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三维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展开

通知     

查看: 5262|回复: 29
收起左侧

[其他能源动力] 能源狂想:一升海水变300升汽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 08: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沈阳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核电建设转入高调,发改委官员今年多次表示中国的核电发展战略由“适度”转向“积极”。与此相对应,中国的核电利用水平也在稳步提高。本月22日,深圳的大亚湾核电基地诞生了中国第一家专业核电设计公司。此前一天,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赵忠贤表示,人类能源将从“化石燃料”阶段走向“核能时代”,50年或更长时间后有可能实现核聚变发电或供氢。核聚变发电,眼下正是中国核电在国际研究合作上的重点。这是一条光明的能源之路。, ~6 t7 H# Z! Y
) O) I7 X: N0 E" Y
   “人造太阳”,科学家如此形容核聚变。物理学家早在1938年就证明,太阳里进行的氢核聚变成氮核的反应,使它能够光芒万丈地燃烧几十亿年。
& s' ^0 t$ {  f8 c# K. a
- B0 Y# Q3 u) l1 }+ l0 X$ R4 R8 ^  s: B   打造“人造太阳”,这种梦想一直激励着科学家投身于核聚变实验中。核聚变的原料来自大海中的氘、氚以及氦3,这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按照科学家的计算,1升海水能提取30毫克氘,在聚变反应中能产生约等于300升汽油的能量。/ [8 ^0 B% }# m7 K1 |
1 Q5 c* J" s4 C  R# l
   “1升海水等于300升汽油”,发现令人惊喜。毕竟,地球上的海水中含有45万亿吨氘,足够人类使用百亿年。& X4 E) W% E: m4 L9 s
( Q% w: D4 h" D; U
   在安全和环保方面,核聚变同样是理想的选择。
! Y' |7 r  a2 R9 g, {; ~: y; s  T* F$ q1 b
   切尔诺贝利的阴影仍然伴随着核电,但核聚变并非眼下核电站所使用的核裂变。实际上,核聚变不产生放射性污染物,而且它的发生条件需要近亿度高温,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燃料温度下降,反应堆会自动停止反应,没有失控的危险。7 D! X. s5 f6 `5 J& V' u+ a

7 F  ~6 Z. w5 d   成本同样是核聚变的优势,1公斤浓缩铀的成本约为1.2万美元,而1公斤氘仅需300美元。聚变的优势还在于效率。科学家们一直看好使用氦—3同位素(3He),声称全世界眼下一年所消耗的电力,只需要拥有100吨3He就能解决。哪里能找到3He?答案就在月亮。那里的土壤里含有多达100万至500万吨的聚变原料。
8 H% g2 @8 u# V* i3 @4 v
7 @( o+ {( [: I* H   尽管成功完成核聚变的试验报告不断传出,但那只是核聚变发电的起步。今年6月,一项耗资120亿美元的计划确定了选址,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将在10年后现身法国。这项由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六方参与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规模仅有国际空间站可以相提并论。
6 q4 Q' g: J# B; `1 |! I1 i" j
% S' c& F7 Y6 P8 Z  a   在科学家的眼里,“人造太阳”是一次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之举,磨难是意料中的事情。毕竟,核聚变反应堆实现发电还需要30至50年的时间,而科学家同样也在算一笔账:地球上的化石能源还能使用50年,而这50年正是核聚变能源民用化所需的时间。4 S7 e6 ^4 J" W* p2 C

) J) d& _$ @, u  T. k; P: K   追寻“人造太阳”,中国人的脚步并不落后。中国核工业集团的高层近来公开表示,我国将力争在2050年实现利用核聚变发电。创造最理想的“长寿”能源,我们期待“盗火”成功。

