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0856|回复: 20
收起左侧

[已解决] 滚动轴承的内圈一定要与轴紧配合吗?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31 22: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家好,我最近设计的设备要用到滚动轴承。轴承是装入到端盖中的。为了拆卸安装方便,我想把轴承的外圈固定到端盖内部,内圈与转轴的紧配合。" \+ w) G6 ^& Q: Q) ?4 E
但我查了一些机械设计方面的书,没有找到这么做的依据。& Q6 j0 g1 a! Y
而且由滚动轴承内、外圈的公差带,好像也倾向于内圈与轴紧配合,外圈与座孔配合相对较松。5 m; D7 x) B7 @; v

% J$ K6 K1 |3 T) b  ^8 ~请大家对下面的问题给我些意见:到底内圈与轴的配合必须是紧配合吗?
发表于 2007-12-31 22: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把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搞成过盈配合,内圈与轴选用过渡配合是可以的。
. s& _. U' s' }2 c+ h/ p9 F考虑到端盖一般用铸铁制成 ,外圈与之配合的过盈量不能太大,另外也需要在设计时考虑以后必要时如何取出轴承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userkypdy + 5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2-31 22: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印度尼西亚
楼上的是正解,谢谢解答。从中受益,谢谢
发表于 2007-12-31 23: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个人认为轴承内圈要和轴过盈配合,外圈和端盖过渡配合。如果把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搞成过盈配合,那轴承运行发热后就无法向外膨胀,只能向内膨胀,这样就减小了轴承间隙,轴承更容易发热。
发表于 2007-12-31 23: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张家口
原帖由 cqgq 于 2007-12-31 22:40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K$ T. J0 w8 ?把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搞成过盈配合,内圈与轴选用过渡配合是可以的。: E; y1 J0 e' T
考虑到端盖一般用铸铁制成 ,外圈与之配合的过盈量不能太大,另外也需要在设计时考虑以后必要时如何取出轴承的问题。
4 @$ K/ o( h% m; x, M1 ~

, G3 Y, y' L- Q3 @! w7 U2 ~$ o% N5 E/ _3 i# |6 Y
" Q6 \4 E* X' V1 J; l. g
从受力角度来看的话,首先轴承工作过程中内圈所受切向力要远大于外圈,所以说机械设计方面的书中滚动轴承内、外圈的公差带,倾向于内圈与轴紧配合,外圈与座孔配合相对较松。
7 P: A/ k( G4 q' x" h3 D& t而且内圈过渡配合的话,轴承工作过程中发热后,内圈与轴的间隙是增大的,而外圈与座孔的间隙是减小的,这样一来轴与内圈要可能发生相对运动,而外圈过紧会导致轴承旋转发生问题,这样以来机构的可靠性便会下降。所以个人认为轴承内圈要和轴过盈配合,外圈和端盖过渡配合。把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搞成过盈配合,内圈与轴选用过渡配不是不可以的,但是下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要将受力,热膨胀,加工等因素综合考虑后进行。) a1 K8 n0 |% s# h4 `

. s. X6 o1 w0 V  L* h0 A: c' x% M[ 本帖最后由 jxcjwww 于 2008-1-1 00:0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5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00: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盐城

回复 1# 的帖子

轴承的配合,根据不同机械设备的技术要求是不同的,所以组装的方式也有所同。所以要根据需要而定,比如汽车上的变速箱一般采用过盈配合(热组装),要求的不高的采用过度配合(diecasting shell)组装方便。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8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8 节日应助,合并后才发现比楼下的要早一点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00: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这要看具体情况,一般负荷用过渡配合,也方便安装。
' t; R) `* b) R. Z( Q' M/ R# D5 S% d, A2 ~; A# w) x! Z
从你的设计看,把轴承的外圈固定到端盖内部,端盖安装在机器上,说明系统的安装误差可能要求不高。9 a/ q! n, Y- j
& A; \, }/ P+ y; `3 ]( ?4 |6 ^7 U
如果一味追求过盈,可能使轴承在有安装误差情况下受损。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8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8 节日本版第一应助帖,奖! 祝新年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08: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唐山
我认为配合的选择应该根据载荷状况进行选择,载荷是否产生离心力,是轴固定还是轴承座固定,如果轴固定轴与轴承最好为过盈配合,轴承座可以选择过渡、间隙或过隙配合;如果轴承座固定,则轴承座为过盈轴可以为过渡或过盈配合;如果轴承座为铝合金等膨胀系数较大的材质,应选择较大的过盈量。另外还要注意载荷较大,过盈量也较大,在不便于安装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小过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6 应助,元旦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09: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这个主要看的是受力体是轴还是壳体,那个受力大的紧配合,另一个过渡配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6 应助,元旦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09: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

