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994|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从“阴阳五行说”谈人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30 16: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从“阴阳五行说”谈人才
/ s1 v7 }5 E: O: m+ t& }8 d  什么是人才?人才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识别和用好人才?这或许是管理上永恒探求的话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多地是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及技术、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随着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会越来越发现,完全靠西方这些现代管理理论及技术、方法,是解决不了中国本土企业所面临的人才问题。2 z- p' b4 i% \" V0 g2 E. I' _# ?
0 P& x  I, x, _* B! R, a, N$ R
  最近,读惟一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人才学理论著作《人物志》,感触颇深,书中的“阴阳五行说”观点或许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
; M0 J. `9 H1 Z. m, c
. S% a( |  {; Q9 a0 i6 k  汉魏时期,中国思想界信奉元气论和阴阳五行说,认为元气的运动形成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交感变化产生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在这些“气”的作用下产生了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因此,人的性质,最终取决于对元气和阴阳五行之气的禀受。比如,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直接决定人的筋、骨、血、气、肌(五种生理素质);五种生理素质分别对应五种道德品质:义、仁、智、礼、信(道德素质、心理素质)。
6 z' ?7 P* B+ R% W# f
: j! Z9 l3 N9 h1 J  首先,从人才素质理论看,《人物志》作者刘劭认为,人才的“实质”,归根到底是由阴阳五行之气生成的生理素质,这些生理素质的完善情况,决定了人才品质的差异,也形成了不同人才档次的名号,如圣人、仁人等。人才的生理素质与人才名号之间有一个中介,这便是“九征”,即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等九种外形,即九种身体表征。
$ g( C0 V) L% U) q/ f4 b) U  P& `6 V% P' T- y) w# y) i7 ]
  其次,从刘劭的鉴识理论看,是通过“形”去识别人的“实”,并直接决定了名的产生。这个“形”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的形体,即体态、相貌、气色等;二是指“行”——行为。在刘劭的鉴识理论《八观》中有七观是考查人行为的,包括言谈、举止及社会活动等。通过对外在形迹的综合考察去获得人才的真实性质,以达到正确定名的目的。
% k7 n7 W; V0 I! S
: ^1 [; ^( h' T9 _+ I: b  第三,刘劭还运用了辨名析理方法,以此说明不同人才与不同官职之间的关系。比如,性情宽宏的人适宜管理郡国,而性格急切的人适宜管理一个县,只能说明这两类人分别适合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而不是大小之别。又比如,“英雄”这一个名号看作是“英”与“雄”两个名号的结合,并且最终由聪、明、胆、力四种要素组成。“聪”和“明”属于“英”材的名分(外延之内),“胆”和“力”属于“雄”材的名分。要成为“英”材,则除了需要“聪”、“明”本分外,需要再加上“雄”分中的“胆”:“雄”材亦然,除本分外,要加上“英”材中的智慧。
# n. u* E# H( |2 L) h1 a0 N' R% r, A& c3 O9 X8 h+ ?$ h
  刘邵的阴阳五行说认为人才的决定因素是情性,并且认为人与人的个体差异是不可替代的。他的人才的材能论,是指:材,指具有某种特长的人才材质;能,这种人才材质的能力,即“能出于材”。3 H  G( @0 ~. v+ i  [
' y/ i/ @2 o# B6 t2 _
  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美国现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素质的形成40-50%是天生的;另40-50%是你和什么人在一起对你的影响;0-10%是你成长的家庭环境对你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刘邵片面强调了能力的先天性,否认了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对能力的决定作用。# _; k$ J9 e- e& [# r# q

. G/ m* m+ C# I3 L% D- A  并且,他对于人的仪、容、声、色、神、精这六征是怎样与阴阳五行相联系的,他只能作模糊化处理,说得极不清楚,这一点古人都没说清楚,所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如何运用我国的《易经》的“象思维”及阴阳五行说,还需要进一步摸索与探讨,避免误导我们的管理行为。
0 [+ V4 K# L( z4 V1 k4 U/ h
# u: u4 }2 i  Y6 ~. X  D7 i  企业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真正需要留意的是那些来自于实践者的思考,留意那些用自己亲身经历并付诸于心血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
1 u0 D3 P  Z& B1 s4 `0 M% F% p4 }; p3 P# ^8 x6 {' `# \
  管理者能否在“选、用、育、留”各个方面生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本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羽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人的间接经验,他人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下来的“鲜活故事”,是不可或缺的。
9 H# W; m6 ?$ z( Z. u! g: @4 N9 ~) Y" U7 H3 x, C- c# K
  “选人”工作就好像是一项投资决策,选人过程类似投资项目可行性论证过程。选“对”人是用“好”人的前提,选人=理念+技术+流程+策略=适才适岗。0 x2 d; H, v  j- w

$ F1 t5 L% k- v. `  用人最重要的是做到知人善任,激活人的特质点,顺应和激励人性中高贵的一面,释放潜能,最终实现价值增值。
9 K/ f8 b, {1 `) m" e* U$ U; E1 t5 r2 P
  “用人”既是科学的,更是艺术的,用“好”人是需要能力和智慧的。学习用人之道的最好方法就是借鉴历史。中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从里面可以挖掘出众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
0 x1 u. e0 {" ]& T( |6 p* D7 M
+ x' S9 o5 C$ D( ^$ o  育人=理念+体系+制度=发展的“加速器”,建立源源不断产生人才的机制,避免使人才“才智枯竭”。; ]1 `- S" ?+ g

& S6 v2 M. F# x, n6 P+ i4 a  t, r  L  留人最重要的是有一颗“留人”的心,留人=“硬机制”+“软环境”+艺术=核心人力资本。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