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项目实施工作的内容4 I g' G& \, r3 G, i8 s, s0 @
在实施中,为减少项目风险,减少对企业现行模式的冲击,一般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每一个阶段都以试点区域开始,在试验区达到要求后,再大面积推广。. |$ x# V+ b& P0 x# M
一般主要内容如下:
- N" w% S/ m- r2 O4 s0 t- `9 G2 y Ø 推行5S和目视化管理0 C4 [% T: o' ]; L5 |) O
创建透明的现场。确立现场管理的基本规则,发现现场的无效与浪费,尤其是通过物料的三定管理显现物流痕迹,更有效地暴露物流浪费,逐步培养员工遵守既定规则的习惯。
7 i/ \2 i. M7 z ² 现场存放的物料区分,建立存放标准(位置、时间的标准和现场储备量);
. f0 Z' a5 X( ^" k. N ² 根据标准处理不用品;2 o# Y4 k4 w/ d! M
² 物料存放区域的定置标识,工段标识,通道的区分标识;
% S! k9 c- t* r ² 脏污源的查找与治理,清扫责任区的确立,清扫规范的建立实施;, @( H0 m: E, M# B) H9 u: \1 r# A
² 5S的点检标准及评价标准建立。7 H5 T, M( Q) H& c. s
² 优化设备备件管理,包括必备品的储备管理,非必备品的采购渠道和易损周期的管理。
: @1 g7 G% H; u0 I Ø 确立标准作业和建立完善作业标准3 H9 }5 m% K* s- ^1 O
建立完善作业指导书,统一制造与检验标准,使现场的品质管理具有严肃性,加强品质的过程控制,消除浪费操作,提高生产能力。! O* v5 L2 Q* w G. R% p
² 建立作业标准并对员工进行作业训练,完成多能工培训;$ W/ y M/ U9 A s1 p3 {
² 重新进行作业优化,合理分配工作量;
+ Z- B. @& X% ^" i1 F# H ² 优化作业标准,实现标准化作业1 ?+ a7 t0 d6 x0 [9 x# T9 f: E% `) J
Ø 确立搬运路线及搬运标准作业
g1 F& j6 h* x/ @6 X利用合理的搬运方式达到小批量多频次的混载运输,以减少中间在制,提高系统反映的灵敏度,实现柔性制造的目的。" v7 N5 ^9 Z9 \
² 使用定时不定量或定量不定时的搬运方法;$ z; U/ c/ r% @( D, ~' F' N( N
² 确定固定搬运人员和搬运频度;2 T# P! |( I3 D
² 定置合理的最小的中间在库;. z: ]! p1 W, I/ F; i( T3 ^* G7 J
Ø 实施看板系统6 \/ m0 q+ L: b# j4 y/ Q7 V1 S5 }8 Z
在生产系统中建立看板管理系统,利用看板拉动,以实现高效率物流,全线准时化生产,达到减少中间在制,缩短制造周期之目的。
/ S( M* f4 ~& u4 L4 } ² 调查物流现状;& T9 |6 y0 ^- q5 d" n/ m5 }4 s. P
² 绘制现状物流图;: o- L6 t- C0 m# A u. u ~: T+ y
² 分析物流路线,绘制看板流程图;
: G. p8 o6 c; k! e& L ² 确立看板枚数。6 A% V5 J/ _$ C9 n" O
Ø 建立设备预防维护体系: @! y0 \- z }
使设备的故障维修逐步转化为设备的预防维护,提高设备的加工精度与加工能力,逐步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次数及停机维修时间。该部分工作由于现场的大量在制而被掩盖起来;但围绕看板管理的推行,设备的预防维护的重要性将被显现得非常突出。
6 |8 [2 N `7 M6 K2 B. n设备评估,确定关键设备;(关键设备的设定依据一个综合参数) ² 实施设备的自主点检;
% I( K5 c' ]' N$ _. q ² 实施设备计划保养机制,包括周、月、点检及停机保养;1 v/ [- _3 e: m8 h! `% Z8 }+ n
² 设备操作标准的确定
0 c! n% \+ s6 ^$ x2 \ ² 优化设备备件管理,包括必备品的储备管理,非必备品的采购渠道和易损周期的管理。
+ ~3 |- x {8 i' ]) ?4 j Ø 建立精益质量保证体系0 x i2 x. @: y* N# X
品质观念转变,明确现场品质管理方法,使品质问题显现化,掌握品质管理的工具提高品质的可追溯性
1 _8 v, ]7 R. u- \ ² 品质问题分析方法;2 f' d) j' A; ]
² 现场品质可追溯性应用;
+ s9 ? A; d. e! F% c ² QC七工具的描述和解决;
! y9 a, H5 ^8 A% }, E ² 现场品质管理方法及QCC品管圈活动。( n* A+ B1 \- @, l" S
Ø 创意提案制度及课题改善
3 Z0 Y" }4 p2 o, }' @5 G5 d) v, z通过生产现场品质生产课题改善,创立提案制度,以点带面,逐步细化优化改善效果,维持和提高改善能力$ C: F) \- Y6 u& A' k; A
² 提案制度确立;
: D9 Z; ~& ]' r; Z9 V$ r ² 改善课题选择及完善
# r0 ^# R* e' e( ]; f; N ² 改善成果发布总结评价;2 X& _4 e; F: w8 `" c/ p9 @
四、阶段性评价: p5 u- e* E; B
实施过程中,对于每一阶段,企业内部人员要充分沟通,以保证工作的实效性。同时,根据工作进展,安排针对性方法培训,以加强员工改善技能和意识。每一子项目结束后,企业人员(或者咨询顾问)充分沟通后,分别针对实施前的生产状况和实施进程中的效果进行评价,并依据阶段评价对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相应调整,以保证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z2 C" h0 F- B$ O7 c7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