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复杂抛物形零件翻边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2 {# e, o. x7 S* {- t摘要:详述了在不完全封闭壳体内翻边成形的工艺分析和模具结构。, Z2 J7 I4 ~1 d; f5 T3 Y0 C/ x
关键词:不封闭壳体翻边工艺分析模具结构
) J/ t |7 Z1 W% l4 [$ A一、引言% J/ Z7 C3 f8 k+ n* w i0 y
图1所示零件,材料为08F,料厚为0.75mm,公差为I TI 3。原来成形的方法是:先将两折冷冲压部分成形,再焊接成图1所示形状。现采用不需焊接的冷压成形法进行成形。冷压成形有3种途径:) X1 R- j8 H( n# _) P! S. [
一是冷冲压拉延折弯的方法;二是旋压法;三是拉延与旋压结合法。纯粹用冷压成形,在折弯顶部形状时,很难用模具实现;用旋压的方法成形是没有问题,但效率低,也不可取;采用旋压与拉延相结合成形法,拉延成形抛物面形,顶部折叠采用旋压成形,是一个比较适合的方案,因此采用第3种方案。其工艺路线为:拉延成形一修边一旋压折边一冲孔翻边一攻丝,即完成零件制作。下面对该件的翻边成形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介绍如下。
" z s$ J9 q4 ^9 ?) x0 R1.确定小孔翻边是否需要冲预制孔
1 C( b9 j: |3 m/ R: [1 M 该件料厚为0.75mm属薄壁零件,由于要用自攻螺纹连接,为增加连接螺纹扣数才需要翻边的。是否要制预制孔,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有的企业的内部标准厚度为0.8mm,自改螺纹可以不翻边。该件料厚为0.75mm,十分接近0.8mm,且螺纹直径为M3,翻边后肯定会远大于0.8mm。因此,对于翻边高度不作要求。M3螺纹底孔直径为http://www.icax.cn/html/res/article/mould/h000/h12/img200603172024001701.jpg,属小孔翻边,不要冲预制孔。如果冲预制孔,翻边竖边高度会整齐些。但冲孔凸模直径很小,对冲孔和翻边都会带来很多麻烦。
8 f, s s$ I, j7 Z9 V' }8 j$ A+ g 小凸模冲裁,特别是翻边定位问题,可以讲几乎难于解决。如果不冲预制孔,可以保证翻边高度而且定位不成问题,操作也十分方便;但翻边竖边可能会高度不一致,且对有的材料会有裂纹现象存在,根据08F钢材料的机械性能分析,其强度极限与流动极限对比,产生裂纹的可能性不太大,且根据已有的经验,除竖边高度不一致外,可能会有裂纹痕迹,但并不影响伸用.因此决定不冲预制孔。
7 V. ^ [! t0 v$ `+ q; L q2 翻边力的计算) ^- w# F2 n$ ?/ _, U
翻边力为:http://www.icax.cn/html/res/article/mould/h000/h12/img200603172024002261.jpg
4 T& A, }( k- b" ^& w! l/ ^! h
& @4 Z: M2 b0 V: h此时预制孔的直径为http://www.icax.cn/html/res/article/mould/h000/h12/img200603172024003228.jpg则
1 \7 o# a3 V p; b, @, oF=1.1×3.14×200×0.75×2.4=1243(N)
* q5 W: h k0 j9 P( |# _1 G 该处的翻边是大间隙翻边,且是无预制孔翻边。翻边变形是先刺穿钢板,然后再翻边;刺穿钢板力不大。当大间隙翻边时,可降低30%-35%的翻边力,则翻边力为810-830N。实际翻边力还小于该值。此为结构设计的依据。
6 `$ y2 H- y- T2 j$ G! r/ O1.模框2.下模框3.上模压块4.支承螺栓5.弹簧挡板6.凹模滑块7.螺母8.圆螺母9.凸模橡胶10.固定板11.凸槟 12.上模板13.上模推杆橡胶14.上模推杆15.退(压)料螺杆16.压板17.凹模滑块导向块18.弹簧19.弹簧轴20.匹模滑块支承块21.中间压料块22.退料杆23.下模板
+ H3 i. ~" I1 L. v* p4 h0 k三、模具结构和动作原理
) A) A1 W3 m7 l& v* E9 `1.模具结构
1 C: g# B! w+ J0 Y4 S' A 模具结构如图2(左图为装配图,中图和右图为件5、6、17等装配时的局部放大图)所示;上模推杆(件14)结构如图3所示。. A5 P- Q$ ~0 F; f9 k/ ]. u
2.模具动作过程; i# o% F1 o$ r
先将修边后成形的毛坯放入下模框,手工将压板推向毛坯,使毛坯放平,同时也可检验毛坯是否放平,上模推杆组件和凸模下降,当凸模还未接触手坏前.卜椎杆继续下行.带动凹模滑块组件3、20、21等压住被加工毛坯,再继续往下行时,凹模滑块垂直方向不再运动,上模推杆继续下行,带4凹模滑块径向向外运动到达最大位置,并对毛坯端面起支承作用。当翻边凸模接触坯料并且翻边,此时的上模推杆则不能下行,上模推杆压缩上模推杆橡胶相对上模板作向上运动。当翻边完成后,凸模上行,当凸模完全离开毛坯后,上模推杆在橡胶力的作用下,上模推杆与固定板端面接触,机床继续上行时,上模推杆上移6.75mm,凹模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同样移动6.75mm距离回复到初始状态产品可以退出(此时,上模推杆斜面仍与凹模滑块斜面接触,并是凹模滑块行程终止位置)。上模推杆继续上行,带动凹模滑块上行。当上模推杆及组件完全离开毛坯后,转动压板、顶料机构将毛坯顶出完成产品的制作。冲下一个零件前,顶料机构回到原始位置,重复上一次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