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抉择是在懵懂的年龄,奋斗是在充满憧憬的年代,遗弃是在本末倒置满目追求GDP的国度,重整旗鼓用心投入则是对社会的冷漠以致是生命的升华。这一辈子,无意义,为专业活一回,只为高度和深度……, Y7 @* v- w5 g1 |0 f: V- U& j! W
可是,当我用心了,却发现中国企业的制度以及专业本身都面临着许多问题:
6 L* n T8 J* a8 \) u第一,机械是肉眼能看到的,任何人都可以指手画脚,特别是权高,自以为见多识广又不尊重理论数据的人;( D" g! @! v5 O. Y4 s
第二,中国工程师普遍是依葫芦画瓢。虽然,抄袭也是学习的部分之一,但是,没有深入研究“葫芦”的特性就去设计“瓢”,
$ z( y+ J3 }! M& a3 ]产生的结果往往是,A、强度不足或严重过剩;B、出故障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8 Z' b3 M* H$ C' N
第三,迷信“德国”、“日本”迷信国外技术。
+ X- G n5 W5 ^- V2 I' }, u说起这个,我得说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真实的事。就前几个月,公司的产品发生了一个减速机断轴的事件,我对系统的强度和减速机" `0 M1 m- J" D8 M2 F
都验算了一遍,发现这套产品主要出现以下问题,A、减速机安全系数不足,也就是抗扭强度不足,主要表现在输出轴直径偏小;' s, e1 k: d3 A2 h
B、链轮直径偏小,导致链条拉力太大,超出减速机输出轴许用拉力(其他就不罗列);于是我写了一份报告给科长,说减速机
. q4 T8 D7 X) m C% U$ E; k直径偏小,并且,电机和减速机的配置有点问题,领导看完之后也没说什么,最终不了了之。无独有偶,时间过了没多久,又发生: F7 p3 e) L: C
了一次减速机断轴事件。这时,我另写了一份比较透彻的分析报告给设计部经理,这下,他让机械总工(40多年经验)和科长(20多# n3 m5 l4 R' W" A" [/ D; k& ^; M
年经验)一起调查原因,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是德国知名的品牌,应该没有问题。我当时听到这句话时,也没太大反应,
1 A; K) n3 C6 s N+ x }3 x% H就是心理觉得悲哀。(有问题没问题,只要你会算,是有办法算的。接下来也是我正要说的。)
1 l1 a6 g1 _, P( v第四,企业领导过于相信“老资格”和所谓“经验丰富”的人。 y1 W. F) f* |7 T
我明知道我的计算结果和判断对的,就算我把提议告诉老板,老板又会把问题折回到副总工或科长那,而科长和副总工是“重实践” ~/ m# [( H5 {8 e X
“轻理论”,在讨论问题时,往往是逼上眼睛摇摇头说:这个加厚10,那个放大1.5。这类人往往是“忽悠”能力比较强,优先
P7 P- e w/ [6 Y! b! R0 G取得了老板信任,在企业拥有足够的地位,所以可以颠覆“理论”。" j5 x; A% ^0 f' K) f8 i/ `
当大家看到我说的“理论”时,也许还会怀疑我是不是太年轻,“理论”存在问题,那我就实例分析一下我所采用的“理论”
" t8 j: _ L( J方法。也举身边发生的真实例子:我们厂内的水平螺旋机,长度5~8米,目前都是用2.2KW的;我在试机时,测了
& E' B$ X3 I, {) s$ v一下它的工作电流,稳定在2.5A左右(额定是4.95A),这个时候,很多人(包括前面提到的“老资格”)都会错误地认为,使用效率+ N7 b5 X3 M6 x. O8 z1 s
超过50%(2.5/4.95),其实,认真地研究一下异步电动机,就会发现P=1.732U*I*COSΨ*η,U=380恒定时,而功率因素COSΨ和效率η+ G" k0 i" [5 H. R- z. c
是随负载率变化而变化的,于是我找了电机厂要来了不同的负载率所对应的功率因素COSΨ和效率η,最后算出电流为2.5A时,功率仅
% F! q! H/ @7 j5 k# ]使用了三分之一,明显为“大马拉小车”,按经典公式( P=Q/367*(ω*L+H) /η )计算,与所得的结果相当吻合。(在此,顺便提一下,' p, {+ g2 C d o9 b9 _' W
螺旋机经典公式也有问题,螺旋长度较长输送量较大时,不可迷信——题外话)如果将功率缩小为1.5KW时,可以省下3个链轮和一条/ G7 X* V# I% U5 ~( v, l( J0 s% t
链条的钱,一台就省1000(我们量挺大)。(还有很多,就不多说了)$ r, |2 K2 i! V+ j1 m3 S
深入了,就会发现太多太多“机械设计产品”的诟病,和现有工程师的设计习惯,“依葫芦画瓢”产生的结果就是,第一版安全系数; M2 F3 @1 E- {* X( T) t; a
是2,经过几手之后,那些担心出问题的人,就会稍微去放大,最终是2*1.2*1.5*1.2……安全系数是10或者不小心出现安全系数小于1,而设计者却浑然不知。0 B# N5 q4 e) ?0 p* H, L) M
改变这些状况的,恐怕只剩时间,只有时间才能推翻谬误。- V, E( Q2 R( |* ]+ }4 l# N
国人真不应该看高德国人与日本人,我们不过是“负二代”与“富二代”的区别,绝非能耐。
( f# E' K9 j8 l$ N当明白这些,就剩时间去推翻“谬误”与“看法”,真希望中国机械早日登上国际舞台或者地位上一台阶。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