十年最容易就业的5大专业包括:民航服务学、材料学、精算学、机械学和护理学。
  一、民航学
  行业现状: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再新增2600多架飞机,民航总局将超过5000亿资金流向机场建设。目前国际民航平均人机比是100:1,而我国民航业平均人机比是200:1。这意味着,仅以国际民航水平计算,未来20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50至70万人。
  就业前景:2010年,根据全国各高校就业率数据显示,民航相关专业平均就业率高达96%,成为最热门、就业率最高的五大专业之一。记者仅在北京国际经贸学院民航管理学院,就见到南方航空、海南航空、深圳航空、厦门航空等国内航空公司相继展开了大规模的招聘活动;一些民营航空公司更是展开“人才大战”,高薪挖角,民航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
  包含专业:民航运输、空中乘务、航空服务、航空特种车辆维修、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乘务、飞行技术、民航商务、航空通信技术、空中交通管理、飞行制造技术、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等。
  代表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国际经贸学院
  二、精算学
  行业现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保险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对精算人才的客观需求应运而生。精算学在保险、金融、投资和各类风险管理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精算师是国内各大保险公司争夺的焦点。
  就业前景:精算师是保险业的精英,是集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和投资学等各类知识于一身的保险业高级人才。目前,我国仅有百余名精算师,精算人才奇缺。每年高校毕业的精算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未来十年,精算人才都将处于供小于求的情况。
  代表院校:湖南大学
  三、材料学
  行业现状:材料学是研究材料化学组成、组织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主要任务是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材料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学与高新技术产业关联度密切,产品市场全球化特点突出,其后续产业链的发展空间也十分广阔,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就业前景:我国对材料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但材料学专业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多个领域,以稀土专业为例,开设这一专业的内蒙古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使稀土专业得到快速发展。因此人才市场对材料学人才的需求是持续增加的。
  代表院校: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
  四、机械学
  行业现状:近年来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在复苏,社会对于精通现代机械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大,像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的就业率,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生一次就业的结构和地域都非常好。
  就业前景:机械类专业不仅具备广度适应性,比如在设备维护、数控维修、环保设备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同时,还涉及不少交叉学科,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可为跨专业、跨行业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微机电系统工程、制造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
  代表院校: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
  五、汽车服务专业
  行业现状:汽车产业是十一五规划重点产业之一。目前,全国只有几所高校设置汽车服务专业,规模也不大。但从国际标准来看,这类人才非常重要,缺口非常巨大。
  就业前景: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处副主任汤海山提供的数字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50万,维修人才缺口80万。汤海山说,未来十年包括汽车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维修人才、管理人才,将处于全面紧缺状态。
  代表院校:目前在高校中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院校有: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工学院等。液压 英才网转载
发表于 2011-7-6 13: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机械行业永远都缺人,但就是待遇永远都上不去
发表于 2011-7-6 13: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未来的事,谁能预测准,小心误人子弟。
发表于 2011-7-9 20: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我要是有了孩子我是不建议他做机械的,还是从事医疗吧,最好是中医
发表于 2011-7-9 20: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缺人的专业还没有好的待遇, 人才会更缺!
发表于 2011-7-10 17: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有发展眼光,不错。
发表于 2011-7-11 07: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运城
一不小心咱学的专业在其中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22: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陕西省妇联近日公布了《女大学生招聘中性别歧视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受访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12个百分点,同时约6成女性在求职时曾遭遇性别限制。

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一成

2010年,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承担了陕西省妇联性别平等重点项目,就女大学生就业招聘中的性别歧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选择北京、上海、沈阳、西安、深圳和昆明6个抽样城市,每个城市发放问卷300份,共计18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33份。其中,女性受访者占到59.56%,男性受访者占到40.44%。据了解,问卷发放主要集中在各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及高校,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39岁这一求职主年龄段。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36.3%的女性未就业,23.9%的男性未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女性未就业率高于男性12个百分点。

两成女性认为求职中存在“容貌歧视”

求职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调查显示,知识与能力、学历、工作经验、户籍等“门槛”成为男女受访者的共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认为求职“无障碍”的女性占受访女性的5.7%,比男性低1.4%,可见女性求职的挫折感略高于男性。