评分

参与人数 1三维币 +8 收起 理由
2374 + 8 好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5-1 08: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
真酷,要真搞起来,感觉可以和海水淡化一起搞,一举两得了,呵呵
发表于 2007-5-1 09: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这项技术世界正在联合开发,关系到人类的前途,是值得关注的,但目前的能源问题已很突出,远水难解近渴,建议多发展一点水电和风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少用一点火电,少破坏一点环境.
发表于 2007-5-1 14: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1L海水含300L汽油的能量
# K9 J! t% V; i8 k8 r" @% k5 L9 }# W
在假设地球总质能不变的情况下; S$ r( ^$ A! m' g

6 D3 W3 @* V6 }3 g9 n6 D% Z这些海水释放出来的能量最终游离于大气中2 L+ q2 ^- K- }0 _1 P
. t0 G5 U; o$ x% S# m) K- T3 ]: O
不会造成继续升温么?
发表于 2007-5-1 15: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
地球的升温也有其受抑制的几个方面。3 D; K2 R% H4 U6 i1 s$ j' M# N
一方面,升温导致地球向外太空辐射的能量增大,好像是和温度三次方成正比。
: e, ~+ R' Z0 k- K4 i9 h. s1 ^  e3 T另一方面,升温导致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增大,反射太阳辐射增大,吸收变少。且地球表面比热变大。9 S$ F- H0 h. P
还有其他。。
5 N* U$ b* r+ w具体的建模不知道有人做没。
发表于 2007-5-3 08: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泰安
qian300 (千山柏) 版主 说的真不错“1升海水等于300升汽油"毕竟,地球上的海水足够人类使用百亿年。1 \! m0 f* z% \, q) Y- n- p
海水容量大,资源丰富,取用方便,确实是所有能源中的最实用的,同时比较绿色,不会像核电站那样产生辐射.
发表于 2007-5-6 12: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当初,曾有人告诉我们,海洋的资源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P7 j) I+ {2 o( I很快神话就破灭了。+ k- f% f, A1 `" C* T7 f! [& W
如今……
发表于 2007-5-9 06: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希望能成为现实,汽油可是许多地方都需要的,解决能源不足的大问题
发表于 2007-5-12 03: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如果这一天提前来临,萨达姆也不用被美国佬打到地洞去了
发表于 2007-5-16 13: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让我又涨见识的,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18: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未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发表于 2007-6-5 20: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不错的资料,也值得去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07-6-6 10: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金华
只是妄想,异想天开
发表于 2007-6-6 10: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惠州
想法是好好的,技术上困难的,技术上要是突破了,前途就是一片光明的.
发表于 2007-6-6 15: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如果可能,那拿不可再生的能源煤去搞制油做什么呢。还是说用未来的技术来解决眼前的问题。
发表于 2007-6-24 15: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泉州
真能像斑竹说的那样,以后海水的存量也会越来越少,价格就会越来越贵,海水就不叫海水了,改名叫“金水”了。
发表于 2007-6-27 08: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新乡
楼上说的好,不过资源紧缺,如真能如此,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发表于 2008-1-5 12: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希望在于狂想嘛
发表于 2008-1-5 17: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向月球进发,地球上的氘用完了,到月球上去搞点回来。
发表于 2008-1-6 08: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廊坊
如果真能实现 现在就发财了
发表于 2008-1-6 15: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万一泄漏,那不是大家都BAIBAI
发表于 2008-1-6 16: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想法挺好,就是不知道几百亿砸进去了,水花会有多大?0 z  u, \% `# n' \. J/ g' J$ F0 U* \
或许我有生之年还能看得见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12 12: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13 10: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汉中
振奋人心的消息,不过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氘、氚以及氦3,其成本又如何。
发表于 2008-1-13 10: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唐山
核聚变比喝裂变更难控制,聚变需要非常高的温度,一旦聚变发生后目前无法控制。
" n$ s! d. V# ^4 Q% l" v+ \4 W, P; R: J* C& n
这个技术理论上可行,变为现实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Licensed Copyright © 2016-2020 http://www.3dportal.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备13008828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三维网 ( 京ICP备2023026364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