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一、 设备的磨损, i1 z* ^, t1 c) ^7 a4 C+ o
( n) j1 T) t( Z$ {5 W2 z8 C 一、产生磨损的原因及其规律" {* J, O5 T* [/ U! H
+ R3 h& j8 H7 f# R, [" p (一)产生磨损的原因及其规律
; n3 o( g9 f# L6 A. G; c9 L% n) ?* } k, G5 l' n3 D2 R2 b2 c) I
设备无论在使用或是在闲置过程中,都会产生磨损。磨损,即设备在实物形态上的磨损。设备在运转使用中,作相互运动的零、部件的表面,在力的作用下,因摩擦而产生各种复杂的变化,使表面磨损、剥落和形态改变,以及由于物理、化学的原因引起零、部件疲劳、腐蚀和老化等等。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有形磨损,既有正常磨损,又有因保管、使用不当和因受自然力的腐蚀(工作环境恶劣所致)而引起的非正常磨损。这种磨损的结果,通常表现为:5 c6 [* _% L9 i# m& B. ~ \
. r2 U7 e, d- f9 I" X6 F(1)使组成设备的各零、部件的原始尺寸改变。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改变零、部件的几何形状。
7 W5 K) X, \) }# H7 [$ B: u) b* d: u5 {$ i9 a4 q0 Q
(2)使零、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性质改变,导致传动松动,精度和工作性能下降。
# W2 N2 X# m/ S9 ] w2 N. X2 ~: e* _5 Z S! ?, o
(3)零件损坏,甚至因个别零件的损坏而引起与之相关联的其他零件的损坏,导致整个部件损坏,造成严重事故。
, T' I: |9 A) N" W: M, x! [* o6 W" u: d4 z! H8 M% F0 d
设备在闲置过程中,自然力的作用(如油封油质中的腐蚀性介质的侵蚀,空气中的水分和有害气体的侵蚀等等)是产生磨损的主要原因,如果保管不善,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措施,就会使设备受腐蚀,随着时间的延长,腐蚀面和深度不断扩大、加深,造成精度和工作能力自然丧失,甚至因锈蚀严重而报废。
+ @. ]! {; r8 G$ y7 f( V- ?7 H' Q0 Q& t& \5 `8 E
在一般情况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零、部件的磨损都有一定规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0 N2 @9 Z. T* |4 N; J2 [# y
; W2 I) i: R) m0 k 第一阶段是初期磨损阶段(也称磨合磨损阶段)。在这个阶段,设备各零、部件表面的宏观几何形状和微观几何形状(粗糙度)都要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无论经何种精密加工,其表面仍有一定粗糙度。当互相配合作相对运动时,如粗糙表面由于摩擦而磨损。此时的磨损速度很快,磨损量和时间决定于零件加工的粗糙程度。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设备制造、修理的总装调试时和投入使用期的调试和初期使用阶段。
- P7 P- I7 b; D1 x3 M! t8 e7 _+ n" I/ @* q5 |& ?. h8 f
当作相对运动的零、部件的表面经磨合磨损以后,磨损进入了第二阶段,即正常磨损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如果零部件的工作条件不变或变化很小时,磨损量基本随时间匀速增加。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零、部件的磨损速度非常缓慢。当磨损至一定程度,零件不能继续工作时,这一阶段的时间就是这个零件的使用寿命。
: D5 G% Z ?) {0 A( G9 Z1 L/ j: `+ \0 D* f' b) A0 Y- L* V
第三阶段称为剧烈磨损阶段。这一阶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零件已到达它的寿命期而仍继续使用,破坏了正常磨损关系,使磨损加剧,磨损量急剧上升,造成机器设备的精度、技术性能和生产效率明显下降。例如,机器设备上的轴和滑动轴承之间的相互摩擦,在正常情况下,是由相互的配合间隙内的流体或半流体隔开,使它们不直接接触摩擦。当轴或轴承磨损至一定程度而仍继续使用时,就因间隙增大,造成油或油脂量不足,液体摩擦失去作用,使轴与轴承直接摩擦,磨损加剧。, X5 H. x- L/ S7 W6 Z
$ v. z. ^' X8 H1 {7 r 了解了这一规律,我们就可以如何使初期磨损阶段越短越好,正常磨损阶段越长越好,避免出现剧烈磨损阶段。初期磨损阶段短,说明设备的零、部件加工、制造的质量好。正常磨损阶段长,说明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长,就可以减少更换或修复的次数和停机时间,提高了设备的可利用率。如果能控制零、部件的磨损在未进入剧烈磨损阶段时,就采取了相应措施,说明设备技术状况的管理已具有一定水平,基本掌握了磨损规律及零、部件的使用寿命。9 ~# k' F, W% a- u
2 L- g2 M; d) q$ J
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些设备(或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初期磨损阶段以后没有一个明显的正常磨损阶段,有的虽然有正常磨损阶段,但时间很短暂,就直接进入剧烈磨损阶段。这种现象的出现,除设备(或零、部件)的原制造(或修理)质量低劣外,在一般情况下,大都由于使用过程中的外部因素,如超负荷、超范围使用,引起作用力增加;因润滑不良,使两个相互运动的零、部件表面直接接触摩擦;在两个摩擦面之间聚集了磨料和磨损物;等等。所有这些,均系使用不合理,维护保养不良所致。
+ x9 B; i5 G' @$ a5 W. d" K
