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873|回复: 1
收起左侧

[文学] 《古典文学全文朗读_诸子百家卷》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5 11: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宣城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文名称:古典文学全文朗读_诸子百家卷
+ Y1 _: j9 ]& i$ a6 n3 T* B( E别名:诸子百家全文朗读/ ]  X% p* @- S# v: W
资源类型:MP3
' J2 D. d+ Z+ T9 _6 \0 M2 M. A版本:白云出岫版_10月4日更正《韩非子》0506篇
; C: s( m% R( r4 `: w发行时间:2008年
% n: P5 \1 g8 V5 v- c5 t: E地区:大陆
. w- c) {' a+ f语言:普通话- b5 q" o8 D( |" v; S. }6 `2 P
简介# M  g4 R3 {( |+ {) Z
1 X4 @& a, J9 c1 \; |2 s6 C5 V
* v. d8 O$ L9 A$ i, q& f4 D
  自从儿童经典诵读工程发动以来,影响很大,很多的孩子开始读起了《弟子规》、《论语》,甚至《周易》、《道德经》、《庄子》,而他们的父母,就象当初老三届把受教育的希望寄托于下一代一样,也只把读经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有兴趣,就别嫌太晚吧。
# {5 y3 Q- b3 R2 X9 ^; s1 d

5 ^7 S* T, y, I% m9 w4 ?! _, zhttp://img.verycd.com/posts/0809/post-496018-1222776260.jpg, ~* _/ M/ m- m1 I9 z" n; ~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中国战国时期(前2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 ;郑韩古国在今天的河南新郑)人,汉族。原为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苟卿。口吃.。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立说,以求闻达。秦王政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其出使秦国。在秦遭李斯、姚贾诬害,死狱中。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今存《韩非子》五十五篇。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B! a/ h4 Z* }+ U/ R& c7 z

) {! [5 T' z  l5 |3 Y1 j# B% i/ hhttp://img.verycd.com/posts/0809/post-496018-1222720734.jpg
" y, @- H, ^4 A3 i) D& K《世说新语》 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5 X) Q* u3 ]* |: A9 a1 p2 h# `/ E. D: W9 y
http://img.verycd.com/posts/0809/post-496018-1221136442.jpg
" p& d+ M! z% Q" W8 W8 _9 I+ w7 j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Z/ |( i* u2 f0 n& A7 b" a; ]
1 O8 ?/ Q' a/ r! A

4 j" b, R5 [5 _; @# @, m; [3 Thttp://img.verycd.com/posts/0809/post-496018-1221392401.jpg
' V1 y1 e1 j9 D8 _: L6 ?# z" @+ d' v3 J1 N2 Z# Q) q+ R/ {9 p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1 P0 A$ l; c& \1 G: N$ X/ F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现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老子》,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也受到学者的重视。
5 W3 p4 x' \3 V  V《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 e; B  |& d4 d0 ?4 p《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在经济上可以缓解人民的压力,对早期中国的稳定起到过一定作用。历史上《道德经》注者如云,甚至有几位皇帝都为其作注。" n* n0 F/ p2 E0 r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译《道德经》为梵文,传入东天竺;唐开元二十二年(735),唐玄宗亲注《老子》。日本使者名代,请《老子经》及老子“天尊像”归国,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
' }. t2 O0 ~* f6 v. v  }
0 o( m; m7 ]/ }《老子》的版本比较多,本录音采用王弼的版本。5 h" q) {: j+ |" J2 Y
( }6 O- e8 [2 z% z7 `% b
http://img.verycd.com/posts/0809/post-496018-1221517058.jpg
  A2 @9 W, C8 ^) P1 K; _2 C* e( h* {9 a3 N3 _, |4 S5 U

