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020|回复: 0
收起左侧

[推荐] 新型预应力结构镦粗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2 20: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  普通结构的镦粗模+ Q" \- X  d, Y3 s
  硬质合金镦粗模的凹模寿命与建立预应力结构有关。硬质合金凹模块是通过冷压或热压法,使各圈之间建立预应力,从而形成组合式凹模,如图1所示。7 l7 D0 P1 H$ s, c
图1  镦粗轴承滚柱用的凹模$ _; C- Q+ ~$ x' g/ T2 y1 J3 ?+ G+ P+ ~
1.凹模座  2.外圈  3.硬质合金垫块  & _/ j- a( J& ?! Z1 `# N7 f! U
4.硬质合金凹模块  5.中间圈
  这种预应力凹模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工作量大、线性尺寸和角度精度高,且预应力圈不能多次利用,因金属产生蠕变,联接表面的几何尺寸和形状逐渐在变化。
; q8 c% {+ I7 p  图2所示为镦粗六角头螺钉用的凹模。六角头是在硬质合金凹模块2和3内成形的。使用时最早失效的就是这2个凹模块,而最早的是凹模块2。在修理时常需将所有凹模块压出,然后换成新的。因凹模块3、4磨损较小,还可利用,这样不可避免将产生各凹模块间的同轴度偏差。受载最大的是凹模块2和3,要保证它们的最佳过盈量甚为困难。- q; `4 E! H2 @
图2  镦粗六角头螺钉用的凹模
7 \. F# p7 M8 _# I1.外圈  2、3、4.硬质合金凹模块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塑性圈建立预应力结构的凹模,经工厂长期使用,效果很好。6 x+ U# z+ `  S+ `4 Q, l! d( \9 F7 Q* a
2  采用塑性圈的预应力凹模
' a7 v+ F, e7 y. N1 V  e  采用塑性圈建立预应力的实质在于将塑性圈(中间圈)压入硬质合金凹模块和外圈之间,并镦粗,从而建立预应力结构的硬质合金凹模。- V, {( K1 H/ C
  在图3a所示的凹模中,硬质合金凹模块2是用冷压或热压法压入外圈1内的。必须指出,在多次利用外圈时,所有凹模块(见图2)应采用冷压法压入,因在热压后它们不能被压出。由于图2所示凹模块内的过盈量往往小于所需过盈量,故降低了凹模的寿命。图3a所示的凹模块2是用于成形螺杆的,故它们的磨损一般很小,修理时可不必压出。因此在该凹模内,凹模块和外圈之间的过盈量可达最佳。为减少凹模块4、5相对凹模块2的同轴度误差,装配时必须采用带螺纹的定心芯棒3,然后将塑性圈6压入凹模块4、5和外圈1之间的锥形槽内。然后将塑性圈6镦粗,使外圈在卸荷后承受切向拉伸,而凹模块承受压缩。拉伸和压缩程度还决定着实际过盈量。过盈量则与P的大小有关。因此,过盈量可在较宽范围内调节,无需采用精确的研磨和磨削工序。
( a! ]. g# x% I1 @
图3  采用塑性圈建立预应力的凹模
6 ^3 K0 P3 }& |. x. D3 u" ua——预装配  b——装配后的凹模! ?$ Q8 n' J7 t% ]
1.外圈  2、4、5.硬质合金凹模块  9 B, O5 z: A+ C% f
3.定心芯棒  6.塑性圈
  图3b所示是用塑性圈装配后的凹模。塑性圈6与外圈1在凹模块4、5区内将形成组合式圆筒体,其较图2的单一外圈有较大的径向刚度,并且可使凹模块建立良好的工作条件。2 F& u0 T2 R3 L: E! E) u+ o9 K9 ?
