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首自学生时代创业,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凑在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中,开始成立公司至今,已有八年时间。能维系这么久,除了拥有共同的目标外,就是互信与正直,而我所担当的总经理角色,更是必需为人表率。 8 X2 o4 P' j9 k9 W( e: U$ ~+ k S4 A4 m
+ [. }5 p1 y- M6 E9 B
从大学时代即担任过管理整栋宿舍大约六百学生的自治委员会领导,我清楚,要让大多数人心悦诚服,就必须做到公正与无私,并且不能够享有特权,更必须先将自己可享有的特权打破,因此,我在任内虽然偶尔会遭遇到一些阻力,但大多数制度得以顺利推行,并获得众人的支持。这样的思维与理念,从学生到步入社会始终如一。 * A" y" d3 \6 H. P
! m% f' w e# o& _0 _7 l) d/ i4 L
随着公司在几年内成长茁壮,原先的创业伙伴们也在公司内各重要单位担任领导,核心的人力资源已经严重短缺,必须向外招募中高级干部。两年前,得知一位业界的前辈即将于原服务企业离职,我诚恳邀请他进入本公司,担任工程部门的领导一职,统领整个技术与客服单位,并在去年年初,也顺利聘任另一位业界资深的前辈,请他带领整个业务部门,统管辖下所有的业务体系。
! T7 N2 ^" I) s) j% u) v3 A; b% {1 w
一段时间的精图治,以及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希望能让公司度过草创阶段,顺利飞翔。对此,我已征询过创业伙伴们的意见,并获得全力支持,若遇适当的机会再邀他们进入核心(合伙)。而这些一起创业的伙伴们,则分别再分配职位。如此,一切应该非常顺利才是。 5 _1 t0 E- Y4 ?% w$ ]
$ K( M6 W4 K9 c# h- t/ T3 X 事实是,一开始这位工程部主管也确实想有一番作为,因为当初请他来,稳定工程部门的人事是其中一个重点项目,另外,重新订定部门内新制度,将有瑕疵的旧有制度修改,使部门运作更具效率,订定良好的监督与奖惩,及客户满意度追踪制度,更是该部门迫切待执行的目标,这些项目,原本是我或其他公司创业伙伴亟欲执行的,但既然请专业经理人,应该授权予他,我们只要看成果即可。
, T: S9 ?5 S9 b f/ D) M+ ^# {! q" Y" t
但是半年过去了,人事非但依旧,更重要的制度改革也依然未建立。公司的董事会虽有所不满,但我想既然已经找他进来,并交付权利与义务,就应该尊重该员,因此,我多次力挺他到底。或许是我第一次试图将原本两层的组织架构,提升为三层,我强烈说服自己与他人,该给他一段时间,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大刀阔斧的执行力,可将设定的目标快速转化为具体的成果。每个人有其独特的个性与方式,既然要用一个人,就应该给他时间与空间。因此,虽然背负极大的压力与责任,我始终给这位主管更大的包容与机会。 2 }* S& z3 v1 v4 I: V5 V
& h& W2 U% `9 J! o: U( {
而另一位主管,因为负责的是业务单位,公司的成长或衰退,第一线业务单位背负着很大的责任,因此我采取的态度是紧迫盯人,甚至有点越权干涉。当每次召开主管会议时,工程主管总是报告部门内部还算稳定,虽然有一些问题,但影响不大,可是这位业务主管总是提出一堆内部问题,有时又倚老卖老,不肯将话说明,给我造成许多困扰,甚至一度还以为他是故意与我唱反调,让我难堪!不过我仍以礼待之,以诚信之,我仍认为,有他们加入,还是会让公司更好。 4 k+ w, a+ y* B) Z2 ^
# G' I" Q9 B* {) L
去年年中是一个充满变化与不安的时刻。一天中午,工程部主管突然来到我的办公室,告诉我他即将离职,并已写好辞呈,我百思不得其解。便留下他,聆听其想法。言谈中,他说他对于政务的推行无奈,公司的政策不能让他接受等等理由,但是我的心中却很清楚,这不正是他该做的事情吗?当初也完全授权给他,每次的主管汇报,他都没有提出太多问题,那不就应该照他所说,一切顺利才是。 $ o R0 N. L M7 l
( o# K r) l' R' C( J/ q
