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fjliu008 于 2010-6-1 09:27 编辑 1 p" K- P0 b5 i% O4 `
' u: K0 F9 g5 c$ Y/ R' M8 m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将获得税收政策等多方面支持1 v+ L2 A+ e8 b# e7 V/ `% j- j. @2 A3 L
3 S- d+ n" ^# m" C" `, N0 i
" e. _' L$ ]0 S* h2010/6/1/ 来源:中国环境报2 T' f, K7 a9 {) Z0 k, w: R7 {* }( @
6 C: c1 e' w0 x- ]" ?( b
6 q+ R s! y8 e9 p* k4 O
, L3 s. \ m% q; Z5 V
* X: L/ ^" [* l, B$ l; z$ E, W8 Y+ L0 r1 E5 Y( N; u, g& V
在环保产业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的环保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却一直面临着产业集中度低、工艺装备落后、规模效益差、产品成套化与系列化程度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等诸多瓶颈,严重制约环保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记者日前了解到,工信部正在制定《“十二五”环保装备发展规划》,将从注重规划、支持创新、落实税收优惠等方面入手,努力破解困扰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的难题。届时,一批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将获得税收政策等支持。
( W1 A8 \9 h1 y* T+ d7 X5 H8 d# l
4 K5 n4 i. {; i5 ^. E
瓶颈:产业集中度低,造成工艺落后,规模效益差 4 H8 M# b6 o S, }8 [7 ?3 G
0 s7 u+ \3 h6 @' ~6 h9 Z0 ^
对策:以全国统一的发展规划为指导,加快培育集工程总包、设备研发制造、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环保装备集团
9 L2 z! ~' t( B' n- F" @+ I
5 R, d6 f3 h6 g6 ^1 ~- w# _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截至2008年底,全国从事环保装备制造的企事业单位达到4000余家,实现年工业总产值近1000亿元。环保装备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大气、污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控制设备、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及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等门类齐全的产品体系,品种多达5000种以上,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部分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O& j) x$ d& N# ]2 U0 E8 Q
! U3 L' F( g) D5 E* J
但他同时也指出,尽管环保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从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求来看,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产业发展本身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环保装备的质量保证体系尚未建立,也未能按标准化、专业化组织生产。
! `8 [) }% w& D/ @- x: ~" N1 }, _& r) l: J/ e# q! ]( Q& X. X
同时,我国环保企业众多,但中小企业占比98%以上,抗风险能力差,技术力量薄弱,存在过度竞争,甚至存在低价竞标等恶意竞争现象。这一现象普遍拉低了行业利润率,同时严重影响环境工程质量。“由于我国现有环保装备生产企业绝大多数为小型企业,造成产业集中度低、工艺装备落后、规模效益差、产品成套化与系列化程度低等弊病。”
% J& u: R7 E0 C0 X: k) u+ k" ~/ p3 ~5 Y" W9 u5 V, b* y# K+ J
对此,业内专家指出,正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目前产业“还停留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无序状态上。 ! C# \/ q& t/ {5 @5 B
- {4 H1 P- X1 J3 c在采访中,专家建议,要提高环保产业集中度,需要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扶持一批大型环保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同时发展一批小而精的专业供应商提供零部件服务,形成集群效应。
' X5 x( b& s {6 m1 x# A k4 u) R7 s
$ h& g7 j9 J1 A# M% N, ?前不久,工信部还公布了62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目的就是在“十一五”末至“十二五”期间,通过重点支持环保、新能源等示范基地的发展,推动国家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此举被外界看作是提高环保装备产业集中度的一个关键举措。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年销售收入已达300多亿元的洛阳,就选择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成为“国家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 M+ M3 K9 n1 S" s- i% I0 D1 P" G- m, ^) p1 x$ j# o. B
据了解,针对环保装备行业分散、弱小、竞争力差的现状,国家将鼓励处于行业龙头的企业,按产业链进行纵向整合,或按专业进行横向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培育若干个集工程总包、设备研发制造、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于一体,在行业起领军作用的、具有综合实力的大型环保装备集团。8 l, ~0 m% ]% q J- Z
0 G& b: i) |' ]6 D$ Y
