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352|回复: 1
收起左侧

[分享] 品质提升计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7 08: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基石,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品质,没有良好的品质控制体系,没有发动全员参与质量控制,是无法达到一流的品质。5 i) Q- t+ A4 }3 d  e$ ~1 {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只有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才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 l( ]8 m& U% s4 a2 S1 n目前,公司的产品质量在某些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不管是客户反馈,还是内部质量稽核,都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完全是我们可以避免的,而为什么现实和预期的会有出落呢?" N5 U! G: M' F( I7 w2 T' z* s/ s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m; }- A$ p* \9 e; c% N# G& t: s0 {
1、        品质检验记录利用价值未能体现
! w+ e( U" _! N+ C( s质量记录形成书面载体的好处是,便于追溯、便于分析原因、便于持续改进、便于查找责任人。% H- @# e1 r, S4 l) h& r( c
可目前,我们公司现场虽然有各种的记录,但是记录在追溯性方面和真实性方面并不是做的非常好,还有未能有效的从这些数据中去分析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将数据进行过滤和汇总,对于后期指导生产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 A8 J, B6 l% F7 H为此,除了完善记录外,在形成数据记录时,必须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正确、有效;然后针对这些数据要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责令相关部门进行改善。  L, s1 \% K# u' F( L* r0 n
2、        员工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 G. m+ M" M9 S( u& l) j产品质量是靠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目前公司各车间、各工序不良率仍有不稳定上升现象,究其原因:除零部件原因外,绝大部分是由于员工未自检造成的。有些员工未确认产品(零部件)合格与否就进行作业,生产完工后也不对自己加工的部件进行质量确认。0 q4 r4 ^# K' ^. D: G! b7 [6 H
为此,我认为,首先需要加强、加大对其的培训力度,每天晨会车间主管和现场检验员,将当天所要生产的产品(以往发生过的质量问题,加工时所需要控制点,操作工艺等)在晨会上进行简单讲解,通过每天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操作技能、质量意识的灌输,迫使员工掌握自检方式和方法,提高质量意识,确保其生产的产品满足要求。
" I9 A3 A7 V: E0 n除利用晨会外,还可以利用周及月质量总结会、现场质量会(如发生质量异常,马上停止生产,组织现场操作工进行现场面对面式的质量分析会),督导其提高质量意识。中国品质管理网0 b0 i- ]6 f% y$ ?
3、        品质部检验员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O3 v5 ~+ N# N; i% p
    质量保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检查为重点的品质保证阶段;第二个是以制程管制为重点的品质保证阶段;第三个是以新产品开发为重点的品质保证阶段。
% F5 T' \/ L5 [% O% o% l* \    结合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检验员主观能动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缺乏必备的品质管理知识),当务之急是先加强质量把关,确保出厂的产品满足客户要求。然后加强检验员本身的综合能力(发现问题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问题防止再发纠正预防措施制定能力等)的提高
3 Z0 S# U  w  k, e   为了提高检验员综合能力,首先要确定合格的检验员人选,再针对其不同岗位,进行专项岗位培训,授予其相应的权力,给予其相应的待遇,利用一段的时间,将检验员各方面能力进行再次的提高和巩固,改变检验员根深的以前都是这样的观念,以保证产品质量更好的满足客户要求(针对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品质基础知识管理教材,有针对性的对检验员进行培训,切实的提高检验的能力)。
8 N4 B% ~; A1 ?% ]4 _4、        标准化需要不断的完善* }: A! O3 [3 u. f$ h% }% O
   目前,我们公司虽然有了很多的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操作规程,但是有些岗位由于某些原因,已经有了变动,但是相关的标准并没有及时得到更改,或者没有按照既定的标准去执行。但是公司一些现实情况(技术部人力资源不足)的制约,我们暂时无法解决缺标准的现状。但是,我认为,标准化工作必须去开展,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做起。
: }& a0 x! {+ c' y, O暂时由品质部门负责编制检验方面的作业指导书(如零件检验卡片、成品检验规程等- W) x! O' v: I# y
   由生产部(相关生产车间)负责编制产品加工和装配操作作业指导书9 j6 c' n  B5 |/ n* |* t