+ p8 b1 o( ]. u9 h" t9 T+ B: R: A1 W 也有这样一种现象:由于组成设备的零、部件中,某些零、部件的工件特殊,它的磨损规律无一般零、部件正常磨损规律的一、二阶段,会直接出现剧烈磨损阶段,这种磨损叫特种磨损。9 Y0 j9 o; q7 ^% D6 G$ v
4 P. c# p% |% G
特种磨损是零件表面因疲劳而损坏所致,一般发生在设备中用作传递力的零件,如电动机的轴键部分;花键轴和花键槽等等。, w3 c f% W+ Q
& r: M: _& l# k (二)设备磨损的经济后果
( U- R- F2 ?5 {4 ]& b& b, J. L3 n0 W
设备由于磨损,会导致性能、精度、生产效率逐步下降,消耗不断增加,废品率上升,与设备有关的费用(使用费)也逐步提高,从而使所生产的单位产品成本上升。当有形磨损比较严重,或达到一定程度仍未采取措施时,设备就不能正常工作,并由此会发生事故,使设备提前失去工作能力。这样,不仅要付出较大的修理费用,花较长的修理时间,才能恢复其性能、精度,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还直接危及人身安全,影响工人劳动情绪,由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难以估量了。, C+ w( _6 g1 P
2 D6 w/ V% |9 H. I
二、减少磨损的措施和磨损的补偿; h# n! A; {4 d* ], X7 i+ u% x
5 L8 `& ~& j, F6 L! {* [ 磨损会引起设备原值的降低。磨损严重的设备,往往造成不能正常运转使用。" T0 v$ R& j- I" \) J
5 `5 F$ O( ]/ s+ ?7 i- F' N3 p
设备的磨损形式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和补偿磨损的形式也不同。设备产生磨损后,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修理来消除的,这类磨损属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其补偿形式,一般称为磨损的局部补偿。另一部分是不能通过修理消除的,这类磨损属不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不可消除性的有形磨损,一种是因可消除性有形磨损不及时或没有进行局部补偿,形成磨损的积累,导致提前丧失工作能力,修理代价大而不经济,需要置新的设备来替代。另一种是设备已到达其自然寿命,不能作为劳动工具继续使用、修理又不经济时,需要用同样用途的新设备来替换更新。用设备更新的技术措施进行有形磨损补偿,称为磨损的完全补偿或整体补偿。
( b5 s, R7 p* P, Z5 ^% \3 O9 h' y3 Q' k- e5 f
磨损的补偿,是为了恢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有的技术性能和生产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一项基础技术管理工作。
8 ?1 L2 E2 n1 f) k( y+ J& R第 二 、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 @ L$ r- r+ ^! p+ M
: @. x( H2 n( V0 C H+ ^ 设备的停机检修时间越多,可工作的时间就越少,时间可利用率就越低;反之,时间可利用率就越高。我们的理想是,要求设备的时间可利率为百分之百。要达到这一目标,涉及各方面的因素,就设备自身而言,除构成期的质量(包括性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结构的合理性,选材的先进性、合理性,加工、制造的质量保证程度,等等)是基础条件外,使用期的正确、合理使用,精心维护保养,认真地管理,是延长设备寿命的客观要求,是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提高时间可利用率的基本条件。实际工作中的无数事例表明,相同型号、同一制造厂在同期投入生产使用的设备,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工作,由于使用和维护保养条件的优劣,使用效果悬殊很大。这种情况不仅在两台设备之间,即使在同一台设备,会因不同的操作使用人员之使用、维护保养水平的差异,使用效果也不相同。例如有一工厂的钢桶缝焊机,虽已使用了二十年,却未进行过大、中修理,小修理次数也不多,故障停机次数很少,设备仍保持应有精度和性能,外观犹新。操作使用这台设备的,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工人,他的经验就是正合理地使用,精心地维护保养,切实做到“爱护设备就象战士爱护武器一样”。这样的事例,在很多企业都有。由此说明,加强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可以在节省费用的前提下,大大压缩设备的检修停机时间,提高时间可利用率。因此,设备使用期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上。4 R/ R3 A0 o" w+ F1 V( S
]5 t$ q* R' ^- r6 d 一、正确使用设备
* @ E6 P" g2 q, [; ?7 X' D4 h, W2 W5 b. D2 z3 x
做到设备合理使用的基本条件是:按企业产品生产的工艺特点和实际需要配备设备,使其配套成龙,布局合理、协调;依据设备的性能、承荷能力和技术特性,安排设备的生产任务;选择配备合格的操作者;制订并执行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的法规,包括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操作者按设备的有关技术资料使用和维护设备;具有保证设备充分发挥效能的客观环境,包括必要的防护措施和防潮、防腐、防尘、防震措施等;建立和执行使用设备的各项责任制度。使用设备的管理,就是依据这些基本条件,对设备从与供方签订合同起,直至退出生产为止,通过计划、组织、教育、监督以及一系列措施,达到减少磨损,保持设备应有的精度、技术性能和生产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获得最佳经济效果。+ b+ t* Q( }( _+ n! a/ e [
