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全站
9天前
查看: 1967|回复: 4
收起左侧

[讨论] 煤场自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8 14: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煤场自燃的条件是什么啊,在网上找了一些不十分清晰,请高手发表意见
发表于 2010-1-28 21: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难道是含磷的矿?
发表于 2010-1-30 15: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鄂州
这个我是个外行,但是就一般来说,燃烧无非两个必要条件:
! x8 l$ o  T2 V$ W/ s   1 着火点
5 e: J. L6 t0 g- o( d' ~( s   2 氧气(通常说的空气): l+ C" G( l8 Q$ E6 c% x! q( G
如果说通常情况下煤场的自燃,可能是煤里含有易燃物所致,比如说白磷。毕竟开采出来的煤成分很复杂吧,主要成分是C,但什么P、S等等这类的也很多,对于那些易燃物,由于着火点很低,(白磷40度)常温下,有足够的氧气就会自然了,易燃物起火后,就成了一个火源了,很容易就将煤点燃了。
发表于 2010-2-1 11: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一般来讲,挥发分高的煤容易自燃,要考虑防自燃发生。低挥发分的煤不容易自燃。
发表于 2010-2-2 11: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转贴,供参考.- E$ j7 h5 ?% ~2 c* p  W  y/ ~( P5 F
---------. @" O2 H0 a/ C

( [: ^7 g5 I# k9 E- \谈谈南方沿海地区露天煤场防止煤自燃的几点体会   
8 p( S5 N, }5 l
9 H5 I# w" {& @9 H    煤的自燃主要是由煤的氧化所引起的。当露天存放时,长期地受风雨、日晒和空气中氧的作用,氧化在不同程度进行,只不过是氧化的速度和程度不同。当氧化的速度较为迅速时,将产生大量的热量。一般煤堆温度达60℃时,―、二天内将产生自燃的现象。 4 \0 h: z8 H, c
    汕头地区位处东经115°―120°,北回归线贯穿而过,终年无雪,也罕见霜冻现象,夏季日照时间较长,日光辐射强度也较强,但由于受海洋性的气候影响,昼夜温差也较大。雨水充沛,雨季也很长,一般从4~10月都有降水,且每年夏秋季节都有十几个热带风暴影响汕头地区。故此构成汕头地区是―个典型的亚热带海滨气候特征。这些地理位置构成的气候也相应影响了煤的氧化过程,形成与其他地区不同特征。! J# Q+ e/ c. q/ V# ^( Z* P* \( r
    现将我厂三年来在露天煤场的管理工作上的一些体会做如下小结:
+ q  n9 b1 g! K5 c" H$ X5 F! c 一、简介. V, n: H( o7 S+ h0 N
    1、华能汕头电厂规模总装机容量为120千瓦,目前第―期为两台30万千瓦燃煤机组,于1996年12月投产。9 O  Y( [0 o+ C$ Y7 c! R3 y
    2、露天煤场三座,每座有效堆放面积为250×35(平方米),煤场东西取向长,南北取向短:堆状为截面梯形。
# }1 c* [( y1 `2 o; f6 u0 Y! ^    3、储煤量一般保持在10―12万吨左右。6 Z6 ?: p, ~5 F' R1 y
    4、煤场配备有悬臂式堆、取煤斗轮机二部,推土机(T140―1型)三部。
& @  N4 N0 G5 y$ V: ~3 w  二、煤氧化以及自燃的主要特点7 w5 s! z7 a  N% m. n. p
    1、气候对自燃的影响
, P5 u' E5 y5 A, g! t     每年的秋后10~12月份是煤自燃的多发季节。这主要是煤堆在夏末秋初受到雨水和热带风暴伴随的大量降水的影响,煤层被雨水渗透,大量雨水在底部排出时,把煤中的灰分和末粉一起带走,煤层变得疏松,尤其在底部形成了许多空洞,这些空洞给热量的聚积提供了条件。秋后又是风高物燥的时节,大气密度比煤堆内密度大得多,所以渗入煤堆内的中气量增大,煤的氧化加剧。此时沿海地区经常刮4~5级以上东风或东北风,与其说是有利于煤堆的散热,不如说是把温度已经很高的煤堆煽燃起来。火趋风势,可能是―发而不可收。: |2 j$ x; G' T$ |) s* S
     春夏季节,煤堆虽然也同样受到雨水的影响,而且日间太阳的辐射强度要比秋后强,但由于地域经纬度和煤场取向的关系,煤堆除了顶部中午阳光直射外,南北面是半天日照,半天背阴。到了黄昏,太阳一下山,凉爽的海风将驱散煤堆的热量。这就是春夏季令煤堆不易自燃的原因。
6 a4 d+ `9 z) u/ L4 R" ?    2、煤的挥发分对自燃的影响
+ [) W8 P$ M$ @% |+ r* M& g    目前我厂煤源中挥发分大致讨分为二类:―般挥发分(Vad21%―27);较高挥发分(Vad 28%―33%)。根据观察和统计表明,挥发分较高的煤,即使是同样条件下储放于露天(季节、气候、堆放时间、压紧密度等)发生自燃的几率要比挥发分较低的煤大―一倍。换句话说,前者煤种―般在50天内应该用完,否则将发生自燃,而且自燃很激烈,扑灭难度大。反之,后者煤种储存100天也不易自燃,即使有局部自燃,也易于扑灭。4 y6 a: q; u, g+ [
煤的挥发分主要成分是低分子烃类,如甲烷,乙烯,丙烯等以及―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和常温下只液态的苯、酚类化合物。一般来说,挥发分多的煤种,其含氧高,挥发逸出的温度低。
7 l' T' G, c; [$ X  [     蕴藏于煤层中的大量蒸汽热将对上述这些低分子元素的挥发起着一个催化剂的作用,被挥发出来的易燃气体及其化合物将大大地降低了煤的自燃祸源温度,自燃就提早发生了。
