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3265|回复: 17
收起左侧

[求助] 此美国裂解连杆中的垂直度,基准是哪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20: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这是美国某型裂解汽车连杆的图纸照片。: f6 \7 c+ \5 p% H
该图纸中,大孔与端面垂直度与国内汽车连杆图纸标注不同,垂直度标注0.06 ;. s" M' B# r  j( D0 R7 z! d; p4 e
国内图纸标注一般是:以连杆大孔轴线为基准,垂直度标注0.04/100;4 `) X0 q# `% G, x  f& r5 P( I
8 o, {( F8 M0 \
而该美国图纸中,我们不知道以连杆大孔轴线、还是以大孔端面为基准。
2 {7 V% A3 p& `8 {2 O7 x6 S- [. D2 y4 h0 T. `) g
在此,向三维网各位高人请教了:
, Z- o. D: M! m% U; ~7 {. x8 W% s0 l: S( _' e
   该图纸中的垂直度是以连杆大孔轴线为基准,还是以大孔端面为基准?
IMG0109A.jpg
IMG0109A.jpg
IMG0109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20: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
不好意思,图纸照片重复了,见谅
发表于 2011-1-18 22: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商丘
这种标法,还真的是分不清主次.
; F. ], T: o  M+ |. E  a也就是不知道谁是参考要素,谁是被测要素.3 i. s  i" U$ o4 q
而两者不同时,测量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两者长度相差较大时,差异更明显.
发表于 2011-1-19 09: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图中垂直度箭头所指的竖直面与水平中心线,二要素要求垂直,二者互为基准。测量时,测竖直平面与水平中心线垂直,或测水平中心线与竖直平垂直都可以。
发表于 2011-1-19 09: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箭头所指是端面与轴线,意思是该端面要求与轴线垂直,这里理解为轴线是基准,端面是被要求元素。至于检验方式,以端面为基准或以轴线为基准均可。0.06是能检测到的工件最大尺寸上的允许误差。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19 10: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19 11: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桂林
应该是指端面对孔中心线的垂直度吧
发表于 2011-1-19 13: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以端面为基准,可以做一个基准面,然后测得轴线两端对于基准面的投影距离不大于0.03,则可判定垂直度合格。
! t; @+ [1 Q: G( C( f9 Q  ^如果以轴线为基准,如何进行测量?判定方法又是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9: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
本帖最后由 洪亮zhang 于 2011-1-20 19:57 编辑 # \9 e8 ~( }/ c
- A# q( W  d4 e
“其实在设计基准不清楚时,你可以考虑下他的装配基准。从装配的角度来考虑下,如何来测试?工件最终需要与其他零件装配在一起使用的。 ”
/ Y* }2 B5 q. ]% P9 J+ Y  \  e) @$ X! `' M
这是美国原图纸照片,我们也不知道该图纸的标法是否正确。
+ v- ~: Y! x+ [0 C- X' {目前,我们参照国内汽车连杆的要求,即以大头孔轴线为基准,检测端面跳动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 b3 w# L; M: N& R
检测端面跳动,就是从装配角度来考虑的
1 ?7 d$ ]! v) s# v, A2 d而且,我公司参照的国内汽车连杆技术要求,应该比该型美国裂解汽车连杆的要求高。
发表于 2011-1-19 21: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理论上讲,是二者垂直,但由于二个要素本身大小不一样,用端面做基准,误差要求低。用孔做基准,要求高。保险起见,能做的话,就高不就低吧。
* e0 A/ r1 _% [. p& d' e' i% V! [5 o8 |+ N2 k$ {* J; `$ }
其实应该和对方沟通,确定测量和验收的方法,这才是正道。
发表于 2011-1-20 09: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本帖最后由 gaoyns 于 2011-1-20 09:42 编辑
  ~. U) w/ u' W$ g
3 h; v/ Q' C# Z' n. d3 Y/ e箭头都指向要素,是互为基准,不能妄自判断以哪一个要素为基准,在我国原形位公差标准中也有互为基准的情况,例如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都有互为基准的情况。
发表于 2011-1-20 10: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理论上讲,是二者垂直,但由于二个要素本身大小不一样,用端面做基准,误差要求低。用孔做基准,要求高。保险起见,能做的话,就高不就低吧。
8 q" I! C, N9 i) u' f1 W) p& W9 ?; n- Y# o$ ^8 I* c
其实应该和对方沟通,确定测量和验收的方法,这才是正道。. [/ E+ e3 `$ g: Z$ G8 z
cadit 发表于 2011-1-19 21:28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8 x& `8 {, `( L) R* C
4 C2 t2 F+ T+ z
确实如此,客户确认是王道。
/ Q2 U! J% T& g4 ^' ^; J采用高要求方案检测,客户是保险了,工厂的误被拒风险上去了。
发表于 2011-1-20 10: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其实在设计基准不清楚时,你可以考虑下他的装配基准。从装配的角度来考虑下,如何来测试?工件最终需要与其他零件装配在一起使用的。 ”
7 t) e; q" ^5 _0 q
# `8 Z, A+ ]& v6 Y/ i6 _) X这是美国原图纸照片,我们也不知道该图纸的标法是否正确。: v* T  }% h4 D6 n' v" [
目前,我们参 ...) ^& I2 p/ U- o6 d0 f& B6 ^
洪亮zhang 发表于 2011-1-19 19:04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k3 p) R( d# Z; H6 f
. Z5 g5 _6 @- T2 p* c4 a
原来是检测面跳动啊。。。
; P  S7 l% f$ }2 Z$ N* p$ O个人意见,还是以面为基准测轴更好。
# j6 N5 ]7 ]" \! a3 W& T, a面跳动的检测本身误差就大。0 {& W9 @, K" ^2 a" ^5 P
希望楼主可以分享一下贵厂采用了什么样的测量设备,如何测量面跳动度的
发表于 2011-1-20 11: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运城
从加工角度来看,无论如何测量,该两处位置都是一刀加工出来的,可以保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19: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
本帖最后由 洪亮zhang 于 2011-1-21 21:52 编辑 ) h1 p7 Y; _7 E" w$ w; F. D
7 Y# k' w3 Z7 v& P% `
“原来是检测面跳动啊。。。三维|cad|机械|汽车|技术|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ks|caxa% l2 S: [4 }0 t1 E, S) c- Z* G8 `+ I
9 u; {1 ?+ Z7 y. @5 y; `7 R个人意见,还是以面为基准测轴更好。
' r. ]4 G3 _+ e面跳动的检测本身误差就大。三维,cad,机械,技术,汽车,catia,pro/e,ug,inventor,solidedge,solidworks,caxa,时空,镇江* M8 {& t  A+ {8 y/ \6 K1 v, p- Q1 q/ V9 ?; F% g
希望楼主可以分享一下贵厂采用了什么样的测量设备,如何测量面跳动度的:handshake”9 l' ?+ i+ I  r" j* ~