   技术部负责所有零部件技术图纸的编制。
/ F; n$ E+ @' s7 O8 H- k% B3 B   只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操作,相关的不良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技术力量有限制,但不代表我们将标准化工作往后推,我们可以结合实际,从简单的开始,除了质量部门的努力监督外,还需要其他部门的大力配合。
8 C! t. b3 T- u   只要有了相关操作标准,在以后生产过程中,生产那种产品,就调出那种操作标准,这样可以更有利于员工掌握操作技能,提高产品质量
% X+ n1 i) x% s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抄标准,三流企业做产品,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标准。7 t- m" c  S! O" I
5、        员工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G- l* K* t1 E$ {
目前公司有部分员工和现场管理人员没有质量意识和产品防护意识,对于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漠不关心( G+ ~5 t  D! C
只有将质量的重要性贯彻到一线操作员工的身上,才能真正把品质做好,而要做好这些工作,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人都是具有惰性的,只有不断地通过品质现场会、车间晨会、品质专题会等各种方法,不时的加以培训和灌输,从思想和观念上改变员工的意识,将行为规范化,使之操作习惯化。
5 l8 _- [/ B8 W! z# U对于管理人员,由于是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且和质检员是属于平等互不交叉的平级关系,作为质检员很难使其改变,为此,需要其他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督导,加大对其思想意识的宣导,迫使其提高自身的质量意识# D% P0 [, @6 d
6、        品质制度还需完善5 P- N; g9 b8 s- H. G. e3 ^
   目前公司虽有许多的制度文件,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很多文件在使用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梳理和修订(包括进料品质管制规定、制程品质管制规定、不合格品控制规定、最终品质管制规定、首件(样品)检验规定、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管理规定、各生产车间质量考核制度、质量事故责任划分和处理分担标准制度等),明确各部门、各生产车间、各管理人员在品质方面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定管理流程,避免上下工序之间存在推委扯皮现象,避免各工序衔接之间出现“真空”现象,避免内部管理无章可寻。
% `# y/ X- F4 ]0 D* |) H+ J利用3到5个月时间建立和完善品质管理制度,然后逐步将制度贯彻到公司的每个角落,将制度推行到每个部门和生产单位。. T1 x4 ^/ z$ j0 Y5 [/ P1 r1 S
制度建立的关键在于执行,执行力度的大小取决于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取决于各基层配合程度,取决于执行层推行的责任,取决于执行层的疏导和敢于坚持和沟通协调。" R( ~  j! B& d& C/ e- U2 \4 u4 ]6 ~3 U
7、        外协件质量保证能力有待提高
% G+ o) A# n+ k- x8 f! B- e   公司目前外协件质量无保证,经常发生质量问题需要退货,但由于生产急需而让步使用,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 H! P' i% h, Z* y. F8 U① 我司未及时将不良缺陷内容(和不良样品)以书面形式传递给供方,同时未对供方改进过程和效果进行全程跟踪,未给供方压力,造成其无改进动力;
7 f6 ^# c7 `) g& W4 |, s② 供方本身制程保证能力有待提高和完善。( y+ Q/ [: G( K8 y. o
   为此,除和供方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外,还有必要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进行验证,对相关供方进行实地考察,检查其过程保证能力。同时,针对每次来料检验发现的质量问题,在8小时内将信息以各种形式(电话、传真、递样等)传递给供方,督导供方改进,并在下批次来料时进行验证。同时拟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对各供方进行实地考察,共同探讨、分析解决存在问题
; j6 y5 {" i; h9 F5 {7 s! @8、        零部件批量(或小批量)生产后才发现尺寸不良
# \1 L& }7 W' v# ~公司,目前有个别零部件在正式投产后才发现尺寸不符合要求,究其原因,就是在新产品(新样品、修模后首件)等未做好尺寸验证。
7 a4 c7 ~. I: W, j5 ]故今后对所有新产品(新模具、新工艺、修模后首件)必须由相关加工单位自行检验后送品质部,由品质部根据图纸进行尺寸全面复核,形成书面形式,并提交技术部确认,在验证过程中存在异常的地方,由技术部确认是修改模具还是变更图纸,待技术部确认完全符合要求后,品质部将验证单和所送样品进行封样,以作为今后生产时发生异常作为对比样品和追溯的标准。
; T$ N, I) q9 O. z& @8 \* Z9 Y9、        装配车间产品质量控制
) V- s. Z: g' g$ P装配车间是公司产品质量的最终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整体的发展,是最最重要的一环。& S  x; Y7 B5 M6 t
目前装配车间不良率居高不下,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原材料的原因引起,相信质检部加强对原材料控制可以减少此类原因引起的装配不良。
6 V( t/ g% n* L8 y# V& G1 ^二是操作员工在装配过程中,未按照规定的作业方法进行作业
