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2
UID223196
主题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2-17
|

楼主 |
发表于 2006-12-18 12: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提高含B钢奥氏体晶粒显示效果2 d. d4 U7 h4 z% B1 \
. \$ ?$ H5 J4 Q J: k
课题名称:提高含B钢奥氏体晶粒显示效果
4 K( p, n" i; b9 h; G3 @# D% T: \! o" U) B
二、选题理由6 V# {+ E- w1 k/ N
通常奥氏体晶粒的显示方法有渗碳法、氧化法,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不能使检验面完全显示为奥氏体晶粒。如图1(渗碳法试样表层的奥氏体晶粒形貌),图2(氧化法试样表面含有氧化铁皮的奥氏体晶粒形貌)。对于没有混晶出现的情况,上述二法可满足检验要求,但对于观察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的情况,上述两种方法就有些难以满足要求了。为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制样过程尽量简单,腐蚀后样品表面可观测区域更大的方法——直接淬火法来显示含B钢的奥氏体晶粒。之所以选含B钢,是因为在以往的试验中发现含B钢多有晶粒长大情况,且腐蚀效果不理想。: p* Y7 A1 y$ m9 F. m( j& E: s
! g1 e6 q1 { Q3 {0 L8 {0 Q
图1 图2
& z k. _; F, ~三、现状调查9 i9 E1 a$ s' O( \, u4 E5 o
(1)渗碳法显示奥氏体晶粒可观察区域小,纵向深度只能显示3~4层晶粒,且背景杂乱不利于观测晶粒,不能用来显示有晶粒长大的情况,且渗碳法工艺周期长(14h),占用资源大。氧化法显示奥氏体晶粒只限于表层极薄的一层,制样难度大,试样表面经常伴有没有磨掉的表面氧化层,使有效显示面积减少,经测定有效显示面积最多为50%。
1 i8 p; U9 J' S S# x1 O+ P, E(2)以16CrMnBH为例尝试采用新方法共检验奥氏体晶粒度炉数13炉,晶粒度试验样共65支。制样合格达到可观测程度试样22支,试验成功率约为33%。
( o5 j: {5 X& Y9 ]/ |四、活动目标4 N3 g( M4 y9 I$ @4 S2 W/ N" Q
熟练应用新的显示奥氏体晶粒的办法,使奥氏体晶界清晰显示区域比率达到90%以上,使制样成功率达100%。
2 p: S1 c& L7 O2 m, Q \9 ]+ U) D. \ P. K6 g" _
, e( [8 [% | d) y
# B( b2 [2 E: Z+ g8 r4 X7 R4 z
3 |! f. d+ ?2 [+ |, \ @五、原因分析:
! C y0 W) O% q* L: s1 P, O' h( P根据最初应用直接淬火法制备16CrMnBH的失败例子,小组成员从人、法、环、物四个方面进行失败分析,共分出末端原因6条。见下图:
$ r1 \$ C( L3 c+ @ o, E7 I* ^% g7 b. B$ {" v9 u1 T
* J5 n8 C* r" d! L6 f& u0 C5 b* d; Y% t3 n* u! n+ T
, c# \% i' _2 f3 E0 B8 ~' Q: z9 U0 ?- d
$ ]% B$ r8 Q8 a8 A& B% E% n
/ {7 a- Y% {! G! K3 i6 V# R
% K, {2 a) [* u
+ O3 M( {+ Y0 ~: r% r$ K( o1 E, }4 w' @% S
/ E# r1 ^( @) o' \7 N
, y, n1 p4 z. v0 h+ M5 u: k: q6 Y C& E$ L3 U; R
w- b4 Y* [ K9 g% c, _: c% v7 m
$ }4 W1 K5 ^; w0 q' w/ x: D8 B2 l y' }
六、要因确认" ^# E& v, d6 c! v2 l) F
对影响奥氏体晶粒显示原因进行要因确认(见表2)" Y0 ?. f# P% B B& k- W
表2 要因确认表) _0 M- l1 P& R( q8 N- @
序号 原因 分析确认 结论
7 B* @9 b" d9 f; p3 t1 B在钢中的作用 同等热处理条件下对刚才组织起主要作用的是碳元素,B起增大淬透性作用。 否
