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模具制造中,每个零件都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相互之间具有整体配合性,这给编制模具加工工艺带来了不同的要求,一份好的工艺编制文件,能影响生产成本与产品质量。现就模具加工工艺的编制作如下建议: & b; G; k5 K1 S: t* U" Q- z
# Z/ N5 T8 K- b. h$ j* G一、工艺编制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
3 l/ r9 }8 Z: s) O5 u& \# } z! X+ l {/ C& h0 g
编制工艺的基本原则。根据自己的人力、物力基础和客户提供的数据或图纸的要求,尽快地编制切实可行的工艺文件,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具有使用性。在这个基本原则构筑的框架中,快、好、省是核心内容,贯穿于编制的始终。
( @0 j+ ]8 Z6 h; ]$ S- a( j
7 A- j& M. D6 f% n# X" `' V
( m- _* H2 H5 M/ t, D/ `/ X“快”:它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编制出耗时最短的工艺文件,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四点:
4 V# a6 n7 B) u* g9 ?( ?6 i5 j; }+ \) U* q$ r4 Z
1、工艺员要能够做到熟知本单位的机床设备,技术水平,最好是操作过每一台机床,对加工十分了解,以适应模具零件复杂性与特殊性的要求,做到拿到一份图纸,能够很快地确定最佳加工流程,提高速度。
% v( k. |- }0 E0 y1 p: s* @6 ~5 n
& I E+ n) w4 t2、确定合理的最小加工余量。在上下工序,粗精工序之间,留出必要的加工余量,减少各工序的加工时间。
: @& B2 I# F3 I* Z& P' h: z
; F: ^2 h. R) X; z& p3、由于模具零件多为单件、小批、工艺卡片不能像批量产品一般仔细详尽,但要力求一目了解,无有遗漏,关键工序要交待清楚加工注意事项,写出操作指导,以减少操作者的适应时间跎偌庸な蟆?! i9 b$ y0 Z r# Y8 w* o
" X' [/ q+ d; e& d) H
4、对于加工过程中需要的夹具、量具、辅助工具应当先行设计,提前做好准备。
, B7 F* e) {9 z6 U+ h; L9 a) t
( o: m9 A. F+ {% f' I4 G; ]“好”:它要求工艺员能够编写出最合理、最佳的工艺文件,预防处理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它也是衡量一个工艺员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0 ?( `8 G* a6 q/ x, e. G' g4 @" p
. A* o2 @9 X, x' l* X$ }1、合理的编排热处理工艺。模具产品的一个特点就是材料的机械性能,热处理要求十分严格,凸凹模、固定板等关键零件,在开始阶段要安排退火、改善加工性能,在进行淬火后,要进行时效,消除应力变形。 # d% g* p/ f- k8 I1 f+ P; F/ Y+ F0 x
3 W J4 b P- V6 e; K* b
2、严格区分粗精加工艺。一般地,粗、精工艺的划分由热处理工艺来决定,在最终热处理后的加工多为精加工。余量要尽量安排在粗加工阶段完成,以减少刀具的损耗和采用电加工的电极、电极丝损耗。 & j. i r& m" O( |. V8 K# {
7 f S2 K4 u r8 u3、要运用预处理工艺措施。对于一些中间去除材料较多的凹模,凸模固定板等零件,在精加工之前应采用单边留量0.5㎜左右,先加工出大致形腔,然后淬火时效,再精加工的方法,以消除加工内应力变形。对于一些薄壁零件,如卸料套,要预加工出一个加强工艺台,以防止加工夹持变形。
) T' r. R: |8 [% z$ \' } f/ @0 y# h; E/ `6 l0 i' R0 |0 S2 }
4、适当地留出加工基准。在生产中常会遇见加工基准无法与设计基准重合的问题,这时候,就要预加工一个工艺基准,以便于各工序加工。对于级进模之类的高精度产品,还需要进行尺寸精度换算。
% F M8 D6 S T& b6 w9 T; L
0 h, R! e1 T9 ~9 q1 D% l2 G9 E5、要采用专业术语。在工艺文件中要充分运用大家熟知的专业术语和加工表达方法,清楚地传达加工意图,要避免彩和“加工到图纸”,“形状尺寸公差到要求”之类的模糊语言,要做到工艺与图纸有机结合,使当事人明白该干什么,该怎样干,这样也便于检验人员进行检测。
+ H# b J$ R' l/ r7 {8 f) O; W9 T' {- X
3 ^% x. k% F/ {" _“省”:就是要充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单位生产效率。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0 |1 d/ V! P5 ` d- I5 i% V) p1 I/ A
1、运用机械加工工艺学和统筹学的观点,对于模具之类的单件,小批产品,要采用集中工序加工的原则,尽量安排在一台机床上加工,缩短工艺流程,这样可减少装夹、识图、计算等重复劳动时间,减少转序、交检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 W0 R3 ^) J2 U) Q+ g9 y: o* a9 d
( `- _9 c" m1 j) y2 G
2、对每台机床加工的工时定额有充分的估计,能快的尽量不采用慢的,能粗加工解决的,决不上精加工机床,这样也有利于保护机床的精度和使用期限,节约成本。 : U# g6 K! f1 j
5 I# V2 Z. D9 e7 k7 T7 a6 X4 d
二、板类、轴类、异形类零件的加工在模具零件中,板类零件较多,主要有固定板、上下模板、卸料板、垫板等,此类零件的加工具有一些共性,以级进模的固定板为例,其工艺流程可概括为:下料→锻造→退火(正火)→铣削→粗磨→加工中心→淬火→半精磨→时效(去应力退火)→精磨→线切割、电火花。轴类模具零件,以凸、凹模居多,其加工工艺流程一般为:下料→退火→车→淬火(或调质)→研顶尖孔→粗磨→时效→精磨→钳工。在调质精磨后,根据需要还可进行发蓝、渗氮等表面处理。针对异形类零件的不同要求,编制工艺时可区别对待,力求加工工艺最优化。
1 T+ ]7 E9 \" e+ m# x5 X. O3 Y R4 }1 a" Y! d5 _/ _5 g# w
三、组配加工类零件的加工对于一整副模具而言,有些零件由于使用性能上的要求,需要进行组配加工。作为一名工艺员要了解零件与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及零件在整副模具中的作用,从而合理安排组合或配作工艺是极为重要的。对于级进模具来说,零件尺寸绝大部分由设计决定,需进行配作加工的零件很少,现就一些需配作的零件及部位提示如下:
- H+ C' l! {' T3 r; _. u/ c. W1 @3 @' Y( S$ P* C* e
1. 上、下模架的导柱、导套孔。
2 z6 S+ `3 O; v1 q/ p& A, ?2. 模具冲压时的限位柱高度。
* J6 _7 a; N$ `0 P7 ]3. 切断、开条时上、下刀的间隙。 7 W+ }# b+ k5 @4 R p
9 I: S, W4 v. ~6 d& [: _9 T2 z7 _模具加工工艺的编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只要肯用心、肯动脑、经过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就能够加工出物美价廉的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