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478|回复: 7
收起左侧

[已解决] 屈氏体形状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6 11: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鞍山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高碳铬轴承钢加热不足是块状屈氏体,冷却不足是针状屈氏体,不知我说的对不对,如果对的话,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形状不一样, ^! n$ B( |$ y% B) |
7 o7 C' I( J; M, C
[ 本帖最后由 wjliao 于 2007-8-30 12:58 编辑 ]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8-29 23: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8-30 18: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首先应搞明白屈氏体是什么?, s0 q) w/ R6 _8 k9 S/ {8 f
屈氏体本身也属于珠光体范畴,只是片层间距比普通的珠光体更细.+ \2 z) a1 P, D& g  p
通常屈氏体是通过淬火+中温回火得到,它具有很高的弹性极限,弹簧钢类应用比较多.由于片层间距小,浸蚀后颜色较暗,在光镜下观察不到组织形态,呈块状或团状分布;2 S6 i) V6 `% P
另外最常见的就是在渗碳层的过渡层组织中,一般呈针状或网络状分布.产生原因通常为过渡层碳含量较低,与表层相比奥氏体化温度较高,在渗碳淬火中它有可能处理欠热状态.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4 收起 理由
tdragonfu + 4 应助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8-30 19: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8-30 20: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轴承钢在冶炼后铸成的钢锭有热锭和冷锭之分,热锭可以利用钢锭的余热进行红送,装入初轧工序的均热炉内进行高温扩散加热,而冷锭则应及时退火,并可以对钢锭的表面进行清理。( l' u% R, o: s0 w! K8 n5 j

5 P" c" ^3 r7 m2 t) S+ E  由于此钢种的导热性较差,在开坯或成材的轧前加热时速度不宜过快,钢坯入炉时的炉尾温度不宜过高,应小于700℃。高碳钢的加热温度区间比较窄,通常在150℃~1200℃之间。温度过低时变形抗力较大,而温度过高则会出现过热和过烧缺陷。轴承钢的过烧温度约为1220℃,一般的加热温度在1 100℃~1 180℃之间为宜。$ d" i$ X0 _# p: B1 M  K  y) V
: |8 P& m% N  ~
  轴承钢在加热过程中的脱碳倾向很大。以GCr15为例,在钢的热加工过程中的脱碳层厚度可达0.3mm~0.8mm,对轴承制品的表面硬度和强度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减少脱碳层厚度,在加热过程中要尽量采用较低的加热温度和较短的加热时间,在高温区应避免长时间的加热,炉内的气氛要控制在还原性气氛中。, L0 C2 o$ ^) ]

+ S# c4 k7 G; I# G3 k; N7 \& B# V1 y6 D  为了减轻钢材的脱碳现象,近年来大冶特钢曾在热加工和退火工序进行钢材的表面涂抹防脱碳的保护涂层的试验,效果比较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3 收起 理由
zhchh + 3 积极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21: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鞍山
我说的是GCr15
发表于 2007-9-6 0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加热不足是块状组织:加热不足应是块状的原始组织,这是因为在加热时原始组织尚未完全奥氏体化,加热时的奥氏体化是从晶界附近开始的,这些最终来不及溶解的块状应是离晶界较远,随后的淬火时这些原始组织不会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从而保留了原始组织的状态." n0 {% Z: M: [; W0 `
冷却不足是形成的非马组织,是位于晶界附近的.这是因为在淬火冷却时冷却曲线进入了"C"曲线的鼻子,未能全部形成马氏体组织.7 r! q% ?& I6 O
在金相分析时可通过分析非马组织出现的区域来确定产生软点的原因是加热不足或冷却不足.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5 收起 理由
wjliao + 5 解决问题,嘉奖!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9-23 16: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鞍山
7楼的回答对我有很大启发,谢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