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10-20 12: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湘潭
方法错误。注意单位啊。。。。。。。。
. R- T% J9 N1 u0 R O3 Z a
- h, K. z/ K: ~' h1 Q4 D" |' U( T
应是材料的抗拉强度乘以 试样原始截面积,才是断裂载荷,16MnR一般拉伸试验采用直径10mm的圆拉试样,不能加工成圆拉的采用板拉,板拉试样尺寸不记得了,可以查GB6397、GB2975和GB228。。。。。。。下面拉伸试验介绍。。。。* W& E3 I7 w) Z
% H* L* N; o3 t4 x/ o9 i, N4 b1 C5 x7 s3 S. o7 E# j2 Z
2 Z0 @& M- E, |( S) z9 k9 E7 U
拉伸试验
8 s& s( t# o1 [, M/ ftensile test
1 H: Q- L9 M# q, Z# {+ m1 l: n 测定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一系列特性的试验,又称抗拉试验。它是材料机械性能试验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检验材料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研究材料的性能。
# h9 x: m9 {* l1 X 性能指标 拉伸试验可测定材料的一系列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强度通常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产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在承受拉伸载荷时,当载荷不增加而仍继续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现象叫做屈服。产生屈服时的应力,称屈服点或称物理屈服强度,用σS(帕)表示。工程上有许多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通常把材料产生的残余塑性变形为 0.2%时的应力值作为屈服强度,称条件屈服极限或条件屈服强度,用σ0.2 表示。材料在断裂前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称抗拉强度或强度极限,用σb(帕)表示。- i2 G! V, S% \( J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致破坏的能力,常用的塑性指标是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延伸率又叫伸长率,是指材料试样受拉伸载荷折断后,总伸长度同原始长度比值的百分数,用δ表示。断面收缩率是指材料试样在受拉伸载荷拉断后,断面缩小的面积同原截面面积比值的百分数,用ψ表示。
3 b7 {0 [" X6 G2 }, f 条件屈服极限σ0.2、强度极限σb、伸长率 δ和断面收缩率ψ是拉伸试验经常要测定的四项性能指标。此外还可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比例极限σp、弹性极限σe等。
" c; u% [# ~# p1 ^1 G9 @ 试验方法 拉伸试验在材料试验机上进行。试验机有机械式、液压式、电液或电子伺服式等型式。试样型式可以是材料全截面的,也可以加工成圆形或矩形的标准试样。钢筋、线材等一些实物样品一般不需要加工而保持其全截面进行试验。试样制备时应避免材料组织受冷、热加工的影响,并保证一定的光洁度。
6 k' h; Y! q, |8 s: W 试验时,试验机以规定的速率均匀地拉伸试样,试验机可自动绘制出拉伸曲线图。对于低碳钢等塑性好的材料,在试样拉伸到屈服点时,测力指针有明显的抖动,可分出上、下屈服点(和),在计算时,常取。材料的 δ和ψ可将试验断裂后的试样拼合,测量其伸长和断面缩小而计算出来。 ! L& k/ Y' M% t& t& _& ?
拉伸曲线图 由试验机绘出的拉伸曲线,实际上是载荷-伸长曲线(见图),如将载荷坐标值和伸长坐标值分别除以试样原截面积和试样标距,就可得到应力-应变曲线图。图中op部分呈直线,此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其比值为弹性模量,Pp是呈正比时的最大载荷,p点应力为比例极限σp。继续加载时,曲线偏离op,直到 e点,这时如卸去载荷,试样仍可恢复到原始状态,若过e点试样便不能恢复原始状态。e点应力为弹性极限σe。工程上由于很难测得真正的σe,常取试样残余伸长达到原始标距的0.01%时的应力为弹性极限,以σ0.01 表示。继续加载荷,试样沿es曲线变形达到s点,此点应力为屈服点σS或残余伸长为 0.2%的条件屈服强度σ0.2。过s点继续增加载荷到拉断前的最大载荷b点,这时的载荷除以原始截面积即为强度极限σb。在 b点以后,试样继续伸长,而横截面积减小,承载能力开始下降,直到 k点断裂。断裂瞬间的载荷与断裂处的截面的比值称断裂强度。
6 m' ], W4 @' u6 b( v4 R! _3 I( J- O
: {( A& }3 U7 v/ e. T% n. I+ ^0 K& I[ 本帖最后由 wgxiaoqj 于 2007-10-20 12:44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