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31 17: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编辑本段]热处理工艺学
6 C8 A# |/ K# o7 F( h 书 名: 热处理工艺学
" k$ Q; s+ y, u9 E1 a& z 作 者:潘健生9 s/ X- i2 u- ?, n3 j) ?$ b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R" Q$ |! p! C/ E# ], A' }/ N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 |- |7 V+ e, b3 |! @6 E6 [ ISBN: 97870402242076 ?- c3 Z% @- } t% j s6 ~
开本: 16开
# L1 b6 w7 y* b& E: v 定价: 80元4 ^7 j6 K( m) e) m! S7 L
[编辑本段]书籍简介
+ u2 @# v# `9 H5 u5 U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经审定为工科高等学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教材。内容包括金属加热、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及热处理工艺设计等有关金属热处理的工艺原理。" I+ g$ v4 z* `" m' P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结合金属热处理及化学热处理近年来的成就,着重在工艺原理上进行了阐述,并对热处理及化学热处理的发展趋势在理论上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真空热处理,可控气氛热处理,形变热处理,激光、电子束表面淬火,真空渗碳,等离子化学热处理及复合热处理等新工艺;最后阐述了热处理工艺与设计及其他加工工艺间的关系,并结合实例介绍了热处理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最优化工艺设计的概念。# \3 ^+ Q. G/ Y3 E, r2 q2 O# Z5 ~% i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也可供从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研究和生产的广大科技人员参考。! U# U/ z4 a7 b7 c: k; [2 W
" d/ F7 U+ R0 V- f. u3 {7 |书籍目录# T) v, P4 F" W- g/ r8 e
4 t8 d: e ?& U# C% f
绪论
g# |, g; t! ?; g3 J' x) h 1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的发展过程) V* j1 o+ U8 [. e' o( Y( I
2 学习金属热处理工艺学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N" I0 X* f' f6 I7 K! S
3 学习金属热处理工艺学的方法
. B) u6 x- R1 M% @3 X 参考文献
) a2 J" H1 e, N& X* h4 N 第一章 金属的加热 0 z ?$ p# V9 J9 ~
1.1 金属加热的物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q5 M |! q& X. {! f
1.1.1 加热介质与工件表面的传热过程,影响给热系数a的因素
/ m* P7 j0 {0 p 1.1.2 工件内部的热传导过程* i% A, |3 u; A S9 A- g
1.1.3 热处理加热时间的确定" f9 `( [" I3 z. T
1.1.4 影响热处理工件加热的因素
6 q! B* n5 e' B8 V3 V0 u 1.2 金属及合金在不同介质中加热时常见的物理化学现象及加热介质选择
" ?& D3 x/ f% c' r5 c1 {, m% Q 1.2.1 金属在加热时的氧化反应及氧化过程
, w3 `( W x5 C0 `, v 1.2.2 钢加热时的脱碳及脱碳过程
3 K" P( C. d6 m% q( L& t9 e4 S8 ? 1.2.3 加热介质的选择 7 L3 O/ Y! I7 k- k0 i$ b) s0 q! g
习题& ~$ R/ N- M* \- Z
参考文献, k: K4 C# ~" r
第二章 退火和正火
/ a" m/ l5 t" J 2.1 退火、正火的定义、目的和分类/ _7 g2 b. }% p! H
