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8-3 20: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第三 设备的润滑
5 s& l- b' Y3 H7 A$ R$ [: d9 P ~2 C9 v' \9 `5 |6 v
. x4 ~! P g% J4 o* q& \
一、基本概念
! T5 h2 Q2 u* x2 h3 {' k# @0 \! k( }5 c ~: x% V0 T
机器的摩擦,将造成经济损失,这是无可疑议的。摩擦又大量消耗能源,专家们估计,世界能源的三分之一是消耗在克服摩擦上。摩擦是设备零部件报废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资料分析,有百分之八十的零件,其损坏原因是由磨损而报废。尽管摩擦会给人带来种种不利,但我们还可以利用摩擦来为人类服务。在这里,我们主要学习如何控制摩擦,减少磨损,从而减少因摩擦、磨损所造成的设备损坏、能源浪费、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 v! ^! T- k5 G5 v
& w) S/ m1 m$ N8 V( D
两个摩擦面之间缺乏润滑时,将形成干摩擦,由此使两摩擦面严重擦伤和咬焊。在加入合适的润滑油之后,使之形成油膜(即润滑膜),消除了干摩擦,从而降低了摩擦,减少了磨损,降低了零部件损坏率,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设备的润滑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组织措施。对润滑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
3 u0 k+ N7 m% g# u) d. E2 o+ d7 C- W* d
(1)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杜绝设备因润滑不良而发生事故。
3 d3 a1 [( n4 N$ E' a1 j2 N" Z t/ K" [
(2)减少设备各零部件的磨损,延长零部件使用寿命,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 G% W, @" K0 {* g4 e% V* f, ?9 T- k' a
(3)减少摩擦阻力,降低能源消耗。
0 M8 D. M |; w) h* \" w0 }3 e& D) `
(4)减少油料消耗,节约用油,采取一系列治漏措施,避免浪费。6 X- ^; \5 t) }; y B- C
' h; ?+ B' E8 P2 E: [
- U$ V& S' x' `5 l7 v- e 二、主要工作内容8 |( |. M" O! C8 D% f0 @
2 J/ x3 s0 E1 \4 ~0 j' P) w
润滑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J: L' V/ m. K, r
# V4 e1 x# t- l+ E+ h x
(1)制订设备的有关规章制度、规定和办法;制订岗位职责和工作条例。
s/ V: W& Z2 e& g7 i% x+ O6 m' S3 c% b2 T: |" w* ?
(2)编制各类设备润滑卡片、图表和有关技术资料。( C" a2 o' t/ A8 m
3 s) H Q* e7 T. ]2 M+ Z, S
(3)指导操作工、设备维护修理专业人员正确搞好润滑,提出改进润滑工作的措施、方法。
, f5 X7 r; o+ P& {0 S* Z! h7 h6 I! I! ]. V: k1 A
(4)制订润滑油和擦拭材料的消耗定额。
, Z0 u& W4 b K+ I( L( }
& _4 L0 O' F, {$ M* d8 d(5)编制设备的年、季、月度清洗换油计划,并组织实施。; K% _! I/ W: Q8 g( \
+ @4 |' n& r# m1 M/ Z# ]/ }5 _(6)对润进厂滑油料进行质量检验。7 c- I* K) I" z9 g7 O& A
! l/ ~4 ~' w: t6 P- [# \
(7)正确选用润滑油料。& U( p( W% s7 ]
4 B$ d( {; o/ H, O1 d$ f6 }* {! ~
