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720|回复: 22
收起左侧

[分享] 机械设计心得 对设计来说是很全面的分析(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1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呵呵。
' l5 i/ h# l9 n( v6 c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设计的图纸,投入生产,我没见过多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程发现大堆的问题很常见,包括所谓“资深”的高工,总工拿出的图纸,还是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反复讨论的出来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绘图的规范性,看图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设计方对制造工艺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怎样判定自己对制造的了解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手抓一张自己设计的东西的图纸你是否能说出它的制造全过程。铸、锻、车、钳、铣、刨、磨,只是这样子,肯定是不行,在机械厂做过几年的谁不知道?必须细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过程。比如说铸造时候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铸造缺陷产生,零件结构在热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怎么在零件结构上进行优化,切削加工过程,在脑海中虚拟出来,总共用几把刀,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望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不是说搞设计的一定要会玩车床,铣床,会烧电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这些作业特点,在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作为搞机械设计的人这样才比摇车床烧电焊的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规避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的质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还不够,一个有十年八年的工龄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细节方案(尽管整体的设计统筹他们做不了),但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设计出就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斯文扫地耶?唯一的解决办法,多看书。别人总结出来的通常与生产相结合,俱是心血的结晶。带着问题学,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会说“只要保证同心度就行了”这样愚蠢的回答,关键是你已经指出保证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辈的错误。这个时候,没人再叫你小钱、小赵,连老板都叫你钱工、赵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胡子长出来了,尿布丢了,孩子叫妈了,呵呵成就感也来了。可是设计总是为了使用,好的设计必须具备一点点人性的,设计一套工艺装备,一试产,效率高质量好,老板来搞杯庆功酒。过了几天,发现人家弃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骂娘啊。用起来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细节又多,别个就是个操作工他要是考虑的那么多因素就不会还在那里做操作工了啊。设计不利于使用,就面临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设备,如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之类正常运转时“挺好的,“,可其中一个小键槽,一个轴承位,什么的地方坏了,整个就不能用,厂方只卖整件,要配件不卖,自己加强还真的没地方加了,换了几个厂去买,摆了一堆,用户只好敬而远之,立了个技改项目--可怜的技改。这样的事情只要是在机械行业转的久的都会有所见所闻。使用根本就离不开维修,好的设计更不能忽视维修性。在一条大型的的生产线上,关键的设备,总共一年也就维修那么两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设备大卸八块,行车叉车千斤顶撬杠十八般兵器还不够用,老师傅们还要自己专门动脑动手玩几样好用的专用家当来伺候,导致停产的损失已经超过设备本身的价值,真是个无言的结局。一套大型设备仅因更换一只油封什么的,都要几乎将整机完全分解,使用单位不骂设计干的是断子绝孙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设计者的悲哀。* t- Y  ?- N0 P- N5 u
    我们搞设计不光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还要有创新,但一定要学会继承。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但我们不能一强调创新,就瞧不起原有的东西。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的东西总是含有一些旧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认的。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产生的。比如我们人类,虽然说是大自然的天之骄子,但实际上,我们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样的。如果人类不是在继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础上,有1%的突破,人类的出现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有人说我有志气,不需要继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个100%纯人类基因,那您就是再过一亿年,也搞不出来一个人类来。所以说,不能为了创新,把旧有的东西全盘抛弃。原有的东西就如同一盘菜,创新就如同一点点调料,有了这么一点调料,菜的味道更加鲜美。但没有人为了纯鲜美,不要菜,光来一盘炒调料的。所以我们强调创新,但不能忘记继承,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是因循守旧,而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那是空中楼阁。
9 x% i2 ^4 V* w+ ^' s! w2 l5 v) L    1:1的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认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讲,克隆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谓一抄二改三创造。简练的概括了设计人员的成长之路。 刚入门的时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袭的同时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设计者的意图和思维,理解整个机器的传动,各个装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出图,图纸上就可以有明确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约束。只知道画下来,随手胡扯几根线条上去,大概感觉机器精度比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动不动就0.005,0.002,在图纸上大言不惭的签名在设计栏。号称自己搞的东西是很精密的。这种不知所谓的号称机械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信手拈来满地都是。4 o. t2 [3 i# X; ]+ b6 {2 f
    模仿优秀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个人修养有直接关系。罗嗦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罗嗦的,小气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气,不负责任的人搞出来的机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样的不负责任。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就是不一样,这样捣腾出来的东西就有了独特的灵魂。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用心的杰作。. h! e! g7 B1 w5 }9 q. m