2.2 常用退火工艺方法 ; C9 G7 O- [9 K: m3 C
2.2.1 扩散退火
6 U1 d, B2 I8 F& H0 w 2.2.2 完全退火
, X, a; `! g) b o$ L2 v8 G* u* U 2.2.3 不完全退火 ) Y8 S0 g; V) q8 u. w) S
2.2.4 球化退火8 t9 S4 q( {; X1 ~
2.2.5 再结晶退火和消除应力退火
( o" a; e2 ^- u1 `& s* A0 c" v$ j 2.3 钢的正火+ U. m, e# s* ]3 Y0 F/ I+ p
2.4 退火、正火后钢的组织和性能
( \7 {( d! ^7 h 2.5 退火、正火缺陷
8 I# F7 l/ Q. R8 H! v 习题
6 P% ~, J: J. m i 参考文献
* N/ S# B. ^5 g9 B 第三章 钢的淬火及回火( y) h- n6 o, I4 T4 n( W" M
3.1 淬火的定义、目的,淬火的必要条件
+ a K2 t* _. M5 s5 D! ? 3.2 淬火介质5 {! D i- h( X6 D6 a
3.2.1 淬火介质的冷却作用
4 f3 \5 N* y# t" ] 3.2.2 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的测定
& ^0 V0 M- A1 s: f7 C" J 3.2.3 常用淬火介质及其冷却特性# P1 Q) B1 G3 k5 D5 a: ~6 P
3.3 钢的淬透性% k( _" ~% f5 I4 a- H1 D) H
3.3.1 淬透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3 r# I8 I: P9 X5 u8 [
3.3.2 淬透性的实验测定方法1 @! s6 c6 s4 `6 @+ e7 w4 J) Q
3.3.3 淬透性的计算方法* {* {, u5 o3 R: B2 c, Y
3.3.4 淬透性在选择材料和制订热处理工艺时的应用! z8 _. ?" Q: D% l1 {) F5 q
3.4 淬火应力、变形及开裂
+ n# _0 w4 V; ?! h8 @* j4 _ 3.4.1 淬火时工件的内应力
" z+ V5 J4 d5 @0 \# f, J" V 3.4.2 淬火时工件的变形
M1 A5 u: [' E+ k! b 3.4.3 淬火裂缝
0 C: K8 h6 c# V' ^ 3.5 确定淬火工艺规范的原则,淬火工艺方法及其应用 : D7 g. G! ~+ g* Y
3.5.1 淬火加热方式及加热温度的确定原则
0 Y) _5 R8 q4 p7 J$ v 3.5.2 淬火加热时间的确定原则
a- }7 ^, C& ?5 q3 M z8 n8 j" U 3.5.3 淬火介质及冷却方式的选择与确定3 V S4 M0 L( V! |, f
3.5.4 淬火方法及其应用
7 r/ I9 ?8 V, e# q+ c# d 3.5.5 淬火过程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及应用6 z* C5 O/ v' V5 {5 }$ I/ S
3.6 钢的回火. R7 B: a* U& i. W; x& z! h9 W
3.6.1 碳钢的回火特性
6 U8 _, c% ]- H2 p3 @ 3.6.2 回火工艺的制订% P3 g( T/ {' H( m4 M% n% L) \
3.7 淬火新工艺的发展与应用
3 Q6 Z9 e2 q( t+ |& j 3.7.1 循环快速加热淬火! v. j @% q! R+ S9 K7 I8 h* X5 u
3.7.2 高温淬火. ?4 p- a( i, ]
3.7.3 高碳钢低温、快速、短时加热淬火9 [6 H. R( K6 H3 a
3.7.4 亚共析钢的亚温淬火& T, |$ t0 M0 r. c7 L4 D) v D& s
3.7.5 等温淬火的发展
, q; z5 F m x2 p7 W8 v+ D 3.7.6 其他淬火方法# ?! R* P9 f" O; w. w6 B
3.8 淬火、回火缺陷及其预防、补救% ]! u* c; y8 h t% i- I
3.8.1 淬火缺陷及其预防、补救
/ G3 X0 U6 i: _" Q0 q' |+ U 3.8.2 回火缺陷及其预防、补救
) o" v* ?, L+ _8 n9 L* z+ c: A 习题
' r2 e c `! h& F+ }# o8 p% O& r 参考文献
/ N& \* c7 ^* c, h& k6 e8 p5 [ 第四章 钢的表面淬火
g/ d3 K) {5 J# ~& R6 J 4.1 表面淬火的目的、分类及应用8 E5 C" r2 F7 ~
……1 w+ u4 c! z) o# ^. e+ A4 W
第五章 金属的化学热处理
- d3 g7 N" k0 z5 {+ n2 p 第六章 热处理工艺设计) s S$ q$ g5 p4 },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