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1976|回复: 4
收起左侧

[注意] 电脑视疲劳综合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9 10: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警惕:现代生活对我们的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连眼睛都不能幸免。我们要让大家认识一种新的流行性眼病——“电脑视疲劳综合征”。
1 y4 W6 T/ f- H! {9 N3 D% C' c1 k0 q# G5 _, c7 I+ f  S
    在办公室经常用电脑的办公族普遍感到眼皮沉重、眼干涩、酸胀、疼痛、异物感、畏光、流泪、视力模糊、重影、眼部充血等。这种病的名字就叫“电脑视疲劳综合征”,是电脑普及后才出现的新病种,不过10年时间,它已是眼科常见病之一。
4 B2 I& K- J/ [* v! [
* i; E' M# ~2 B8 [' V    其实,罪责并不在电脑,而在我们没有科学用眼。
6 @/ ]2 y, w* {- S  i% I9 h  v2 z+ }' r4 x) b3 v0 q6 F
  A “目不转睛”导致眼干涩
* c: W  q; S/ X5 ~, a6 U- d
$ A2 V! W. l* O- o2 X0 y    现在眼科门诊中许多人诉说自己经常有眼睛干涩、痛痒、灼热、疲劳等症状,这中间有很大一部分是干眼症的患者。 ; c# v1 O& n4 l+ {" F/ l
! ~; ~& b' z( m& d: {/ ^# u
    泪液对眼睛具有营养、保护作用,也有湿润、清洁作用,对眼的光学功能还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很多原因可导致眼部腺体组织功能障碍,形成干眼症,其中长时间电脑工作而“瞬目减少”,是重要原因之一。调查发现,使用电脑者中,有3成出现干眼症状。 , x4 v6 R' t, A0 ?+ r: w3 `5 |
5 V6 N- ?: ^: ], W/ T/ I2 I
    眨眼,是一种神经反射,正常情况下,眼睛每分钟会眨15-25次,但当人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注视时,这种神经反射会被抑制。有人统计,操作电脑时,每分钟眨眼仅5次;玩游戏机时,每分钟眨眼仅3次。 / t2 c4 N8 g" ?4 ]" K/ c

8 v9 M' i( q5 S  W) \! U" f    眨眼频次减少,久而久之会导致副泪腺萎缩,就形成了干眼症。干眼症容易导致角膜上皮的点状剥落,加重角膜刺激症状,进而导致主泪腺的分泌,所以干眼症的患者,有的还会经常“泪如雨下”。人到65岁时。泪腺分泌的泪液,只有18岁时的40%,老年网民更要防干燥症。 4 {) Z1 G* ^( r8 z' z8 Y/ h$ R
/ b7 g% t- T- l% M
  B “视近过度”导致视疲劳 9 U/ w9 h! l( q" j( w, c

