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L- s' u. j9 m8 h u( Y S ; f1 u0 b# N0 q5 Y( p 7 x% w4 ~5 L: o9 F+ D; v# n. \" o' Q6 M7 x& E" F- P
1. 《借我一生》,记忆文学(余秋雨回忆录)。余秋雨著,是作者继《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后又一力作。9 k# u0 t n5 `, {
+ m3 Q; A9 Z, M; Z* ~4 I* k% I
5 S" v# `. q# L$ F: L) s8 G; i
余秋雨先生的父亲在年前去世,家人打开他天天紧锁的私人抽屉,发现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这些文字资料为什么留存到生命最后,却又不愿意在生前让后辈看见?由这些疑问出发,余秋雨先生开始逐一寻访自己前辈的人生历程,发现最重要的答案已经随着父亲的去世而永远失去,这种几天之间的咫尺天涯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并找到了文学感悟的基点,这个基点就是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借我一生》。 2 }* x/ o% ^1 [7 e* Y. H) V" @5 _5 g" p
4 Q+ n5 u9 n* m; f) R Y 父亲的人生历程牵涉到祖母、祖父、叔叔、姑姑,又牵涉到母亲、外公、外婆、姨妈,每个人都是典型。余秋雨先生从童年开始,用近似于《铁皮鼓》中那个小男孩的目光,注视着长辈们的一切。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注视到这些亲人的坎坷、遭难、直到活着。 ) a0 o& e! n m# c+ `7 z% \3 D/ n9 n; p
- J$ V. h4 E/ _; {/ m" N 《借我一生》以这些普通人的群像,勾画了一部真切具体的现代民间生态史,由于一切从自我感觉出发,全书的主角很快从前辈转移到作家自身,因此,现代民间生态史只是成了背景,真正的着重点是一位当代文化学者的成长史。 ; h% t/ g7 X8 B7 p8 [. G' Q; }7 k" _" @9 f9 L- _+ p3 i S, h
, j' [9 W' S; l; f9 a 这中间,包含着作者对于文革灾难的民间版本,对于二十几年来经济转型和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于仕途和学界的社会百态,特别是对于文化灾难的复燃机制和蔓延机制,都做了一系列描绘与思考。 + S3 l; p, X# x/ {2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