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9 17: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21、三视图创建后,将原来的三个三维实体删除。
" [* L0 }; e6 {8 [, o7 u) [/ y3 ]
& a, s1 ^: z# i A) ^% H
% a6 N* ~5 y( v/ f- T
* z5 ~) b* f. B; p22、接下来,点击标准工具条中的“粘贴”命令按钮(或用Ctrl+V),在第10步骤里被剪切的三维实体出现了,由于我们在上面第8步骤里指定了UCS的原点,因此,粘贴的三维实体会随着鼠标的指针移动,不离左右,可以便于安放位置。
. ~0 E& b% x' l
- t0 y7 L: `1 z% B2 V+ s
0 A3 l3 I4 q! C! I# m, L5 d @: e+ B( V
0 {: X+ Z6 @ N23、下面,我们点击一下“真实”或“概念”,使三维实体成着色体,如下图。
/ M6 q z8 V* w' r0 j7 n3 I 大家可以看到,由平面摄影(flatshot)命令转换成的三视图,依然不变,这是因为转换后的三视图是一个平面图的块,而非原来的三维实体了。! d% O0 ?$ n1 B' R( V5 q6 t
看到三视图里虚线的比例不大舒服,我们来调整一下。! r6 F. d' m5 { e7 l
8 c0 U3 F, r# `
) d8 e7 W1 j* {- d2 {
6 l+ s/ @: g4 A3 o
24、打开“线型管理器”,设置一下“全局比例因子”即可。
?3 I" U/ r0 Q5 \! P8 g! o# t
C- D1 u0 f6 G# Z$ A7 r. c
+ D0 J" z4 V% D) U0 k0 w# b! Q" k& V9 n; @. H" M; S) M; S, u. [+ y# d
25、现在再看一下,三视图的虚线就舒服多了。$ Q* v* F# O& _
点击“分解”命令按钮,将三视图的块炸开。
, n' T; g$ q S2 O5 n% h2 `, m) J/ F: ?. ?. ]
2 v l" M! Z& C/ b8 @
7 _5 z6 R$ y" a6 i/ X26、选中已经炸开的三视图的所有线段,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快速选择”选项。# |, b) C: U2 h" F. Z) @, }
0 B! Y# T0 _) ^& m
9 ?* y8 S; M, y, u$ s0 M2 [: \
3 \+ S, O) B) K8 C( }' w
27、在弹出的“快速选择”对话框中,选择线型不等于虚线,如下图,点击“确定”。+ z7 Y3 Y; _" w; t6 X& T3 o0 ~, y3 g; j: D
: O- y2 b, B% _9 _; X3 P
# n/ f$ J$ w0 Q/ ?. `& ~! J
/ M# ^6 w5 l5 o$ b* H) T* u2 i
28、如下图,大家可以看到,在三视图全部被选中的状态下,虚线已经不在被选中的状态,而其他的实线都还在被选中状态,我们修改一下线宽,如设置线宽为0.35、0.4等,同时打开线宽显示。' a4 }% R' r% q0 {8 c1 }7 }/ F! ?5 m
& u$ c/ m, J C( z! H
! D) h& n% F( o1 g- }9 k
8 R, A! e0 ?& [- E& G& c
29、如下图,就是我们所完成的利用平面摄影(flatshot)命令转换成的三视图,含三维实体,主线稍粗,辅助虚线常规。. ?6 U% Y9 B) k5 M0 }
最后,再给三视图做上各点位的标注,在模型界面里三维实体转换成三视图就完成了。
! d5 B6 D ^" T6 o
6 L3 E; Q: K3 @8 E2 t6 H3 ]
# j5 i2 _$ K& ]6 |) o, j" D+ b
! L5 u! l! f: R4 G4 E3 B ) w$ H+ O8 ?- ^4 F8 _
最后,对本教程的操作,及后续的操作,有几点说明:
& M" K/ o' I6 v. S4 k( W/ z9 b+ x
1、对本教程操作步骤中第8、第14步中,指定“原点UCS”这一步,可以跳过不做,但在第20、第22步中就会出现转换的三视图和粘贴的三维实体,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不过还是可以通过显示全部图形,再移到一定的地方。
, J) P! {6 R+ H: g1 k4 L' T. g! W; D! P k+ h& f7 Y6 ?* |
2、对于第5、第7步的三维实体的旋转方向,由于所画的三维实体处于各个不同轴测图中(如东南、西南等),三维旋转的旋转角度的正负值是不一样的,要通过自己实践来掌握,但操作步骤、原理都一样。5 ~3 [: B. Q6 s5 s3 V7 Q9 D
, x e9 ?1 d- H9 y2 N2 ?2 P3、如在后续操作中要作“剖视图”、“截面图”等,由于到最后(29步),转换成的三视图已经是分解的平面图的线段,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修改、变换线型,添加填充图案等操作来实现,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2 C0 s! P a j% A0 H+ F
- _7 O1 f1 c- }6 _3 ]! t4、如在后续操作中要做成、或添加“转向图”,可以在进行第2、第3步操作时同时操作,也可以再增加复制一个三维实体,什么位置都无所谓,因第14步还可以调整实体图形间的距离、位置。/ @' e$ E$ _% X% J1 `: }/ s
要做成转向图的实体,如果角度特殊,需要将此三维实体的需要显示面,用三维旋转的命令,转到朝向Z轴,也就是在“俯视”时看是正面即可,吃不准的时候,可以边旋转,边转到俯视状态下看看。
) \" `. F+ i0 d7 p- h$ S1 m0 @& f2 F7 v
利用平面摄影(flatshot)命令,在绘图的模型界面里,将三维实体转换成三视图的教程,看上去好像很复杂,其实在操作熟练后,还是很方便的,也很快捷。我现在一直是使用本教程的方法。 |' `$ q* E- f; U3 e+ \
5 T5 u, X3 N! n# \2 D
本教程比我过去发表的【三维实体转三视图】要简洁的多,那个【三维实体转三视图】的教程,虽然适应各个版本的CAD,尤其是低版本的CAD,但需要通过“布局”来实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要进行某些后续操作的(如制作“剖视图”、“截面图”、“转向图”等),还是感觉到没有本教程方便。
; v( S! B4 k' X, j ^
; m' y; j* {' m6 X8 A# b/ _# M s 其实本教程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要应用本教程的方法的话,那使用的AutoCAD版本则必须要在2007以上才可以。
" u2 G: K; P. c. b' C" n/ O
) m8 y* S: i& X2 q1 J3 X 总之,这两种三维实体转三视图的方法,各有所长,大家可以借鉴使用,按需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