% ]4 N U% `2 O- M+ o2 缺乏合适腐蚀剂 腐蚀剂的选择腐蚀作用很关键 是; r* W& M& o) Y" v3 b
3 试样热处理温度低 组织中出现铁素体,不能完全展示奥氏体晶粒形貌 是
) `$ `3 D7 v2 Y+ C4 e3 e8 ^1 u4 淬火冷速不够快 淬火组织中混有较多的贝氏体 是
6 h* u8 Z5 ?( E8 k5 环境温度低 降低腐蚀剂的浓度和活度 否" m1 y: C( e' n {- X( `* K
6 人员对各个环节的熟练掌握不同 腐蚀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晶粒大小的评定 是
5 X3 Z, {+ H* ]% S$ |/ U
# |, X" p, O; \1 }9 ]七、制定对策6 r8 U5 l. {$ m
表2中共有4条原因是影响奥氏体晶粒显示的主要原因,小组通过分析、讨论,制定了相应对策(见表3)
- x8 c9 _$ g$ N; X表3 对策措施表
7 U$ d+ |8 a4 L E C序号 主要原因 对策 措施 目标
7 w5 U, N% z# N+ O# C1 试样热处理温度低 提高淬火温度 提高温度于观测组织结合 使淬火组织完全奥氏体化
/ L1 B7 ^. e4 j( \* V T3 T2 淬火冷速不够快 配制淬火烈度大的介质 配置淬火介质盐溶液 使淬火更充分9 ]" O. A& Z" }& p
3 缺乏合适的腐蚀剂 配置合适腐蚀剂 饱和苦味酸配以抑止剂 腐蚀后内部组织不显现,晶界清晰显示5 P# G8 q" W: |
4 人员对腐蚀程度把握不准 多练习,多总结 人人参与,互相交流 准确把握腐蚀火候: B$ a0 V5 I* [
4 I. t3 q0 r' [6 ?
八、对策实施:; R0 n3 @, X2 J! w. d, M
实施1:提高淬火温度
6 Y& d9 c: [* m从以往所做的奥氏体晶粒试样中我们注意到,有些样子腐蚀后组织显得的很混乱,经硝酸酒精腐蚀后发现试样中还存有大量的未溶铁素体,如图3。这就说明试样在热处理时没有完全奥氏体化。为此我们将几个炉次的钢(16CrMnBH)热处理温度每次提高10度做了几批实验,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在原基础上提高30度,便可将所有的试样完全奥氏体化。
% [7 G: b7 y$ i! O% T5 p( R: m实施2:配置淬火烈度大的介质
% V" \; V' I$ y' u/ {. A! k% U, t直接淬火法要求组织全部淬成马氏体,当淬火能力不足时,便容易出现一些非马氏体组织,会造成晶粒细化的假相,严重干扰晶粒的评。16CrMnBH中由于B元素的影响淬火冷速不够会容易生成一部分贝氏体,见图4。为增大冷速我们特配置10%的盐水溶液,经多次实验采用盐水溶液做冷却介质后,试样都能淬成马氏体。为直接淬火法提供了合乎要求样子。
# n* [; {/ Z8 u; `# i: s3 L实施3:配置合适的腐蚀剂
. z) i# ^4 T; ]4 D4 r7 I V" a直接淬火法采用饱和苦味酸溶液加适量抑止剂为腐蚀剂,如果抑止剂加入量不当则会把晶粒内部的组织也会腐蚀出来。首先配置饱和苦味酸溶液,将粉末状苦味酸直接放入水中,用酒精灯对其加热,当溶液上方出现水雾并且仍有少量的粉末苦味酸不能溶解时,此时溶液达到饱和。这时可以按照苦味酸饱和液溶液与抑止剂体积比约为10:3的比例加入抑止剂,腐蚀液便配置成功。我们采用白猫牌洗涤剂做抑止剂。
# b4 F! f5 l( V1 a0 Q5 c9 i6 O& R3 J# ?5 [+ e, O& @9 E5 \
$ D E0 F% m c) L7 a& B9 X5 p图3 图4
0 j, T& R4 D9 e8 o% v/ u. c& U实施4:多练习,多总结7 d, H7 b: ]$ I, t
直接淬火法腐蚀试样时采用热蚀法,就是将腐蚀液加热,既能保证腐蚀液的饱和度,又能提高溶液的活度,可使腐蚀时间大大缩短。使试样一直保持受侵蚀状态,直到受腐蚀面上面均匀覆盖一层类似浅灰色覆盖物时,试样腐蚀达到理想状态。我们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互相交流心得,现在我组人员已能全部独立操作。
: F+ _" m! B+ u0 A九、效果检查 G3 _9 S! F. ?5 j
自成功应用直接淬火法显示奥氏体晶粒以来,我们陆续又运用这种方法检验了8炉16CrMnBH的奥氏体晶粒度试样。每只试样的腐蚀面均完全清晰显露出奥氏体晶界,从而制样成功率达到100% |
|