5 A1 b' P3 E# C1 I% r0 S1 M; A! y# p% i3 I! C为此,只有通过车间晨会、现场质量会等方式,不断对员工的操作技能进行强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员工违反作业规定的进行纠正。中国品质管理网! ]; J3 a' e% @/ R7 p
目前我们只能靠全检来保证出厂的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对于检验工全检后的产品,加强抽查监督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另一项就是对检验工的技能进行不断培训和强化,会同生产部,重新制定针对检验工的考核。成品包装这一块,在保持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产品外观、产品防护方面的控制,避免出现混装、乱装、漏装现象
# O" f! E7 U  F( d+ k10、        客户投诉的处理和退货的分析
! M5 z/ M- c# d5 u# Z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客户投诉的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不是非常高,对于客户反馈信息的收集程序也不是很系统。中国品质管理网,7 V6 |! n/ M& \2 l
为此,品质部计划,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客户投诉这一块进行加强处理,一是针对客户反映的问题,首先对成品库进行排查,然后对问题现象进行深入的解析,会同技术部门,找出问题真正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改善对策,并且如实的进行贯彻改进,记录改进效果进行验证(所有的客户投诉所制定的纠正预防措施,所有的改善计划和方案必须形成书面的,可实现的,并且将改善前和改善后进行比较,相信用真实的数据去回复给客户,对方也能再次接受我们)。6 U" c; i3 ~2 g" z% ]* ?' ?# T6 u7 z
另一方面,对公司重点客户进行电话访问,询问客户对公司产品质量的建议和意见,吸取客户对公司产品潜在的抱怨和一些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分析和消化,提供给技术部分和销售部门,共同探讨如何更好的满足客户要求。+ l8 @. Y. b! Y
对于每批次客户的退货,都进行详细的分析,记录退货缺陷现象,分析产生原因,并将相关信息以书面形式提交技术部和生产部,谋求共同改进。8 O; q7 K  t% w2 f/ e
11、        产品质量履历的建立
1 O2 `# E" |8 Z8 S利用每周一到两次,每次一小时的时间,会同本部门员工,通过专题会形式将公司所有产品根据系列和型号,将每个产品的每个零件的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和汇总,记录以前曾发生过的质量异常、以及解决办法,形成每个产品的质量履历表,并形成改善方案,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督促进行改善并予以验证。4 ^' }5 A  O! o' m+ @' z- F
12、        产品质量异常的处理  p0 ^1 W5 ^, a, G/ [
对于车间出现的质量异常,在收到信息1小时内介入处理,2小时内给予初步紧急对策,8小时内给出完善改善对策和纠正预防措施。根据制定的改善对策,责成相关部门按要求改善,并跟踪和验证改善效果。相关纠正预防措施形成书面形式,以作追溯
! C* {1 G& I4 I0 Q' o所有重大的的质量事故处理率为100%,责成相关责任人分析存在问题原因,找出解决对策,持续改善!
0 v  B% x, W1 m9 j+ z$ k% {
- J  f: @6 M  n7 l7 |) ?  y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们还不能很好的做好制程品质控制,唯有通过检验工的全检和质检员的巡检才能把好质量关;为此,不断提高我们检验工(员)综合能力也是当务之急,通过对质检人员方面、素质方面的挑选,加强对其品质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信对品质控制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g& p- K& }. R3 m; @
品质管理是一场长期不懈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质量是需要不断提高的,做好品质管理同时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R7 e) B; h- A: o+ h5 a0 c. V
首先是需要高层领导的重视和鼎力支持,在相关会议上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将品质管理工作做为一项工作重心来抓。
: E: l0 }: M* C9 n其次需要品质管理部门人员的不懈努力,要敢于承担责任、要冷静果断、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敢于面对不时出现的品质异常问题、敢于同现场管理人员就质量方面进行指挥和监督,对其发生的不良敢于指出和责令纠正。
$ |- X! o$ a2 H2 g最后是需要全体员工(包括现场管理人员、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严格遵照制定的标准操作和检验;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负最终责任,切实做到“不接受不合格品、不生产不合格品、不转序不合格品”。相信发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才是提高产品质量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 M. \6 z' M$ k$ |3 g1 g
只要我们坚信“我们可以做的更好”这一理念,相信我们的质量也能达到甚至超越客户要求。
发表于 2010-12-27 20: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版主是做质量的吗?见解那么深刻!我们现在做供应商质量改进项目,和你有同感啊!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