( v. P+ O1 Y6 n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 s! C4 D9 K9 ~" I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M6 e: N4 m' i7 m3 V% U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7 L, E& G4 C& \) s6 p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9 D( h, I- M6 f& D9 Hhttp://img.verycd.com/posts/0809/post-496018-1221393205.jpg
& W7 J) n" s% m0 z) C5 c# y7 _, `( d5 }0 A2 {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 \. Z, P' t( {$ p" w5 x
: D) [' b# H/ ~% A
5 L3 B0 D' j+ yhttp://img.verycd.com/posts/0809/post-496018-1221391150.jpg
! S6 s& |% s7 S% F《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它原来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由《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和《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名声鹊起。
; [. ], n( b3 R% E作为儒家学派的经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嬗递轨迹。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s& G/ k8 \* @8 s& P" ~' [8 f. K
大学: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
. o3 f% n$ ~: t7 U' l1 e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 f: ?( U* U4 F( M+ u% v& C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F  p: K4 y4 F, B+ I, n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8 N' `0 d1 N! [/ p8 A3 s$ O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C( c& t' m9 Y0 v9 l3 d. _

: Q2 @1 O/ M8 P5 w/ D7 ^: b& D9 H( A9 x" g/ `/ F& H
http://img.verycd.com/posts/0809/post-496018-1221173276.jpg
& v# b( t. j6 q《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孝弟三百千",是影响大而流行广的启蒙读物。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三百千"将早期的识字教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的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言辞简练,含义丰富,朗朗上口,便于诵读。
3 t& e9 q$ f+ F. v2 N8 Y! E$ ~$ i  a4 F$ C
4 R2 [6 D% Q* X# ~) h
http://img.verycd.com/posts/0810/post-496018-1223071065.jpg- A1 G* f4 {& Q6 {+ y' R
  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 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雉皋(即今江苏如皋)。李渔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和小说作家,他仿照《声律启蒙》写的旨在作诗的韵书因此叫《笠翁对韵》。: P* V! Q8 v4 ^, ^
  G- o) \0 S+ ?
http://img.verycd.com/posts/0809/post-496018-1222076732.jpg# e+ f$ w  O8 f- s0 I
《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一些谚语、俗语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成为简明生动哲理式的科学知识,如“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 * G% o. [/ g% d( D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徵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 P8 `) D( E6 J% L/ t$ Q! v# f
2 S4 w. I0 I0 r5 r  a% F# v3 F* A4 ?# J4 g9 {4 U( j/ p. r! B
' p% s* l0 U8 |* m% z, e
( c7 o( `. W: j2 ~5 g

* q, {2 Q* t- |. g2 i2 Q5 `# Y9 B  x/ g/ j' h. E4 @+ M6 C
下载地址:http://board.verycd.com/t522561.html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1: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宣城
http://img.verycd.com/posts/0809/post-496018-1222360600.jpg
8 \! f8 Q. O, g( a& t  q8 P0 E! E《圣经》(拉丁语:Biblia,希腊语:Β&#943;βλο&#962;,英语:Bible,本意为莎草纸,中文亦称耶经)可以指犹太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的宗教经典。犹太教的宗教经典是指《塔纳赫》(或称《希伯来圣经》),而基督宗教的则指《旧约圣经》(《旧约全书》)和《新约圣经》(《新约全书》)两部分。
2 \/ u, \5 w. x. O9 Y' f0 F5 {! g9 g" X5 k/ R% Z) a
4 @/ k8 e8 g7 ^, d; ~& M
6 V. z5 |* J/ l
  《圣经》挤到诸子百家里,有点委曲,但也无奈,资源区的规矩是宗教类资源不加精。
( K$ W; N% S0 k' q5 z, Z  之所以会读《圣经》,并不是因为兴趣广泛。10年前,我离开北京中医药大学后,在北京香山的一个敬老院,生活过一年多的时间。那家敬老院,是由几名基督徒创办的,没有得到民政部的正式批准,因此算不上是个正式的单位。我当时需要一个实践场所,经人介绍,就到了这里。$ E4 b3 l! q/ t# z! q
  在一片平房里,生活着三四十位老人,和十来位服务人员,除了我是没有宗教背景的,其他人都是基督教徒。他们每天上午、下午各进行一次讲道活动,每晚要读上一两个小时的圣经。每个人读一段,连续不断地往下读。我虽然不是教徒,也被允许和他们一起读经。* v) a6 f* G) _# F% J. T
  平时有很多人来这里参观交流,他们大多是比较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当他们发现这里有个不信教的人,总是感到非常的奇怪,便经常会有人来告诉我宗教的神奇。
- V0 s/ j1 s0 `  c. C1 t1 T  P' X7 H  一次,一位信教的硕士先生自豪地对我说:“你知道么,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中,有三分之二是信基督教的。”
; I% v) a' t& ~) N  接着,和我讨论神学的科学。这方面,这两种学科常有矛盾之处。硕士雄辩地对我说:“科学实际上走的是一条背离真理的道路。”
: B8 |/ f; Z' J6 v. r. Z  我奇怪地问:“不是三分之二的大科学家信上帝么?他们为什么要带大家背离上帝呢?”/ ^( ^6 u; F2 ^* O# v. A- C
  他发了半天愣,不知该怎么答复我。
2 J' x7 u/ i" [* L  教徒们读《圣经》,显然不是在创造什么艺术品,也没有人在这里卖弄诵读技巧,他们只是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这些文字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净化,从中感受到一种神圣的爱。1 p- H/ u) l  N$ W+ I) z+ ?
  我不清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因为在我看来,神爱世人的方式是很不拘一格的,不仅放火、杀人、还发洪水,放瘟疫。- \+ ?8 j* z! Z; s( n8 e
  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读着《圣经》的西方人,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确超过了读孔孟的中国人,而同样读《圣经》的犹太人,被公认为是最有智慧的民族。6 f, c) u6 ~: b) ^/ L; d7 D
  有了方便的录音手段,我可以把自己读经的声音录下音来,给需要上帝声音的人听。我虽然不是一个信上帝的人,但我想,在某种意义上说,我还是有些基督精神的。% Y# @8 p7 A( b( Z5 r8 S
  这部分内容,无法纳入“中国古典文学”的主题,单开一贴。+ v* B$ I/ }& i$ }: ^
  《圣经》只录了一小部分,我知道我还会录下去,但时间会相当长,喜欢《圣经》的朋友,不要着急。网上还可以找到其他朗读《圣经》的普通话版,可以找找看。
) |" N1 C" r# K; J( g* H1 n

