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6-6 11: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二甲醚是一种公认的最有代替石油前景的新能源
新华社记者 孙洪磊 董雅俊:
* ?$ P7 _* q* A9 k 在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将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洁净燃料,以替代石油产品,不仅能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优势,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清洁能源二甲醚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 O% q/ g1 K9 G( V4 X/ N
发展空间较大 * } L/ c9 d5 h3 E, |+ p
LPG(石油液化气)与柴油的紧俏给清洁能源发展留下了较大空间。
6 u8 I( V( }& m/ q) v 日前,在天津召开的“国际甲醇——二甲醚/LPG产业链市场峰会”上,石油与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说,未来LPG需求仍呈上升趋势,缺口较大,预计2010年全国LPG需求量约2620万吨,缺口将达到730万吨。
+ z( ?1 e0 Q1 h5 c- n! u3 C/ u4 {5 q% d3 y# h2 q
但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国际LPG价格与国内LPG价格形成一定的价格差,这种价格差导致我国从2005年开始进口LPG数量逐年减少,2006年进口量同比降低13%。因此,二甲醚作为民用LPG燃气的良好替代产品,正面临较好的机遇。
; C: c/ \2 q7 z8 N) o# |0 J8 a 据了解,二甲醚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与LPG的物理性质相似,具有优良燃烧性能。目前主要以煤炭为原料,是一种公认的最有代替石油前景的新能源。 ! k9 Q9 f2 u9 X- a
专家表示,在我国石油产品消费不断大幅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的情况下,二甲醚替代LPG和车用柴油等石油制品的市场空间广阔。
- E0 a( g/ N7 Q 除此之外,二甲醚具有优良的燃料性能,方便、清洁、十六烷值高、动力性能好、污染少、稍加压即为液体易贮存,作为车用的替代燃料,有液化气、天然气、甲醇、乙醇等不可比拟的综合优势。
9 V2 Q2 U+ g A+ ]7 }# {# @ 据悉,二甲醚作为民用燃料,在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已经开始在山东、四川、陕西、云南、安徽、重庆等地区逐步推广使用。2007年,民用燃料二甲醚消费量约100万吨,占二甲醚总消费量的94%。
6 m# T5 M, w- {: o 与此同时,国家也已在民用燃气和替代柴油等方面对二甲醚发展给予政策支持。 % k% ]$ p2 r. L6 t: G
另据了解,在2010年前,我国将主要在城市公交系统中少量使用二甲醚燃料,其中上海市2007年首批10辆二甲醚公交车上路,并建设了首个二甲醚加气站。2008年将开通100辆,2010年达到1000辆二甲醚公交车的规划目标。 . G. L! I2 B- { O# K8 G
克服推广难题
1 ?% q5 q2 w' z6 H) V 但是,专家们表示,二甲醚不管作为燃气产业还是作为替代柴油产业,在我国均属于新兴产业,于起步阶段,需要一个被政府以及用户逐渐认识和接受的过程。目前还面临多方面问题。 : a* L2 \; R3 r( Q6 q' H* H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二甲醚项目面临的经营压力将逐渐增大,市场的拓展和整个服务网络的建立难度很大。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燃料进口数量变化对国内燃料价格将造成一定影响,进而造成经营成本和费用的不稳定性,有可能对二甲醚项目的效益产生较大影响。
' n+ ?( Q8 {% ]( k( S- ^ 同时,二甲醚车用燃料推广难度大于甲醇代用汽油,车辆使用二甲醚燃料需要更换二甲醚发动机及进行车型改造,同时也受到加压储运的限制,目前研究进度还达不到大规模产业化程度。在汽车技术方面,国内外均处于研究阶段,二甲醚替代柴油车用燃料近期还不能广泛推广使用。
8 J# s0 I8 W5 j 广东省油气商会燃气部部长庄荣金建议,作为国家新兴能源产业,应从三方面继续努力加快发展二甲醚。
9 f' |7 h u3 g1 v) i, o 一是国家有关部门在产业化及配套政策上应加以扶持,加强产业发展引导,以促进我国二甲醚工业的快速发展;9 v5 v6 d( A% g% y8 p
二是相对其他产品,二甲醚做为替代能源的条件较好,生产技术较成熟,进入门槛不高,因此& U- D; s/ g2 `, l. ?8 P) C. U9 q
,目前国内建设装置较多,今后我国在二甲醚生产项目建设上应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 ]5 x1 L6 @# y" N% X& O
三是二甲醚与LPG的掺烧消费量有限,应扩大二甲醚的其他使用领域。如在未来二甲醚汽车的产品研发和最终产品实现方面,国内企业和有关科研院所仍需产、学、研相结合,尽快推动二甲醚汽车规模运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