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识高手,享用更多资源,轻松玩转三维网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请大家说说设计中的问题,制造和使用中的经验- n: {; G& l# P2 V+ f
, r q8 b$ h. H; t3 [
原理- V/ C0 U+ i6 u2 J* [
-用低温表面将气体冷凝以实现抽气的一种泵
/ W, D! Y8 K( V2 P, c; X$ K$ C" B- 用低温介质将抽气面冷却到一定温度(如20K)以下,抽气面就能大量冷凝沸点温度比该抽气面温度高的气体,产生很大的抽气作用。/ [+ }( i6 ^" N. C- Z* Z
8 `+ O9 n; r. f" b% d! @5 g. `+ G/ @6 k- @
特点:
/ q! \$ o7 U8 K* g1、3 G1 G! B) ^9 ~) X( |8 k+ H2 j
立式结构
) `* B- P4 G/ N# ^% _- X; a适于埋装在地下,不会受电动机热风、空气温度和日照等影响,易于保冷;能降低泵的吸上高度,增加灌注头,提高有效汽蚀余量;立式结构还有利于排气,使悬挂轴有足够高度便于布置轴封装置,故该泵也称为立式筒型泵。
: b1 K- R8 d, b2、
( D: S- R" s/ X) c0 \对称结构 2 }9 X+ w8 `. z7 j l# |7 E
泵的总体结构力求对称布置,以便在冷态下能均匀变形。1 i$ J2 L+ F2 e
3、
( F: {: e k$ k" v双层壳体
! K4 M/ ]' j& P3 R- ^+ P: T为了保冷方便和有利于输送危险介质,通常都制成双层壳体,内壳里面承受泵压,内外壳之间是吸入压力,这样可适当降低内壳的强度要求。
. W9 e" h ~6 a+ z: x' e6 k" i* [
+ v K7 q3 S: N% c1 @5 O低温泵的介质一般有以几点特点:1.容易挥发.2.有毒.3腐蚀性.4易燃易爆.所以从选择泵的材料和密封形式上是至关重要的.还有就是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了.一般叶轮口环部分的材料我们都会选择非金属材料.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就得认真的计算其收缩量.以免其在遇冷收缩后抱死叶轮,其它的自润滑轴承也是一样的道理.气体冷却后会液化,继续冷却将冻结成固体(冰),不能再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低温泵就是利用这种现象的一种真空泵。它在内部装备极低温表面(排气面),在此将气体冻结来进行真空排气,将气体以固体形态进行储存。低温泵有排气速度快,能够得到清洁的真空等的优点。但是,由于真空排气后的气体储存在内部,在对一定量以上的气体进行真空排气后会出现排气性能的低下,所以必须使其排气性能恢复。这种操作称之为再生,具体来说就是使极低温度表面(排气面)的温度上升至常温,使以固体形态储存的气体再次气化,排出低温泵。在进行再生期间,因为不能进行真空排气,所以如何快速进行再生,同时如何增大气体的储存量从而减少再生的频度,都是与半导体与电子部件的生产装置以及其他真空装置的生产性、运转率有着很大关系。
* h3 k0 u/ D: i* V: j; w A3 ]
0 ?+ D: a+ J+ G; |: O, f3 `% B' Z2 b* I6 ~! A# Q/ x* ^4 O8 M
低温表面的冷却方式:
$ D4 b1 W, W' }& _9 g h(1) 贮液式低温泵+ U- Z; ?2 k- [! Y/ e7 n! ^
(2)连续流动式低温泵
) z1 i* J3 n* ^- r* N(3)带制冷机的低温泵7 m# Y( D' ~4 `& x
3 v, }- _3 ^( J( i* B w- q欢迎大家继续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讨论!
9 x$ h" c# s+ [& Z8 N Q' Y
* D( \4 W7 L, y* w( }3 W; N' Z
, y+ V5 _/ A+ f* |. [1 ]* q4 b. k" R结构特点
0 K7 m1 y1 t6 i( Y3 q1、总体结构特点, e$ E8 {9 N) p+ G: @+ J! W6 C
立式结构 适于埋装在地下,不会受电动机热风、空气温度和日照等影响,易于保冷;能降低泵的吸上高度,增加灌注头,提高有效汽蚀余量;立式结构还有利于排气,使悬挂轴有足够高度便于布置轴封装置,故该泵也称为立式筒型泵。8 U8 _3 w s1 \1 k) O
2、对称结构
# \3 l; h, m) A" e+ R泵的总体结构力求对称布置,以便在冷态下能均匀变形。
$ u( K0 d" q; e9 N1 O, J3、2 M$ i1 }& {( _0 V
双层壳体" k7 i/ X' l8 i$ k
" [$ V- z: I) T3 n5 ]: n* ^! j为了保冷方便和有利于输送危险介质,通常都制成双层壳体,内壳里面承受泵压,内外壳之间是吸入压力,这样可适当降低内壳的强度要求。3 [, C) T- O h3 A
}( k' t) q U* G$ j
[ 本帖最后由 江边 于 2007-3-2 20:4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