  塑性圈的镦粗分2次进行。第一次镦粗至高度h1=2~3mm的凸边(见图3b)。然后,在凸边上沿A线车α=30°角的槽,再进行第二次镦粗。这时,实际上就是建立预应力结构。当凹模块5上的凸边较大时,应进行车端面,但应留1~1.5mm余量,以用于第二次镦粗和后续卸荷后保证凹模块的轴向应力。+ j8 `, {2 W8 O8 g
  在图3所示的凹模中,为保证凹模块的轴向应力,在外圈下部设有环形凸台,而在上部设有倒锥体。工艺性较好的还有在下部做成带倒锥体的锁口,因外圈和凹模块的锥面无需精加工。这可显著降低凹模的制造工作量和设备的精度等级。在外圈内和沿凹模块外表面的锥角β,变化范围为3°~20°。在每种具体情况,锥角大小必须按试验结果进行论证和修改,特别对受载大的镦粗凹模。
; X% Z1 p0 r) l8 `: Q+ o& E+ {  增大锥角β将导致凹模块4、5产生较大的轴向压缩,这可防止被镦粗金属流入其间。同时,在镦粗工件的变形力作用下,凹模块相对外圈将产生轴向弹性位移,过盈量减小得较快。因此,在重型动载荷情况下,推荐锥角β=5°~8°,如镦粗轴承滚柱用的凹模。为防止凹模块5崩刃和脱落,β角取10°~20°。但是,在所有情况下,选取的锥角应保证塑性圈压入锥形槽内不产生破裂。
3 o- u& C, t) U5 [5 q% ^3  参数计算" x9 s0 z/ X% m0 N
  当凹模块不需要轴向应力时,锥角β可等于零,如图4所示。在镦粗塑性圈2时,压力P应足够大,使所有元件卸压和弹性变形后过盈量Δ等于预先给定值。必须指出,由于摩擦力的影响,在x深度上的压力Px将小于P值。在x截面内,压力减小系数kx可按下式计算:
, v  L# l9 X: m7 o* R8 l* J
式中 f1——沿表面r1的摩擦系数2 s) A/ c5 d% W$ }  Q
   f2——沿表面r2的摩擦系数
图4  装配塑性圈时的压力示意图! {3 m9 v9 i$ I7 ^$ N, Z" z
1.外圈  2.塑性圈  3.硬质合金凹模块
在分析凹模块、塑性圈、外圈系统内的应力和应变时,获得了计算压力值的下列公式:
  h% H/ Q  I: i2 y" Q0 }http://www.jdzyjs.com/upimg/allimg/c090223/123535152Y20-249B7.jpg4 u/ v: y; x0 b7 k+ @  `
式中
0 R( D& U' H9 C- g8 a# Q7 s" C
Δx——在x截面内的过盈量值
7 u; U, m! a  W& F  E1——凹模块材料的正弹性模量0 k. O+ I& G  n% R8 [
  E2——外圈材料的正弹性模量' c; b' N* D/ b( H# @
  E3——塑性圈材料的正弹性模量# C, b6 i2 P; R2 Z/ j# A% Z
  V1——凹模块材料的泊松比+ c5 e4 h- T* W$ g, ^' H/ `5 Y0 ]
  V2——外圈材料的泊松比
0 f/ q2 x7 \3 k; N, @  V3——塑性圈材料的泊松比! }' S; @/ ?7 U/ I2 \; k2 E
  σt——塑性圈材料的假定屈服极限7 u/ E7 l1 I9 D  L
  公式(2)中k1=r0/r1,k2=r2/R已考虑了在卸载后塑性圈的弹塑性状态及其对尺寸和过盈量的影响,这时假设压力P沿厚度均布。8 h" E7 G0 Y$ w2 W
  从式(1)和式(2)可见,必须保证给定过盈量  Δx的深度x愈大,则必须施加的压力P愈大。但是,这意味着在塑性圈配置槽的入口上(当x=0时)过盈量将大于给定值。这可能导致外圈或凹模块的破坏。因此,在计算压力P时,应计算塑性圈的中间截面x=0.5h上的Δx。# b$ f8 h5 G( J# i$ S0 t1 Q$ c2 {
  经生产试验证实,上述方法完全适合生产要求。它可消除硬质合金凹模块的切向破裂,并可提高凹模的寿命1~8倍。
4  预应力凹模的装配) y& C8 e" E( M9 x) |
  为用塑性圈装配凹模,塑性圈的材料应采用这样的钢种,即在硬度为40~49HRC时应具有必须的塑性。完全满足这要求的钢种是40Cr,30CrMoSi等。塑性圈的壁厚一般取(0.2~0.5)h,它应比配置槽的尺寸小0.2~0.5mm。与塑性圈联接的所有表面,无需磨加工,一般精车已足够,且硬质合金凹模块的外表面可不加工。& I$ k& R+ k+ r. k3 i/ q
  在修理凹模时,塑性圈可在车床上用车槽法去除,或者用电蚀法蚀除,然后车光。用塑性圈制造凹模,可保证较高的耐用度。镦粗轴承锥滚柱用的凹模,其制造工时可减少38%,而材料用量较图1所示的凹模可减少41%。
( i# J4 h! x# d7 f/ P7 C/ {; }% X5  结束语
( ?6 R1 t$ Z  j: w% [8 P4 w% N  采用塑性圈建立预应力结构凹模,可保证模具高的技术使用性能,为提高硬质合金模的寿命,开辟了新的工艺途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