回复 1# 的帖子

应该要看工作情况和设备了,我们的减速机,轴处用过盈,用油烧热轴承装,座处即较松的过渡配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6 应助,元旦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11: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个人认为:内圈与轴应当采取紧配合,外圈与座孔可选择相对松一些的过渡配合。象楼主所讲的,采用内圈过渡配合的话,工作过程中发热后,内圈与轴的间隙会增大,就存在内圈与轴的相对运动(原先我司曾有电机因轴承处配合过松,使用中产生相对运动,最后轴承内圈与轴摩擦焊接为一体的情况),而外圈与端盖用过盈配合,配合过紧会导致轴承使用中发热不能向外膨胀,反之向内挤压,吃掉油隙,那样也容易烧轴承。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6 节日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11: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
从设计手册上轴承与轴、外壳配合表应该看的很明白,它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配合。一般为过度配合以上的较紧配合。因为长轴、温度差较大、机构要求等等大部分轴承要求留有游动间隙。精密设备不允许留有间隙,此种情况很少,也是不提倡的(对轴承寿命有一定影响)。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6 节日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13: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轴承内圈与轴之所以要选择过盈配合,是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内圈与轴的相对旋转或滑动,在失效分析的案例中,凡是内圈与轴发生了较大相对运动的,整个轴承会被严重破坏,由于轴承的高速旋转,大量的摩擦发热使内圈破碎甚至有高温融化的现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6 节日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15: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太原
轴承外圈与座的配合和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一般选用过渡配合,根据负荷大小和是否经常拆卸,来选择过渡配合中过盈,或过渡配合中的较松配合。软质轴承座与外圈的配合,选较大过盈,调心轴承结构较单薄,内圈与轴采用较松的过渡配合。总之轴承内外圈的配合松紧主要是根椐负荷大小、实际使用情况来定。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6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6 节日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1 16: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唠叨

主要是要看工作的环境和要求。
/ h% G3 T! e% ?) D9 p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的自行车的轴承处配合松了,结果老是掉链子。9 D. G- I5 V4 I! X, n  E  j, s5 w
大家想想是吧,呵呵
发表于 2008-3-20 10: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长治
内圈与轴选用过渡配合也是可以的有利于装配
发表于 2008-3-22 05: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
我看过美国的风机,轴承与轴的配合选用间隙配合,仅用定位螺栓固定,外圈采用调心球面也是间隙配合,风机运转相当正常,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2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2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22 09: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从轴承承载能力、载荷传递效果来看,无论内圈、外圈,都需要一定的紧配;同时也避免了内圈或外圈的蠕动,过大的间隙配合将导致滚道面失圆。& q- _- M2 K; \, x& `. ?" a/ ^% V
1 E, f5 J/ B6 i% C
然而实际应用中,往往见到轴承内圈或外圈松配,这是基于以下考虑:! U: ^  M6 F$ K0 q3 y% g. U
1。轴承载荷相对于部件(内圈或外圈)是否转动,不转动的,可以选择一定的松配;转动的,一般选择一定紧配。
1 j5 ^; D* J3 g* ^# ?2。基于检修方便考虑,可以考虑一定的松配;可以加上锁销、键销等辅助手段,加以周向固定。3 f$ j8 c$ J2 K9 `7 ^( P