  I( y* @) c$ T7 u! w; Q$ L1 a    据我的观察,高挥发分的煤,当温度达50―60℃是,―、二日内将发生自燃,来势也较猛;较低挥发分的煤种,一般要80℃以上,才发生自燃现象。. O$ G8 ]2 S3 l0 u$ |+ t" j5 k
    3、煤的粒度对自燃的影响4 F/ y9 L% w3 Q, ^) A$ C. n* |
    从理论上讲,块煤与空气的接触面小,氧化速度慢;末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氧化速度快。但事物都是―分为二的,在露天堆煤时,末煤易压紧,块煤间间隙大,存在许多空洞,这些空洞给煤的氧化埋下了祸根。
" I: L; [; }/ @/ x# W    我们在煤场发现,最先发生自燃的地点总是在煤堆边坡地带。冈卸煤时,块煤沿煤维的边坡滑落下来,且推土机没法压到或压不紧。即使是在煤堆里层,凡是块煤聚积的地域都易产生自燃。因此,从煤场管理的角度上讲,我们更“钟情”于末煤。
+ x. P% w8 T3 G3 c) Q    影响煤氧化的因素还很多,但在我们南方沿海地域环境下,上述三点因素表现得更为突出。
: l" p6 a: x7 I# H* ]2 s防止煤的自燃,最根本有效的办法是烧旧存新,尽量缩短储存期。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客观上诸多条件的约束,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样,如何从理论上对煤自燃的机理进行研究和现场管理上下功夫妇,克服困难,人为地想办法去尽量减缓其氧化速度,消灭自燃现象就变的更为重要。
8 T; M; D0 p$ {( J$ Z   三、现将我们几年来在防止煤自燃上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0 f2 a8 o( w; o   1、建立健全煤场原始台帐(档案),对煤场煤堆的存放时间、煤种化学成分、数量、堆位情况用图样、表格形式随时统计整理归档,做到本上有帐,心中有数。同时,对日常煤场管理采用《煤场动态图》,用图样利表格形式展示当天煤场现状(储煤数量、堆位变化、存放时间等)。6 V% C! c" G  E* A' Q
明年将考虑把上述台帐、动态图上计算机网络,使大家共享效应。相关部门人员和领导都可以随时从网络上了解到煤场的情况,查阅有关数据,便于指挥生产和决策。这些原始档案的建立健全,也将为我们今后分析和研究煤场管理,防止自燃提供根本的原始资料。 & ?( w# U+ V! W; L8 [$ w1 }! c! N
   2、卸煤时,推土机及时配合整形压实煤层,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卸煤层控制厚度一般为3米左右,除边坡无法压紧外,煤层压紧覆盖面积为90%以上。(距边缘1米左右,考虑推土机操作安全问题,不宜碾压)6 _6 ^4 K8 ^" S. f- X
推土机整形压实后,用水喷淋煤堆四周边坡和煤堆顶部,使其表面板结固化,阻止交气渗入和粉尘飞扬。2 n- }# K1 B( ?8 O+ B6 k" ^; H
   3、三勤
0 e. R/ u6 t2 V- I: f. x8 J4 {& q   勤巡视:日常管理上勤巡视,并落实煤场巡视定人定场责任制。―般上班后、下班前至少各巡视一次,有险情的煤场重点加强监护,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并组织人力、机械进行消患处理。
9 j$ J/ g+ {# w4 y3 M/ _) g   勤监督:监督是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我们发出取、卸煤工作指令以后,并不是就万事大吉,还要注意检查指令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时,要及时到现场了解情况,协调解决问题或给予纠正。
1 D- b& }. ?5 ~* w    勤联系:煤场管理是燃料部工作的一部分,它与领导的支持和兄弟班组的相互配合是分不开的。我们平常在工作方法上很注意少些扯皮,尽量多联系沟通。例如:主动了解进煤的信息,这利于提早策划和安排人力、机械和堆场;把近期的用煤计划与意图和运行班组进行交流,并征求他们的意见,会使我们的工作指令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得到认真地执行;主动请示领导,在工作中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指导,少走弯路。这是事半功倍,何乐不为?
& Y* }, {) x; d0 q& l      4、发现隐患,及时消患。我们的做法小结为四个字:淋、注、翻、断。% {, k/ ~( U2 K7 |2 k  \
    淋:局部或表层(深度不超过1米)煤层发生自燃时,用水喷淋降温扑灭。
# _9 W/ ~" @" ]+ \    注:靠边坡或煤维较深部位煤层有温升较高时,用淋水处理后又死灰复燃考,用镀锌管直接插入煤层深部,连接水源灌注,以达到降温的目的。0 C& B. H6 H+ C: Q
   翻:隐患区域较大,用淋、注无法消患时,要用推土机进行翻堆处理,并配合喷淋降温。这又是根治局部面积自燃有效方法之一。
; X9 A$ `+ z8 l' }   断:若煤堆由于维存时间太长,较大面积产生自燃时,要果断采用隔离处理,即用推土机把患区断开一道4-5米宽的“壕沟”,防止自燃蔓延。然后安排优先取用煤加仓,并配合做翻堆处理。
1 r1 O3 g0 a/ X$ {% o, i上述几种防止自燃方法,在我们几年的实践中证明还是较行之有效的。总之,防止自燃,重在及时的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就象江泽民总书记对消防工作的指示时所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