7 O: w9 m7 Q  f& G2 o( g    眼睛看近看远,是通过晶状体变厚变薄来调节的。视远时,睫状肌放松,晶体变薄;视近时,睫状肌收缩,晶体变厚。 / n: w  o0 r! _, w

0 ?- ]  J. i% C3 e+ e0 V! k6 y& O, L    睫状肌的收缩,犹如人劳动时肌肉的紧张状态,持续的紧张容易引起肌肉疲劳和损害。长时间电脑工作,长时间地视近过度,睫状肌长期持续收缩,形成调节痉挛,就会引发视力疲劳。
: Q5 t5 F. ]' v  N( h& \, I8 L9 D! K6 j. x
    文案人员打一份东西,要不断地看文稿、屏幕和键盘,眼睛在三者之间频繁移动,在各视点及视距间频繁调节,而且三者均是视近状态,均需睫状肌的调节,由于没有视远过程,睫状肌得不到放松的机会,极易产生视疲劳。
3 N/ a# r3 N5 q1 l" W- x7 M; a; F; z8 M4 u- r# K8 e$ j
    中老年人因眼球调节力逐渐减弱,看电脑更容易发生眼疲劳。
& w7 ^6 U) x8 E' H/ L' ~: k7 d9 L; q7 f
  C 30多岁怎得了假性近视 ' A  ?2 f: P7 k; ^( y& D
0 s# s6 X. T/ k# E8 Y3 q7 a, D
    长时间看电脑,持续“近距离”视物,再加上视屏光线对眼睛调节功能的影响,让眼睛的调节度“高频使用”,睫状肌长时间地处于紧张状态,导致肌肉痉挛,失去调节功能,形成了看远模糊,看近清楚的假性近视。那种认为视力随着身体发育而定型的想法,是用眼卫生的误区。
2 l: f. M! b6 d" J7 g; X; |) }9 X+ T: [) \8 t% |* Y# Q. H
    假性近视是因视疲劳引起的,初期注意休息,尚可以恢复。但对18岁以前的青少年来说,这种长时间的假性近视往往会发展为真性近视。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孩子两三岁就开始接触电脑,现在造成真性近视的孩子的年龄已越来越小了。
# T2 Q' i) P: ?% ~" V
: M1 Q, |) ~* E3 x+ U& @' M    D 暗中看电脑患上青光眼 5 h; N: \; w2 @* [5 x
1 ]) v& U% @" X& z: v* I
    眼球内有一种液体叫房水,它不断地生成和排出,将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房水是通过前房角处的滤帘组织排出眼球外的,若因种种原因,造成房水流出阻力增加,致使眼球内的房水超量,眼压就会升高。青光眼是一种眼压增高、视神经和视功能损害的致盲性眼病。 5 p) h$ ]& R) [1 O
, x, n1 A' \* b6 i! j
    电脑一族,夜晚在电脑前工作时,周围光线一般较暗,这样,瞳孔容易散大,让房角变窄,房水排除阻力增加;工作时,神经高度紧张,引起眼睛房水分泌过多。这样,最终会致使眼压增高,视神经损害,形成青光眼。
! a7 f  B1 P5 W8 L6 _1 I; ~3 f: e5 N- p% ?0 u3 [! }3 E8 F1 j9 l
    黄种人普遍前房角较窄,尤其到四、五十岁后,晶体容易膨胀,前房角变窄,因此中年电脑一族,更要防范此病。
1 G6 }, }/ W# d9 t0 q$ [! `* D6 i
  E 上网到深夜患上黄斑病 : ~4 l/ Y! c% K. j( s
/ K/ N8 g" E) y+ l, X
    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导致黄斑变性。原因是,视网膜上有一种感光物质叫视紫质,它在光线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讯号,由神经传导到大脑,让我们看清外部世界。视紫质发生化学反应,引起视神经代谢的增加,代谢产物的传输,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是平衡的。 * \" ]2 r4 P9 p6 Q3 z4 A. H3 a$ w
, ^$ Y8 }! C$ \4 n- P
    但是,若长时间用眼过度,视神经代谢加快,打破了这种平衡,就会导致视神经代谢产物在玻璃膜上的堆积,形成玻璃膜疣,影响到和玻璃膜相邻的组织——视网膜的营养与代谢。黄斑区是视网膜上最敏感的视觉形成区域。黄斑区代谢发生问题,就好比拍照的胶卷底片出了问题,自然就“拍”不成好的图像了。 % I" M& S8 _; G' w' L' J3 M
. A% G" @+ J- s% t) Q& Y8 _; l7 V/ }9 T
  F 乱点眼药水损伤视力
/ J# _! r; E) Q: i" O6 V: Q6 ]- `' L- `! \2 l% c
    一般的滴眼液,常含有防腐剂、激素、抗生素,非但不能改变泪液分泌减少的症状,长期使用会对眼睛造成损害。现在已有不带防腐剂的“人工眼泪”,可以滋润电脑族的眼睛,但不能代替眼泪。因为眼泪中有一种“细胞活素”可转化成“生长因子”。 ) V, G+ b: Q& {+ F. x
8 r' c4 F/ ]- q- z7 v0 r! G
    那如何才能尽量减少电脑对眼睛的伤害?5 ~9 v3 k3 c+ \' a( o" z

  S2 f  O+ }) P1 M8 x    1、操作电脑的最佳距离应是50厘米-60厘米,避免辐射和视近; 9 _# [9 G, k( I8 u' m: x8 i+ o
1 V% N/ f2 f5 C: D9 }
    2、不要长久地“目不转睛”。使用电脑时,应多眨眼,工作1小时应休息5分钟左右,远看或做一下眼保健操; : d6 O/ p0 V8 K+ S( u% }) q$ _$ Q
- A' v& P% C6 x: z; y8 x
    3、室内光线要适宜,不要在黑暗中看电脑,背景太暗,容易造成视疲劳和瞳孔散大; , E# o" ?3 O/ l
! p. H3 c& E! A3 p
    4、叶黄素、维生素A、蛋白质等,是合成视紫质的原料,电脑族要多食:蛋黄、深绿色鲜蔬菜、胡萝卜、白菜、豆腐、红枣、橘子以及牛奶、肝脏、瘦肉等食物,提升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
发表于 2007-6-9 19: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沧州
这个都是常事了。那个叫我们出生在这个电脑时代呢
发表于 2007-6-11 00: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还是多多注意眼睛健康为好.....
发表于 2007-6-18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原来眼药水不是多多益善!
发表于 2007-6-30 19: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扬州
看来要回忆一下眼保健操是这么做了  好久没做都忘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