8 |/ `9 @: {# ^- d0 K# R- A2 {. N$ D  w
& ^7 S7 G2 x1 z, S/ h. P
(文章很长 以后有时间再发)
发表于 2009-2-21 15: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很有道理,受教了,不过现在中国机械基本上就是一大抄,真正能在高精机械上自已能做出什么好东西来的,我还真的没见到
发表于 2009-2-22 00: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我想换工作啊~~~~太想了
发表于 2009-2-22 10: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非常期待系列的出现,我会一直关注的,谢了。
发表于 2009-2-22 11: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克隆是很正常的啊,只要你能把几种产品的优点都找出,克隆一个更好的,就算成功!!
3 M3 o) ~$ Y$ C& f' Z7 a0 P8 N) }: B( T! q.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发表于 2009-2-23 09: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新乡
经典精辟
: L" B% a/ ^; ^, ?# n* h' I完全同意楼上的观点
* H" x0 \3 k# [$ N我们这里的大学生还没干够一年
: }' B7 a4 s/ k& a$ ^' w对什么还没了解的时候都要求做主管了* U$ ^) u$ F) U, n; q& C
且傲气十足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09: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大家这么关注。我会把其余的部分尽快传上来
发表于 2009-2-24 16: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唐山
干机械时间长了,感觉很无聊,看完你的介绍,心中又有了激情,希望大家互相交流。
发表于 2009-2-24 18: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泰安
内容不错,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09-3-30 10: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江门
不错,受教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发表于 2009-3-31 16: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使用根本就离不开维修,好的设计更不能忽视维修性。在一条大型的的生产线上,关键的设备,总共一年也就维修那么两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设备大卸八块,行车叉车千斤顶撬杠十八般兵器还不够用,老师傅们还要自己专门动脑动手玩几样好用的专用家当来伺候,导致停产的损失已经超过设备本身的价值,真是个无言的结局。一套大型设备仅因更换一只油封什么的,都要几乎将整机完全分解,使用单位不骂设计干的是断子绝孙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设计者的悲哀。"
) j; U; |- H1 c, m9 q+ V+ e& o. W搞设备维修的深有感触!
发表于 2009-3-31 19: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受益非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发表于 2009-3-31 20: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绍兴
受益匪浅,合理的结构能提高寿命和精度,我搞模具的也很有同感
发表于 2009-4-1 08: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做个好的设计师很不容易
发表于 2009-4-1 12: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讲的比较煽情,但国情还停留在模仿他人的水平上,所以机械设计很多还在一抄二改上,希望能有更多的设计师出来,但在人才的培养上,还是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我觉得现在的学生连最基本的零件图也画不好,还谈什么创新。对的,有继承才有发展与创新。
发表于 2009-4-1 14: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深有体会,要有执着和决心!!!
发表于 2009-4-1 20: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不错,值得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09-4-1 22: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很有哲理,希望楼主赶紧继续啊。
发表于 2009-4-2 10: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楼上有人说的对,国情在这里限制了人的发挥,我现在都该行了, 对设计失去信心了.
发表于 2009-4-2 10: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锦州
写的好,希望楼主继续,等你的文章
发表于 2009-4-2 21: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感触很深啊,不过现在的国情就是这样,真正的老师傅还是越来越少了,,,
发表于 2009-4-4 21: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应该是像楼主说的那样,中国的设计师会从模仿中走出,这是必须的。 先胜者为专家!   共勉。
发表于 2009-4-5 17: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搞设计真的很难么??

我想搞设计~~但看完这段话~~我想我还是很嫩的还差很远啊!!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