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281|回复: 6
收起左侧

[已解决] 请教钝化处理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9 11: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钝化处理有什么好处,什么情况下用钝化处理比较好,它和氧化处理,磷化处理,那一种防锈效果好一些?那一种成本低些?
发表于 2008-2-19 11: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磷化处理是将钢铁制件在以磷酸二氢锌或磷酸锰铁盐为基的溶液中,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化学反应,使其表面生成一层难溶的磷酸盐保护膜的一种化学处理方法。所形成的磷化膜为多孔的晶体结构,对增加涂层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结合能力,防止腐蚀起着良好的作用,因此被广泛地用在涂装行业中,作为涂层的底层。
9 p& j+ w: w1 b! d+ K! A钢的氧化处理是将钢件在空气—水蒸气或化学药物中加热到适当温度,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蓝色(或黑色)的氧化膜,以改善钢的耐蚀性和外观,这种工艺称为氧化处理,又叫发蓝处理。氧化膜是一层致密而牢固的Fe3O4薄膜,只有0.5~1.5mm厚,对钢件的尺寸精度无影响。氧化处理后的钢件还要进行肥皂液浸渍处理和浸油处理,以提高氧化膜的防腐蚀能力和润滑性能。
" a$ {- J0 O, e! e3 O  {$ B/ Q( g: f3 f3 o/ }* }4 b
钢的氧化处理有以下基本工艺过程:  + S1 k9 q# y, C& _
' `! z4 b$ A5 C$ ~
" f5 x3 Y7 f# f! ?8 D  H( x
, \+ a# n- T- E+ w8 a# i& {, z) I( ?6 y

% ~! B& b5 N1 c7 l- ]0 ^" U4 P5 x, k
# u7 _# V; b/ e5 S2 {
- }/ c, J- g8 g/ i氧化处理过程中溶液中的氧化剂含量越高,生成氧化膜速度也越快,而且膜层致密、牢固。溶液中碱的浓度适当增大,获得氧化膜的厚度增大,碱含量过低,氧化膜薄而脆弱。溶液的温度适当升高,可以提高氧化致密度。工件含碳量越高,越容易氧化,氧化时间越短。氧化处理时间主要根据钢件的含碳量和工件氧化要求来调整。氧化处理工艺不影响零件的精度,常用于仪器、仪表、工具、枪械及某些机械零件的表面,使其达到耐磨、耐蚀以及防护与装饰的目的。 * _$ d( n2 I$ z
$ F/ t0 j' I' {- ~. N& [& r% i$ ]
钝化处理是化学清洗中最后一个工艺步骤,是关键一步。锅炉经酸洗、水冲洗、漂洗后,金属表面很清洁,非常活化,很容易遭受腐蚀,所以必须立即进行钝化处理,使清洗后的金属表面生成保护膜,减缓腐蚀。" k: v' @5 G2 Q: X" r' `& w

1 A6 V9 S6 s/ z- ?3 I- }+ f用途:对不锈钢全面酸洗钝化处理,清除各类油污、锈、氧化皮、焊斑等污垢,处理后表面变成均匀银白色,大大提高不锈钢抗腐蚀性能,适用于各种型号不锈钢零件、板材及其设备。
- Y6 m* z3 q/ I5 f# b" M: c7 C/ E2 I6 i5 O
特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同时添加了高效缓蚀剂、抑雾剂,防止金属出现过腐蚀和氢脆现象、抑制酸雾的产生。特别适用于小型复杂工件,不适合涂膏的情况,优于市场同类产品。2 B# g7 [- Q. D  g
: h0 ?- M: t9 ~
用法:根据不锈钢的材质和氧化皮严重程度不同,可以用原液或按1:1~4的比例加水稀释后使用;铁素体、马氏体和镍含量低的奥氏体不锈钢(如420、430、200、201、202、300、301等)稀释后使用,镍含量较高的奥氏体不锈钢(如304、321、316、316L等)用原液浸泡;一般常温或加热到50~60度后使用,浸泡3-20分钟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和温度用户根据自己的试用情况确定),至表面污垢完全清除,成均匀银白色,形成均匀致密的钝化处理膜为止,处理完成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好再用碱水或石灰水冲洗中和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1135026 + 3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2-19 11: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钝化就是清洗后或是磷化后进行的,为防止金属在一定时间能生锈.) f( F; v, w2 z7 R
氧化是使金属表现形成一层氧化膜,像铝就能形成各颜色的膜
) C. k+ v; o. N+ s磷化也就是用磷酸盐处理金属,使金属表面产生一层磷化膜,有彩磷和灰磷两种.像用电泳漆,电镀,喷漆的前处理就要用到.这样它能使漆层镀层更加平滑.
发表于 2008-2-19 12: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钝化用作中间防锈,效果由高到低应该是磷化-氧化-钝化,成本应以钝化和氧化比较低。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tdragonfu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2-19 16: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氧化处理,磷化处理是不同的两种表面处理手段,但最后都必须经过钝化处理,防锈效果磷化好些!
& {# f1 D! {7 @成本磷化低些!!!
发表于 2008-2-19 16: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钝化* D" _% a. w9 o) a$ D. ^- q
1、钝化& E, _6 ]9 c- `/ Z