2 U% J! A4 f  q) |' t: r) V7 J$ x; D) M( c
更新日志:
& |8 C$ g$ j( e8 M  u1 z2008_9_15 重录《周易》01_08 有以下更改:保合大(tai4)和、乘(sheng4)马班如
5 y9 d& `2 S  F, |0 p5 P1 k2008_9_17 重录《道德经》38_50 有以下更改:38扔(reng4)之 39恐发(fei4)39数舆(yu4) 39 珞(luo4) 42教父(fu3)' {3 b. z9 R: ^+ f
2008_9_19重录《道德经》01-10 更正:4湛chen2兮 10爱民治国, o+ j! V+ o3 a3 _) W
2008_9_22增加《老子德篇》帛书甲乙本& l) @; c7 ~  A: F5 M$ {
2008_9_23增加《老子道篇》帛书甲乙本
  G7 S( }6 p* [# H* n: x. a8 L6 g2008_9_27增加《世说新语》01_18卷
6 l: `+ B. l/ p1 W( i4 ~2008_9_29重录《百家姓》,更正几处读音错误。& R8 j, p5 {. r
2008_9_29又把《圣经》的三卷加了进来,这次可能不是临时的了。
' W  N- A- I: D2008_9_29原《世说新语》01_18中,缺14,新包补上,也可单下。
6 J! X% h# T, {1 e7 `2008_9_30修正《百家姓》中两处误读,增加《百家姓》lrc文件。三百千包同时更新
/ c& n) @# y9 ]/ Q' l2008_9_30增加《世说新语》原文朗读后18卷& R- g  s( V( u5 ?: H, B% s
2008_9_30增加《韩非子》初见秦第一、存韩第二
( y6 r0 `/ u3 g% @/ o2008_10_01修正《韩非子》初见秦第一[改疾病为疲病]8 c' F, ?# C9 P( H
2008_10_01修正《道德经》王弼本
- [5 i4 q- \& r0 L2008_10_04增加《韩非子》难言第三、爱臣第四、主道第五、有度第六0 f7 C& p: ]- g. n) x
2008_10_04修正《韩非子》存韩第二、难言第三、第五、第六) H( K; e. \4 I) I$ C, E2 X- D/ z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