(8)对大型重点设备和液压设备润滑系统进行改进、改装、改造,改善润滑系统。
, S9 d Q# C. R# s! c" b% g& z9 V$ T4 V: G
(9)贯彻设备润滑的“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三级过滤”工作。
, R4 K: P3 L; `
* H: H ^. d$ \/ H1 [0 F. b. o 三、润滑“五定”& {- E& Y1 m! {% [) s7 K% |
1 N2 v& A9 Y: V9 N$ [) }6 m 润滑“五定”,是我国广大从事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好经验。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润滑“五定”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 c% Z2 S3 A( y; Q
7 J- q( a7 U0 j 润滑“五定”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具体内容和要求是:
! b7 Y ]5 c- N/ `" B+ ?: I% u* W. Z$ z9 H9 [7 }: R6 y
1、定点4 n& Q' U3 W/ G& f' ^1 k
- |5 a+ L! N; u2 L" o1 {
根据设备的润滑部位、润滑点和润滑装置(油标、油槽、油泵、油池等)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加、换油,并要求熟悉它的结构、作用和润滑方法。
1 c; h, g, Y! g( J; f
* ^" i' y4 P7 R) K7 e, ^0 f 2、定质
" H6 E( H& P# x
7 G+ l6 U0 l @* i% H y! d 供应适当粘度的润滑油,使摩擦表面建立牢固的油膜,是防止咬焊磨损的有力措施。选用较高极压性能的润滑油,使摩擦表面保持较强的极压薄膜,能延缓疲劳磨损时间。润滑油对金属表面有保护作用,能减轻锈蚀磨损。因此,必须按设备说明书、润滑图表或卡片中规定的品种、牌号使用润滑油,同时其质量必须经过检验,并符合国家标准。润滑部位上各种润滑装置,要做到完整、清洁。
5 r. t C7 z! }3 ?" V I: c
/ X2 `& l9 p4 f3 I' B 3、定量9 p. t" Q. D: x' B* w# x$ ~* _
) u2 F+ F) y; W6 z& f D 根据各润滑部位、润滑点和润滑装置的油量要求加注润滑油,是保证润滑的基本条件,且有助于排除摩擦表面的硬粒,可防止因硬粒存在而产生磨粒磨损。如果油量加注不足,使各润滑面得不到应有油量,造成润滑不良,由此而产生咬焊、拉痕、研伤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果油量加注过多,将产生漏油、滴油,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影响设备保养和环境清洁。所以,要严格按润滑图表规定的注油量注油。
! |$ P1 d/ b4 t. m' v' E% N
# B' `: b% h1 B: S C# S! z 4、定时
! ^- x8 v2 F i, Z7 v$ M' i. ~, d0 d, k- w' M# i1 j
根据设备各润滑部位的润滑要求和润滑方式,确定加注时间,并按规定时间加注润滑油,是搞好定质、定量的重要环节。设备的操作工和修理工要严格按设备的说明书和润滑图表、润滑卡片上规定的分工,分别按时在各润滑点加注油料,和按计划进行清洗换油。1 g* m/ {) X- X- g* E8 }* J6 T
5 c7 {' g# P1 ?1 Y& l 5、定人* Z8 V0 n; g. x4 P: l+ n, Q
& D' X& U" `) ]3 W0 i7 @5 T, D- c
设备上各润滑部位,都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例如,凡每班应加注一次油的润滑点,由设备操作者负责。各种贮油箱,如需要清洗换油时,则由维修工配合,共同进行。凡需拆卸后才能添加油或换油的部位,由维修工定期清洗换油,操作工配合。所有电器部位,由电工负责加油或换油。
; `- L4 B+ z o" V$ q" W- Z; i/ ?