在职场中,外貌重要吗?19%的女性认为身高和容貌成为求职障碍,而男性对此的认知仅为10.9%,且集中表现为身高障碍。在多数人眼中,男性的价值并不体现在身高容貌这些外在方面。容貌成为女性就职障碍这一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服务业中,而是广泛存在。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在深圳某电子工业园区内,由于80%的产业工人为女性,故而园区食堂和小食店里到处都张贴着美容整容广告,可见“容貌改变命运”正是劳动力市场“容貌歧视”的映射。

七成受访者认为男性好找工作

在调查中,有55.7%的受访者表示在求职时曾遭遇性别限制。其中,从未遭遇性别限制的女性比男性低21.1%,女性在招聘面试过程中遭遇的各种性别限制几乎是男性的两倍。同时,70.1%的受访者表示男性好找工作,26.7%的受访者认为男性找到的工作一般比女性好。

有受访者表示,比如在公务员招聘中,录用以考试成绩为主,而考试一直是女性的强项,因此,不少公务员岗位在录用之初就限定了录用性别为男性,直接将女性排斥在外。另外,隐性限制常常表现为其他形式,比如以工作经验不足等借口拒绝录用女性。例如,某女性受访者找工作时被用人单位以“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不足”为由拒绝录用,而最后被录取的却是男性应届毕业生。

女性婚孕歧视遭遇率逾四成

与用人单位签生育保证书,保证一定时间内不生育;劳动合同标有禁孕条款;被口头要求禁孕……调研报告显示,44%的受访女性在求职中遭遇了尴尬的婚孕歧视,同时一些男性也正在遭遇这样的尴尬。

婚孕歧视主要指在招聘录用过程中,用人单位会对应聘者的婚孕状况作出限制。调查报告显示,有44.07%的女性受访者遭遇过各种各样的婚孕限制;此外,也有13.9%的男性受访者遭遇过婚孕限制。这说明婚孕歧视普遍,不仅针对女性,也包括男性。

调查显示,3.2%的男性受访者曾遭遇过单位的“口头禁孕”,但是事实上,禁孕条款对于男性员工本身没有太大的影响,除非是夫妻双方在同一用人单位供职。关于男性遭遇“口头禁孕”,男性受访者表示主要是口头要求妻子不要怀孕,这种“口头禁孕”也多发生于夫妻双方在同一用人单位供职的情况。

不可否认,用人单位对女性应聘者婚孕情况的“关心”度还是要明显高于男性,而且“关心”的概率要高于男性一倍多。有8.7%的女性受访者表示遭遇过招聘体检中的孕检;7.31%的女性受访者要与用人单位签生育保证书(在职期间不准生育,或一定时间内不准生育);有6.13%的女性受访者声称她们的劳动合同中有禁孕条款;有8.10%的女性曾遭遇“口头禁孕”。有4.74%的女性受访者表示,一旦怀孕,用人单位就会采用威胁、调岗和降薪等各种手段强迫其辞职。

从调查结果看,婚孕歧视的发生率并不算低,女性遭遇率接近45%,而直接的婚孕歧视,如孕检、生育保证书、劳动合同中的禁孕条款、“口头禁孕”以及怀孕后强迫辞职等总体发生率在女性受访者中超过20%。

正是由于这些婚孕歧视的存在,使得一些女性在最佳生育期害怕丢了工作而不敢怀孕,特别是高学历阶层的女性生育期不断推迟,而母亲的生育年龄和健康状况对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另外,由于婚孕歧视的存在,使得另一些女性即使没有用人单位婚孕限制的制约,一旦怀孕也会主动离职。

超半数受访者建议用法律打击性别歧视

如何禁止求职招聘中的性别歧视,56.4%的受访者认为应采用法律手段打击性别歧视行为。

调查中,受访者认为要采用法律手段,制定相关政策等措施杜绝招聘中的性别歧视。同时在反性别歧视立法中,应注意处罚的设定,使其具有可诉性。此外,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大招聘广告的审查力度,在法律规制的支持下,应禁止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加以性别限制。虽然也有受访者认为禁止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作出性别限制并不能杜绝实际上的性别限制,但至少可以从社会层面对于促进职业间性别流动,减少性别隔离起倡导作用。特别是禁止公务员录用过程中的性别限制,更具有社会倡导作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