) u2 W# k% H0 Z (一)合理配备设备
& Q' u! Z3 o o$ l. G: O: l' X' q% u+ @% c
生产部门合理配备设备是正确、合理使用设备,充分发挥效能、提高使用效果的前提。合理配备,就是企业应根据生产能力、生产性质和企业发展方向,按产品工艺技术要求的实际需要配备和选择设备。在配备和选择设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D# C3 _+ w5 o. T8 V2 G( C3 r& {0 C6 x3 V$ l6 Y# R' s
(1)要考虑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的成套性。不然,就会产生设备之间不相适应,造成生产安排不协调,影响正常生产进行。4 z8 j( g ^, C: R2 w
, r$ M" i4 k% c" A- \3 W5 B3 N
(2)设备的配备,在性能上和经济效率上应相互协调,并随着产品结构的改变,品种、数量和技术要求的变化,以及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各类设备的配备比例也应随之调整,使其适应。! O$ L4 K9 m+ f+ l
6 H0 ]* r; B; N2 d% @2 S (3)在配备设备过程中,切忌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一个企业内,在全面规划、平衡和落实各单位设备能力时,要以发挥设备的最大作用和最高利用效果为出发点,尽可能做到集中而不分散。
% Z1 _/ c2 r0 Z9 s, i8 T2 t5 q, F2 H1 W, D
(4)有的专用设备,如果能利用现有设备进行改进、改装或通过某项工模夹具的革新来解决,就不要购置专用的设备。$ s3 A- o( |- Q/ q" h
5 c) ]# ]: h( B (5)在配备设备中,要注意提高设备工艺加工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期短的产品。
! ^7 g; p' S l" q% o
, [/ D4 H. j; Y" d# ~, V; Y (二)新设备的使用" `! f, i- j) l9 w; S; b& z
; f7 o) J' Y+ Y- d4 @3 n+ a0 X- h
新设备的使用,要着重抓好以下主要环节:2 o- d9 @# a9 u2 ]2 a: ^+ Z
- N m6 ~' @/ ?/ I% s 1、操作工的选择和培训
1 g& L6 H( d7 C6 N
9 t* p9 ]1 S( F' W 应根据设备的技术性能和结构复杂程度,择优挑选责任心强、具有相应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能刻苦钻研技术业务的技术工人进行培训、学习。现在,电子计算机控制设备、多功能的高效设备、程控自动化设备日趋增多,这些设备技术先进,结构复杂,对操作使用要求高。操作者不具备一定文化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是难以掌握和操作的,使用不当不仅发挥不了设备应有的效能,甚至会把设备损坏。在选择操作工人时,必须经过:
7 `1 ?: C; \1 Y% c* m3 Y, u7 B: b4 H m! c0 N3 G3 s% a
(1)文化知识和智力选择。
) _5 C( r& y3 L2 {: P- t) |! V
- S0 w; q/ M" p( S6 O& _ U(2)专业知识学习、考核。
4 ?3 r2 o9 O' W8 d2 c; S$ N, r0 D! q2 d/ \$ S: I
(3)操作使用技能培训。
$ \4 N- x* v9 e( V" L0 _* b
- z8 D6 L2 p) I0 h6 P6 M9 R: s6 R 只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学习、培训,并经过全部考核合格、取得合格证,才能成为一名符合要求的设备操作者。
% i5 S) J1 D0 M5 q0 m2 G; g2 J K
2、拟订操作规程和保养细则
% g' ~! b3 D) K
, K) e# T: ]" T( i7 u7 A/ b, U 应根据设备说明书上所规定的技术要求性能、结构特点、操作使用规范、调整措施等,组织拟订安全操作规程,同时向操作人员提出操作使用要求的规范,并组织学习,使他们能掌握、熟知操作使用设备的具体要求和有关规定。在操作规程和保养细则中,要具体规定设备的使用范围、要求、方法、操作和保养的要求,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 V3 K" g W" t4 b2 A- ?' h+ u
) Y1 k! g# _, `0 o: C 在拟订安全操作规程的同时,要拟订保养细则。设备保养细则的内容,包括外部保养和传动系统、安全装置、润滑系统、操纵系统、液压系统、电气控制计量仪表等等各项保养规定和具体要求,并明确规定保养时间。
* G, J; V" ?# }4 y7 [+ U( a G/ l( v6 v3 m0 R) Z8 N, F! ~
3、明确岗位职责
# C) E7 U u% v- k( u4 V* q1 X* S) ~% U# O# ]) q6 {2 B
对单人使用的设备,在明确操作人员后,必须明确其职责;两人以上同时使用或单人操作有两、三班制生产的设备,应明确班组长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C3 [& S" ]0 s8 T% G; c, U
7 C3 D, Z' D9 p (三)设备的正常使用过程+ ^3 W9 o7 H1 ~
* K; ~, H& c( G' g! E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应与生产管理、工艺管理和操作技术管理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管好、用好。在使用过程中,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