9 \1 P! i7 E ]+ v5 f3 h& ~/ g 第四节 设备的故障和设备事故
8 _- H# A& N- S @: k8 g$ M6 J7 ]$ {$ e/ J3 T
一、设备故障
2 j# ?! X. V9 C, r5 }0 D4 o, D, j3 d( g9 j
我们希望设备在安装以后能一次调试成功,尽早投入正常使用,尽快发挥效益;在使用、运行过程中,要求连续正常运行,故障停机时间趋于零,设备的可利用时间达到百分之百,然而,设备运动过程中技术状态的变化是不可能避免的。所以这种设想也就难以实现。但是,要使故障发生率降低到最小限度并非不能实现。为此,消灭和减少设备故障是设备管理者与维修工的一项重要任务。
) L4 d4 s+ T* Z$ n k% ~# {+ `1 k
设备故障简单的定义是指:设备在投入生产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系统、机器或构成系统、机器的零部件丧失了其规定机能的事件。造成设备故障的原因很多,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发生的过程也很复杂。总的说来,设备故障主要原因有:$ i- {% E) e1 P
/ F4 `7 y! ?9 R3 X( j$ i# j2 x
(1)周围环境的作用;6 E7 f I2 J# U& ^% h: y
2 h1 X' w& Z) h$ C; T(2)机器运转各机构的相互作用;% [" H( _) E6 T% [
+ C, I- U' o( S7 g: a5 v4 X(3)制造装配过程潜伏的缺陷。9 Q6 }, B* k; @* }$ \! o( @' T$ [
& S; Y; I/ s5 a+ o% K' u5 t 为了研究故障,就必须把大量不同的故障现象进行归纳、分类,划分不同的类型。我们把这种故障的状态特征叫做故障模式,如磨损、变形、断裂等都是典型的故障模式。划分不同的故障模式,是为了研究故障的机理,就是研究故障的物理、化学或机械过程,如腐蚀、疲劳、热影响、蠕变等。故障机理和故障模式既受保管、运输、使用、维护、修理等条件和时间的影响,更受设计、制造、装配、试验阶段工作质量的影响。搞清楚了故障机理,就可以采取一系列技术组织措施来预测、防止故障的发生,把因故障造成的影响损失降低到最少。
/ {. T2 R A$ r3 ?5 ? 二、设备故障的发生规律3 p# L- j0 c. G; P
7 N( O3 V7 x: v 与设备磨损规律的三个阶段相对应,形成设备故障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按其规律得出的曲线图形似“澡盒”。因此,我们常把这一曲线称为“澡盒曲线”。' d9 S- y8 P8 m: U; _
A: k: w/ ^" b8 r D 第一阶段为初期故障阶段,也称初发故障期。是指新设备安装调试过程至移交生产试用阶段,由于设计、制造中的缺陷,以及零部件加工质量、操作工操作不习惯或尚未全部熟练掌握其性能等原因所产生的故障。这一阶段故障较多,是充分暴露问题的时候。随着调试、运转逐渐正常,故障发生率逐步下降。这种现象,也会在设备修理后,移交使用的过程中发生。" Z1 Q8 a* a- q# Q o8 ~+ B# |
8 A/ Y9 g9 i9 B2 ` _, R0 ^( X+ a& V& l! ^ 第二阶段是偶发故障期。经过第一阶段的调试、试用后,设备的各部分机件已进入磨损阶段,操作工也已逐步掌握(习惯)了设备的性能、原理和机构调整的特点。此时,设备进入正常运行阶段,故障明显减少。在这一阶段所发生的故障,一般是由于设备维护、使用不当,工作条件(负荷、环境等)变化等原因,或者由于材料缺陷、控制失灵、结构不合理等到设计、制造上存在的问题所致。1 U/ g& i* r$ a
6 n5 A# C# ^9 q1 g
第三阶段是磨损劣化故障期,也称故障多发期。这是由于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各部分机件因磨损、老化、腐蚀逐步加剧而丧失机能,使设备故障增多,生产效能下降,为排除故障所需时间也不断增长,维修费用上升。这说明设备的一些零部件已到了使用寿命期,应该采取不同形式的检修,更换已磨损件,才能恢复生产效能。如果继续使用,就可能造成事故。
' L* H( ^; A# Z9 H
% M2 @3 X/ t. `( p 在三个阶段里发生的故障,凡因正常磨损发生的故障,称为有规律性故障(磨损故障、渐发故障)。但并不是所有设备故障都是有规律性的故障,在每个阶段里都伴随着一些无规律性故障,如第一阶段里因设计、制造缺陷发生的故障(称为随机性故障),这类故障发生的概率与已使用的时间无关;第二阶段里的因超负荷、超范围使用和因维护保养不良等非正常磨损原因发生的故障,大都在毫无规则的情况下了生发展的,故称为突发性故障。无论是随机性故障或突发性故障,因为发生发展不规则,也就无法预测预知,所以,统称为偶发性故障或不可预测性故障。) p* Q8 {' a; ^/ _
& m% Q* K% ?/ c9 S7 F( {* {" T 规律性故障又可分为能观测到的和不能观测到的两种:
7 ]( v5 T% o3 F4 t4 B1 R6 u0 o) C& }
+ }+ h# \8 i- X4 F5 x (1)能观测到的规律性故障。故障的发生发展是有一定规律和顺序的,且这种规律和顺序是可以通过检测观察到的,这个规律就是设备的磨损规律,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根据组成设备的各个零部件的技术特性、传动原理、结构状况等等,先由易磨损件逐渐发展到一般零部件。这就是我们在下面要讲的备件储备的依据之一。