6 u; M( V" z& |$ N用途:对不锈钢全面酸洗钝化,清除各类油污、锈、氧化皮、焊斑等污垢,处理后表面变成均匀银白色,大大提高不锈钢抗腐蚀性能,适用于各种型号不锈钢零件、板材及其设备。
: v, ^# s8 n8 L  B# d
$ m( E% k1 L  M  x7 x, O7 _特点: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实用,同时添加了高效缓蚀剂、抑雾剂,防止金属出现过腐蚀和氢脆现象、抑制酸雾的产生。特别适用于小型复杂工件,不适合涂膏的情况,优于市场同类产品。! Y- `( H. I! B: v  R" q+ U

; b8 H" n' K  S5 K- {) C7 x0 u! h% I用法:根据不锈钢的材质和氧化皮严重程度不同,可以用原液或按1:1~4的比例加水稀释后使用;铁素体、马氏体和镍含量低的奥氏体不锈钢(如420、430、200、201、202、300、301等)稀释后使用,镍含量较高的奥氏体不锈钢(如304、321、316、316L等)用原液浸泡;一般常温或加热到50~60度后使用,浸泡3-20分钟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和温度用户根据自己的试用情况确定),至表面污垢完全清除,成均匀银白色,形成均匀致密的钝化膜为止,处理完成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好再用碱水或石灰水冲洗中和。
6 B$ T! n# ~( Z& E4 W( X
) F$ ^7 _! v; F; X- K2、一种活性金属或合金,其中化学活性大大降低,而成为贵金属状态的现象,叫钝化。金属由于介质的作用生成的腐蚀产物如果具有致密的结构,形成了一层薄膜(往往是看不见的),紧密覆盖在金属的表面,则改变了金属的表面状态,使金属的电极电位大大向正方向跃变,而成为耐蚀的钝态。如Fe→Fe++时标准电位为-0.44V,钝化后跃变到+0.5~1V,而显示出耐腐蚀的贵金属性能,这层薄膜就叫钝化膜。 ! I0 h& h. T, R( ]' O) E
3 U6 T7 `. X3 a, W
浅谈金属钝化的机理 / z& a" H  f# E9 n
  9 q% W/ I/ A) m8 {$ N
   我们知道,铁、铝在稀HNO3或稀H2SO4中能很快溶解,但在浓HNO3或浓H2SO4中溶解现象几乎完全停止了,碳钢通常很容易生锈,若在钢中加入适量的Ni、Cr,就成为不锈钢了。金属或合金受一些因素影响,化学稳定性明显增强的现象,称为钝化。由某些钝化剂(化学药品)所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称为化学钝化。如浓HNO3、浓H2SO4、HClO3、K2Cr2O7、KMnO4等氧化剂都可使金属钝化。金属钝化后,其电极电势向正方向移动,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特性,如钝化了的铁在铜盐中不能将铜置换出。此外,用电化学方法也可使金属钝化,如将Fe置于H2SO4溶液中作为阳极,用外加电流使阳极极化,采用一定仪器使铁电位升高一定程度,Fe就钝化了。由阳极极化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叫阳极钝化或电化学钝化。( Q! Z, u5 u8 p2 ?  v7 p+ x
   7 f, N: ?6 W+ y! }, O
   金属处于钝化状态能保护金属防止腐蚀,但有时为了保证金属能正常参与反应而溶解,又必须防止钝化,如电镀和化学电源等。
; c% K5 x/ V& q% N7 l" h   % E$ N  ?6 n3 n3 U6 ?+ b
   金属是如何钝化的呢?其钝化机理是怎样的?首先要清楚,钝化现象是金属相和溶液相所引起的,还是由界面现象所引起的。有人曾研究过机械性刮磨对处在钝化状态的金属的影响。实验表明,测量时不断刮磨金属表面,则金属的电势剧烈向负方向移动,也就是修整金属表面可引起处在钝态金属的活化。即证明钝化现象是一种界面现象。它是在一定条件下,金属与介质相互接触的界面上发生变化的。电化学钝化是阳极极化时,金属的电位发生变化而在电极表面上形成金属氧化物或盐类。这些物质紧密地覆盖在金属表面上成为钝化膜而导致金属钝化,化学钝化则是像浓HNO3等氧化剂直接对金属的作用而在表面形成氧化膜,或加入易钝化的金属如Cr、Ni等而引起的。化学钝化时,加入的氧化剂浓度还不应小于某一临界值,不然不但不会导致钝态,反将引起金属更快的溶解。
- M- |3 y& b0 \$ G# Q  S8 e0 k   2 E( w' q/ B) o
   金属表面的钝化膜是什么结构,是独立相膜还是吸附性膜呢?目前主要尚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形成成相膜,在什么条件下形成吸附膜。两种理论相互结合还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因而钝化理论还有待深入地研究。
发表于 2008-2-20 16: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楼主看参考《实用表面前处理手册》,链接http://www.3dportal.cn/discuz/vi ... 6%C0%ED%CA%D6%B2%E1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