1 p' h% `# e- F
4 }7 R7 g& U3 p+ n2 v以上。
2 ^, N+ @% J- w7 o
0 h; q, n: G* C, f( D[ 本帖最后由 yc771125 于 2008-3-24 11:1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5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24 08: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1.轴承的内、外圈与轴、端盖孔的配合公差是依据装配来选择。如果外圈与端盖的装卸方便的话,应尽量选用紧配合;如果装卸不方便,可选用较松的配合。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亦是如此。
) [7 g: K; `4 P5 L4 E4 p3 j0 @但是,两者必须至少存在一个是紧配合的。
( B: Q9 `% l5 j, d2.有时也要根据加工难易程度来做选择。比如,端盖孔不易加工,其与轴承外圈的配合便可选用松配合。
发表于 2008-3-24 11: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原帖由 hbh0606 于 2008-3-24 08:23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I, ?  z" l/ V: H1.轴承的内、外圈与轴、端盖孔的配合公差是依据装配来选择。如果外圈与端盖的装卸方便的话,应尽量选用紧配合;如果装卸不方便,可选用较松的配合。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亦是如此。; B; `! G1 T0 B, M# s1 i
但是,两者必须至少存在一个是紧配 ...
; p  }& ?, N' _; F4 ^
) G8 n3 W# A( L
1。有轴承内外圈全用松配的,如轧辊轴承。  Q7 H% p0 _( W3 U/ I& l$ U5 K
$ L0 X1 h$ \5 s$ M* o. r% M% {  [
2。应加工困难,选择松配???
/ ?  Y) g7 V/ ]  w! ^* J/ K& x2 W
- a7 w9 t) r1 v% S
8 b7 P- z0 T6 h. s7 T以上。
) z  H" \% d% P! B5 V8 R+ H; {6 z4 h" I/ s- V  d6 e! e
[ 本帖最后由 yc771125 于 2008-3-24 17:46 编辑 ]
发表于 2008-3-25 16: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莱芜
配合的目的在于使轴承内圈或外圈牢固地与轴或外壳固定,以免在相互配合面上出现不利的轴向滑动。这种不利的轴向滑动(称做蠕变)会引起异常发热、配合面磨损(进而使磨损铁粉侵入轴承内部)以及振动等问题,使轴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对于轴承来说,由于承受负荷旋转,一般必须让套圈带上过盈使之牢固地与轴或外壳固定。5 w! x# f* o0 ?
公制系列的轴及外壳孔的尺寸公差已由GB/T275-93《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的配合》标准化,从中选定尺寸公差即可确定轴承与轴或外壳的配合。9 R9 ^$ q6 Z& B  \, j3 t
配合的选择一般按下述原则进行:5 U3 D  T8 W0 q' j  W- a3 E
  ]" H$ K- Z8 _5 U3 N7 {3 _
根据作用于轴承的负荷方向、性质及内外圈的哪一方旋转,则各套圈所承受的负荷可分为旋转负荷、静止负荷或不定向负荷。承受旋转负荷及不定向负荷的套圈应取静配合(过盈配合),承受静止负荷的套圈,可取过渡配合或动配合(游隙配合)。+ Q; O9 m5 ^$ F2 `* ~: b. d
轴承负荷大或承受振动、冲击负荷时,其过盈须增大。采用空心轴、薄壁轴承箱或轻合金、塑料制轴承箱时,也须增大过盈量。
% x( T- m7 }5 f$ B; F: S1 y; `要求保持高旋转时,须采用高精度轴承,并提高轴及轴承箱的尺寸精度,避免过盈过大。如果过盈太大,可能使轴或轴承箱的几何形状精度影响轴承套圈的几何形状,从而损害轴承的旋转精度。
6 B3 p9 p# p) L8 N" |非分离型轴承(例如深沟球轴承)内外圈都采用静配合,则轴承安装、拆卸极为不便,最好将内外圈的某一方采用动配合。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4 收起 理由
hero2006 + 4 技术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