在环保产业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的环保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却一直面临着产业集中度低、工艺装备落后、规模效益差、产品成套化与系列化程度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等诸多瓶颈,严重制约环保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记者日前了解到,工信部正在制定《“十二五”环保装备发展规划》,将从注重规划、支持创新、落实税收优惠等方面入手,努力破解困扰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的难题。届时,一批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将获得税收政策等支持。
# E. D; o. {6 B( K4 G( ^* l% x+ _" ?0 _
' `7 I5 F$ o d. k
瓶颈: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采取的是测绘仿制、低水平加工、低价竞争模式 4 W2 @! R' M+ ~/ z
$ u* `3 R/ J/ J1 l$ \. _% R" V5 q 对策:根据环境治理的需要,提出一批重大环保技术和装备的市场需要,鼓励尽快实现产业化' L9 p2 ^" L5 b1 V1 s5 J
7 K* N7 }( P( G% A; t7 ` 中小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研发能力不足,长期以来采取的是测绘仿制和低水平加工的生产模式及低价竞争的销售模式,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优势和资金实力。而具备研发能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其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市场应用结合不好,产学研推广结合不够。
* _7 [+ W1 u+ W" P0 y8 f1 x+ u" H1 I% e; c& v1 \% f& c; S ^
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很多企业不了解当前的重点环境问题、环保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国外环保技术、市场发展状况等,导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的现象比较普遍。 _- }9 A2 `) j* e) o
/ i# W* G4 n) y; {0 D) y
对此,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将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吸收等途径发展高新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推广环保新技术。国家还将鼓励企业积极扩展提供治污服务的新领域,同时增强产品的适应性。根据环境治理的需要,向市场提出一批重大环保技术和装备的需求,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协调和联合,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重大关键装备,尽快实现产业化。
5 F7 g: @# c4 M5 f' U, H
' A; m8 N* p% F7 l7 _2 E2 l# t5 l, P0 x- n8 E
* k* o2 F. U; S2 m
瓶颈:企业无法提供环保投资证明,税收优惠无法落实 0 s+ G `4 w( D( f8 _1 z, M
/ S. U# l0 y* \& d
对策:技术成熟、环保领域急需的技术装备将真正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烧结机脱硫将动用技改资金支持 0 [) d8 i# a5 b3 m0 _* R, O o# M8 q' W! f
' Q& `3 I/ Q9 m/ ~) }据介绍,虽然现行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所进行的投资,或在节能环保项目上的所得,可享受税收上的减免。但是由于缺少标准,企业无法向税务部门提供投资是用于“环保方面”的证明,使得这一税收优惠很难落到实处。“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享受税收减免的环保企业很少。”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 @& n# A) C5 A) d: y7 K8 |
0 Y+ T8 l* H- `& \而正在制定的规划中,工信部将环保装备分为需要开发、需要应用示范、需要推广应用共3个类别。其中包括,需要推广应用的重大技术装备,指技术已经成熟、环保领域急需、需要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应用范围的技术装备。“即将真正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正是这批‘需要推广应用的装备’。”这位负责人透露说。 4 Q9 ^8 ^3 X& g+ N# p1 t8 s: m
Y. V. Z' |* }2 B据悉,在规划中,工信部将需要开发的重大技术装备,定义为国内自主研发、引进国外、引进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装备。需要应用示范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指技术基本成熟、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尚未实现产业化的技术装备。
" |9 D7 z8 I0 T+ B( R
, Y& Y0 ~: ~6 d r3 w: Z' L( `4 a 记者了解到,目前,每个烧结烟气脱硫设施项目的投资金额从5000万元到两亿元不等,占烧结机总投资的20%~30%。巨大的投资、较高的运行费用和较大的技术风险,使钢铁企业开展烧结脱硫裹足不前。对于需要开发的技术装备,工信部可能动用技改资金给予支持;对于需要应用示范的装备,工信部将积极协调财税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补助。 + e# U% W6 j" g$ a Z* T4 V" C' j
3 S. ?* g% W: d6 E) s: r 此外,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环保装备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投资以各种方式投资发展环保装备。积极研究创业风险投资投入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退出机制,支持环保装备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在安排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时,优先支持环保装备企业以提高质量、改善品种、技术进步等为目标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