他委婉地说,他是因为我热情相邀才来帮忙,设定一年为期,接下来他希望往其他领域发展,譬如说去他另一位同学所开的股票交易系统公司,担任后勤的行政管理职务。并且,他觉得薪资不够负担家计。我虽然认为这些尚不足以构成辞职理由,他认为公司对他有所亏欠,我也可以为他尽力争取,但经过长时间的沟通,看他心意已决,最后只好尊重他的决定。但我心里隐约认为,他并没有将实情讲出,事情并不单纯。其他的创业伙伴知悉此事,纷纷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感到生气,他进来不但问题没有处理,反而临阵退缩,并且留下一个更烂的摊子。但事情还是要解决的,其中研发部副总,也是一位创业伙伴临危受命,兼任其职。
- Z2 [4 {& s/ T# A! _. q& d6 `6 q! o" w# G8 H6 @ s& {
一接手后他深感问题根本没有解决,之前不过一直是粉饰太平。这让他在带领研发的同时,更疲于处理工程部的问题,我不得不放下手中事务,与他一起参与解决。
V1 ~9 r4 \2 P3 h) ~& p% }+ s/ r A7 p% |
后来同仁们跟我报告,说前工程部主管在离职后曾回来公司几次,并找一些人外出聊天,刚好都选我不在公司的时间。基于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以及好聚好散的心理,我并不以为意。
/ ^4 k% V$ |& e# ?- w6 D9 u2 w2 z( H3 @
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头:在他离职后三个月左右,公司业务部一位业绩表现突出的同仁,突然跟业务部主管提出辞呈,理由是他觉得自己还年轻,想到更大的公司历练,或是转往不同领域发展,坚持当月底离职。过了一个月后,工程部门一位资深的工程师也辞职,理由一样。后来,业务部的同仁反映说我们的许多案子,正面临被抢单的危机,且感觉竞争者非常了解公司运作制度,并跟客户做出对我公司不实与不利的攻击。到后来,我甚至接到客户的信息,说这几位离职的前同事,也正是这家竞争企业的业务与工程窗口,这时我才将这些事连贯,原来是一宗恶意离职挖角的事件。 " P8 O& Z9 L' ^1 u! w* ^
. ]5 m; g& a! q& r, b
我紧急召开公司主管会议,将我所深入了解的信息公开,后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将大部分案子顺利转回,算是暂时化解危机。又经与律师讨论,公司决定于今年初正式对这群离职员工寄出存证信函,要求其不得再从事跟公司业务性质一样的业务行为,否则便进行法律诉讼。因为他们行为,除了违反劳动契约,并对公司信誉造成损害。同时,我也要求公司同事不得泄漏任何情资,违者严惩,更花时间对公司同仁进行再教育,希望这一切能使公司能顺利度过危机。 9 ]0 v- z5 c) J) Q3 ]" X
) q1 g( u& y7 W$ I5 ^0 p, ~' a3 t 这一段时间,我自觉是事业生涯的黑暗与低潮期。由于我对人过份信任,加之信息掌握后知后觉,使公司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尤其是这危机的产生,来自于曾经是自己荐入的离职员工。原先我认为经常跟我唱反调的业务主管,反而在这个事件中,发挥他的经验,给我许多建议,并且能够协同业务同仁,稳住军心,避免伤害继续扩大。 8 X: V% X3 ^8 R$ n }! b3 C R
& ~( r+ i, h5 I* k 事后,我的创业伙伴之一转寄了一封电子邮件,是前工程部主管离职一个月左右私寄给他的信,内容主要是诋毁我与其他创业伙伴,目的在于离间、分化、打击、挖角。幸赖这位伙伴对我与其他人个性了解,且彼此具备多年革命情感与互信基础,此阴谋未得逞。 8 H; D* Z' B1 i# @% U( j
8 `% G- N! B6 m4 ^ b7 ]" E 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事件还没落幕,充其量只能说暂时告一段落。之前所学的企业组织行为与员工管理等精辟理论,此时让我深有体悟!而商场上的人心险恶,让我们这种未在其他公司历练的创业者,难免一时心力交瘁。但正所谓“时穷节乃见”,遇此危机,好人坏人马上见分晓,这未尝不是一个最好的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