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2360|回复: 14
收起左侧

[转帖] 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7 20: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积极倡导企业使命与社会任相统一,为企业发展培育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 v, y$ r( o- e6 {8 J) n+ Y4 X) u% ^, v) ~1 @! `1 H
日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突出强调五点: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切实实现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二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外在表现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三是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四是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息,保证经营活动的公开和透明。五是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
# `/ M. }% G: H& d, n* z. S  ?
, N; P4 [6 q2 E' ]* b5 I2.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统一起来,特别注重建设人企合一的发展团队。! ~/ D! }; I1 S* o# m" {( S( O
5 H# N# B% I& B$ y, a
19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处于缓慢增长期,即使在企业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下,日本企业仍然坚持以“年功制”为主的分配模式,较好地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如大金工业株式会社一直坚持“力争做一个能够保证雇佣的公司”宗旨,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营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通过限量招工、内部转岗分流、对部分员工进行再培训,尤其是通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等措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 _5 L; B. s, N" V. E$ w3.努力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培育支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  E) h5 I, e& n% K. v
9 H' n9 H2 F7 j  y' A
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在40年以上,有的长达百年。如资生堂株式会社已有133年历史,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已有87年历史。这些企业长寿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和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同时,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传承创新,使企业发展既植根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累之中,又能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创新。通过创新,把企业建成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 d& _' `3 E# k3 L
; _0 x; u; w4 C4 G
4.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把宣传产品与经营“文化”相统一,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 {, Z, v; ]0 a. H6 h
7 f$ p( z  D* F6 I8 @日本企业在宣传产品的同时开始经营“文化”。一是非常重视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宣传。企业设有规模较大的宣传部门、企业文化部门或形象策划部门。二是对文化进行战略投资。资生堂早在1919年就在东京的商业中心设立画廊,免费为世界各地的未成名青年画家、摄影家提供展出作品的场所,并聘请一批艺术家到公司从事形象设计与宣传工作。目前已有5000多位艺术家在此展出并留下大批作品,资生堂也在形象宣传中创造了一大批作品,这些作品已成为资生堂的文化资产,并随着这些艺术家知名度的扩大而不断增值。
0 o: ^1 t. B" o) D6 ^( s8 Y" m6 ]3 Q+ x/ t
二、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 |8 K" t  T4 b( I" o/ u+ C) n$ v' m5 e* C, z
1.把企业文化建设看成是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0 {- i8 B( b5 M# _; k" p
9 S- e, Z7 v1 B- }# e5 z, o; i企业文化是除人、财、物之外的第四种重要资源,中国企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内容,提高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自觉性。
* S8 [0 D# [- s% w' Y3 e
' T2 O  T' o% X' G2.把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考虑。4 a% W, T, n6 J' h$ n, f  y

! r8 f8 ^+ e; }8 t- \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贫富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社会矛盾并不突出。日本企业通过强化共同体意识、积极倡导履行社会责任等,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这对当代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当前,中国企业面临构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区(社会)、企业与环境、员工身体与心理之间的“六种和谐关系”的难题,频繁的矿难、紧张的能源、环境的污染等都说明和谐的企业文化理念还未建立起来。因此,中国企业应更加重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断优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和员工身心的和谐发展。
/ _  }# x) T2 b5 Z/ R
8 o" I5 W! \/ y! ]) ?& a# ~8 M3.处理好企业形象塑造(ci)战略与顾客满意(cs)战略的关系,提升企业的形象。4 P; N4 h. r+ Z1 [, q: @
3 A7 j' w  L8 O4 F, H
许多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多已实施了ci战略,有力地提升了企业自身形象,但对顾客满意(cs)建设方面重视不够。cs战略在日本企业已经被广泛实施。有的企业在经营理念中提出“洞察下一个需求,创造新的价值”,就是深入到顾客的内心深处,去发现连顾客自己也还没察觉到的需求和愿望,并将其变为具体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给顾客以惊喜,继而创造新的需求。随着中国企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导入cs战略是一种趋势和必然。目前,中国企业应该对实施cs战略进行认真研究,择机导入广泛实施这一战略,从而实现企业品牌和形象的新提升。: x! u7 v7 N/ e& z
2 B7 u. W8 j1 _( v7 l; N2 \4 ]
(完,管理知识百分百
发表于 2007-5-28 0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日本人的企业文化中国学不好的,毕竟两国的文化环境不一样啊。
发表于 2007-5-28 08: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同意楼上说的。中国应该走自己的路。学谁的太象都不好。
发表于 2007-5-28 08: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三门峡
小日本的东西不学,走自己的路。
发表于 2007-5-28 09: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本身人的因素就不一样,所以人家的文化硬搬来是不行的
发表于 2007-5-28 14: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不能小瞧日本,走自己的路超过小日本。
发表于 2007-5-29 05: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连云港
日本的企业家族式居多) m5 j5 c1 ~$ |# X3 v/ l8 c% ~
中国和日本国情很不一样的
发表于 2007-5-29 07: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衡阳
日本人的团结精神值得国人学习
发表于 2007-5-29 10: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原帖由 zyzyfy1 于 2007-5-28 08:33 发表 http://www.3dportal.cn/discuz/images/common/back.gif
- ]1 Y" S/ o0 L, G! L小日本的东西不学,走自己的路。

( Z9 {- X2 ~& K- j9 r3 L! ?
) A! o) d: q2 M, i$ F: V; R9 t
" ]: q* W3 k' `& l+ d0 g' c
4 a# @; F/ B6 V3 `* H不能义气用事,该学及比别人差的就应该去学,该咱们强的就要继续把持,过于小孩子气,可能不久又是挨打的命。在我们的教科书上知道的是,日本什么什么的恶,什么什么的差,确不知日本是中国留学生去留学最多的国家。为何?因为他发达,许多方面比咱强,比如科学技术的水平,受教育的社会方式,民生方式,甚至政府的定位方式等都有要咱学习的,,,
发表于 2007-5-29 10: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中国企业缺乏一种精神。
发表于 2007-5-29 12: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我们公司是民营,没有什么企业文化,唯一有的是少花钱多办事,最好是不花钱。能省就省。
发表于 2007-6-21 23: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日本人的企业文化也是有弊端的,更何况我们的文化不同,很难模仿。
发表于 2010-5-14 20: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中国企业有几个有企业文化的
发表于 2010-5-15 11: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曾和日本某车辆会社品保部长聊天,他说日本人的行政组织方式与忠于雇主、忠于团队(武士精神)的工作态度,是源于中国的唐朝;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
发表于 2010-5-15 12: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日本人治理企业的确有一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