( ~/ `1 l% L9 S% ?. ~9 ?7 M
3 _8 O' ]/ j& e. p; Y6 Q我们公司采用3种方法,互相验证。
$ \7 E! O. A  |1 采用专用检具,其有带锥度的芯轴,连杆大孔放在芯轴中,直接用杠杆百分表测量连杆端面高度差。
4 M9 j' S! f8 a+ U( J# h; _该方法需每个品种都要有一个专用检具,我们已经不再使用该方法。
; m* g$ F. n% M8 G; E3 q2 直接在方箱上测量。将连杆端面垂直紧贴在方箱上,用千分表直接测量连杆大孔两端的高度差,然后再推算出大孔端跳。
" W, R$ N2 ?6 \8 r+ U( D1 k, B8 d需要注意的是,要测量连杆大孔4个方向的两端高度差,否则,可能误差会很大。& n1 [, T7 n  y- a
3 直接采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我们是在大孔里取样2*8个点,端面取样8个点,然后三坐标测量仪自动评价。
! h6 p/ W0 L' \0 _* i: ?: v3 f# ]  {- D! T5 O3 N
我们公司的方法2和方法3通过实践,能够相互验证。. `$ I- f  Z1 |1 ?% J5 [& L* J
& b/ e1 x) _0 E  q( j; X
感谢三维网提供的平台,使得机械同仁能够互相交流。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21 09: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21 10: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15# 洪亮zhang % s0 O2 g, a/ E3 @9 ^5 _9 g0 e8 k

$ ]% u7 `7 u# ?0 [6 Q5 X0 r  O贵司采用的第2和第3种方法实际上都是采取端面为基准面(假定端面是理想平面),求轴线对面的垂直度。所以在理论上这两个方法是肯定可以互相验证的,无论端面的平面度如何。% n# a& w4 @* I5 k9 `
只有第1种方法同时测量到了端面的平面度,如果可以和其他方法互相验证,是因为连杆端面加工的平面度非常好,不至于影响到测量结果。而在操作中,拿表头在产品上划啊划,也同时引入了表头底座和测量平台的配合误差,以及表头反应灵敏度的误差。
, K# X6 t% B* a5 t8 r- r所以根据我的经验,在测量中,尽量不要去测面,速度慢,往往还测不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22: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
15# 洪亮zhang  
; n6 r6 A  ~3 H1 `: g: r
. Q' }* Y/ j- X5 r+ @贵司采用的第2和第3种方法实际上都是采取端面为基准面(假定端面是理想平面),求轴线对面的垂直度。所以在理论上这两个方法是肯定可以互相验证的,无论端面的平面度如何。
% a/ |! [$ \/ V, n# p; g: ]/ r只有第1种方法同时测 ...
: O' Y' M. J* {2 ?+ Mworkbysolid 发表于 2011-1-21 10:13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5 s) z7 [$ S# E9 S

  s! Y6 @  [5 ~- r第1种方法,实践中误差反而更大。汽车连杆除了大头孔之外,还有小头孔。就是这个小头孔有一定的重量,连杆放入芯轴时,小头孔这边更低,从而引起更大的误差。加上每种孔径的汽车连杆需要一个专用检具,我们公司每年开发的新品就会有更多的限制。
2 E$ ^2 I, ]0 Q7 Q* D8 K( g方法2,我们直接测量的确实是大头孔相对端面的垂直度,不过,我们会将其换算成端跳,简单而方便。 所以,我们将方法1淘汰了。# j' ^* `) ?) B6 H* m  N+ m2 H: j
2 G- n7 a3 y" W% m3 T$ P
我们公司出口的汽车连杆端面平面度确实有保证,一般不会超过0.02,CMM检测有时不超过0.0052 k+ i+ @  u. S* Y9 ~/ s4 z9 Z! J
不过,出口产品产量不高。
& R( k1 ^9 Q( O# ?内销的产品就不敢保证了,只保证产量。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