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672|回复: 4
收起左侧

[环境科学] 重赏之下谁为勇夫——化学方法能创造出奇迹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0 13: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南株洲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重赏之下谁为勇夫——化学方法能创造出奇迹吗?! M2 A7 P  Q3 @" w2 z) I8 t
% l+ N) _0 D) s4 |; I) S

* P# ?8 r" s5 ?; m. ~5 c1 m         毫无疑问,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研究表明,从地球上无数烟囱、汽车排气管排出的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而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因此,发明一种有效的机器设备,从而实现吸收或转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大气层回归到达从前的状态,最终控制全球变暖,就成为许多研究者的思路。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项可以拯救我们星球的技术。”事实上,这种想法由来已久,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它在商业化运作上的可行性。
+ c$ i( q! T* |. p   0 J% i4 A' N- |) \; r* w, c
       今年年初,美国维珍集团董事长李察·布莱信爵士宣称,他将拿出2500万美元作为奖金,奖励以节约手段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任何发明,以此来对付全球变暖的趋势。布莱信爵士表示:“世上没有超人,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创造性。”
/ F2 q9 y0 |% c$ o. l/ U* x0 |# P
  # w3 G5 d! c6 i$ @1 b/ K% q; D+ u
       事实上,如果真有人能创造出一种吸收二氧化碳的机器,他一定会名利双收,不仅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荣誉,同时也将得到一笔巨大财富。但是,要想获得这笔数额巨大的奖金,发明者必须游说全球遴选的评委们,包括一些重量级的环保人士———比如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环保作家詹姆士·洛夫洛克等,使他们确信新技术能够实现商业用途。由此,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工程师都在尝试发明一个巨大的空气洁净机,更有几名研究者信誓旦旦地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

$ s5 d* C' k1 q" @5 c   & U; G" d' L$ T0 l/ E9 u* n& k  ^
       卡尔加里大学的环境科学家大卫·凯斯博士已经建立了这样的雏形装置。从一个5米高的垂直的塔内的一端吸取空气,在另一端抽出约含有低于30%%的二氧化碳。在塔内,向空气中喷洒氢氧化钠溶液的液滴,它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后,将产生碳酸钠溶液,或者叫做苏打。通过加入氧化钙,也就是众所周知的熟石灰,氢氧化钠可以被置换出来再次利用。熟石灰也同样可以实现再利用。通过加热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钙,最后又产生二氧化碳。凯斯说,整个过程并没有神奇之处。多年以来,一个类似的反应———用化学方法生产纸浆已经被用在造纸业。

7 ^$ d6 _/ I, Y4 F   . D6 @; A6 h3 ?0 M
       凯斯说,这种采集空气方法的好处是你没有必要在它的源头搜集碳。所以,完全可以用这种机器,将地球上其他城市由交通污染产生的碳源在哥伦比亚的首都波哥大的大气层中进行收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笔巨大的奖金。因为即使一些国家在全球变暖这一问题上拖后腿,也并不会妨碍一些负责任的国家采取必要的行动。
2 J2 Y  m, S! H, D! R- p) c
  
! B" E! }* o" ^- _       这种方法,并不像过去发电厂采用的碳的收集和储存方法和程序———在那里,二氧化碳是从烟囱搜集的。而此方法的空气搜集装置可以建在油井或深井里,在那里二氧化碳将最终被储存,所以没有必要建立更多的用于运输的排气装置。

* R0 ^- l8 K. F) L0 L  
- p$ _- ~5 E# m       然而问题就在于,凯斯博士研制的这套系统能够实现商业价值吗?这一方案需要成千上万个塔,每一个直径都需数百米,高度也超过100米。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因为建设如此巨大的装置并使它升空需要一笔巨大花费。把所有费用考虑在内,每搜集一吨二氧化碳,需要花费将近100美金,比目前用烟囱搜集二氧化碳每吨的成本高出60多美金。
6 \$ _1 L. ?" l4 _, K2 I. q
  + p* P; U! N1 i6 g: d
       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图森的全球研究技术公司也对凯斯的方案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碳酸钠可以做的更好。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科罗斯·雷克纳的模型基础上,近来他们在纽约进行了该项实验。他们采用了一种专利材料来吸收二氧化碳,之后又利用碳酸钠溶液把它中和掉。雷克纳说:“无论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还是效率的角度,它都比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得多。”  
3 Q+ R% s  q# y: g! r
 . f; v; X$ z: m  h  d% Q. W
       按照该公司总裁艾伦怀特的说法,一个10平方米的单一装置每年可吸收1000吨二氧化碳。照此规模,100个这样的装置每年就能吸取10亿吨的二氧化碳,足够有效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而且,该公司深信,当他们大规模推广应用这种新装置时,也会导致价格下降。
" z2 T5 N4 G4 j- o
  0 H+ v% V. E: g7 R+ S4 y
       但是他们离成功还尚需假以时日,研究是一回事,应用是另一回事。哥伦比亚大学环境科学家、同时兼任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研究院的主任、全球六名评委之一的吉姆汉森认为,这种转移二氧化碳的方法将会增加煤的使用税,总花费等同于将二氧化碳从空气中搜集的花费。
" _  D/ }. ]$ s9 t4 p* u
  $ V# F- [2 J! e, l
       目前,全球研究技术公司正计划向维珍集团提交自己的方案,而凯斯博士则说他并不想跟风。在他看来,2500万美元奖金固然不少,但是跟这项他认为既节省成本又有效的技术相比,简直是相形见绌。
$ D* M, b9 k7 W
        (来源: 科技日报% |1 \2 q- I; f" j6 `

: U5 o0 P) e3 N, ]; J+ }7 _! E  g[ 本帖最后由 清风明月008 于 2007-10-10 13:14 编辑 ]
发表于 2008-7-23 14: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Let me try, :lol: :lol: :lol:
发表于 2008-7-23 14: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泰安
如果可以将二氧化碳采用物理的方式分解为氧气与碳,将一举多得!
& c' Q+ t8 k5 L& N0 Y1 o& j% ~9 l- |7 x/ Q+ r) T
最起码大面积绿化、植树可以更环保、更实惠的解决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08-7-23 14: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 毫无疑问,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 C9 [; @, Z" c- a& v5 H
以前也是这样认为 不过现在。。。
! |0 _  B; _. L1 T! k/ M甲烷等烃物 还有其他气体怎么办
发表于 2008-7-29 22: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这些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都需要大量的能量,如果采用传统能源的话,又会产生新的二氧化碳排放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