* [2 {' n9 w' A2 ~! }, m, h% G. k& B. Q& Q2 z7 v
(2)不可能观察到的规律性故障。特种磨损故障属于这类规律性故障。预防这类故障的发生和发展,只有加强预防性检修,有计划地更换那些可能发生故障的零部件。但是,记录使用时间,逐步摸索规律,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F9 h. w/ F9 {, T, l3 Y! I
* F. a4 }: u) a- \+ Z. \# P
偶发性故障也可分为能观察到和不能观察到两种:
) Q! e0 W: }1 _
' i; ]- E% A# x! {$ U5 B (1)能观察到的偶发性故障。偶发性故障虽然它的发生发展不规律,但它的发生是有一个过程的,也是有预兆的。因此,如果加强故障检查,就能使这些故障在未发生以前就予以排除。将故障的预兆现象,检查、分析的原因和诊断的结果、排除的措施等全部记录下来。以便通过大量的、长期的资料积累,为消灭同类故障提供可靠的信息。如果故障的发生时间很短,难以估计其存在的问题,则应采取对各重要零部件进行连续性的监测,并及时记录监测情况。
- Q# w1 `2 L% V( S! J8 @( L9 e% A: }
(2)不能观察的偶发性故障。这种故障的发生不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因此,无法测出,象这类故障,在发生以后,就必须作好记录,对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如属设计、制造或修理技术、修理质量方面的原因,可将情况向制造部门或技术部门反映,以便改进设计,提高制造、修理质量;如属使用不当、违反操作规程所致,就可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类似故障发生。
, x3 J# d/ H; w l% S7 Z, e8 h: K3 Q# L/ ]: c7 _# }2 d
三、设备故障的处理* z1 q/ s: g" u
, i/ w. I2 h/ h
要减少故障和消灭故障,就必须重视故障的研究和管理,重点又在记录故障、分析故障,并将所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储存,为改进设计,加强修理、制造质量管理,改善管理工作,提供大量的、可靠的信息,预防同类故障发生。
9 |4 ] x& w! d& Y7 P! p4 D3 I; |7 ?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设备管理概念束缚,设备的故障管理并未纳入设备使用期管理的重要内容。简单地认为,机器设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日常维护修理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及时排除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在大部分企业里,一般都配备了专门的维修工,从事日常设备故障的排除工作。虽然耗费了大量人力和费用,却不重视故障管理,缺乏故障统计,结果造成:
( ^( U0 b/ q2 i1 Z7 @0 ^) A8 d# J) A% X+ H1 K
(1)故障发生后,故障分析和判断是凭印象、靠经验。这样,即使是工作时间长、对设备状况比较了解、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操作工和维修工,也难免诊断失误;工作时间短、对设备状况尚不十分清楚又缺乏实际经验的操作人和设备维修工,无法利用以往的资料来分析、排除故障。因而,故障排除时间长,经济损失增加。5 S1 e. v. l9 s; K8 z/ C
/ w4 z" F3 F) Z. T# Z, ~
(2)不能为技术人员和维修工提供必需的、基本的资料,反馈必要的信息。这样,为减少、消灭故障的设计缺乏依据,设备技术状况得不得改善,维修工不但不能减少,工作量却日益增大。$ f. i) I1 \: q0 `. U! B0 |
7 V0 E0 g/ @) \$ H$ f: a/ A (3)使计划检修不能取得较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计划检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设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故障少,发挥效能高。也就是说,经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计划检修,设备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应处于偶发故障期。然而,安排计划检修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设备故障记录和故障分析资料,缺乏故障统计资料,计划检修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造成不良经济后果。! [9 r5 O: L/ n- |
% V, x4 d; c- h 设备的故障管理包括:(1)设备检查;(2)故障记录;(3)故障统计分析;)(4)减少故障和消灭故障的措施研究和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