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小空气分离设备中,常采用铜或铜合金材料制造容器的设备。由于铜或铜合金其本身的化学成分、热物理特性和物理化学特性与低碳钢不同,因此铜和铜合金焊接性能和焊接加工中内外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 k+ p5 V& r- T2 i1 存在问题及原因
8 b2 e/ Q6 ], p1 q7 T. G1.焊缝成形差
/ W5 g7 ]) A$ d熔化焊接铜和铜合金时易产生母材难于溶合,坡口焊不透和表面成形差的外观。缺陷。在射线检测底片上反映为焊缝黑度变化大,表面缺陷易于内部缺陷混淆。
+ E$ r [! ?& w% B5 ^" I/ R原因与铜的热物理性能有关。从表1可见,铜和铜合金的热导率比普通碳钢大7~11倍,焊接时大量的热从母材散失,加热范围扩大。母材厚度越大,散热越严重。尽管铜的比热容略小于铁,焊接区难于达到溶化温度。铜在溶化温度对表面张力比铁小1/3,流动性比钢大1~1.5倍,表面成形能力较差。
$ d" Z7 A. z- q1 p7 T1 J# g6 V% r; ?) f表1 铜与铁物理性能比较
金属 | 热导率W/(m·K) | 比热容J/g·℃(20℃) | 线膨胀系数10-6K-1(20~100℃) | 表面张力×10-5N/cm | 收缩率% | 20℃ | 1000℃ | Cu | 393.6 | 326.6 | 0.3849 | 16.4 | 1300(1200℃) | 4.7 | Fe | 54.8 | 29.3 | 0.4602 | 14.2 | 1833(1550℃) | 2.0 |
2.焊缝易产生裂缝
5 ` ^: y# d" G! u铜能与其中的杂质分别生成溶点为270℃的Cu+Bi、溶点为326℃为Cu+Pb、熔点为1064℃的Cu20+Cu、溶点为1069℃的Cu+Cu2S等多种低溶点共晶。它们在结晶过程中分布在枝晶间或晶界处,使铜和铜合金具有明显的热脆性。表现为:9 c/ X0 _0 t- o. a5 r- L% {
(1)铜的氧化' E. ~1 Z- b+ z4 A' b- F
虽然铜并不是很容易氧化的金属,但在液态时,铜要发生一定氧化,生成氧化亚铜(Cu20)与铜形成低熔点共晶体,分布在晶界上,使塑性降低,易产生裂缝。: |, N' S' Q, u7 G* t7 H$ V; p
(2)合金元素的蒸发和烧损$ g, K; L* N8 `! n. n+ X
铜合金中的合金元素(锌、锡、铅、铝及锰等)比铜更容易氧化、蒸发和烧损,使合金成分发生变化引起焊缝性能下降,易产生裂缝。' r0 B& a! p7 W. v, i8 d$ x9 K
同时,由于铜和铜合金的膨胀系数和收缩率较大,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焊接变形大,导致产生裂缝。另外,铜在高温时的低强度和低塑性,过饱和的聚集析出等作用,也是形成裂缝的因素。
# p2 W, I1 j/ Q W" g2 f在射线检测的底片上表现为:纵缝易在两端出现明显的黑线影象,环缝中裂缝影象出现在溶合线的几率较多。
# f- n0 }+ I% F6 w- B0 Z& f+ Q3.易产生气孔+ J) ^0 S+ S' ^# X! K, {( v
溶化焊接铜及铜合金时,气孔出现的倾向比低碳钢要严重。其原因:, n+ E" ]9 M6 p' a8 v
(1)在液态时,大量氢气溶解在铜中,而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溶解度大大减小。当焊缝金属冷却较快时,过剩的氢气来不及逸出,在焊缝及熔合区集聚而引成气孔。
. B$ T2 R* ? P, X' l(2)高温时,溶池的氧化亚铜与气体(H2、CO)反应,使铜还原而生成不溶解于铜液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孔。在焊缝金属凝固前,未能全部逸出,则会形成气孔。3 [7 o! G2 F1 B! N0 x. a: w
(3)铜的热导率比铁大8倍以上,焊缝的冷却速度比钢要大得多,氢扩散逸出和水的上浮条件更差,形成气孑L的可能性急剧增大。" d7 D1 |& X! }& l9 G
气孔在射线检测底片的各个位置都存在,有单个、链状和密集气孔。! m+ f/ S. P' w0 H, R7 I
2 解决的方法
+ q. }" O7 T F |5 C- z在小型空气分离设备中,用黄铜合金制造容器的材料较薄,其焊接方法为手工氧—乙炔气焊。要减少上述缺陷的产生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H, g6 W% u1 m; S5 W4 `0 C1.焊丝和焊接区域表面的油脂及污物必须仔细清除,露出金属光泽;. }# e2 g4 S) A9 m B" b/ Z, @
2.采用轻微的氧化焰或中型焰,对较厚的焊件需预热;
$ M7 }+ Q; Y& t! K+ b1 j3.在焊接过程中应避免高温的焰心与熔池金属直接接触,在保证焊透的前提下,尽量加快焊接速度;
j( m! A) g' L# s6 C4.焊后,可在550~650℃的温度下进行消除焊缝应力和改善焊缝性能的退火热处理。
' m9 ?/ F- F3 n0 I Z3 射线检测中注馐孪?br />1.因焊缝成型较差,在检测前必须认真检查焊缝表面质量,避免因外观缺陷造成误判或掩盖内部缺陷;
; X. g1 t& B0 C) ?1 r) I: I3 W2.对薄板的铜合金用气焊接,其焊缝余高较大,射线检测时需用“高能量短时间”,减少焊缝对比度;) X5 [( M) q: t& D; V
3.控制返修次数,防止因多次返修造成形变。4 Q1 T" ?9 }" O* L
参考文献
- r* C5 \( Y8 r) q[1]焊接手册第二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9 Y- m0 E& {$ e) B2 n/ U% ^2 C[2]焊接技术.北京:国防工业社,1975: z2 S. l; W9 _3 a- r$ m/ O5 {0 R
[3]气焊技术.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