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们常常会听到或看到,很多企业在做ISO9001体系认证时,请咨询师帮助企业准备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但这些文件只是在认证机构来审核时提供给审核员看,审核结束,质量手册就会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1 d- N: s: B1 U! g& z+ m" X8 B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两层皮”,即文件规定与实际运作是二码事。前些时日,听一朋友说起,有一企业,属机械制造类企业,从领导到基层员工,从来不看质量手册,只在认证机构每年度的监督审核时拿出来,审核过后便不再使用,大家都知道企业有这么一本手册,至于执行么,基本没有提到日程。员工也没有形成执行质量手册的习惯。据说该企业的质量体系的咨询费是四万元。' A4 E W1 h1 v, Z& q4 V
4 A7 b/ D4 U3 i0 l+ c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这些企业的质量手册,通常是围绕ISO9001标准条款的顺序筹划质量手册结构的,咨询师为了自身方便,更为了顺利通过认证,在咨询时常常会给企业提供这种范本;审核员也倾向这种做法,因为这样会使审核更为简易方便。 " |9 Q: Y; P7 C' [/ N/ h
$ e# L. ?' p$ P* R4 [: X [8 n8 [
/ U) j. h8 y. P5 E6 t) B 前几天,偶然看了一篇文章:《质量手册应适合你,而不是你的审核员》,很有些感触。9 U. l6 q. R" N7 j
4 E. J; z9 v/ Y$ s, O 该文章提出,质量手册不应顾及标准的结构,而应按照对过程合乎逻辑的顺序进行描述,使其更通俗易懂,便于使用。3 r. T7 W! e$ Y" O& F$ `
( i1 L; V8 c# e; \" l' m; ~
文章强调了质量手册的结构应符合组织实际运作的情况。换句话说,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质量手册的结构形式。; a2 ?5 s F: [9 _9 E$ ]
) n# Y# l" t2 z) W# s8 s- `! J 文章指出,《质量手册》是组织很重要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应当首先为组织所用,而不是服务于其客户、审核员或咨询师。既然是为组织所用,就应该量身订做,便于执行。否则,质量手册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1 K+ r' u/ } R2 {: [) @
; e/ F5 |6 s* h, m' j% W' w( B) F7 L7 x" r( f; O% k2 Q
那么,什么样的手册才算是最好的手册呢?
) [8 e5 ]1 m& Z, u/ T, S. X5 L4 h6 }# X3 [
经常被组织使用的质量手册才是最好的质量手册。那种仅仅引用标准条款的呆板枯燥的质量手册,适用性较差,不会有人愿意使用。: P8 k& y7 q. o7 y3 J
- r; @" m E+ A/ O1 E% G t- s# v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满足标准要求的质量手册不是最好的质量手册。因为,手册的真正的价值在于使用。没有使用价值的质量手册其作用等同于一本费纸。写到这儿,不禁想起了精益思想中常提到的无效劳动、浪费,那么,质量手册的这种写法不就是一种无效劳动么,有些推行精益化管理的企业也这么编写手册,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